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
藏龙诀

这本书半厘米厚,四四方方,并非印刷体,也非手书,而是拓本,不知是拓自哪块石壁或者石碑。字体很难认,有点像玉筋篆,我不敢肯定。书的封面封底都没有了,究竟为何人所著,已不得而知,书名自然也无法知道了,我姑且称它为《藏龙诀》吧。

《藏龙诀》大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的是历朝历代的藏宝事件,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豪门大户都有写到,很多是历史典籍中没有记载的;第二部分讲述的是藏宝的秘诀,内容涉及甚广,说白点就是教人如何藏宝而不被他人找到;第三部分刚好和第二部分相反,是讲述破解藏宝秘诀的方法,也就是教人如何寻得宝藏。前者教人藏宝,后者教人寻宝,这两部分真有点矛与盾的意思。

整本书内容残破缺失之处不少,有些地方的字迹还非常模糊,难以辨认,尤以书的第三部分为甚。刚读的时候我真是如读天书。幸亏上学时我文言学得还不错,又爱看古书,还买了几本《字汇》《康熙字典》《辞源》《辞海》之类工具书帮忙,再加上连蒙带猜,总算大致看懂了这本书。但其中不少口诀、术语、法门,我还是没能明白,或者仅仅一知半解。看来中华藏宝文化博大渊深,包含了易理、建筑学、机关学、地理学、物理学、化学、数学、文学、美学、兵学等在内的各种学问。我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研究。

我想找一下关于太极八卦藏宝等字眼儿,说不定灵虚道人就是运用了八卦玄学来帮先祖金同焕藏宝,果然在第二部分那里找到一处写着“先天八卦藏宝大法”,但内容似乎跟玉佩上的藏宝信息没什么关系。不过,在第三部分破解藏宝里,有一篇写到利用“形”字诀去破解藏宝信息。所谓“形”字诀,顾名思义就是外形、形状的意思。比如画一个圆圈表示是太阳,画三撇就表示流水等。书中讲述,古人藏宝很少使用藏宝图,概因藏宝图容易被人窃取,而一旦窃取后,只要按图索骥就能准确找到藏宝地。当然也有人会准备真假藏宝图,但那毕竟流于下乘。而高明之人会将藏宝地形用“形”字诀记录下来。这又有多种不同的记录方式,一般以图案、符号、实物等方式为主,而文字方面相对较少。图案方式就比较易懂,比如图里出现龙、虎等动物,表示藏宝周围的山势地形走向如龙似虎;而符号方式看起来更加简单,但就因为简单而含义深奥、变化太多,往往比其他几种更加难以破解。如在岩壁刻画的一个交叉符号,既可以表示藏宝的地形,也可以表示其他意思;而实物方式则是最广泛的一种方式,古人往往会将大量藏宝信息记载于一件易于保存的器物上,鉴于玉器的质地和价值,往往是首选之物。藏宝者可以将藏宝数量、地点以及各种想表达的信息雕刻在玉器上,作为随身携带或留传后人的宝物。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那块太极八卦夔龙玉佩。如果按照书中所述,玉佩的图案是用了“形”字诀去雕刻的话,上面那条夔龙有没有可能就是山的形状?我觉得这种情况大有可能。在查阅地方志的时候,我记得金家大宅所在的大定府城南百里外有一座山叫作卧龙山,位于乌蒙山脉腹地。这卧龙山弯弯曲曲,龙头向东低卧,龙尾向西卷起,远看真的像一条龙在睡觉的样子。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观看,又有点像牛,所以卧龙山也有卧牛山的叫法。卧龙山下还有一个叫龙车村的古老村庄,传说在古时候,这村里有个人发明了一种龙车,形状如龙,可载运数千斤重物,因此得名龙车村。据地方志记载,这卧龙山山势险峻,树茂草深,鬼神之说更是多如牛毛,至今都传说有吃人精怪在山里作祟,几乎没人敢进深山里面去。而且,这卧龙山距离金家大宅并不算很远,老祖宗金同焕完全有可能会选中此山作为藏宝的最佳地方。

我当时只是顾着查“夔”这个复杂字,而忘记了“龙”这个历代深入民心的动物。卧龙山的龙形虽然与夔龙不相似,但毕竟都是龙类,只是大同小异罢了。但是,接下来又有问题了,卧龙山如此之大,宝藏会藏在哪个位置?据我猜测,如果真的如书中“形”字诀所说,那么玉佩上面的太极八卦图应该就是藏宝的地方。

整个下午我都在屋里研究这本《藏龙诀》,希望从中再获得更多有关的信息。傍晚时分,马骝回来了。他一进屋,我便迫不及待地对他说了我的想法,但对于《藏龙诀》一事只字未提。我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弄懂这本书,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验证这本书。

马骝听了我的想法后,喜出望外,对我说:“斗爷啊,想不到你憋了几日,终于憋出宝来了。这次无论怎样,都要去试一试啰。”

得到马骝的支持,我更加有自信了。当下立即通知了张大牛过来商议,他也表示赞成。这下就不成问题了,只剩下九爷一个未表决而已。不过现在三比一,就算他反对也没用了,除非他退出不去寻宝,但这个估计没什么可能。

果然,等马骝去石龙村把九爷带来之后,听见我说终于可以出去寻宝了,他一脸激动地对我竖起大拇指,不停地赞我聪明,说金氏终于出了个能人,找到宝藏指日可待了云云。对于九爷这番阿谀奉承的话,我真是忍俊不禁。

寻宝不是观光旅游,而是一场充满未知数的探险之旅,所以事前一定要准备妥当。我上网搜索了一些关于外出探险所注意的事项和所需要的装备,然后列了张装备清单,吩咐马骝和张大牛去置办。

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开始踏上了寻宝之旅。

一路无话,很快就到了贵州毕节市。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乌蒙山脉连绵起伏。市区以南大约五十公里外,卧龙山就藏于乌蒙山群之中,由于那里属于阴寒地带,山高林密,地理环境不适合旅游开发,所以这一带都变成了野山,几乎没人踏迹。

根据地图指示,我们一行人先来到了龙车村。龙车村依旧保留着明代的建筑风格。这一时期的建筑样式,上承宋代营造法式的传统,下启清代官修的工程做法,风格比较严谨。而在龙车村背后,就是传说有个吃人洞的卧龙山。

这时,马骝抬头看了看天色说道:“就快天黑了,斗爷啊,我们最好找处人家落脚,借宿一晚,明天再进山吧,反正猴爷我也饿得慌了。”

我点头说好,九爷和张大牛也同意。但我们走了好多处人家,发现都是屋门紧闭,门前青苔杂草成堆,并不见有人。

马骝往地上吐了口唾沫说道:“连个鬼影都没有,难道村里的人都迁走了?”

我说:“应该还有人的,我们刚才经过村口的时候,我发现有一堆牛屎还是好新鲜的呢。”

马骝一边走一边笑着说:“你连一堆牛屎新不新鲜都看得出来,真是佩服,你不去做警探真是浪费人才了。”

我没理他,继续向前寻找有人的住处。转了个弯,我们见到一个老伯坐在门口弄一些草药,于是上前打招呼,并介绍说我们是旅游局的人,正打算去卧龙山一带考察环境。

老伯开始半信半疑,但最后见我们都没什么恶意,于是请了我们几个进屋里坐。寒暄过后,老伯说他姓安,由于青壮年读书的读书、打工的打工、当兵的当兵、做生意的做生意,都去了城里,村里几乎只剩下了老人和孩子。

安老伯的几个儿女都在城里安了家,老伴也去城里帮忙带孙子,这老屋就剩下安老伯一个人住。对于我们提出借宿一晚,安老伯满口答应,说他这老屋大得很,住几个人不成问题,就是农村蚊虫多,怕我们难熬。

吃过晚饭后,我们几个和安老伯坐在门口闲聊。聊到卧龙山的时候,安老伯就劝我们切莫进入深山里面去,那里非常危险。

听他这样一说,我顺着话题问道:“安伯,莫非卧龙山有什么野兽出没?”

安老伯摇摇头说:“野兽当然是有,但那东西不是野兽,是吃人精。山上洞多,有些牛不小心掉进洞穴里,就再也出不来了。听老辈人说,这些年还好,以前吃人精是要吃人的,所以这些洞穴就叫吃人洞……”

说起吃人洞,安老伯就好像拧开了水龙头般,滔滔不绝地跟我们说起精怪害人的事:卧龙山自古以来就有吃人洞这个传说,洞里住着一个吃人精,专门吃人和牲口。但关于吃人精是什么样的,就有好几个版本。有的人说像蛇一样,吐着芯子,行动飞快;有的说像蜘蛛一样,会织网吐丝;也有的说像蜈蚣,有无数条足。至于哪个版本才是真的,谁也没有去确认过。

清末时候,有个村民的屋舍被一场大雨冲垮,于是想进山砍些杉木回来修葺一下。卧龙山虽为野山,但松木杉木并不多,附近有的都被砍光了,只有到深山里才能找得到。而农村房屋建造一般都要用到杉木,所谓“水浸千年松,搁起万年杉”,这是广泛流传在木工师傅中的一句建筑谚语,它的意思是说浸在水中的松木和在干燥环境中的杉木,它们的使用寿命都很长。

这个村民原本只是想砍些杉木,但没想到就此一去不返。后来有几个大胆的村民进深山里面寻找了一个星期,只在一个洞穴外面找到了一把木锯,并没有找到这个村民。不过,有人发现洞穴口处有拖动物体的痕迹,于是有人猜测这个村民会不会被什么东西拖进了洞穴里,当即有两个年轻力壮的村民自告奋勇,带着猎枪和猎刀摸进洞穴。但谁也没想到,这两个人进去之后,再也没有出来。自此之后,没有人再敢进入深山里,也没有人敢靠近那个洞穴,吃人精传说就这样一代代传了下来,那个洞穴也被叫作吃人洞。

等安老伯讲完,我们几个当中,只有九爷被吓得抱紧了身子,对于这些民间传说,九爷一向都是信到十足。我和马骝都是胆大之人,除非亲眼见到,否则单凭听闻是很难令我们相信的。至于那个张大牛,体壮如牛,胆子看起来也不小。

我有意无意地对安老伯试探道:“安伯啊,听闻卧龙山有宝藏,是不是真的?”

听我这样一问,安老伯微微瞪大了眼睛看着我问道:“你这从何听来的?”

我撒了个谎,道:“哦,我是从一些地方志里看到的,听说是以前一户姓金的有钱人家藏的宝,是吗?”

安老伯点点头道:“我倒是听说过藏宝之事,也有人来卧龙山寻过宝,不过至今都没人找到。”

大家听安老伯这样一说,都面露喜色。我心想,看来那本《藏龙诀》说的没错,到时一定要好好研究研究这本书。

这个时候,安老伯突然看了大家一眼,脸上露出疑惑的神色,说:“你们几个不会是来寻宝的吧?”

我赶紧笑笑道:“哎,安伯,我们是旅游局的人,来这里是考察一下环境,看合不合适开发搞旅游,寻宝之事只不过是吹牛闲聊而已。”

安老伯可能见我斯斯文文,也不像那些寻宝之人,脸上怀疑的表情慢慢消失。

一旁的马骝也识时务地给安老伯递过支烟,说:“安伯,如果真是有宝藏,还轮到我们这些外来人来寻宝吗,你们龙车村近水楼台先得月,就算有都给你们挖走啦。”

安老伯借着马骝的打火机点燃支烟,说:“话不是这样说,龙车村里的人都知道卧龙山的厉害,就算听说有藏宝,也没人敢贸贸然进山里面寻找。我听老一辈说,解放前,有几个姓金的人来到这里寻宝,说是他们金姓祖先留下来的宝藏,但几个人进入深山没多久,就接二连三发生意外,我们这里上山砍柴和放牛的村民发现了他们的尸体,都是黑乎乎的,好像被大火烧过一样。后来又有金姓人来打听他们的行踪,知道他们都遇害后,就偷偷将尸体运回了他们的乡下重新安葬。”

听到这里,我和马骝、九爷三个互相看了一眼,除了张大牛之外,我们三个都听过这件诡异之事。我心想,二叔公说的果然不假,那些寻宝人真的被离奇烧死了。但转念一想,这些人是怎么找到卧龙山的?绝对不会是误打误撞的,我估计他们当中应该有人懂天文地理、风水阵法,然后根据太极八卦夔龙玉佩解出藏宝信息,最终寻找到这里。但他们在卧龙山遇到了什么,竟然被烧焦而死呢?

一宿无话,第二天天还未亮,我们就告别安老伯,开始向卧龙山出发。老人家还是担心我们的安危,千叮万嘱叫我们小心,还要多留意脚下有没有洞穴,最后还给了我们一只大公鸡,说如果真的遇到吃人精,就把公鸡扔出去抵挡一下,这吃人精听见鸡鸣会退缩,趁着这个时候好赶紧逃走。

老人家的一番好意,搞得我有点不好意思,当即从身上拿出两百块,当作住宿和买公鸡的费用。但安老伯怎么都不肯收下,我哪里过意得去,只好骗他说这是我们旅游局的规定,如果违规的话会受罚的,安老伯这才收下。

离开龙车村,我们几个人深一步浅一步地向着深山里面走去。从山脚有一条路一直通往深山,但由于很少有人走,杂草都已经高出人头了,我们只好拿出镰刀来,一边除草一边开路。

没走多远,九爷忽然停下来问我:“阿斗啊,山里面有藏宝,这个已经可以确认,但具体位置在哪里,这个你破解出来了吗?”

我道:“玉佩上有两种图案,一个是夔龙图案,然后我们找到了卧龙山,证实了宝藏的确藏在这里。第二个是那个太极八卦图,我想具体藏宝地点应该跟这个图有关。我们要找个高点的地方看一下周围的地貌,一定能找到那个藏宝点。”

我在这队伍里面虽然是年纪最小的一个,但在这种情况下,我说的话是最有分量的。而关于寻宝之事,我比他们任何一个人都了解得多,何况我还有一本《藏龙诀》在身。

很快,路就完全湮没了。这说明我们已经进入了卧龙山的腹地。我辨别了一下方向后,带着一行人向着不远处的一个山丘走去。小时候的经验告诉我,在没有路径可循的情况下,先找到一个地势较高的地方,观察清楚环境是稳妥之策。否则胡乱找路可能会越走越错,最后体力耗尽,困死于深山之中。可能是寻宝心切,大家都走得很快,一会儿就到了那个山丘上。这山丘虽然不是卧龙山的最高点,但也有一览全景的感觉。远远望去,周围群山连绵,树木茂盛,依稀还可以看见龙车村的影子,不过已经缩到很小,这说明我们至少已经走了十多里山路了。

我手搭凉棚,拿着玉佩开始寻找藏宝地点。根据《藏龙诀》里面提到的“形”字诀,这山中应该有一处地方会像八卦一样,但周围的地貌都看完了,却没有发现有什么地方像八卦的,这下真的把我搞蒙了。

这个时候,马骝叼着烟说道:“斗爷,你这样看两下就能找到藏宝点啊?莫非你最近学了风水学?”

我瞪了他一眼说:“风水我就不懂,但找到这个藏宝点,我相信我能做到。”我说是这样说,但心里却没有底。

我心想,难道这八卦不是按照“形”字诀弄的?这个不是没有可能,毕竟灵虚道人是个高人,想法一定别出心裁。

九爷可能看见我那么久没说话,焦急起来,走到我身旁,递给我一支烟说:“阿斗啊,是不是还没想出来?要不要先抽支烟缓缓?或者喝点水歇一歇?”

我连忙摆摆手,说:“九爷,为什么老祖宗会把宝贝藏在有吃人精出没的卧龙山里?”

九爷将给我的那支烟放进自己的嘴里,然后说:“这个你真的问到我了,你九爷我就知道耕田种地,这种挤破脑袋的事哪里想得明白。不过,按理说嘛,藏在这么危险的地方,就算老祖宗的三个儿子齐心协力来找宝藏,也说不定会出意外啊,这样一来,金同焕就等于害了他们了。”

我点点头,同意九爷说的话。老祖宗肯定有想到这一点的,卧龙山山势险峻,又有吃人精作为掩护,一般人就算知道了这里有宝贝,也不敢贸然前来寻宝。所以,为了儿子的安全,藏宝的地点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性。不过,时过境迁,几百年下来,虽然山还是那个山,但山里面谁又知道起了什么变化没有,藏宝的地方没有吃人精,但有吃人族也不一定。

我看了一下表。我们是在清晨四点多钟出发的,现在已经六点钟了,太阳从东边慢慢升起,原先黑黝黝的山色也逐渐变得明朗起来。我拿着玉佩对着那一轮红日,玉佩上的火焰涡纹就像真的燃烧起来一样,栩栩如生。突然间,我脑海里快速地闪过一个念头,这个念头转眼即逝,但我还是抓住了某一点,于是立即再仔细观察那些火焰涡纹。观察了一阵,我欢呼起来,对大家说:“我知道藏宝地点在哪里了!” 2MYcZoZVlHqGbrhay1jWQkgOlVXaPG2Y/LDm6Hfqf4JcVQUnRLmirtMb5Iasv8g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