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之中,司马迁将孟子与荀子放在一起来写,让他们两人比邻而居,我觉得大有深意存焉。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是这样交代的:“猎儒墨之遗文,明礼义之统纪,绝惠王利端,列往世兴衰,作《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这是在说,叙写本传的传旨就是通过记写孟子、荀子的事迹,肯定他们“明礼义”、“绝利端”的精神思想学说。
让人甚感奇怪的是,明明是为孟子和荀子作传,但本篇却记录了包括阴阳、道德、法、名、墨等家代表人物共十四人之多,极似类传。写传主孟、荀用笔少,而叙诸子则不惜耗费笔墨。
妙处也全在其中,这就是清人徐与乔所说的:“叙诸子斜斜整整,离离合合……盖宾主参互变化出没之妙,至此篇极矣。”主虚宾实,以实衬虚,在“百家争鸣”的战国学术阵营里,更见孟子、荀子的地位之著,人格之贵。
司马迁这样做的另一匠心就写在本传的《索隐述赞》里:“六国之末,战胜相雄。轲游齐﹑魏,其说不通。退而著述,称吾道穷。兰陵事楚,邹衍谈空。康庄虽列,莫见收功。”讲述他们二人向学志道的一脉相承。
在生命的时空中,孟子先荀子五十四年。
在生活的时空中,他们竟然一前一后都来到这里,在稷下学宫中从事学术活动。
在文化的时空中,他们先后为儒家之宗,对儒学发展均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更为有趣的是,后者与前者并不形成师承关系,相反,后者对前者所持的态度是批评与改造。
孟子讲王道,但王道四处碰壁,终不可行,这影响了同时代的另一位儒家重要人物邹衍。邹衍于是让五行说抬起头,使他的学说变通得圆滑起来,向政治讨好起来,“作先合,然后引之大道”。这是他的特点。
与孟子的穷蹇形成鲜明对比,邹衍的生平遭际是光鲜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是以邹子重于齐。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撇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作《主运》。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于齐梁同乎哉!故武王以仁义伐约而王,伯夷饿不食周粟;卫灵公问陈,而孔子不答;梁惠王谋欲攻赵,孟轲称大王去邠。此岂有意阿世俗苟合而已哉!持方枘欲内圜凿,其能人乎?或曰:伊尹负鼎而勉汤以王,百里奚饭牛车下而缪公用霸,作先合,然后引之大道。邹衍其言虽不轨,傥亦有牛鼎之意乎?”
在这里,司马迁很不屑邹衍的学说,认为其言不轨,阿世媚俗。但也可看出,邹衍虽然不能说是儒学正流,但他的思想衍变之基却来自儒家的学术思想。
正是邹衍之徒对儒学的异化,使得儒学产生了变种,即《汉书·地理志》说的那样,“多好经术,矜功名,舒缓阔达而足智”,“夸奢朋党,言与行缪,虚诈不情”。
同时,孟子的王道不行,也已经暴露了孟子儒学理论所存在的弱点与缺陷。赵岐在《孟子题辞》中这样说:“周衰之末,战国纵横,用兵争强,以相侵夺。当时取士务先权谋以为上贤,先王大道陵迟隳废,异端并起,若杨朱、墨翟放荡之言以干时感众者非一。孟子闵悼尧、舜、汤、文、周、孔之业将遂湮微,正涂壅底,仁义荒怠,佞伪驰骋,红紫乱朱,于是则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于诸侯,思济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寻,时君咸谓之迂阔于事,终莫能听纳其说。孟子亦自知遭苍姬之讫录,值炎刘之未奋,进不得佐兴唐虞雍熙之和,退不能信三代之余风,耻没世而无闻焉,是故垂宪言以诒后人。”
但孟子的努力与人们普遍的思维却隔着距离,其思想不能被大多数人接纳,不能有效引导畸变的普遍思维方向。
儒学走到此时,若欲进一步发展,那就必须从单纯而迂阔的王道论走出,对自己进行修补与改良。
于是,荀子适时出现了。
他与孟子是如此靠近,所以他的观察更逼真,发现问题更深刻。
他不是以一个欣赏者的姿态来打量孟子的,相反,是以一个严苛的批评者形象出现的。这当然不是荀子背弃儒学原旨在标新立异,而是他想超越孟子,向早期的儒学原典回归,在批判中重建儒学思想新体系。
《荀子·非十二子》对先秦各学派代表人物如它嚣、魏牟、陈仲、史、墨翟、宋钘、慎到、田骈、惠施、邓析、子思、孟轲等十二人作了严厉而深刻的批判。他认为,只有“上则法舜、禹之制,下则法仲尼、子弓之义,以务息十二子之说”,那么才能“天下之害除,仁人之事毕,圣王之迹著矣”。
由此可以看出,荀子与孟子虽生存时代很近,但他们之间的为学宗旨不同,甚至完全相异。
孟子认为“万物皆备吾心”,所以他很少用孔子的具体话语来谈理论事,对儒家经典似乎只是取其大义于微言,更将儒学之外的一切思想学说视为离经叛道的异端邪说;荀子则不是这样,他不仅浸淫于各类儒家经典,而且在稷下“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认真思考儒家与百家的学说碰撞,兼收并蓄,批判性地吸收诸子百家于己有益之处,对儒学内部的芜杂也进行汰艾与扬弃。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说:“荀子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猾稽乱俗,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
由此可以清晰看出,他不是儒家的一个异类,而是力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发展、纠偏、补充与改良中,重新将儒学回归儒家原旨的划时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