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白德巴定律:多听少说更受人喜爱

生活中,在与他人沟通这一问题上,很多人都存在着一个心理误区。他们认为,说得多就是有口才的表现,同时,为了使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他们总爱侃侃而谈,甚至口若悬河。殊不知,无休止地讲话只会让别人反感。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尽可能多地让对方说,给对方创造说话的机会,把自己变成以听为主的听众,因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吹嘘的弱点,鼓励对方多谈论自己,这样才是真正把握了话语主动权。

关于这一点,在逻辑语言上有个著名的“白德巴定律”,所谓“白德巴定理”是指能管住自己的舌头是最好的美德,而善于约束自己嘴巴的人,会在行动上得到最大的自由。

事实上,不少人已经认识到“听”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善于倾听才能达到目的,听人说话的本意在于了解对方的心意,把握对方的想法和要求。而对方是商谈的主角,所以应让对方多说,在交谈中以对方为中心而自己多听,从而更能了解进而掌握对方。

曾经有一名法官,他是个善于倾听他人说话的人,当他调节的纠纷时,人们总是愿意听取他的意见。

一次,一位老作家和一家出版社因为报偿问题出现了纠纷,闹上了法庭。根据案情,法官认为调解对双方,特别是对老作家有利。因为打官司费钱又费力,个人不能与单位比。但他多次建议双方调解都没有效果。老作家对出版社怨气很大,但很明显,他是个法盲,开庭时只是反复就一两个问题进行阐述。尽管他遣词造句与他的职业很匹配——颇具诗歌或散文的味道,可车轱辘话谁听着都烦。旁听席上渐渐有人打起瞌睡,也有人起身离去。可这名法官一直静静听着,不打断老作家的话。

庭审进行了3个多小时,直到双方再无话可说,法官才又向双方解释了出版合同的法律规定,指出双方在合同履行中的不当之处,并再次提出调解的建议和基本方案。

老作家听完法官的话,半晌没说话。最后,他突然表示愿意接受调解。

“法官大人,矛盾发生以后,你是第一个完完整整听完我讲话的人。”老作家诚恳地说:“你对我的尊重让我信任你,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这则故事中,这名法官就是个善于通过倾听解决问题的人。表面上看,一直是老作家在侃侃而谈,法官一直静静地听着,但最终,老作家却因为感受到了来自法官的尊重而接受调解,这就是法官所要达到的沟通结果。

那么,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如何鼓励对方多说话,进而满足其自我吹嘘的心理呢?

1.集中精力,专心倾听

这是要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的基础。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你就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不仅包括身体上的,还包括心理上的,因为在交谈中表现得无精打采、情绪消极会使得倾听收效甚微。

2.不随意打断对方谈话

任何一个人,都不希望自己在说话情绪正高的时候被人打断,一旦打断对方说话的积极性,那么,沟通就可能陷入瘫痪状态,无论你说什么,对方也很难听进去了。

3.注意对方的反馈

所谓对方的反馈,指的是对方发出的、能被我们识别的信号。比如,对方的某些动作,如摇头、皱眉等,都带有一定的含义,需要我们认真观察和感觉。在此之后,我们便能调整自己的话题,相反,如果我们没有识别出对方的这些信号,就会造成沟通障碍。

4.适当发问

对方说话时,原则上不要去打断,可是适时的发问比一味地点头称是更为有效。一个好的倾听者既不怕承认自己的无知,也不怕向说者发问,因为他知道这样不但会帮说者理出头绪,而且会使谈话更具体生动。

可以提些诸如“你认为这就是问题所在?”“你的意思是……”“你能说得明白一些吗?”等问题。这些提问有助于你获得更多信息,并理解问题的各个方面。

5.澄清对方的谈话

在倾听完对方的谈话后,我们要加以反馈,向对方阐明你是如何理解他的意图的。你可以使用这些话语:“我刚才听你说……”“我理解你主要关心的是……”或者“……我说得对吗?”

当然,要想真正说服对方,最好还是在沟通前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对对方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这样在说服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

大多数人认为,好的说服口才就是拥有一副三寸不烂之舌,从而忽视了他们更应该是一名最佳的听众。如果我们不善于倾听,就容易造成误解。更为严重的是会造成无法把握对方的真实需求,从而与对方的真实意图背道而驰! 0MmKdhr9cS4eockCj72AG4991DtFIjPXwu23JYKdGzCo1fJZRJh/YHdzroG+pfL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