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2

感性:跟着感觉走,脚步越来越轻越快活

戈尔曼

个人的成就 = 20%的智力因素 + 80%的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就是情商。

每年二月中下旬,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市长都会将代表城市管辖权的金钥匙交给被称作“莫莫王”的“狂欢节国王”,象征着一年一度世界上最盛大的狂欢节正式拉开序幕。

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整个里约热内卢市将由狂欢节国王莫莫王统治,而莫莫王只有一个使命,那就是带领全体市民按照自己的方式尽情狂欢、尽情享乐。

城市里除了医院和酒吧之外,工厂停工,商店关门,学校放假,狂欢的人们忘掉了种族与肤色,忘掉了贵贱和阶层,忘掉了不幸和艰辛,剩下的只有欢和乐。

狂欢节并非巴西所特有,也是欧洲和美洲国家的人民张扬自我的节日。西班牙有大加那利岛狂欢节,古巴有圣地亚哥狂欢节,意大利有威尼斯狂欢节,英国有诺丁山狂欢节,德国有科隆狂欢节,比利时有班什狂欢节,法国有尼斯狂欢节,加拿大有渥太华狂欢节,美国有新奥尔良狂欢节,希腊有加拉希迪狂欢节,等等。

狂欢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人在雅典举行的酒神节。而现代狂欢节则起源于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的复活节有密切的关系(复活节是基督教最重大的节日,据《圣经·新约全书》记载,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于第三天复活,复活节因此得名)。

在复活节之前有一个为期40天的大斋期,即四旬斋。斋期里禁止娱乐,禁食肉,以反省、忏悔来纪念在复活节前遇难的耶稣。或许因为即将度过长达40天的肃穆沉闷的生活,所以在斋期开始的前三天,人们会专门举行宴会、舞会、游行,纵情欢乐。如今,大斋期的清规戒律已成过往,但之前的狂欢活动却被保留了下来。

欢乐是狂欢节的唯一目的。可是,人为什么要欢乐?欢乐的功能是什么?

情感的功能:情感定义了好与坏

我们每天都有很多新的想法,有些想法是好的,而有些想法是坏的,但是绝大多数想法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正如今天中午是吃新疆的大盘鸡还是四川的回锅肉,都是可以的,不能用好与坏来评判。但是,对于情感,它最核心、最重要、最明显的特性就是好与坏。

事实上,虽然我们随时随地都在体验各种情感,但是所有的情感都只具有两个维度。

一个维度是情感的强弱,即情感的唤醒度。显然一个男人在得知(1)妻子怀孕了,(2)女朋友怀孕了,(3)妻子与女朋友同时怀孕了时,情感的唤醒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而情感的另一个维度则是好与坏,即情感的效价。

情感的好与坏,并不像通常意义上说的回锅肉好吃或者不好吃,事实上情感本身就是好与坏的定义。你可以列举一下世界上你认为是好或者是坏的任何事物,例如战争是坏的,回锅肉是好的。为什么?

我们认为这些事物是好的还是坏的,是因为它们带来了好的或坏的情感体验。如果战争不带来任何伤害,我们就不会谴责它;而如果回锅肉不能让我们高兴,下次我们就不会再购买了。

如果我们把情感按照好坏分成两类,然后在这些情感旁边备注上能够引发这些情感的事情,我们很快就会意识到,那些诱发负面情感的事情,不仅是我们都不想在自己身上发生的,更是在整个人类进化中对我们的生存、对我们的健康、对我们将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行为产生威胁的事情。

例如,当恋人背叛我们时,我们会产生嫉妒、悲痛或者狂暴的情绪;当我们的领地与资源被侵占时,我们会产生害怕或者愤怒的情绪;当我们的朋友或者亲人去世时,我们会产生悲伤的情绪;当我们被从部落、组织或者团体中驱逐、流放,我们会产生羞耻、孤独的情绪。

但是另一方面,当我们得到食物、性和睡眠时,当我们抚养孩子时,我们会体验到快乐与爱;当我们实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时,我们会骄傲与自豪。而这些引发好的情感的事情,则是对我们生存与繁衍有益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讲, 情感就是我们在进化中形成的适应大自然的指南针——当我们做正确的、有利于我们生存和繁衍的事情时,我们会感受到正面的、积极的情绪;当我们做不应该做的事情时,我们会感觉到负面的情绪。

其实,这里提到的指南针并不是一个隐喻,而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大脑中一个被称为杏仁核的脑区。杏仁核位于前颞叶背内侧部,海马体和侧脑室下角顶端稍前处,是产生情绪、识别情绪和调节情绪的中枢,因其形状与大小类似于杏仁而得名。

杏仁核位于前颞叶背内侧部,海马体和侧脑室下角顶端稍前处,是产生情绪、识别情绪和调节情绪的中枢。

杏仁核时刻监控着这个世界,并且只做一个判断——对我是好的还是坏的,然后向大脑皮层和身体发出行动的信号。

比如,当一个小伙子看见一位漂亮的姑娘时,杏仁核发出信号让大脑思考各种接近并约会这个女孩的策略以及行动;同时,心跳加速,面色变红,语气变得急促与紧张;这时情绪会说:“这很好,去搞掂她吧。”

在三百万年前的原始社会,可能这个小伙子采取的方法是用大棒打晕这位漂亮的姑娘,然后扛回自己的山洞;而在现代社会,大棒则变成了玫瑰花和钻石戒指。

所以,时至今日,虽然三百万年前的丛林法则已经被现代社会的文明法则所取代,但是趋利避害的底层逻辑仍然是我们今天的生活法则——在一生中,尽可能地追求积极的情绪体验,同时尽可能地避免消极的情绪体验。

杏仁核不是人类所特有的,事实上任何一种哺乳动物都有杏仁核——它只是古老的边缘系统的一部分,不属于哺乳动物新进化出来的大脑皮层,更不属于人类在过去三百万年的进化历程中,特别发展出来的负责人类高级认知功能的前额叶。

我们的情感系统是古老而原始的,这不禁让我们产生疑惑:一个古老系统产生的信号是否还值得今天的我们去服从,它是否已经过时,所以往往让我们背离目标?或者,它仍可作为一个有用的、快速的、敏感的系统,来帮助我们找到幸福和生命的意义?

这个问题也是哲学家们面临的最古老的议题之一。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和“欧洲的良心”的伏尔泰,是逻辑和理性的拥护者,他坚信:“情感引导我们远离逻辑,情感是推理的敌人。”

没有情感就没有智能,感性可以提供比理性更好的建议

情感的确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坏的建议,引导我们做一些我们不应该做的事情。

随手打开新闻,就可以看到许多因为情绪一时失控,而犯下愚蠢的错误甚至不可挽回的罪行的例子,例如争执、路怒、斗殴、杀人等。

情感甚至还可以凌驾于理性和逻辑之上。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我们可以在商店或网店买到一个塑料做的外形像大便的恶作剧道具。即使我们的理性知道它是塑料的,不会发出任何臭味,但是我们也不愿用舌头去舔一下这块大便形状的塑料。甚至当美味的冰激凌被做成大便的形状时,也不会有人愿意去品尝。

EXPERIMENT
情感厌恶实验

在一个关于情感厌恶的实验中,心理学家已经尽一切可能来解释一颗包装上标有“氰化钾”字样的糖果其实没有任何毒性,甚至当着参加实验的大学生的面吃下这颗糖果,大多数大学生仍然犹豫不决,最终拒绝吃下糖果。

大学生们说,尽管他们相信这糖果是完全安全的,但是他们无法克服他们的厌恶反应。

理性与逻辑就这样被情感所抑制。

但是,有时候情感也会给我们一些好的建议。人类有很多种类型的恐惧症——事实上,大部分存在的东西都有人害怕,比如红色的椅子。但是,害怕红椅子的人要远远少于那些害怕蜘蛛和蛇的人——对蜘蛛和蛇极度恐惧的人在人群中要占到10%~15%,为什么?因为我们认为蜘蛛和毒蛇都有可能让我们丧命,而红椅子则不会。

正是这种由死亡带来的恐惧情绪,让我们更加害怕蜘蛛和毒蛇,而这种恐惧其实是为了让我们远离危险。

所以,情感也可以提供非常好的建议。从更广义的角度来说,感性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常常也可以提供比理性更好的建议。

EXPERIMENT
情感选择实验

心理学家让大学生从两张海报中选择一张带回家,作为参加实验的报酬。这两张海报一幅是精美的梵高的《星夜》,而另外一幅则是加菲猫的卡通画。

当心理学家说“请根据你的直觉来拿取你想要的海报”时,几乎每个人都会拿梵高的画。

但是如果心理学家说:“在你决定要挑选哪张海报之前,我希望你能够坐下来仔细考虑一下,并列出这张海报比另一张海报好或坏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选择有加菲猫的海报。

为什么?因为理性和逻辑拖了他们的后腿——当开始思考的时候,一定比例的大学生会说:“我实际上已经有一张梵高的画了,加菲猫的画可能会让我的朋友感到惊奇,可能会和我的床头装饰更配,愚蠢又可爱的加菲猫可能会让我感到更快乐……”

逻辑和思考开始让他们有了选择加菲猫海报的理由。

但是,当心理学家在两周后联系这些大学生,询问他们对所选择的海报的满意程度时,那些选择了加菲猫海报的人不出所料都后悔不已,一直在问自己为什么要做出如此愚蠢的选择。

答案非常简单:在我们做选择的时候,如果我们让自己的情感来引导我们的决定,我们会更加满意。

心理学家对脑损伤病人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大脑负责情绪中枢的边缘系统受损时,虽然病人仍可以清晰地做出符合逻辑的推理,但是他所做出的决定却是十分的机械和低级。

这是因为当大脑的理性部分与感性部分相分离时,大脑就不能正常工作。所以,人工智能之父明斯基感叹道:“人工智能的问题关键不在于智能机器是否能够拥有情感,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情感的机器是否能够实现智能。”

马文·明斯基

“人工智能的问题关键不在于智能机器是否能够拥有情感,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情感的机器是否能够实现智能。”

情商:为什么它比智商更重要

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基于人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逻辑能力,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套智力量表。

随着智力概念的普及和应用,心理学家逐渐意识到智力在预测一个人未来成就时的局限。于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了社会智力的概念,他认为除了逻辑推理外,我们还需要具有了解及管理他人的能力,以及能够在人际关系中采取明智行动的能力。

1940年,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世界上最通用的智商测验——韦氏智力测验的发明人,在心理学家亚历山大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与智力相对的非智力因素,并第一次提出非智力因素是比智力因素预测个人成功更关键的因素。

但是直到1995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戈尔曼写作的《情商:为什么它比智商更重要》一书出版,并荣登各国畅销书榜,才真正掀起了一股全世界讨论情商的热潮,使得情商一词与智商一样,成为家喻户晓的概念。

在《情商》一书中,戈尔曼提出了一个经验公式: 个人的成就=20%的智力因素+80%的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就是情商。

情商,也称为情绪智力,主要包括三方面的能力:情绪理解、情绪控制和情绪利用。

情绪理解: 指能准确识别和评价自己与他人的情绪,能及时察觉自己的情绪变化,能准确找到情绪产生的原因。

情绪控制: 指通过调节、引导、控制,改善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从而摆脱焦虑、忧郁、愤怒等负面情绪,实现以稳定的情绪来积极应对危机。

情绪利用: 指根据当下的环境与目标,激发相应的情绪来提升注意力和敏感度,激发活力与勇气,增强抵抗挫折与疼痛的能力,最终实现目标(这里,我们主要聚焦情绪理解和情绪控制,而在本书第三章关于自尊与自信的章节里,我们再阐述情绪利用)。

EXPERIMENT
铁索桥实验

我们可以想象在两种不同的情景下邂逅同一个女孩的场景。

第一种邂逅情景是,你在一座离水面很近且非常宽敞牢固的桥上碰到了一个女孩。

而第二种邂逅情景是,你在一座离水面一百米高、不停地晃来晃去、看上去十分危险的铁索吊桥上遇到了同一个女孩。

在这两种情景下,你认为哪一种情景会让你觉得这个女孩更漂亮,更让人动心?

从理性和逻辑上讲,这是同一个女孩,无论在什么地点,在什么情景下遇到,你都会认为她同样吸引人,或者同样不吸引人。但是你会认为,在一个离水面一百米高的铁索桥上,在一个危险的地方碰见的女孩,会更加吸引人,更让人动心。

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当你站在离水面一百米高的、摇摇晃晃的铁索桥上时,由于对环境的害怕,你会紧张,出汗,心跳加速,同时也会大量分泌肾上腺素。而当你看见这个女孩的时候,你并不认为自己此时出现的心跳加速、出汗、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是因为环境让你感到害怕,而是将这一系列生理反应错误地归因于这个女孩的出现——是她的出现让你的心跳加速,让你呼吸急促,让你手心出汗。

两种不同情景下遇到同一个女孩:这个女孩是否真的吸引你,其实你并不那么确定,你只是将由铁索桥引发的情绪反应错误地归因到了这个女孩身上。

甚至当你离开这座桥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你的心跳依然很快,肾上腺素还在不停地分泌,因此你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这个女孩真的很让我动心。

这个女孩是否真的吸引你,其实你并不那么确定,你只是将由铁索桥引发的情绪反应错误地归因到了这个女孩身上。

所以,在谈恋爱的时候,与其带你的女朋友或者男朋友去看一部轻松的言情片,不如去看一部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恐怖片。

在很多时候,形式是大于内容的。气势恢宏的建筑与场景,群情激昂的氛围,会让一个冷静的人也疯狂。

情绪控制:吃不到的葡萄就是酸葡萄

与情绪理解相比,我们在情绪控制上要比我们想象中的好很多。在生活中,我们会碰到一些事,而这些事会引发情绪反应,或悲伤或快乐。而我们所忽视的,是在外部事件和情绪反应中的认知加工——评价,即我们对事件的思考方式。

甲壳虫乐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摇滚乐队。甚至有江湖传言,乔布斯之所以把他的公司命名为苹果计算机公司,并不是为了纪念计算机科学家图灵自杀时服用涂有氰化钾的苹果,而是因为出版甲壳虫乐队唱片的公司叫苹果唱片公司——乔布斯希望自己创造的个人计算机能够像苹果唱片公司一样,生产出伟大的作品。

众所周知,甲壳虫乐队由约翰·列侬、林戈·斯塔尔、保罗·麦卡特尼和乔治·哈里森四人组成。但是不为众人所知的是,林戈·斯塔尔并不是最初的成员,他是在鼓手皮特·贝斯特退出后才加入乐队,成为这个伟大乐队一员的。

当时,皮特·贝斯特和乐队刚刚完成即将登上英国流行音乐单曲榜冠军位置的《Please Please Me》的录制,但他因为厌倦了太多的巡回演出而决定退出乐队,那是1962年。一年后,甲壳虫乐队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乐队。

1994年,在贝斯特离开甲壳虫乐队32年之后,斯塔尔不经意说出了这段往事。于是记者在伦敦找到了贝斯特,他此时的身份是一个退休的税收人员。记者非常感兴趣的是:贝斯特这些年过得好吗?他是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后悔他当初离开乐队的决定?

面对记者的疑问,贝斯特回答道:“我比在披头士乐队更快乐!”记者简直不敢相信这是贝斯特的回答。更快乐?每个对甲壳虫乐队有哪怕一点认知的人都会认为,贝斯特并没有说真心话——他只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没有人相信贝斯特是真的快乐。

我们可以想象贝斯特在得知甲壳虫乐队成为世界上最著名乐队时的心情,那一定是后悔和沮丧。没有人希望自己不快乐,贝斯特也不例外。

这个时候,当他想调节自己的情绪——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他有三条途径。

第一,试着改变情绪。

我们可以尝试一下,激发我们的情绪,让我们极度快乐起来。可是并没有人能立刻感受到自己被幸福所包围。我们也可以尝试极度沮丧,但是同样也不会有人立刻变成抑郁症患者。情绪很难被自主控制,贝斯特也不能说一句“我想快乐起来”,就真的快乐了。

第二,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

我们知道这不可能——贝斯特离开了乐队,就不可能让时光倒流,让一切再来一次。

事实上,世界上大家最希望能被发明的药,不是长生不老的药,而是后悔药。因为一旦事情已经发生,一旦损失已经造成,我们就对改变它无能为力了。

第三,重新评价已经发生的不幸的事情。

贝斯特做了一件事情,让他从懊悔之中快乐了起来,那就是改变对事情的看法,即重新评价已经发生的不幸的事情。

我们对一件事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因此,改变对事情的评价,就是人类控制情绪的方式。莎士比亚正是清楚地知道这一点,他才会借哈姆雷特之口说道:“世上之事物本无好坏之分,只是思考使之如此。”

莎士比亚

“世上之事物本无好坏之分,只是思考使之如此。”

所以,贝斯特控制自己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把离开甲壳虫乐队当成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贝斯特的确是这样做的。他说:“在你单身的时候,你可以毫无顾忌地从事音乐事业,但是你一旦结婚了,具有更高优先级的事情就会接踵而至。虽然公务员的薪酬不是特别高,但是只要你努力工作,你是可以得到晋升的。同时,公务员是稳定的和有保障的。”

哲学家托马斯·布朗把贝斯特这段话上升到了一个具有诗意的高度。在他的《一个医生的信仰》一书中,他写道: “我是世上最幸福的人。因为我具有可以把贫穷转化为富足,将困苦转化为繁荣的能力!我比阿喀琉斯还要刀枪不入,因为我一直被幸运所青睐。”

托马斯所说的这个能力,就是重新评价已经发生的事情,即改变对不幸事情的看法。

贝斯特具有这个能力,我们每个人也都具有这个能力,而且我们随时都在使用这个能力,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当高考没有考好时,当一生的挚爱舍我们而去时,当生意失败濒临破产时……我们通常认为这就是世界的末日。其实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还可以从其他的角度来看这些不幸的事情。

对于贝斯特,他看到了一个温暖的家和一个不用四处奔波的工作;对于我们,我们可以从失败中看到成长的机会,可以从下坠的深渊看到反弹的高度。

我们都以为时间是疗伤的圣药,其实时间从来都不是,重新评价才是。因为没有吃到的葡萄,经过我们的重新评价,我们会相信,这些葡萄本身就是酸的。

形神一体:神不乱,则形不乱

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这不是自欺欺人吗?你可能会质疑,重新评价除了所谓的“掩盖失败,逃避不幸”还有什么价值呢?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心脏病专家弗雷德曼请家具商到医院修理破损的家具。家具商在修理家具时问弗雷德曼医生:“你们的病人是不是都是急性子啊?”弗雷德曼医生问道:“你为什么这么说呢?”家具商告诉他:“我看椅子、沙发等家具的扶手都坏了,一定是病人们心里着急用手抓坏的。”这个偶然的发现让弗雷德曼医生开始关注心脏病与情绪的关系。

长期以来,医学界认为诱发心脏病的原因是高血压、血清胆固醇、吸烟等因素,但是这些因素对解释心脏病的发病原因力度不到50%。

弗雷德曼医生发现,85%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一些共同的性格特质和行为方式,他称之为A型人格。

具有A型人格的人通常雄心勃勃、争强好胜,对自己寄予极大的期望;为实现目标,苛求自己,不惜任何代价;把事业的成功作为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整日忙忙碌碌,喜欢赶时间,没有耐心;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很难处于放松状态。

心理学家怀特进一步研究发现,忘情地投入工作这一行为本身并不会引起心脏病,真正有害的是具有A型人格的人,长期生活在紧张的节奏中——其思想、信念、情感和行为模式会源源不断地对内产生紧张和压力,对外则产生敌意与愤怒以及富有攻击性的行为。

病理学的研究发现,A型人格能引起个体特殊的神经内分泌机制,使血液中的血脂蛋白成分改变,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增加,最终导致冠状动脉硬化。

这个结果正好与中医的“形神一体”观念不谋而合。所谓的形,指的是我们的身体,而神指的是我们的精神。 所谓形不乱则神不乱,说的是只要身体好,那么精神就会好;而神不乱则形不乱,则是说只要精神好,身体也会健康。

为了理解情绪控制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在我的实验室里,我们利用功能磁共振脑成像技术扫描了大学生的大脑。 我们发现,当一个人越能控制住自己的焦虑、愤怒以及冲动等负性情绪时,他的身体就越健康, 这一点证实了形神一体的理论。

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作为情感中枢的杏仁核是形神一体的核心所在。杏仁核在心理方面是情绪调节的中枢;而在生理方面,它关联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这两条通路,而这两条通路跟我们的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以,当我们调节和控制情绪时,我们也在改善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

所罗门王说:“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忧伤的灵使骨枯干。”所以,从不同的角度去重新评价失败与不幸,并不是为了掩盖失败、逃避不幸,而是化沮丧为反省,变愤怒为动力,为进一步成长创建积极的环境。

结语:不妨也尝试跟着感觉走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这句话出自庄子的《逍遥游》。蟪蛄是一种蝉,生于夏初而亡于夏末,所以不知春秋,因此被后人用来比喻见识短、不知天高地厚的人。

但庄子不知道的是,在蝉沐浴这个世界的光明之前,它已经在黑暗的地下生活很多年了。这是因为蝉的幼虫非常小而成虫体形相对来说非常巨大,因此需要较长的发育时间。为了避免天敌的侵害,于是蝉就演化出一个漫长而隐秘的生命周期。当蝉登上树丫高声鸣叫时,其实是对它在黑暗中无声无息谨慎生长,最终得见光明的淋漓尽致的宣泄。

人类从洞穴中走出后,修建了城堡,建立了规章法律秩序,一跃成为万物之灵,主宰着整个世界。而在这风光的背后,是我们对像动物一样自由自在的约束,对像火山一样喷发的情感与欲望的压抑。

理性之光驱走了原始的蒙昧,同时也压制了我们的感性。人类文明的进化史就是理性战胜感性的进化史。当哲学家康德写下:“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至此,人类对理性的痴迷、对感性的厌恶就达到了最高峰。而狂欢节上的恣意狂欢,只是像那些经历了无尽黑暗的蝉的短暂鸣叫声。

几乎所有的情感类精神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等,追根溯源都是理性与感性的冲突。这背后,是对理性的过度宣扬和对感性的过度压抑。

但是,我们不应忘记大自然的智慧,不应屏蔽进化的成果。只有充分了解而不是回避我们的过去,接纳而不是割裂我们的历史,才会延续我们的文明,重新获得久违的幸福感。所以,在强调理性和逻辑的同时,我们不妨也试着跟着感觉走。 L+pQynznWuuFxmJEWkgK0hburDAVbZI9OFIKiqF36GQ+dZlh0lVGA0gyaD5REF/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