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理念创新:以问题为导向

“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是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理念指导的政府改革创新实践,在权力观、发展观、服务观等方面以新的视角、新的方法进行理念创新。

一是坚持转变思想,摒弃官本位和轻服务监督等思想,将管理意识转变为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法治意识,建设“四型政府”,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见面审批”改革强调由“方便部门管理”转向“以人民为中心、以民为本”,便利企业和群众创业创新,由“部门权力配置资源”转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由“审批就是管理、以批代管、只会批不会管、重审批轻监管”转为“放管结合,审慎监管,寓监管于服务之中”“简审批、严监管、重信用、优服务、强执法、求实效”。

二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倒逼改革。“不见面审批”改革是以自下而上的问题为导向来倒逼自上而下的地方政府自我改革创新。通过群众办事达到“不见面”这一自下而上的问题,形成政府改革目标——各类政府审批事项尽可能让办事群众不跑路、不见面。通过省级层面统筹出台相关改革举措,推动全省各级政府实施“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从而形成自上而下的综合系统改革,最大程度地激发省以下各级地方政府改革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同时“不见面”的改革目标简洁明了、清晰具体,便于内部和外部对改革成效直接作出度量和评判,统一了上下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改革共识,也使群众和企业对改革有了较高的心理预期,有助于最大程度消除改革目标的模糊性,并使改革成为一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

三是坚持整体性治理,推动治理结构协同化。行政审批“时间长、盖章多、中介多、材料多、收费多”的“一长四多”弊端,是由传统官僚制度下的科层化导致的行政权力分割、“马路警察各管一段”导致的。“整体性治理”基本治理逻辑是在公共政策与公共服务的过程中,采用交互的、协作的和一体化的治理方式与技术,促使各种治理主体在共同的治理活动中协调一致、功能整合,为公民提供无缝隙服务而非碎片化服务。“不见面审批”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某个部门的单项改革,需要各部门协同联动、共同推动,以精简的组织结构和高效的协作机制构建整合型政府,由“部门条块分割”转向“部门信息共享、联合惩戒”,加强信用监管,降低社会管理成本,由过去“形式主义的交叉重复的审批、评估”转向“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的集中高效、阳光便民的审批模式,实现整体性治理。

四是坚持创新推动,同步推进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必须贯穿于改革的始终。“不见面审批”改革依靠创新引领,累积了改革所需的技术条件和体制机制优势,下一步也依靠创新将改革深化和持续。现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创新空间巨大,已经逐步成熟并应用于各行各业。这为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不见面审批”改革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治理型转型,从数据孤岛式作业向业务协作数据共享转型,从传统决策向大数据智慧决策转型,从人工服务向自助服务转型。在创新应用新技术的同时,还有许多工作内容需要在技术、环境、工具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制度和方法创新,有效协调整合各部门审批流程,把过时的、琐碎的、重复的流程和环节废除,建立新的简明的、逻辑明晰的、数据可共享的工作环节和流程。向群众和企业提供线上与线下(O2O)一体化的服务,促进实体大厅与网上平台的融合发展,通过数据和信息的流动,从技术层面减少人力的来回跑动。 PKACEdl6c2VN75fu92g18oPEG6lC0JsKHyudgg5PFPwxb4vAA2vdtifKbG8Z832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