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出版说明

很多年来,人们总以“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坏也坏不到哪里去”来描述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和关系的限度,但今天可能很少有人可以这么说了。贸易经常被视为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的确,贸易把两国牵连在一起,增加了两国的互相依赖,以至于形成早些时候一些美国学者所说的“中美国”或者中国方面所说的“中美婚姻关系”。人们希望这种关系可以使得两国的行为理性化。不过,随着中美贸易战的进一步演变,中美之间的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一一浮上台面。与此同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世界各国扩散,没有人知道对各国经济打击到底会有多大,但越来越多的经验证据指向这次疫情对世界经济影响之大,甚至远超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也很显然,新冠疫情对中美关系的负面影响非贸易冲突所能及。越来越多的人不禁感慨:中美关系简直比自由落体还要糟糕。

不过,如果撇开双方几乎高度情绪化到声嘶力竭的话语,回到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层面来说,无论是特朗普的“使美国更加伟大”还是中国的“中华民族复兴”,至少在意图层面,它们的目标是一样的,用中国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更)好日子。同时,作为两个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双方对区域或国际秩序都负有一定的责任。两国的竞争是必然的,但竞争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良性的竞争是需要的,是通往合作的基础,是互惠的;恶性的竞争则会导致两败俱伤。说到底,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如果世界要维持和平与发展,那么关键莫过于理性回归中美关系。

本书中,笔者围绕“贸易与理性”这一主题,从全球化与地缘政治的视角对中美之间贸易战产生的背景、本质进行系统思考与分析;并对中国如何理性应对作出战略性考量。笔者的核心观点就是,只要中国坚持开放,那么就不可能被再次孤立。同时,中美贸易战也对中国本身的进步提出了挑战。正在进行中的中美贸易摩擦,中国暴露了怎样的弱点?这是人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因为正是美国(和西方)看到了中国的弱点,就变本加厉地通过贸易战对中国加以打击。很显然,中国如果不能尽快克服这些弱点,那么就不仅输了这一轮竞争,今后的发展也会变得更加困难。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名言从不过时。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0年5月28日举行的“两会”记者会上说:“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现在又碰到疫情。疫情过后,民生为要。”这组数据简单明了地揭示了中国这个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民所得达到1万美元经济体的另一面。笔者在书中把中美关系置于这样一个中国基本国情中去分析。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仍然是中国的基本问题;而美国的“衰落”还只是相对衰落,其在经济、军事、科学技术、创新等领域,仍然非常强大。对此,我们需要有一个清醒且理性的认知,而这样一个认知只能来自人们对中国基本国情的回归。

改革开放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贸易关系经历了“引进来”,到“接轨”,再到“走出去”三个阶段。中国与西方世界接下来如何互相调适对中国走好第三步非常关键,同样对形成一个更加多元、开放,更加民主公正和一个更可持续的国际秩序也非常重要。笔者多年来也在国内外大学、研究机构、经济机构、政府部门等以讲座的形式讨论中国发展与世界秩序问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了数量不少的文章和评论。这次根据“贸易与理性”这一主题汇集起来,遂成此书,以飨读者。

本书的出版要感谢东方出版社的许剑秋先生以及责任编辑陈丽娜、李鹏飞所做的工作,正是他们的努力,本书才能这么快与读者见面。 7wTQ3ggXT6o36KuGSVeeK4E/j4rpeYO/Z5WxV6c3hJYpPLrBUHRkwd5+hbKMi2K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