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高中数学实验分类

数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及生物实验相比,不仅需要动手,更需要动脑。思考量大是数学实验的基本特征之一,笔者认为数学实验大体上可分为:传统数学实验、现代数学实验、探索性数学实验、验证性数学实验、动态操作性数学实验、解释性数学实验及数学思想实验等。

一、传统数学实验

传统数学实验是指:通过用手工的方法、利用实物模型或数学教具等进行实验操作,从中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

实验课题: 等比定理的发现。

实验工具: 一杯清水、一瓶盐、大小不同的一批玻璃杯。

实验过程: 教师(演示),把盐放进一个大玻璃杯内,添上水,均匀搅拌后,得一大杯盐水,然后随意分别倒在4个小杯中,记每小杯盐水的浓度为 a i / b i (这里 a i b i 为正数,分别表示每小杯含盐与盐水,且i=1,2,3,4)。

教师: 请同学想一想,这4个小杯盐水浓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 相同。即 a 1 / b 1 = a 2 / b 2 = a 3 / b 3 = a 4 / b 4

教师: 如果我把这4个小杯盐水都倒进一个空的大杯中,那么混合后的盐水与原先4小杯盐水的浓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 相等。

教师: 非常正确,我把大杯盐水分成小杯,小杯盐水合成大杯,这说明什么数学现象,能从中提炼一个数学命题吗?

学生: 混合后盐水浓度为( a 1 + a 2 + a 3 + a 4 )/( b 1 + b 2 + b 3 + b 4 )与原来4个小杯盐水浓度相同。所以有 a 1 / b 1 = a 2 / b 2 = a 3 / b 3 = a 4 / b 4 =( a 1 + a 2 + a 3 + a 4 )/( b 1 + b 2 + b 3 + b 4 )。

教师: 好!我们给上面同学的结论给起个名字,就叫作“等比定理”吧。我们从“盐水情境”到“等比定理”的发现过程,正是从具体实验现象抽象到形式化的数学问题的过程。正如常庚哲教授所说,“……大多数的定理和命题就是数学家‘瞎鼓捣’而玩出来的……‘鼓捣’数学其实就是数学实验;数学实验是推动所有数学的一种方式”。在“盐水情境”中, a i b i 只能是正数,并且 b i > a i >0( i =1,2,3,…, n ),而作为等比定理, a i b i 可以不需要这么多限制,只要分母不为0即可。

二、现代数学实验

所谓现代数学实验是指:以计算机数学软件为平台,模拟实验环境结合数学建模的进行一种探索活动。借助于计算机,数学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实验学科,现代数学实验不仅扩大了数学实践的内容和范围,从模型的建立到演绎,归纳思维分析,以及算法设计的估价……都可通过计算机来实现,为研究数学问题的规律提供了方便可行的新途径。

实验课题: 比如,有一矩形纸片 ABCD ,已知 AB =4 cm, AD =8 cm,将 B 点向 AD 边对折( B AD 边上的相应点为 B' ), EF 为折痕(点 F 也可以落在 CD 边上);过 B' B'T 垂直于 AD ,交 EF 于点 T ,如图1-2-1所示。观察折痕 EF 的分布规律并观察 T 点的轨迹。

图1-2-1

实验过程:

(1)按题设要求,将矩形纸片 ABCD 中的 B 点向 AD 边对折(折痕要在15条左右),在折叠过程中按要求过 B' EF 的交点 T (可用针尖打洞)。

(2)在实物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几何画板”或其他软件,在电脑上再次模拟以上实验,观察实验结果。

(3)在电脑上改变矩形 ABCD 的形状,观察折痕 EF T 点轨迹的变化。

实验结果:

如图1-2-2,直觉观察折痕, EF 边缘是一条抛物线的一部分,而 T 点正好在此抛物线上。

图1-2-2

分析:如图1-2-3所示,连接线段 TB ,∵折痕 EF BB' 的中垂线,∴△ BT B' 是等腰三角形,可得: TB = TB' ,且 EF 是∠ BT B' 的平分线。按照抛物线的定义,把 B 点看作为焦点, AD 看作为准线,则动点 T 到焦点 B 和到准线 AD 的距离始终相等,所以 T 点的轨迹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以 AB 的中点 O 为原点,以 AB y 轴, Ox 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可得:焦点 B (0,-2),准线 AD y =2,则焦准距离为 p =4.所以, T 点的轨迹为抛物线,方程为: x 2 =- 8 y x ∈[0,8])。

图1-2-3

三、探索性数学实验

问题、实验、观察、猜想往往是实施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探索精神的有效契机,更是课堂实验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和掌握规律,提出猜想。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即兴去创造、去超越、去探究、去发现。

比如:有一个折纸游戏,规则如下:

(1)如图1-2-4所示,将圆心记作点 F 1 ,然后在圆内任取一定点 F 2

图12 4

(2)在圆周上任取10个点,分别记作 N 1 N 2 N 3 ,…, N 10 ,将它们与圆心相连,得半径 F 1 N 1 F 1 N 2 F 1 N 3 ,…, F 1 N 10

(3)折叠圆形纸片,使点 N 1 与点 F 2 重合,将折痕与半径 F 1 N 1 的交点记作 M 1 ;然后再次折叠圆形纸片,使点 N 2 与点 F 2 重合,将折痕与半径 F 1 N 2 的交点记作 M 2 ;……;以此类推,最后折叠圆形纸片,使点 N 10 与点 F 2 重合,将折痕与半径 F 1 N 10 的交点记作 M 10

(4)用平滑曲线顺次连接点 M 1 M 2 M 3 ,…, M 10 。你有何探索发现?你能解释你的发现吗?探索性数学实验,也可通过“几何画板”或其他软件,在电脑上来实现,如探究函数 y = ax + 的图像及性质等。

四、验证性数学实验

验证式的实验主要是借助计算机。作为一种多媒体信息的载体,计算机的信息传输通道宽阔多样、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利用其强大的求值、计算、作图、动画等功能来验证数学问题的存在性、正确性及知识形成过程,可以简便地解决诸如函数及其性质、图形的数形关系、轨迹、方程求解等问题,直观形象地展示数学问题的背景、过程、结果,揭示数学问题的“庐山真面目”。

实验课题: 用计算器验算函数 y = x >1)的若干个值,可以猜想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只能是( )。

A. y = 在(1,+∞)上是单调减函数

B . y = x ∈(1,+∞)的值域为(0,

C . y = x ∈(1,+∞)有最小值

D. =0, n N *

实验目的: 利用计算器的功能验证结论。

实验工具: 高考可使用的计算器。

实验任务: (1)批量给出数据,并直观比较数据之间的联系。(2)由于计算器内存的限制,列表功能可显示的数据有限,需多次实验来完成。

实验过程:

(1)采用计算器[MODE]中的TABLE模式。在“f( x )=”后输入“ ”,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不妨先研究区间(0,20]中的情况。

(2)第一次实验:在“Start?”输入0,在“End?”输入20,在“Step?”输入1.观察数据发现,函数值先增后减,在 x =3处较大,故A错误。

(3)为考查函数是否在 x =3处取得最大值,则开展第二次实验,研究的范围在 x =3附近。第二次实验:在“Start?”输入2,在“End?”输入4,在“Step?”输入0.1.观察数据发现, x =2.7时函数值较大,故B错误。

(4)为考查C和D两者哪个正确,需将研究区间扩大,故需再进行几次实验。通过对研究区域:[1,20],[10,100],[100,1000]进行列表观察,可以猜测随着 x 的增大, f x )的值无限趋近于0。

实验结果: D为正确选项。

五、解释性数学实验

解释数学实验是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原理、方法和数学思想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由教师给学生演示的课程内容,目的是展示知识的合理性,使学生确信无疑,它能更深刻地揭示数学概念、原理、思想方法的实质,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更进一步深化。

六、操作性数学实验

“多做数学习题是学好数学的有效途径”这是部分数学教师指导学生更好应试的“经验之谈”,多少有点应试教育的味道。而数学实验中的“做”,则主要是要求学生多动手、多上机,在教师指导下探索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失败和成功中获得真知。数学中的很多问题和概念是可以由“做”数学实验来帮助加深理解的。

操作性实验是通过动手操作或模拟空间中的点、线、面元素位置关系变化探究解题过程,如翻折、展开、旋转、射影等。操作性实验赋予静态的立体几何问题以“生命”活力,也使其更具有挑战性、开放性,从而加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能力。如全国2002年高考文科最后一题“剪拼”问题的出现恰是动态操作性数学实验体现。

如图1-2-5所示,四面体的一条棱长为 x ,其余棱长为1,求 x 取值范围。

图1-2-5

分析:运用动态观点,极限的思想去观察、分析、处理问题,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设 AB = x ,其余棱长均为1.固定△ BCD 、△ ACD CD 转动实验,如图1-2-6所示。当 A B 时, x →0;当 A A 1 A 1 ∈平面 BCD )时, x ,故可得0< x <

图1-2-6

再如:在透明料制成的长方形 ABCD A 1 B 1 C 1 D 1 容器内灌注一些水,固定底面上的一边 BC ,再将容器倾斜,如图1-2-7所示。随着倾斜度的不同,有下列命题:①水的部分始终呈棱柱形;②水面四边形 EFGH 的面积不会改变;③棱 A 1 D 1 始与水面 EFGH 平行;④ BE · BF 是定值。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

图1-2-7

解:正确命题是①③④。容器倾斜过程中,长方体的两侧面 A 1 B 1 BA D 1 C 1 CD 的平行关系始终不变,因此有水部分的两个面总是平行,而其余各面是四边形,所以有水部分始终是棱柱。沿 BC 倾斜,则 BC 始终与水平面 EFGH 平行,所以 BC FG ,又因为 BC A 1 D 1 ,所以 A 1 D 1 FG ,所以 A 1 D 1 平行平面 EFGH. 不管 E H AB DC 上如何移动,水的体积总不变。即三棱锥 EFB HGC 的体积不变,由于三棱柱的高 BC 为定值,从而 BE · BF 为定值,故正确命题的序号为①③④。

七、数学思想实验

尝试、归纳、猜想被爱因斯坦称为“思想实验”。牛顿说得好:“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所谓的思想实验是指对给定数学问题,人为地创设、改变、挖掘和控制某种数学情景1,经过1思想活动,来研究某种数学现象、探索数学规律的思维过程。通过仔细观察,进行合理的归纳与整理,从而提出科学的猜想,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如多面体欧拉公式的发现与证明,这是高中新教材(实验修订本)中安排的一个研究性课题。学生的分组探究活动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考察几个特殊的简单多面体,通过观察,记录每个多面体的顶点数、面数和棱数,计算、归纳、猜想一般规律。

(2)探究公式的证明:设想多面体是空的并且表面是由薄橡皮制成,对它进行想象性实验操作——割去一面,将其压扁铺平在一个平面上,化为平面多边形,通过实验性推理完成证明。

在实验的第一阶段,由特殊多面体观察、归纳、猜想一般结论,这是思想实验常用的手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亲身参与了欧拉公式的发现过程,通过再创造,将数学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思想实验彻底改变了“只讲授结果”的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第二阶段,把多面体想象为薄橡皮制成的空壳,并割去一面,创设了空间图形平面化的思维情境,把多面体按照实验方式展开在一个平面上,其思维过程是想象与逻辑的统一,是最具典型性的数学思想实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

在上述解决问题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创设条件、观察记录、探索规律等手段,并利用综合分析或归纳猜想,使学生亲身经历了动手操作、思考分析、探究问题的全过程,从而激活了思维,促进了探索能力的提高。

思想实验面对的往往是数据、图形、方程之类的思想材料,它根据研究目的,人为地创设、改变和控制某种数学情景,在有利的条件下经过思想活动,来研究某种数学现象和数学规律。通过思想实验,往往会形成一些新概念,提出一种猜想,或酝酿一种结构。思想实验的基本特征是抽象性和可行性。

1.抽象性

由于思想实验是具体实验的抽象化,那么,它的设计和操作就是对具体实验设计和操作的模拟,因此,这种实验必须有一个具体实验操作的原型。比如我们研究“平面上若干条( n 条)直线相交,其中任何2条不相交,任何3条不过同一点,求交点个数”的问题。如果 n 很大,很难实际画出,故往往要靠思想实验。这时,需要对较小的 n n =1,2,3,4,5)进行具体操作(绘画),以弄清直线间相关的机制:相交时交点的构成、相互关系,特别是相互间的数量关系;尤其重要的是,要弄清当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条直线时,交点将会怎样变化;进而通过思想实验,弄清 n k 变到 k +1时,交点发生的情况。

2.可行性

思想实验与通常实验比较起来,一个明显的优势,是它往往不受具体条件的限制,而只要“理论上”能办到(或假设能办到),使因素如此这般变化,而预测其结果,因此,这种实验一般不要任何设备,不担任何风险,无须任何经费,是比较“经济”的一种实验。但是,思想实验到了一定的阶段,就要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和计算,这就是它同“想象”的差别。现在发展起来的计算几何、计算化学和计算机辅助实验,应看作思想实验的一种发展。

应当注意的是,思想实验所应用的理论分析和计算方法,来自具体操作的经验和有关的数学知识。如要检验的是具体结果,那么计算的方法或公式,就应是已知其成立的;反之,如要检验的是公式本身,则除了需要在最初的操作中观察数据以外,还需有另一个正确数据的来源。否则,只能获得有关公式或方法的猜想。 TcUArD3r+YjAYlXqipXKBqgwzHqL5BAgQNAvMB/tVZUZwIh/eMKUnk2mgEXx/L5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