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孩子,才能明白孩子的深层心理与需求,才会准确判断孩子做事情的目的,教育孩子时才会有的放矢,最终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帮助孩子快速健康地成长。
一天,我下班回家后,因为手头有紧急工作要做,看见小语没有像往常那样打招呼,就直接走进了书房。
我正在工作,小语悄悄地走了进来,开始在离我比较远的地方转悠,一会儿拿着书翻看,一会儿用书搭建房屋。
来回折腾了一会儿,见我没有反应,她就走到我身边,在左边站着看我一会儿,又跑到右边,还不时地触碰一下我的身体。
见小语这样,我有些不耐烦了,瞪了她一眼说:“来书房做什么,转来转去,影响我的工作。”
小语小声说:“妈妈,你回家没说话,我就想过来看看。”说完,她扭头出去了。
看着女儿走出书房的背影,我没了心思工作,站起身跟着小语走了出去。
她听到我的脚步声,回头看了我一眼,接着快步跑了过来,抱住了我的腿。我蹲下身抱起女儿,她趴在我的脖子上说:“妈妈,你刚才进屋时不搭理我,我心里难过,才到书房找你。”
女儿的话让我的心震颤了一下:我忽略了女儿的感受,还因此批评女儿的不是,心里暗自责怪自己不理解女儿的心思。
从此之后,我注意和女儿多沟通,同时细心观察她的行为举止,因此对小语有了更深的了解。
孩子希望被你关注,想得到你的关爱,这样他能够从中体验到归属感。
假若你的行为没有满足孩子的这个心理需要,他有可能就会想方设法地吸引你的注意。如果你不了解孩子,往往会因此责怪他不懂事,结果很可能就伤了孩子那颗敏感的心。
所以,你一定要和孩子多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采取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避免给孩子心灵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有一次,小语从幼儿园回到家,从书包里拿出一条明晃晃的项链,在自己脖子上来回比画。
丈夫看见了,以为孩子是从哪里偷来的项链,或者是拿家里的钱买了这东西,他一把夺下女儿手中的项链,厉声问小语:“说,你这项链是从哪里弄来的?”
“是同学小雪放在了我这里,让我戴一晚上。”小语说着,上前就去夺爸爸手中的项链。
丈夫不相信,不仅不给女儿,还说她撒谎。小语听了,坐在地上大哭了起来。
我听到哭声,从书房里走出来,丈夫把事情的经过给我讲了一遍,并把项链递了过来。
我了解女儿,知道她虽然爱美,但不至于去偷别人的东西,也不会拿家里的钱去买这种饰品。
于是,我一边把项链戴到女儿的脖子上,一边说:“我相信女儿说的话。”小语破涕为笑,得意地看了我一眼说:“还是妈妈了解我。”
虽然我相信女儿,但也不敢保证万无一失,决定第二天跟随小语一起去学校,弄个清楚。
结果真的如小语所说,小雪见女儿十分羡慕,就把项链借给了她一个晚上。
我暗自庆幸自己因为比较了解女儿,才没有冤枉她,并且让她体验到了戴项链的幸福滋味。
因为了解孩子,清楚他不会做什么事情,你才能避免错怪孩子。
所以,只有深入了解孩子,你才能明白孩子背后的深层心理与需求,才会准确判断孩子做事情的目的,教育孩子时才会有的放矢,最终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帮助孩子快速健康地成长。
不管孩子犯了多大错误,身上有多少缺点,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你都要做到全面接纳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有效地纠正缺点,变得优秀。
周日,吃过午饭后,丈夫正在洗碗,因为用了洗涤剂,盆中的水里出现了白色的泡沫,小语看见了,觉得好玩,心里想玩水,却对丈夫说:“爸爸,我要帮你洗碗。”
丈夫知道小语的小心思,所以开始没有答应,最后拗不过小语,只好帮女儿挽起袖子,让她小心地洗,并叮嘱她不要把水洒在地上。小语一一答应,开心地把手放进了水里。
最初,小语还能拿着碗,装模作样地洗刷;过了一会儿,她就一门心思地玩起了泡沫,不仅两手捧着玩,还把它朝上扔,把洗碗池周围的地板砖上弄得到处都是水。
丈夫很生气,呵斥小语:“开始的时候我就知道你的心思在玩上,现在不仅玩,还把水洒在了外面。怎么走路啊?给我出去!”
挨了批评的小语,刚才享受玩乐的喜悦心情一落千丈,低着头走出了厨房。
丈夫洗好碗时,到客厅发现小语坐在沙发上默默地流眼泪。他既心疼,又觉得孩子有些不可理喻——做错了事还感觉委屈,心里有气,就没有上前哄劝。
结果,整个下午,小语一直都闷闷不乐。直到吃过晚饭,丈夫送女儿睡觉的时候,小语才问了句:“爸爸,你不爱我了吗?”说话的时候,眼里噙满了泪水。
丈夫听女儿这样说,泪水也流了出来。他没有想到,因为自己一时没有搭理女儿,竟然给孩子心灵造成这样大的伤害。
孩子贪玩,并因此犯了些错误,你因此责骂孩子,甚至用冷暴力来对待孩子,这样孩子会伤心,甚至怀疑你不再爱他。
因此,不管孩子有什么样的错误,你都不能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应该让孩子时刻感受到你对他的爱护,避免孩子一直处于消极情绪中。
一次,我到一个学校去咨询,有个初一的男孩,在别人都离开后,独自向我哭诉说:“蒙老师,你说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为什么我却感觉不到他们的爱,我甚至怀疑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
听男孩这样说,我吃惊地问:“孩子,你怎么有这样的想法?”
“我的父母,看到别的孩子,高兴地逗他们玩,满脸慈祥;只要一看见我,脸立即就拉了下来,还动不动对我打骂。安排我做什么事情,无论我多么尽力,总是数落我做得不好!”
男孩说到此处,已经泣不成声。
他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父母都是爱孩子的没有错,可是有些父母,为了使孩子变得优秀、完美,眼睛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看到孩子有不对之处,就大声批评,没能做到全面接纳孩子。
本意虽好,结果却往往背道而驰,使孩子伤心不说,甚至导致孩子怀疑亲情关系。
你希望自家的孩子懂事、优秀,但很多时候,孩子做得却不如你意,这时候,你就会生气,指责批评他,甚至对他进行打骂,结果只能使他伤心,甚至对你产生误会。
不管孩子犯了多大错误,身上有多少缺点,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你都要做到能接纳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有效地纠正缺点,变得优秀。
孩子因为自己的要求没能得到满足而伤心,你可以对他暂时进行冷处理,但最后还需要对孩子进行安慰,亲孩子一下,或者给他一个拥抱,让孩子知道你时刻接纳他,他才能很快从消极情绪里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