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伦理的重要性

2018年5月2日,“五四”青年节、北大建校120周年校庆日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造访北京大学,在讲话中多次强调“德”,引用《礼记·大学》开篇的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表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而早在四年前,习近平就曾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中,引述过这句古语,并语重心长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归依,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道德”概念蕴含着东方文化的情性、人文、个人修养等色彩,在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中,一直传承着关乎伦理道德的基因。二者作为建构个体与实体、个人与社会同一性的意识形态和人文智慧,经过碰撞、竞争和融合,范畴日益清晰——“伦理”是伦理学中的一级概念,而“道德”是“伦理”概念下的二级概念。某政客的公开演讲涉嫌抄袭、某高校要求贫困生演讲“比穷”、某开幕式演讲被批性别歧视……本章讨论的正是在公共演讲过程中,“讲”与“听”的双方如何更好地恪守伦理、践行道德。

传播伦理,是指演说和倾听的道德准则,包括,真实、公平、负责、诚实和尊重他人。网络时代,数字技术的匿名性和共享性对传播伦理提出了挑战,如何使用信息?什么信息不能使用?——这就涉及演讲者的伦理标准。演讲者可以隐瞒真实作者,将他人作品攫为己有,冠冕堂皇地发表吗?听众也可以使用数字技术,但是听众可以未经允许就录制并上传演讲内容吗?诸如此类的伦理话题,对演讲者和听众都提出了挑战。

按照美国全国传播学会(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的观点,“有道德的传播,改进人类的真实、公平、责任、正直、尊重和自尊,从而增强人的价值和尊严。”这个简短的概括,为演讲者提供了清晰的指导。例如,有道德的演讲者提供准确信息,充分考虑话题的各个方面,仔细研究主题,尊重自我,尊重听众。“伦理”概念蕴含着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学、公共意志等属性。

符合伦理道德的演讲者传播准确信息、修正传播谬误;遵守法律、规范行为、拒绝参加一切不道德的传播活动;表达自由、视角多元、对文化价值和信仰保持敏锐的感知,等等。这些陈述,同样适用于听众。符合伦理道德的听众,往往有备而来、悉心聆听、积极反馈,他们掌握着有效的倾听技巧,这是有创造力的传播氛围的重要基础。

在伦理道德的规范下,演讲者和听众,是合作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彼此支持。和谐的沟通氛围,让每个人自由表达,相互尊重;相反,冲突的沟通氛围,让演讲者和听众彼此伤害,互不尊重,无法自由表达观点。在公共演讲课程中,你既是演讲者,也是听众。这要求每个学生都具有较高的责任心,努力训练公共演讲技巧,从而创造和谐的、有道德的传播氛围。 u+cqlLM2DrixfRWLfYN/DaDgDEFv7xS32uI2QNW6l4j6cQ9FlLf0oFWW2Hyz107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