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曹操真的是奸雄吗?
——《观沧海》

很多人对曹操最初的印象都是来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明朝罗贯中以汉末三国纷争为材料写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把刘备作为汉室正统,不遗余力地赞美了刘备的仁义、诸葛亮的多谋、张飞和关羽的忠勇,以至于有些地方用力过猛,所以鲁迅先生说《三国演义》描写刘备忠厚仁义却让人感觉像假的一样,而描写诸葛亮足智多谋得就像妖怪一样(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对刘备的老对手曹操,罗贯中则是极力贬低,在他的笔下,曹操是个善变多疑、心狠手辣的奸雄,以至于后来民间都把曹操当作大奸大恶的奸雄。戏曲舞台上的曹操脸谱也是一张象征阴险奸诈的白脸。

那么,曹操真的是奸雄吗?

《三国演义》只是小说,里面有很多东西都是虚构的。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其实与小说中的区别很大。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也是魏国的奠基人。

曹操崭露头角是在汉末黄巾起义爆发的时候,他被拜为骑都尉,与皇甫嵩等人一起镇压黄巾军,大获全胜。后来又与各路诸侯一起讨伐董卓,虽然以失败告终,却也开始显示出他在政治、军事上的杰出能力。此后曹操东征西讨,战吕布,征张绣,讨李榷,终于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击败劲敌袁绍,奠定了自己在中原的地位,之后又逐渐统一了北方。但是在208年赤壁之战中,曹操败给了孙刘联军,被迫撤回北方,三国鼎立的局面也逐渐形成。

曹操在北方鼓励农耕,发展屯田,使当时饱经战乱、濒于崩溃的经济得以发展。

政治上,他主张“唯才是举”,是当时取士制度的一个巨大进步。

在汉朝,朝廷选拔人才主要是靠察举制和征辟制,就是由地方官在自己管辖的区域内考察,然后向朝廷推荐有才能的人才。这种制度强调人才的“道德品质”,其实就是要合乎儒家的规范。到了东汉末期,察举制和征辟制已经被豪门把持,推举到朝廷做官的大多是豪门子弟。鉴于这种情况,曹操三次颁布“求贤令”,甚至提出可以不需要遵循儒家的道德规范,只要有才能就可以任用,这在当时来说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除了政治和军事上的贡献,曹操在文学上的贡献也是很大的。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他和他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被称为“三曹”,而当时著名的“建安七子”也是在他的资助下进行创作的。

曹操自己也喜欢写诗,他的诗雄浑大气,境界开阔,情感真挚,许多作品直到现在都是经典,比如《观沧海》。

这首诗是曹操征乌桓凯旋之后的作品。乌桓是当时活跃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经常侵扰中原。为了消除边患,曹操在207年率军北上征讨乌桓,取得大胜。之后,曹操写了《步出夏门行》。这首诗包括“艳”(前奏)和四“解”(相当于乐章):第一解是《观沧海》,写途经碣石时的感慨;第二解是《冬十月》;第三解是《土不同》,写归途见闻;第四解是《龟虽寿》,写胜利后的思想感受。

《观沧海》这首诗语言朴实,气势雄浑,苍凉悲壮: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来到东边登上高高的碣石山,观看这浩瀚的沧海。海水是多么的宽阔浩荡,如山的小岛互相对峙。树木和花草到处生长,无比繁茂。秋风吹动草木发出萧瑟的声音,巨大的波浪从海中涌起。日月的运行,好像就来自这大海。灿烂的漫天繁星,好像也来自这大海。我是多么幸运啊,能用诗篇来表达我的志向。

这样雄伟壮阔的诗篇,哪里是畏畏缩缩的小人能写出来的呢?!读了这首诗后,大家对曹操的印象大概会有所改观了吧! +WLXEQdzR8PrajmxsghFbSvdxV09bwtMXz/X6fIK0Asf1k0fXt9Tn0fRwK+3XpN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