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与异质文明的交往

“巴比伦之囚”对犹太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从国家实体上说,犹太人遭受深深的亡国之痛,但从精神层面上看,却迎来了一次难得的宗教复兴。犹太王国的灭亡,是继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国灭亡后犹太民族面临的又一次灾难性事件。当他们看到以色列的十个支派被隔离分散,许多人丢弃了民族传统,被异族文化所同化时,有先见的犹太人已经认识到只有通过宗教信仰才能维护民族的生存。

空前的民族危机,刺激了宗教意识的强化。在深刻的反省中,宗教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律法与先知的思想也越来越多地被接受。同时,先知们也安抚民众,这次磨难仅仅是上帝对犹太民族的惩罚而不是灾难性的毁灭,号召犹太人真诚忏悔、正视先祖们的罪恶,强调只有遵行神的律法,犹太民族才能被早日拯救并返回故土。这一时期,宗教回归与故土怀念成为犹太思想界的主流话题,从当时的文学作品也可看出散居巴比伦的犹太人对于耶路撒冷的浓厚情怀,下面这首诗就是很好的例子:

我们曾在巴比伦的河边坐下,

一追想锡安就哭了。

我们把琴挂在那里的柳树上。

因为在那里,掳掠我们的要我们唱歌,

巴比伦河边的犹太人

抢夺我们的,要我们作乐,

说:“给我们唱一首锡安歌吧!”

我们怎能在外邦唱雅卫的歌呢?

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你,

情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

我若不纪念你,

若不看耶路撒冷过于我所喜乐的,

情愿我的舌头贴于上膛。

……

在巴比伦期间,犹太教迎来了全面的复兴。为了表达对故土和圣殿的思念、向往之情,犹太会堂应运而生,它不仅是巴比伦自由、宽容精神生活的一种体现,也是宗教复兴的一种象征,会堂成为犹太人追溯民族历史、学习神圣律法、讲解希伯来作品的场所。

居鲁士大帝

公元前538年,迅速兴起的波斯帝国攻陷了新巴比伦城,居鲁士大帝宣布释放一切被掳之民,允许犹太人回归故土并重建圣殿。在犹太早期历史上,居鲁士大帝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人物,因为在所有的异族国王中,他是最善待犹太人的。

当居鲁士允许巴比伦犹太人返回故土的时候,他们在这里已生活了半个世纪,大多数人适应了巴比伦优裕舒适的城市生活。他们分布在社会各个阶层,有的经商、务农、从事手工业;有的则潜心研究宗教;还有少数人跻身于统治阶层。所以当政策允许他们回归时,十几万犹太人选择继续留在巴比伦,仅有四万左右的巴比伦犹太人踏上了返回故土的征程,这些人多为神职人员、虔诚的教徒以及在巴比伦没有家业的穷人。

为了恢复心中的信仰,履行与上帝的约定,返回耶路撒冷的犹太人立即着手重建圣殿的工作,但进展并不顺利。因为,从巴比伦返回的犹太人只有几万人,且多数人并不富足。而没有被流放、一直生活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政治、经济地位都非常低下,再加上定居在这里的非犹太人的反对和破坏,圣殿的修复工作延续了20多年之久,到公元前515年左右才完成。尽管新圣殿的规模与豪华程度都难以与第一圣殿相比,但在犹太人的心目中还是唤起了极大的宗教热情,当年的逾越节到来的时候,人们成群结队从城市的四面八方以及周围的村庄来到圣殿,大宴7天,尽显欢乐,他们相信“新圣殿的荣耀必大于先前的殿”。

尽管圣殿建成了,但是犹太人的信仰体系却没有伴着圣殿的重现而成型,耶路撒冷的社会风气和信仰依然混乱。在巴比伦的犹太大祭司以斯拉得知这样的消息后,于公元前457年返回耶路撒冷,决心重树犹太教的威严。

以斯拉发现,许多犹太人娶外族的女子为妻,他们违背上帝的律法,不守安息日,甚至遗忘了希伯来语。在得到当地犹太社团领袖的支持之后,以斯拉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命令所有娶外族女子为妻的人必须休掉他们的妻子,丢弃混血的孩子,以此来净化民族血统,凝聚民族信仰和打击异教崇拜;二是向所有的人们宣读《律法书》,使他们回忆起犹太人与上帝的契约,重新遵守摩西的律法。

住棚节那天,在圣殿外聚集了许多倾听律法的人,当众人想起自己对律法的背叛时,不少人痛哭起来,与住棚节欢乐的气氛大相径庭。以斯拉是犹太教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人物,他在以《托拉》为基础的犹太生活的重建方面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以斯拉死在耶路撒冷,百姓们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以怀念这位伟大的先知,以斯拉被犹太人尊称为“第二律法赠予者”或“第二摩西”。

公元前444年,另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尼希米回到了耶路撒冷。尼希米曾在波斯王国里担任要职,巴勒斯坦犹太人的困难处境,使他毅然决定放弃在巴比伦的优越生活。尼希米回到耶路撒冷之后,巡视了全城,发现城墙损坏、城门缺失,决定立即加以修复,为加快工期并充分调动积极性,尼希米将工程分段到各家各户。工程进展得非常艰难,因为当地的外族人见犹太人修建城墙,害怕犹太人的势力增强之后压迫自己,便时不时地来骚扰破坏,犹太人只能在一手拿剑一手拿工具的情况下修建城墙。城墙修缮完毕,犹太人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为了加强城市的守卫,尼希米鼓励周围村庄的犹太人移居耶路撒冷,扩大人口比例,以保证能有效地防御异族人的侵犯。

尼希米巡视耶路撒冷

尼希米继续贯彻以斯拉的宗教政策,用律法来重建犹太社会,积极在百姓中推广律法知识。他延续了以斯拉禁止异族通婚的规定,以维护种族的纯洁。这一举措,对维护犹太人的身份认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第二圣殿时期,犹地亚(又称“耶路撒冷山地”,笼统指犹太人控制的地区)作为在波斯帝国统治下的一个小省份,度过了平静的岁月。波斯帝国的宽松政策,使他们保持了相对的自治权,民族意识与宗教思想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巴比伦犹太社团的帮助下,他们的宗教律法体系初步形成。

当犹太人还在波斯王朝的统治下过着平静生活的时候,年轻气盛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按照他父亲腓力二世所设想的蓝图,开始了他席卷亚欧大陆的东征活动。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占领波斯,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323年,在巴比伦的一场盛宴之后,亚历山大大帝突然病倒。10天后,这位年仅33岁的铁腕人物结束了他的生命历程。虽然亚历山大帝国存在的时间很短,但通过前所未有的东征活动为近东与地中海地区埋下了希腊文明的因子,拉开了“希腊化时期”的序幕。

亚历山大大帝攻进第二圣殿

亚历山大死后,他的帝国被3位将军瓜分,安条克·古纳塔斯建立了安条克王朝,控制了希腊——马其顿本土;塞琉古·尼卡托建立了塞琉古王朝,控制了叙利亚等地;托勒密·索特建立了以亚历山大里亚城为中心的托勒密王朝,占领了埃及等地。

托勒密王朝统治巴勒斯坦时期,承袭了波斯帝国的宗教宽容政策,给犹太人以较大的文化自主权,从而使他们获得了充分的自由。在这时,犹太世界与非犹太世界有了广泛的接触,相互之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希腊文化对犹太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希腊的语言、哲学、宗教、文学及风俗习惯已渗透到犹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巴勒斯坦的犹太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阵营——亲希腊派与反希腊派,前者多为受过教育的社会上层与知识分子,后者多为坚守古老宗教传统的下层民众。

希腊化时期,托勒密王朝的首都亚历山大里亚城成为各种文化交融汇合之所。希伯来文明和希腊文明在这里相汇,碰撞出了激烈的火花,对古代哲学和基督教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散居的犹太人,无法回避希腊思想的侵袭,希腊语成了他们的主要语言之一。在犹太文化史上,亚历山大里亚城最为引人注目的成就是完成了《七十子希腊译本》 的翻译。据说,托勒密王朝建了一个伟大的图书馆,号称要囊括天下的图书,于是国王派人拿着金子、宝石与信件,送给耶路撒冷的大祭司以利亚撒,希望他选派通晓律法、精通翻译的贤人到亚历山大里亚去,其任务是将犹太人的《托拉》翻译成希腊文,存放在图书馆里。于是,以利亚撒从各部落中精心挑选出72位贤人前往。据说他们两人一组,经过72天的努力,顺利完成了任务。

《七十子希腊译本》虽然在今天看来并非是十分完善的译本,但它却发挥了任何《圣经》版本都无法比拟的作用,它是希腊人了解早期希伯来思想的桥梁与工具,也是希伯来文化跨越民族界限影响西方世界的关键一步。后人常把希伯来文化与希腊文化比作现代西方文化的两大源头,而《七十子希腊译本》则是“两希”文化交汇的源头。早期基督教就是借助《七十子希腊译本》向希腊世界传播教义的。正如阿巴·埃班所说,希腊文本的《圣经》在基督教历史上是一件划时代的事情,如果没有《七十子希腊译本》,早期的基督教传教士就没有办法使讲希腊语的异教徒皈依,那么基督教就不会成为世界性宗教。

塞琉古王朝与托勒密王朝之间的战争打断了巴勒斯坦犹太人的安定生活,塞琉古国王想从托勒密王朝手中夺得对巴勒斯坦的控制权,经过反复较量,公元前198年巴勒斯坦易主。

塞琉古国王安条克四世是一个狂热的希腊文化推行者。他派人拆除了耶路撒冷城墙,抢劫了圣殿中的财物,并在圣殿附近驻扎了军队。圣殿里挤满了一群群希腊士兵和他们的情妇。为了削弱巴勒斯坦犹太人的凝聚力,安条克四世大力推行希腊习俗,把圣殿用来改拜希腊神,为了羞辱犹太人,猪肉被搬上了祭坛,国王还命令销毁《托拉》,凡是私藏经书者将遭受处罚,甚至处死,禁止犹太人行割礼、守安息日。

犹太人的起义终因宗教原因而爆发。公元前167年,塞琉古王朝的一名军官带着士兵来到耶路撒冷附近一个名叫摩丁的小村庄里,他们的任务是迫使犹太人打破自己的宗教戒律,用猪肉祭拜宙斯。当地的犹太人被聚集在一起,军官对犹太祭司马塔蒂亚说:

你是一位领袖,在这座城里,你很伟大,受人尊敬,又有儿子和兄弟的支持。来吧,带个头,按照过往的要求,祭拜宙斯吧,就像所有的非犹太人、所有的犹太王国的人们、所有留在耶路撒冷的人们那样。然后,你和你的儿子就可以成为塞琉古王国的朋友,得到金银珠宝,享受荣华富贵。

祭司马塔蒂亚答道:

我们不会随风左右摇摆,更不会背离我们的宗教而服从国王的命令。

马塔蒂亚带领他的5个儿子犹大、西门、约哈南、伊利阿撒尔、约拿单及众人赶走了军队,走上了武装起义的道路。马塔蒂亚号召犹太人参加斗争,呼吁:“所有热爱犹太律法、忠于《希伯来圣经》的人,跟我来呀!”很快就有许多坚信犹太教的民众团结在他的周围。公元前166年,马塔蒂亚不幸去世,其子犹大(绰号“马卡比”,意为“挥锤者”)继续领导起义,史称“马卡比起义”。

在斗争的关键时刻,一些犹太士兵对前景感到忧虑和渺茫,为了鼓舞士气,马卡比讲道:

进犯我们的敌人非常强大,他们要掠夺我们的财产,杀害我们的妻子和子女。我们是在为捍卫自己的生命与神圣的宗教而战斗!当我们发起进攻的时候,全能的上帝就会粉碎我们的敌人,因此用不着害怕他们。

深受鼓舞的士兵在马卡比的带领下,对敌军发起猛攻,他们利用有利地形,开展游击战争,多次重创安条克的军队。公元前164年,马卡比在控制了犹大地区之后,收复了耶路撒冷,清洁了圣殿,消除异教痕迹,重建犹太圣坛。“犹太人弯腰躬背,顶礼膜拜,赞美上帝赐给他们的胜利。”

犹太起义者将圣殿打扫得干干净净,恢复圣殿的神圣,庆祝活动持续了八天,这就是犹太传统节日——净殿节的来历。净殿节也被称为光明节、烛光节,在这一节日,犹太人会点燃“九枝灯台”,其中一枝较高,先将其点燃,以供点燃其他灯盏,八盏灯依次点燃,到第八日时全部点燃完毕。“九枝灯台”是净殿节的圣物,也逐渐成为马卡比精神的象征,以色列建国后为弘扬“民族团结,共御外敌”的精神,经常在公共场所点燃“九枝灯台”。

马卡比起义的场景

九枝灯台:马卡比精神的象征

公元前160年马卡比战死疆场,他的兄弟约拿单与西门继续领导抵抗运动,经过曲折与反复的抗争,终于建立了以耶路撒冷为中心的哈斯蒙尼王朝(前142—前63),又称马卡比王国。在希伯来王国灭亡之后,犹太民族又出现了一个短暂的中兴时期。哈斯蒙尼王朝艰难周旋于大国势力之间,并重修耶路撒冷城墙,建筑坚固的瞭望塔,重修了圣殿山,还修建了通向耶路撒冷的引水渠。

希腊化时期是犹太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一方面,马卡比起义掀开了第二圣殿时期犹太英雄主义史册的第一页;另一方面,希腊化时期为犹太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希腊帝国的巨大版图,加强了不同群体与文化间的交往,造就了一种包含多种因子的世界性文化,促进了文化的大交流、大发展,特别是哲学与神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一时期犹太教被各种思潮所影响,并产生了具有特色的犹太哲学。希腊化时期涌现出一些融合犹太文化与希腊文化的思想家,亚历山大里亚城的斐洛(前20——40)是两种文化的集大成者。斐洛在犹太一神教与希腊哲学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用“逻各斯”思想将这两种文化结合在了一起。斐洛的思想被基督教学者广泛借鉴,为基督教在希腊化时代兴起、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而斐洛被尊为早期基督教思想的奠基人之一。

希腊化——哈斯蒙尼时期的赤陶油灯 sWm36z2CcR4yK+YSWn52tUed95m170EGwfvXMdc4M7r7ozDNhW7l6GMhWwBUdBn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