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戴圣又的确是幸运的。

因为他生在了一个呼唤儒家经典回归的大时代。

秦焚书坑儒之后汉家代兴,从汉高祖一直到文帝、景帝,黄老无为之学盛极一时。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学作为显学才重登历史舞台。所以,人们往往将儒家的回归,以西汉建元元年汉武帝登基作为标志。

其实,只要熟悉历史就会知道,儒家的凯旋早从刘邦时代就已开始。

早年“不好儒”,有着“以儒冠为溺器”个人爱好的刘邦,登基之后面对一帮吵吵嚷嚷、狂妄无礼的弟兄,很是不满,也很是没辙,但那毕竟都是些早年提着脑袋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弟兄。怎么制定一种秩序来确立自己的威望?如何制定一种规矩来框范居功自傲、唧唧喳喳的部下?

公元前二〇〇年,汉高祖七年,长乐宫建成,诸侯群臣入宫朝贺,儒生叔孙通率领鲁地群生上演了一场场面宏大、庄严有序的朝礼。这群起自蒿荆的莽汉哪里见过这等端庄整肃的场面?《资治通鉴》说,“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莫不振恐肃敬”,乃至“皆伏,抑首”,“无敢喧哗失礼者”,刘邦因此激动而感慨地言道:“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由此知道了儒学的重要性,将叔孙通弟子悉数封为郎。而且,还亲自到鲁地以太牢之礼祭祀孔子,开帝王祀孔先河。

汉惠帝时下令废除秦以来实行的“挟书律”,使隐匿于民间的儒学典籍走出灰尘与阴暗,重见天日。

汉文帝启用儒生贾谊,开阔游学之路。汉景帝以儒生为博士顾问,重用儒生胡毋生和董仲舒。

到汉武帝时,儒学终于推开柴扉,再次头面光鲜地走入世人眼中。虽需面对信奉黄老之术的窦太后的重重阻挠,但武帝十分欣赏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征公孙弘为博士,任用俱好儒术的窦婴、田蚡分别为朝廷中最重要的丞相、太尉,并且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儒学大师申培公入朝。建元五年,汉武帝下令置“五经”博士,至此儒学成为官学,享受到前所未有的一家独尊的殊荣。

《汉书·儒林传》全面记述了儒家再次复兴的盛况:

“汉兴,言《易》自淄川田生;言《书》自济南伏生;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燕则韩太傅;言《礼》,则鲁高堂生;言《春秋》,于齐则胡毋生,于赵则董仲舒。及窦太后崩,武安君田蚡为丞相,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乡风矣。”

“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初,《书》唯有欧阳,《礼》后,《易》杨,《春秋》公羊而已。至孝宣世,复立《大小夏侯尚书》,《大小戴礼》,《施》、《孟》、《梁丘易》,《谷梁春秋》。至元帝世,复立《京氏易》,平帝时,又立《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所以罔罗遗失,兼而存之,是在其中矣。”

儒学的大昌明带来了儒学的大发展。到汉宣帝时,儒家经典成为士人的法定学习教本,读“五经”不仅成为社会风尚,而且也是谋取功名的手段。汉博士夏侯胜就说:“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汉书·夏侯胜传》)

作为儒学大师的戴德、戴圣生存于这样的时代,无疑是如鱼得水。 X/JbBcejXhZf6u0t1N6c9er9bRrcZXsJOXMmOxeqA0ue1jP1x6w8MUiXhAgtugR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