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不见面审批”改革的重要抓手和支撑,但目前还存在各地各部门政务服务平台与江苏政务服务网深度对接和共建力度不足、网上办事系统水平不一、移动端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27号),从全局高度对我国在线政务服务进行体系化设计,提出了政务服务一体化、公共支撑一体化和综合保障一体化的目标,明确了未来五年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建设的具体工作任务部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是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迭代升级的必然要求。
目前江苏在江苏政务服务建设运营现有基础上,加快落实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任务,进一步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印发《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9〕20号),成立“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专项工作组”,加快推进平台建设,夯实“一网通办”基础。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规范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与国家基本事项目录“四级四同”。推进以依申请办理的行政权力事项为重点,同时梳理教育、医疗、住房、社保、民政、扶贫、公共法律服务等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推动省级部门加强对政务服务事项内容维护的指导,健全政务服务事项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全省政务服务事项数据同源、同步更新,同一事项全省无差别受理、办理流程和评价标准统一。二是强化统一公共支撑。依托统一网络支持、身份认证、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等基础支撑,推动电子证照、申请材料、数据资源等共享互认,开通“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电子缴款服务,整合优化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事项办理流程,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跑动。三是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推进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延伸,整合业务系统,统筹服务资源,统一服务标准,做到无缝衔接、合一通办。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一窗”分类受理,充分发挥行政审批局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的优势,加快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提升江苏政务服务网旗舰店服务能力,实现省市县全覆盖。四是深化移动政务服务。持续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在移动端办理,实现更多“不见面审批(服务)”“指尖办”、“掌上办”,提升“江苏政务服务”移动端品牌影响力。强化移动端旗舰店建设,以移动端旗舰店为载体,整合各地各部门移动端政务服务,按统一规范“应进必进”接入“江苏政务”移动端。五是健全标准规范,加强安全保障和运维保障。按照国家相关要求,以《江苏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白皮书》为基础,不断完善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应用、运营、安全、管理等标准规范,形成更加完善的标准规范体系,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一致性的防护体系和上下联动的运维体系,构建分级管理、责任明确、保障有力的运营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运营服务社会化机制。六是强化咨询投诉。推进“一号答”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全省12345在线服务平台,建设智能知识库,采用人工接办与智能客服相结合的方式,提供统一的政务咨询、投诉、建议全媒体服务。依托平台大数据,分析用户诉求,发现热点问题,提供主动精准服务。七是加强评估评价。进一步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常态化监测评估工作,对照国家平台服务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持续整改优化,不断提高服务方式完备度、服务事项覆盖度、办事指南准确度、在线办理成熟度、在线服务成效度。
在实现一体化在线的基础上,探索打造“智能化”平台。基于大数据平台,构建各类智能算法模型:一是提供用户搜索智能化服务,让用户搜索更精准;二是根据用户画像和行为数据,主动向用户智能推送相关办事事项,实现政务服务“一键触达”;三是通过智能算法模型的修正、迭代和驯化,使政务服务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