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演讲的伦理

2.1 对话伦理

关于伦理,众说纷纭。但是,对话伦理(dialogic ethics)不失为提升公共演讲效果的有用路径。深深的植根于传播现实,对话伦理强调沟通中的双向交流——对话,让沟通者畅所欲言,达成相互理解。相反的,独白是源自于沟通者的单向交流模式,他们仅仅关注自己的传播目标。创建正确的对话模式,需要我们付出热情,去充分理解演讲者,做一个好听众。

尊重、开放的心灵、积极的倾听,形成对话伦理的基础。与此相关的原则,将在接下来的部分逐一探讨。你可以将它们融入公共演讲之中,成为符合伦理的传播指南。

自由交流 创造一个自由交流的传播氛围,可以让每一个人获得平等的机会,公开言说,交换观点。作为一个符合伦理道德的演讲者,你的演讲应在分析观众的基础上“因人而异”,例如,你要准备一个“创业”主题的演讲,面对本科毕业生和下岗工人,你的演讲内容理应有所区别;作为一个符合伦理道德的听众,应该给予每一个演讲者充分的尊重——关闭手机,避免不相干的议论,不分心,聚焦演讲内容。

避免使用贬损的语言,也是自由交流的传播氛围的根本。仇恨言论——攻击特定人群(例如,种族、民族、宗教、性少数群体)的言辞——伤害巨大、有辱人格。许多高等院校颁布法令,禁止仇恨言论。研究表明,这些政策发挥了作用。尽管青少年和大学生对不同的观点包容度极高,但是,他们对仇恨言论难以容忍。我们自身要杜绝使用仇恨言论,也要反对他人肆意用语。

相互尊重 作为听众,你对演讲者的尊重体现在——表现出很感兴趣、保持目光交流、频频记录、给予相关的反馈。当演讲者侃侃而谈时,基于你的认知,对演讲内容充分思考。与此同时,在做出判断之前,充分理解演讲信息。例如,你不同意演讲者关于二胎政策的观点,你或许可以先认同,再提问:“假如我的理解是正确的,那么,您的观点是:您非常支持二胎政策,并认为可以进一步放开,对吗?”同样的,作为演讲者,也要尊重听众,仔细听取他们的问题,努力从持不同意见的听众中,获得更多的信息。你可以这样回应:“在我的研究中,我发现此前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背景是:过快的人口增长和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日益失衡的资源存在尖锐的矛盾,而现在,中国社会亟待解决人口老龄化,以及劳动红利即将终结带来的恐慌。但是,我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同意这个观点,包括一些专家。所以,我很乐意与您共同探讨。”另外,在做出回应之前,仔细倾听,不要打断听众的提问。

诚实沟通 沟通是基本的社会行为,把人和人连接起来。正如你渴望得到尊重一样,其他人也是如此。借助真实、准确、诚实、与他人理性互动,你可以获得他人的尊重。诚实的沟通,包括:信源可靠、内容真实;不诚实的沟通,包括:抄袭、剽窃。网络时代,数字技术的共享性造成了信息生产和传播的喷涌式繁荣,也造成了信息滥用的千疮百孔,演讲者在使用任何信息之前,和相关作者确认一下,获得当事人的许可,并在援引的过程中标明出处,尊重知识产权,共同营造良性的沟通环境。

积极学习 假如双方都以学习的态度展开沟通,那么,他们都会受益匪浅。作为演讲者,秉持这样的理念,意味着在演讲准备中会尽其所能收集一切相关资料;作为听众,意味着会积极参与演讲的全过程,与演讲者高效互动。符合伦理道德的演讲者会倾听不同观点,鼓励他人参与分享;符合伦理道德的倾听者,也会充分考量他人观点,积极回应,因此,所有的参与者都会有所学、有所悟、有所得。

包容差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何谓言论自由?即公民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发表言论以及听取他人陈述意见的基本权利。对于公共演讲来说,这条原则赋予你自由表达有争议的观点的权利。这样的自由,也产生更大的责任感,要求你充分研究话题,提供更加全面的观点。你或许对有争议的话题,例如克隆、安乐死和同性恋,不吐不快,但如欲公共演讲真正达成有依据、负责任,那么,你就要充分研究这些论题,才能言之有物、意味深长。同时,每个人对于发表评论和意见都有极大的自主性,但并非每个观点都能达到高度一致,一个有效的倾听者应该以尊重的心态去接收信息,一个包容的演讲者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交流互动,彼此理解,才是符合传播伦理的选择。

接受冲突 有道德的传播者认为,冲突在所难免,与意见相左者的沟通,可以产生积极的效果;对于听众而言,当演讲中包含许多对立的观点,要求听众高度集中注意力,与演讲内容合而为一。要完成一次有效的沟通,考验着我们的心态、思维和表达能力,沟通中的冲突在所难免,尤其是关乎社会热点的问题,其关键在于,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冲突也是机遇,正视并接受冲突,摒除个人情绪,倾听对立观点,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有效反馈 有道德的听众,充分倾听演讲者的发言,并提供建设性的反馈。例如,在演讲之后的提问环节,你要发表相关性的评论,以示证明你仔细倾听了演讲者的内容。本章关于倾听的章节,提供了有效倾听演讲的良好方法。

在公共演讲课上,教师会邀请你点评同学的演讲。当你做这样的评价时,应该肯定积极之处,并指出改进的地方。你可以提供具体的示范,例如,引言和结语可以如何优化?抑或是演讲者的肢体语言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2.2 避免剽窃

剽窃,是指窃取他人的观点和作品,包括演讲、论文和图像,直接据为己有,无论是故意地、还是无意地。

在亚里士多德时代,由于观点被认为是公共财产,演讲者可以随意引用,不必明示。时至今日,公共演讲的伦理要求我们,当引用他人的观点、特定的词语,或者对观点阐释的时候,一定要注明出处。

为了避免剽窃,除了深谙《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文件,以下三个方法值得学习并使用:

方法一:准确标注

有时候,剽窃源于不恰当的记录笔记。在研究演讲内容时,你应该记下不同资料的来源,而不是仅仅照搬照抄。清晰地标注资料来源,可以帮助你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黑体字”/“斜体字”/“亮色高光”/“不同颜色”等,标注引文并注明资料来源,如此一来,清晰的指示系统,可以帮助你在演讲时避免无意识的抄袭行为。

·使用黑体字标注引文

在一篇关于高校德育教育的文章中,是这样使用的:朱熹《四书集注·大学章注》云:“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民,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敬,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p.47)他认为,性本善,仁、义、礼、智、信这些善良而又光明的品德是与生俱来的,但有时会为私欲所累,难以显露,因此,人们需要通过自明其明德,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达到“复性”。资料来源:武薇.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大学之道的古意今用[J].高校教育管理, 2008(06):47—51.

·使用斜体字标注引文

在一篇关于媒介与青年恋爱观的文章中,是这样使用的:拉康所言的“凝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观看”。观众在“聚精会神地观看,不眨眼睛,神情专注”的时候,携带了投射着自我的欲望,凝视可以让观众在某种程度上逃离象征秩序而进入想象关系之中。(p.64)衍生并传播于各类媒介的CP文化,营造的是一种浪漫欢快的爱情文化,为青年建构了一幅理想爱情的图景。资料来源:[法]克里斯蒂安·麦茨.想象的能指[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64.

·使用亮色高光标注引文

在一篇关于灾难新闻的文章中,是这样使用的:灾难发生是偶然的,是不可提前获知的,属于人类能力之外的偶然事件。所谓灾难新闻,是指对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件的报道。(p.44)灾难性事件主要包括自然性灾难和社会性灾难两类。自然性灾害是指来自自然界的人类不可抗拒的力量或非人为因素而导致的重大事故或自然灾害;社会性灾害是指由人为因素或各种社会矛盾而导致的重大的、突发的事件,本文探讨的内容属于自然性灾害范畴。资料来源:沈正赋.灾难新闻报道方法及其对受众知情权的影响[J].新闻大学,2002(02):44—47.

方法二:正确转述

转述,就是将信息资料转变成你的语言。你可以充分解读作者的意思,然后形成自己的理解,而不是简单的更换几个字词和短语。演讲者要明白转述的目的——是为了抓取作者的主要精髓,以你最适合的方式有效表达。假如它的效果不明显,或者过于依赖原文,那么,直接引用或许更好。无论是转述,还是引用,都要在演讲中口头表明清楚,以免造成剽窃。

方法三:精准引用

大多数公共演讲者为了使支撑材料更详实、更有说服力,都会选择在演讲中采用口头引用,就是在演讲中,简要地告知材料来源。告诉听众,在准备演讲主题时,你做的准备,引用的资料,同时,此举方便听众核查你的论据。口头引用的资料主要包括书面资料和视听资料,二者的引用方式略有不同。

书面资料 演讲者会口头告诉听众是谁写或发表了一条特定的信息。例如:据中国气象局报道:“今年已有4个台风登陆我国,分别为木恩、韦帕、利奇马和白鹿,比多年同期平均(4.81个)减少0.81个。其中8月份有3个台风登陆,比多年同期平均(1.91个)偏多1.09个。”

视听资料 视听资料也要注明来源,如电影、歌曲和照片等。当你把这些资料整合到演讲中时,要像引用传统的资料一样,注明你的来源。例如,如果你的演讲中包含一段电影的简短剪辑,请把电影的片名告诉观众。同样,在播放歌曲之前或之后,要标注该歌曲词曲作者的名字;使用图像,需要在幻灯片的顶部空白处注明出处。

在为演讲收集材料的过程中,仔细记录相关信息是避免抄袭的第一步。准确地标明和告知资料的出处,让观众知道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既体现出你对原作者的尊重,也可以提升你的可信度。

2.3 尊重多元文化

·文化 文化,是指共同的价值观、信仰和活动。文化的共性和个性是在交流中建构、强化和揭示的。例如,人们通过直接与家人、朋友和邻居交流,也通过媒体和其他社会机构,直接或间接地融入自己的文化中。

·文化多样性 世界各地文化背景和习俗的差异即是所谓的文化多样性。

·文化规范 文化成员的行为准则被称为文化规范。有些文化规范是明确的、成文的,如军事行为准则。然而,大多数文化规范是含蓄的、不成文的,如参加校园的讲座时应如何行动,这些往往是约定俗成的。规范是规则而非法律,因而可以在协商的基础上进行变更和修改。例如,在课堂上,学生和教师可能会在演讲后讨论如何设置问答互动环节,而不是一直一成不变。此外,规范通常会因时而变,以适应环境的变迁。例如,当手机刚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时,没有任何规范来管理人们何时、何地以及如何拨打或接听电话。现在,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对手机的使用有了明确的规范,不要干扰其他公众、不要大声喧哗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标准。

文化规范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当你在公共场合演讲时,你的听众可能会表现出一系列基于年龄、性别、种族、残疾、宗教、性取向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文化差异。你需要有效地分析你的听众,从而帮助你适应你的受众文化规范。

2.4 避免种族中心主义

·种族中心主义 当个人认为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比别人好时,就会产生种族中心主义。通常,交流者可能会想,“这些人怎么会相信这些”,而不是明确地说“我的观点是最好的”,或者“00后总是异想天开地以自我为中心”。当你开始一意孤行,认为任何与你观点不同的东西都是天生的错误、奇怪或糟糕的时候,你正在跌入“种族中心主义”的泥潭。

种族中心主义影响着人们如何评价其他传播者的能力和可信度,也就是说,种族中心主义者越多,他们越有可能认为与他们不同的人就越不值得信任。例如,种族中心主义的听众可能仅仅因为他们不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而对演讲者做出消极的反应。

·种族中心主义的后果 种族中心主义会让人们避免公开谈论敏感的问题,特别是那些与种族、阶级和性别有关的问题;当传播者以种族中心主义的方式思考时,他们避免质疑社会和文化习俗,这些习俗基于种族背景、宗教信仰、社会经济地位、性取向等,无形中助长了对其他不同种族的人的歧视。

走出自己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观是很有挑战性的,因为每个人的文化世界观都是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当人们认为自己的思维方式优于他人时,他们就在践行种族中心主义,违反了道德交往的原则。

2.5 拒绝性别歧视

·性别歧视 表现出文化敏感性也意味着承认性别在公共演讲中的作用。性别,指的是一个人身体所处的生物类别(女性、男性或两性),性别是指社会确定的角色,在特定文化中被定义为男性和女性。

·时代区隔 在历史上的许多不同时期,公共演讲被认为是一种不适合妇女的活动,在古希腊,女孩上学并学习了广泛的科目,但不涉及公开演讲,妇女被禁止在公共场所发言。美国早期的历史也反映了类似的偏见,尽管研究表明,女性的声音对美国宪法的建立和发展至关重要,但直至1828年,印第安纳州才出现第一次女性演讲。随着19世纪中期妇女选举权运动的开始,越来越多的妇女走上讲台,向大声喊叫、质问、扔烂蔬菜、吐唾沫的观众宣讲妇女的选举权。

如今,我们希望男女都可以发表演讲。尽管如此,由于性别角色的不同,听众对男、女演讲者的期望往往不同,因此,部分听众倾向于基于性别来评价演讲者的可信度。例如,听众密切关注女性发言人的信息来源的可信度,但更关心男性发言人如何组织自己的想法,保持眼神交流,并使用自己的声音。即使是在演讲者行为类似的情况下,人们也往往认为,男人比女人更有说服力。

·推荐策略 听众对性别的敏感,要求演讲者要有意识地做出语言选择。使用中性或不区分性别的语言,如乘务员,而不是性别语言,如空姐。此外,还应制定主题框架,以吸引所有听众。例如,如果你就团队竞技对女孩的重要性发表演讲,为了让每一位听众都对你的主题感兴趣,你可以在演讲的过程中指出,女孩们在团体竞技中学到了什么,以及这些内容是如何帮助她们在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这对每个人而言都是有益的。 T9s5huQi+rqgAhuQK0kzOQA2Gh2ueVrAeL6RDOI86oz1XMBAkcapTgTzE3zuz46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