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搞好个人卫生,做个精神的好孩子

爆炸性新闻!班上大名鼎鼎的“小黑”最近变漂亮了!真稀奇呀!“小黑”是我们班全体同学送他的“雅号”,他的大名叫白冰。别看他姓白,本人可一点儿也不白,他的脸、手、脖子每天都是黑黑的,头发都能打成绺,还因为贪玩,往往把自己搞得脏兮兮的。他对着你说话时,嘴里有一股奇怪又难闻的异味冒出来,而且每次还不一样,别提多恶心啦!有一次参加完学校的拔河比赛,他一回教室就把鞋脱了。哎呀,那个味儿哟,就别提啦!感觉整个教室都是他浓浓的脚臭味儿,大家都被熏得不得了。不用问,他肯定至少一个星期没洗脚!

其实,“小黑”只是外表兮兮的,人还是不错的,很热心。但“千般好抵不上一个坏”,因为他总是不注意个人卫生,所以同学们都避着他。而今天,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小黑”竟然变干净了,这可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同学们都十分好奇,围在他身边问个不停。被问急了,他终于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嘿嘿!我家阿黄最近因为我身上味儿大,都躲着我走。”大家听了哈哈大笑。瞧瞧!变白的“小黑”还是很受欢迎的嘛!

保持个人卫生是待人接物的一项基本礼仪,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负责。其实只要平时多加注意,习惯的养成是自然而然的,并不需要多大的毅力。想让孩子主动做到保持个人卫生,要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让孩子保持身体及衣着的整洁

良好的个人卫生形象,是尊重别人的表现,也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孩子清洁身体、保持卫生,既能防止细菌入侵身体,又能给人良好的印象。

妈妈要教会孩子基本的自理方法,让孩子定时洗脸、洗头、洗手、刷牙、洗澡、换衣服、剪指甲,保持身体及服装整洁。孩子不依赖妈妈,就能养成保持个人清洁的好习惯。

让孩子养成讲卫生的饮食习惯

饭前厕后要洗手,不用手抓食菜肴,生吃瓜果要洗净等,这些都属于讲卫生的饮食习惯,能够有效预防“病从口入”。

让孩子注意生活环境的爱护

不乱扔果皮,不随地吐痰、大小便,就是爱护公共环境卫生。孩子作为社会小公民,也要注意公共卫生,这样才能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孩子讲公共卫生,也是具有社会公德的表现。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父母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讲公共卫生的好习惯。

父母要保持家居环境整洁

卫生、整洁的家居环境,会让每一位家庭成员感受到家的温馨和舒适。孩子也要学会留意家中的各种卫生细节,使家里的地板、窗帘、床上用品、餐具、卫浴具等都保持清洁。

孩子讲卫生的好习惯,多是从父母特别是妈妈这里学得的。父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整洁、干净的家居环境,就是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熏陶。

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妈妈在帮助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活规矩时,应该明确规定起居、饮食、游戏、学习和劳动的时间。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脱衣裤能按照一定的次序,穿着要整洁大方,脱下的衣服要及时洗净,晾干的衣服要及时收好;按时洗头、洗澡,勤换衣服;经常修剪指甲;每天早晚要刷牙;早晨起床后将床铺整理好;做完作业把书桌上的文具、书包收拾好;将玩过的玩具放到原来存放的地方;等等。

保持个人卫生是最基本的仪表礼仪。平时,父母要引导孩子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不要为了省事而忽略了孩子的卫生。

如果孩子不爱洗头、洗澡,爸爸妈妈可以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好处,让孩子认识到个人卫生的重要性,这样有助于孩子消除懒惰情绪,有利于以后积极融入集体生活,学会照顾他人感受。

显而易见,讲卫生的好习惯一旦养成,将会使孩子一生受益。生活中大部分疾病与个人卫生习惯密切相关。孩子勤换衣服,勤洗头、洗澡,能够整理房间,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这些事情看似是小事,却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生活质量。同时,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不仅为孩子未来的社会生存增添亮眼的筹码,也能促进社会卫生面貌、道德风尚的改进。

小知识

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个人卫生是儿童礼仪的基础,也是日常保健小常识中最基本的一项。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也是对他人的尊敬,因此大家要做一个讲卫生的人。要孩子做好个人卫生其实并不难,首先要杜绝病从口入。除此之外,儿童个人卫生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1.要记得早晚洗脸、刷牙。此外,要让孩子明白洗脚的好处,并养成睡前洗脚的好习惯。这样不仅讲卫生,还能让一天的疲劳无影无踪,睡个好觉。

2.坚持勤洗手,尤其是饭前厕后,预防病从口入、细菌感染。

3.让孩子观察一下自己的头发和身体,看它们多长时间会变脏,变脏后会是什么样子。这样一来,孩子就容易做到勤洗头、勤洗澡,既使自己健康,也不会因为身体有异味而影响他人。如果女孩子的头发比较长,要把头发梳理整齐,留给他人一个整洁、清爽的好印象。 FzmsUNrLeL6zKkhepm64SoKrxZyKa6NsyPxQhQQD4C/1f1/gLo0kYU7qu1ohfXh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