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西汉到明清,《礼记》一路阳光普照,一路高歌猛进。

这不仅因为它涵盖了《仪礼》的内容,使古代的礼仪制度得以流传后世,对中国社会特别是封建社会的朝规帝制有着重大影响,而且详尽论述了制礼的意义和精神,并从中宣扬了儒家的礼治思想与目的。

从文学角度看,《礼记》全书用散文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这就很吸引读者,很引人入胜。

从政治角度看,《礼记》记载和论述了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可谓内容广博,门类繁杂,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

这就很合统治者的胃口,用起来甚感顺手。

历代封建王朝深切认识到,在强化国家机器的同时,必须利用以礼治主义为中心的儒家思想,才能吸引广大知识阶层,规范世人的思想和行动,如此才可以长治久安。这是《礼记》被推上经典地位的根本原因。

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谊,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这样的书籍如何不得以广泛流传?

如果要从几千年来流传的浩瀚中国文化典籍中,找出五本对中华民族集体文化人格影响最大的书。那么,除了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论语》、庄子的《南华经》,接下来一定就会找到它。

就是戴圣的《礼记》。

从所起作用的大小看,《礼记》应该次于《论语》,比肩于《孟子》,却远远超过《荀子》。西汉以后,《礼记》由一部儒学解读式著作逐渐变为一部重要文化经典,这种变化本身就值得人侧目。

这里仍然不能不再次提到郑玄。

郑玄以毕生精力注释儒家经典,《后汉书·郑玄列传》总结郑玄的经学成就时说:“郑玄囊括大典,网罗众说,删裁繁芜,刊改漏失,择善而从,自是学者略知所归。”郑玄博综古今,广洽精详,兼采异说,遍注群经。据清儒郑珍考证统计,郑玄的著述约有六十种之多,其学术成就之大非常人可以想象。

毛亨、毛苌叔侄的《毛诗》曾经被他作笺(笺与注释不同,笺是宗一家之说而又有所引申发明。——作者注),从此,《毛诗》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跨越千年云海,翱翔至今。

戴圣、戴德叔侄的《礼记》被他作注,从此,《礼记》代庖《仪礼》,独步古今。 SgP+xq7wkkhKr8I4R9UAa0fp4lnlqV7uskRJpTIqMmkFTJhwRmW2LOpoKeke3Ak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