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伊兹密尔

变化就是一种不断呈现的“惊讶”,而真正的惊喜和智慧,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永续的变化本身就是永续的存在,也因此丰富了人生。

由伊斯坦布尔飞往伊兹密尔,为了去看米利都和以弗所。从飞机上下来,爱琴海的味道扑面而来,街道上满是高大的棕榈树,炎热弥漫在四周,也许因此,街上很少有行人。放好行李,在酒店对面吃了些东西,于老师下午的课程开始,这一次是讲“希腊的哲学与精神”。于老师帮我们梳理脉络与知识点,几个人散坐在房间的地毯上、沙发上,安静地听于老师的讲解。

不知道为什么,希腊哲学总是给我一种“快乐”的感觉。泰勒斯的逻辑,超然于外;色诺芬尼的讽刺,超然于神;苏格拉底的自在对话,超然于自我;柏拉图的“理想”,超然于存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超然于教学;甚至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也超然于神话……

这种“快乐”算不算是哲学本身的精髓呢?

从知识的视角,任何文化传统都有理念的成分,在表达理念时,如果使用象征手法,就是艺术、文学与宗教;如果诉诸纯粹思维,以概念来清晰呈现,这就是哲学了。此时听“希腊哲学”课,联想到哲学本身的定义,我忽然明白,为什么希腊哲学给我“快乐”的感觉,因为在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人们在纯粹思维中,只是想用概念把认知清晰地呈现出来。这份纯粹的思维与认知,纯粹的逻辑与推演,把神域人化,把世间神化,把现实想象化,把生活理想化。这种纯粹让一切都是单纯的存在,都是鲜活的存在,由此构成了哲学的丰盛。这应该是19世纪的尼采颂赞哲学是“快乐的智慧”的根源吧。

“哲学”(Philosophy)这个词源于希腊语中的“Philia”和“Sophia”,是由这两个词组合而成的,意思是“爱智”。记得学习哲学时,老师专门解释哲学的“爱”,是“友爱”之意,这种爱是温和而理性的,是相互欣赏与尊重,是彼此砥砺、共生进步的,哲学于我们的意义,是“友爱”的过程。不过,希腊人的说法是“哲学起源于惊讶”,我觉得这个诠释同样贴切,变化就是一种不断呈现的“惊讶”,而真正的惊喜和智慧,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永续的变化本身就是永续的存在,也因此丰富了人生。

希腊哲学有着一种独特的美,正如基托在《希腊人》中描写的那样:

希腊艺术的伟大——让我们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使用这个词——就在于它完全调和了两种经常相反的原则:一方面是节制、明晰及心灵深处的严肃;另一方面则是才华横溢、想象和热情……希腊艺术,无论是帕特农神庙(Parthenon)、埃斯库勒斯的一出戏剧、柏拉图的一篇对话、一件陶器上的绘画,还是修昔底德的一段复杂分析,与理智主义相随的却是一种活力与热情,这种活力与热情是压倒一切的,因为他们在理智上是如此有节制。

这就是希腊哲学带给我的“快乐”,脱离了干瘪的逻辑、枯燥的说教,而是丰盈的修辞、真正的慈悲。希腊哲学不热衷于论证,不热衷于驳倒你,而是设法增进你的思考与经验,让你进入一场思辨的盛宴,收获你自己的愉悦,打破你自己的壁垒。

我算是一个做学问研究的人,对照希腊哲学,总是觉得现在所做的学问太干枯无味了。我们几乎把一切“学问”都“科学化”,很多领域,甚至包括哲学都已经简化为逻辑和论点批判,简化为“解构”,把一切变得太“严肃”,严肃到成为所谓“专业与规范”,成为一门又一门“内行人”和“专家”的职业。它不再属于我们的生活与生命,因为它是一种“专业技术”,再加上学术等级和学术派系,甚至呈现出一种排斥他人的自命不凡感,不屑于绝大多数人的关切,更强调自洽而脱离生活与现实。

有时候我们打趣说,苏格拉底从未发表过什么论文,然而,他却成了哲学家们的灵感和典范,没有他,柏拉图会些什么呢,亚里士多德又如何去辅导亚历山大呢,更不要说后人几千年的思辨与省察了。

在阅读与苏格拉底相关的文字时,我感觉他的对话充满了俏皮话,挑战与反问,甚至是自相矛盾、难以忍受。但是即使今天,你依然可以通过阅读感受到他闪烁的眼神和动人的言辞,他所追问的话题以及获得对话时的快乐。无论过去与现在,苏格拉底悖论都是一个悖论,后来哲学中的困惑及力量,也都源自这个矛盾的人。事实上,他认为“定义”是充分必要条件,能够涵盖但不排除每一个适当的实例,但是他自己却更善于提出巧妙的反例和机智的反驳,常常在驳倒对方的时候又会讲述一个神话或者寓言,虚构一个故事。在他那里,形式世界、真实存在的世界,逃离洞穴、正直的理想、灵魂不朽等都融合在一起,他总是即问即答,没有什么仔细推敲的理论,却引发你的思考,帮助你得出结论。他最终放弃出逃的机会,选择饮下毒药而死,让其哲学与其生命融合在一起,给自己确立起一个永恒的历史地位。

课程在于老师带领我们阅读“苏格拉底:人应当知道自己的无知”一文中结束。这篇阅读材料选自柏拉图的《申辩篇》。虽然是我很熟悉的故事,但是在伊兹密尔这里重温,感受又完全不一样。

“没有人比他更有智慧。”苏格拉底听到这个神谕时,心里暗暗想,神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神的这个谜应该怎么解呢?因为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没有智慧,大的、小的都没有,但是神是不会说谎的。所以苏格拉底决定用一个方法去检验神谕,他想:如果可以找到一个比自己更有智慧的人,那就可以去神那里提出异议了。

苏格拉底开始自己的行动方案,他先访问一位以智慧闻名的人物,结果发现他是自以为有智慧,而且当苏格拉底告诉他这一点时,把他得罪了。苏格拉底发现自己比他更有智慧一点,因为这个人一无所知,却自以为知道,而苏格拉底既不知道,也不自以为知道。

苏格拉底一个接一个去寻访那些被称为智慧的人,结果发现,那些名气最大的人恰恰是最愚蠢的,而那些不大受重视的人实际上倒是比较有智慧的。他到处奔波,四处寻访,不断对话,最后发现神谕是驳不倒的,当然,他也把所有人都得罪了。然后苏格拉底又去看政界人士、诗人、工匠,结果他发现,在他们面前,他一无所知,而他们在各自熟悉的领域里知道好多东西,但是因为此,他们自以为在其他领域也一样好,这个缺点淹没了他们的智慧。

“所以,我就代表神谕问自己:你情愿像原来那样,既没有他们的智慧,也没有他们的无知,还是愿意既有他们的智慧,也有他们的无知呢?我向自己和神谕回答道:还是像我原来那样好。”

苏格拉底遍访众多自认为是“智慧的人”,然而最后他得到“最智慧的人”的称号,正是因为他承认自己是“既没有智慧,也没有无知”,承认“只有神才是真正智慧的”,由此引发了刻在德尔菲神庙门楣上的那句话:“人啊!认识你自己。”

“既不知道,也不自以为知道”作为这堂课笔记的结束语,升华了自我的认知。

到晚餐时间,我们都想念中餐了,文君在线找到一家中餐馆,我们兴致勃勃地往餐厅走去。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家中餐馆,我们原以为是华人开的,结果却是本地人开的。门口有两个红色龙盘旋的门柱,在土耳其看到的都是罗马柱,猛然见到红色的“龙”柱,觉得很亲切。进入餐厅里,墙面用“兵马俑”画、长城画做装饰,店主把他理解的中国元素都放在这里,出品的菜有点儿像川菜,又混杂了一点儿粤菜,有点儿独特,餐厅落座的客人中,有中国游客,但还是本地人居多。菜陆续上来,毕竟是按照中餐的逻辑调制,加上我们实在是太想念中餐了,吃起来觉得味道还真不错,大家吃得很开心。

在爱琴海旁,我们想办法去找中餐厅,看来,胃是最难遗忘“乡情”啊!

我们从中餐厅慢慢走回酒店。也许是在海边的缘故,空气中有一种海的味道,有点儿潮湿却又带着温度。爱琴海这个名字总是给人以美的联想,传说,琴是希腊有名的竖琴师,她的琴声能使盛怒中的波塞冬恢复平静,能让善妒的赫拉心生宽容,能令阴沉的哈迪斯露出开心的笑容。慕名而来的年轻国王派使者邀请她,琴说,她不会弹琴给目空一切的人。使者将原话带给国王,想不到国王竟然笑了,来到琴身边,从此两个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是美好遭到来自地狱的诅咒,邻国发起可怕的战争,国王不得不在新婚之夜出征为国而战,不幸战死沙场。琴忍痛,披上战袍继续战斗直至胜利,但是,留给她的是永恒的痛苦。她每晚对着天空弹琴,每天早上收集露水,相信那是国王爱的回应,直到她永远睡去不再醒来的那天,最后一滴露水落地时,奇迹发生了,琴的旁边涌出一股清泉,由泉变海,从此希腊就有了一片清澈的海,人们叫它“爱琴海”。

此刻,爱琴海的对岸即是希腊,希腊是未来几日我们驻足的地方,带给我的又会是什么呢?

总不敢去窥探历史,隐约的传说与神话,导引着我去理解与体味。我却常常只是选取自己喜爱的神话,下意识地去规避那些不喜欢的,这不自觉的偏好,却也妨碍了我对历史进行完整的理解。

走回酒店的路程很短,天色暗淡了下来,路上行人很少,偶尔有车辆驶过,这一段路上是现代化的建筑与街道,没有一点点古城的味道,与任何一个现代化的海滨城市无异。只是因为爱琴海就在稍远处,空气中透着古老的气息,伊兹密尔也随之沉入时光的深处。 mTj17Va+Ei4eKMWRx3GGB536Gaq0bWuf/fOjBwEUVz6EKnzO1tGIL7ZplOjcQMB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