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BS04 毕加索广场的黑色办公楼

建筑师:彼得·马克利(Peter Märkli)

地址:Brunngässlein 8,4052 Basel

年代:2002—2008

在毕加索广场的另一角,矗立着彼得·马克利设计的黑色办公楼。这座建筑被定义为艾申广场(Aeschenplatz)的从属建筑,其八层高的体量刚好与迪纳设计的八层高体量协调。

与迪纳倾向于城市的设计相比,马克利的体量布置更加建筑化。建筑师分别以两个八层体量(注1)收住两条街的端头,再将两者通过基座整合为城市宫殿,外加上双倍高度的顶层,该建筑在竖直方向上构成了经典的三段式格局。由此,建筑师成功实现了城市形态与建筑姿态的共赢(注2)。

在立面设计上,黑色边框、三重转角、反光玻璃让人联想起“密斯式”的幕墙设计(注3)。但仔细观察玻璃竖向划分又能发现,建筑师更加强调材料的厚重感和近人尺度。

但如果实地参观,人们会被这座办公建筑的私密性震惊:这里没有柱廊,没有商铺,只有小得出奇的入口、暗得出奇的大堂以及永远上锁的门。

BS04图1 街角处的黑色办公楼

BS04图2 秉承古典原则的立面比例

BS04注1:根据该地块城市体量的规定,限高为第八层“地板完成面”高度。另外,屋顶高度还受街道延伸线控制。在这里,马克利“利用规范尽量做高建筑”与迪纳“压低体量整合城市”形成了鲜明对比。

BS04注2:马克利关于“城市与单体”的观念源于帕拉弟奥(Palladio),核心观念是:建筑既要尊重城市现状,又要保持其自身独立性。更具体讲,建筑可以保持在尺度、比例、材料上的独立性,未必一定要屈从于环境。坦白讲,马克利和迪纳的观念完全一致,只不过迪纳更加强调“属于城市的建筑”,而马克利更加注重“城市中的建筑姿态”。

BS04注3: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在美国期间设计了诸多黑色边框的玻璃办公楼,诸如西格拉姆大厦、湖滨公寓等。其角部以钢框紧贴柱子形成“三重转角”的设计堪称经典。 0u84KDt/hQrtq9B871J770e2PFhkguxks63v1P02TNt33nmkxQFgbAwJ2SJM/0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