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不见面审批”改革的背景

江苏提出“不见面审批”改革的综合性战略,既是对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呼应,也是考虑了现实实践基础,在具备必要支撑条件下的历史必然。

江苏很早就开展了政务服务的改革探索。2000年10月,连云港市在全国率先建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2003年2月,昆山市在全国率先建成“三级便民服务网”。2010年底,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基本实现了县级以上行政机关全覆盖、行政权力事项全覆盖、网上行政监察全覆盖“三个全覆盖”。2011年,江苏市县两级均建成实体政务服务大厅。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政务服务工作快速发展。2013年,淮安市探索形成“一委二办多中心”的政务服务新体制新模式。2014年,南京市建立“两办三中心”政务服务新格局。2014年,省政务办获准成立。2015年2月28日,省政务服务中心正式运营,初步形成以省中心为龙头,市、县中心为主体,乡镇(街道)中心为基础,覆盖全省的政务服务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关键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该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2013年,国务院提出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当头炮”和“先手棋”,承诺五年内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压减三分之一;2014年,提出强化放管结合,要加大放权后的监管;2015年又将优化服务纳入其中,形成了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内容的“放管服”三管齐下、全面推进的格局。在牵头部门上,2013年6月,明确国务院审改办设在中央编办。2015年4月,国务院成立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由常务副总理担任协调小组组长,下设6个专题组和综合组等4个功能组,综合组(即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务院办公厅,统筹协调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李克强总理连续六年主持召开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推动“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加快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建设”,“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放管服”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降低,市场和社会的活力进一步释放。2018年3月,中央启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这当中,中央编办不再加挂国务院审改办牌子,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职能交由国务院办公厅承担。中央编办继续承担国务院各部门行政权力管理、权责清单编制、审批服务便民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等工作。2018年7月25日,国务院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改为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作为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由国务院副总理韩正担任协调小组组长,国务委员王勇担任副组长,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肖捷担任副组长兼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务院办公厅。

江苏省对照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工作框架推进“放管服”改革。2013年5月,江苏省启动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明确由省编办担任牵头单位;9月,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12月,省委、省政府先后印发工作《意见》,提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2014年,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明确了以建立5张清单、搭建1个平台、推进7项相关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架构,也就是“517改革”。2016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后,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推进会,明确建立“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并着力打造“不见面审批”、“3550”改革等改革品牌。党的十九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解放思想再深入,对标国际标准和国内一流,坚持便民目标和问题导向,做好“深化”“攻坚”文章,持续深化“不见面审批”改革,提升监管服务的水平和效能,着力改善江苏营商环境。 iKxx0oJVd6PBXvSWD4bTQQvt/laGxI1B8o/GSseFpyUEpOONraP3K/PuOjymO6n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