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改革依靠人民,改革为了人民,改革的成果应由人民共享。一项改革成败的标准在于是否维护、促进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见面审批”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和推动政府机构的自我改革,方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

(一)打造出不动产登记“江苏模式”

近年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全力推进“3550”改革等重大决策部署,优化业务流程,压缩办理时限,创新服务举措,提高办事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形成“一证首发、一面旗帜、一窗受理、一城通办、一周办结、一键申请、一网共享、一号咨询、一指评价、一部法规”的“十个一”不动产登记“江苏模式”。在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营商环境评价中,抽查的江苏省不动产交易登记案例,时间最短、环节最少、材料最简,位列全国第一。

一是推行“一窗受理”,不断优化服务模式。2017年9月,江苏省全面实现不动产登记、房产交易、缴税“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办理模式。南京、无锡、徐州、镇江等地54个独立发证地区建立了不动产登记与房产交易、缴税全业务一体化平台,实现一人收件、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全程监管。全省基本实现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网络、有线电视等关联业务的集中联动办理,有效提升了政务“一站式”服务水平。

二是压缩办理时限,推动实现三日办结。2017年底,江苏在全国率先实现一般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内办结,提前三年完成《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的通知》(国办发〔2019〕8号)规定的任务。在此基础上,全省已基本实现新建商品房首次转移登记、统一登记后办理过不动产登记的房屋再次办理转移登记、实体企业不动产登记3个工作日内办结,极大地便利了群众办事。

三是增设服务网点,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各地按照窗口布局科学、服务半径合理的要求增设网点,常态化满足当地业务办理及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首创银行不动产抵押登记便民服务点,企业、群众申请贷款时可一并办理抵押登记,实现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企业融资成本降低、金融机构从源头防控风险的多方共赢。

四是强化作风建设,接受群众监督评价。公布了不动产登记五项社会承诺,聘请省级不动产登记行风监督员。在全国率先启用全省统一的不动产登记服务热线“96510”;建立健全不动产登记窗口明察暗访机制;在全国率先开展不动产登记窗口服务评价工作,累计接受群众评价56万条,满意率为99%以上。

五是各地因地制宜、先行先试,创造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方法。如南京的商品房交易登记实现全程“不见面”。南京市从2016年6月28日开始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2017年以来,全面深化不动产登记改革,持续提升不动产登记质量,打造了不动产登记“南京模式”。南京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依托“我的南京”App中的“E办证”模块,以“外网申请、内网审核、线上缴费、快递送证”模式,向南京市民提供预购商品房首次转移登记“不见面”服务,也就是说,南京市民从开发商处认购商品房后,再也无须到服务大厅上门办理登记,足不出户就能领到产权证,这在全国尚属首家。

(二)创新了便民惠民的“移动式”服务

全新打造指尖上的政务大厅。2018年6月28日,“江苏政务服务”App4.0成功上线,全国首家发布支付宝小程序,同步上线微信小程序,升级发布微信服务号,以此四大核心产品集中上线为标识,建立了较完善的江苏政务服务平台生态体系。持续推出热门服务应用,适时推出中高考成绩查询应用,查询量达61.3万人次。社保、公积金查询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服务实现全省覆盖。省直及12市已实现公积金提取“掌上办”。南京上线人才落户、六年免检标志申请、购房证明等141项服务;徐州上线不动产办证预约、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等79项服务;宿迁上线不动产登记在线预约、城乡居民医保缴费等133项服务。省公安部门上线驾驶证记分查询、市内户口迁移、新生儿出生申报等44项服务;省市场监管、税务部门上线企业名称自主申报、个体户开业、个税12万元申报等27项服务;省民政厅上线社会组织查询、婚姻登记预约等18项服务。支付宝小程序试点上线电子婚姻登记证,得到新华社等央媒专访报道,单日访问量突破2000万人次,一度登上微博和百度搜索热点榜首。

2014年,南京市以“智慧南京”为基础,在全国率先建成城市智能移动应用“我的南京”。这是一款以广大居民能够足不出户、随时随地享受优质服务和生活便利为目标,整合政府相关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的相关服务资源和权威信息,为南京居民精心打造的一款本地化生活服务手机软件,为市民个性提供本人密切相关信息,以及医疗、交通、旅游、便民、政务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像这样由政府打造的全方位信息服务类软件,此前在国内同类城市中尚无先例。“我的南京”是一款纯实名认证的手机App应用,用户无须输入繁复冗长的个人信息,公民的身份证号码是唯一识别标志,手机号码为动态联系标识。通过实名认证,就能享受政府和公共服务单位提供的个人公积金、社保、违章、驾照、水、电、气等的查询、缴费、提醒等个性化服务。注册后,用户可在“我的家园”版块中轻松便捷地查看公积金、社保、驾照及车辆违章等个人信息,也可实时查询家庭水电气使用情况等生活类信息,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城市频道”版块不需要注册就可以使用,提供了与城市相关的服务信息,主要包括交通出行服务、旅游服务、医疗服务、便民提示、本地天气预报、实时空气质量指数等。

2018年9月30日起,南京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依托“我的南京”App中的“E办证”模块,实现了市民足不出户就能领到商品房产权证。通过“E办证”,全天24小时、全年365天随时可以在线申请办理相关不动产登记业务。除了商品房交易登记实现全程“不见面”外,南京市民最常办理的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一二套房查询、房产抵押权注销登记、开具电子购房证明等不动产登记事项,均已于2017年实现“不见面”,“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正成为南京市不动产登记工作的常态。

(三)推行了全科式政务“帮办代办”

南京市栖霞区在全省率先推行“全科政务、联网联办”便民模式,一名“全科社工”就能帮办进驻区街服务中心的所有业务,窗口办事效能同比提高120%,办件时限压缩了90%以上。全科政务就是“一门受理,一站办结,一网联办”。为提高办事效率,由以前各个职能部门各自受理、审批,改为由前台“全科社工”集中受理,后台同步审批。具体而言,就是各部门将收件权让渡给区政务服务中心,打通行政审批服务“最后一里路”。全科政务扭转了业务、权责部门分割的局面,通过推进审批项目、审批人员、审批权限“三进驻”,简化审批环节,缩减办事时间。同时针对需要上级部门审核的事项,受理后由中心人员全程代办。进驻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的119项政务服务中,审核权限在街道的共57项,称为“即办件”;需要上级部门审核的共62项,受理后由中心人员全程代办。全科窗口“一窗”的背后是“一网”。栖霞区不但将受理权和审批权分离,还将受理权下放,使“区街同权”,赋予辖区内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更多受理权限。以市场监管事项为例,过去的办理模式是在各市场监督分局受理、核准,如个体工商营业执照办理平均需一周时间;自2015年11月该事项下放到街道办理,以就近受理、联网审核、同步运行的方式,实现一平台、一站式办理,30分钟即可办结。栖霞区还成立了投资建设代办服务中心,并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综合代办窗口,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通过推行“店小二”服务,把企业上项目的过程变为政府内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最大限度地压缩了审批流程。政府办事效率提高了,办事成本降低了,企业的活力由此被不断激发。 PKACEdl6c2VN75fu92g18oPEG6lC0JsKHyudgg5PFPwxb4vAA2vdtifKbG8Z832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