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掌握审题方法 遵照题意答题

第2.1节 贯彻入戏原则 明确角色任务

一、面试答题要贯彻入戏原则

因为面试题目具有模拟生活或工作场景的特性。因此,考生答题要贯彻入戏原则——融入题目情境,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要完成的任务,运用“情景模拟法”把答题当成演“情景剧”。答案就要把“虚拟身份”表现得逼真、把考生的心思表现得由衷。做到“考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像什么”。这个“像”不仅形似——外在形象、言谈举止要像,更要神似——关键是内在的思想观念、思维方法、价值立场要像。

第一种情况是:在答智能题时,题目往往没有规定考生的角色,考生应当身在兵位,胸为帅谋,提高政治站位,站在党委政府的高度(对宏观的社会问题甚至不囿于站在县委县政府看,应站在中南海看),力求与党委政府领导决策思维同步。虚拟自己为党和政府主管这一问题的机关公务员,自觉模拟主管机关公务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例如:“某人娶了与自己儿子离婚的儿媳妇为妻,你认为对还是不对?”按照政府部门的职能分工,婚姻问题归民政局管理,回答这个题目时,考生可以虚拟自己是“市民政局局长”答记者问。

第二种情况是:题目虚拟了某个特定场景,并规定了考生的角色和要完成的任务。考生就要根据题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完成题目规定的任务。例1:在一次产品研讨会上,与会的专家和研究人员就产品的设计问题发生激烈争论,吵起来了,会场秩序比较乱,你作为会议的主持人,怎么办?例2:主管局长很欣赏你,经常直接派你做事,你向你们科长汇报工作时,你们科长不怎么理睬你,你怎么办?

二、面试答题要奉行思维加工模式,摒弃搜索引擎模式

我们化龙池奉行的答题模式是“思维加工模式”而不是“搜索引擎模式”。

“思维加工模式”是指答题过程经历“题目→运用各种思维工具对题目进行思维加工→答案”的过程,答案是思维对题目加工的结果。题目好比是黄豆,头脑好比是豆浆机,答题好比是把黄豆倒进豆浆机打出豆浆。“思维加工模式”非常重视定性分析。强调答案对题目中的事物(问题)定性要准确,即不能归错了类——a属于A,不能说a属于B;说a属于B就改变了a的性质,改变了性质就是跑题。定性分析往往采用归纳概括的方法、归类法,思维往往遵循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现象过渡到本质的路径。正是因为思维有路,有章可循,所以心中不慌。

“搜索引擎模式”是指经历“题目→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不是把功夫花在对题目进行思维加工而是思维无章可循随意联想)→答案”的过程,答案是搜肠刮肚的结果。题目好比是黄豆,头脑好比是搜索引擎,答题好比是把黄豆倒进搜索引擎,可能搜出豆浆,也可能搜出豆苗、豆粕。正是因为思维无路,无章可循,所以总是心里没底,不知道新题怎么答。

第2.2节 审题六抓,找准突破口

审题六抓本质上是分析题目的方法。

一、抓作答要求,根据要求答题

先看清题目最后的作答要求,抓准题眼,把握题旨,遵照题意答题。

常见作答要求:问看法、问做法、问说法。

(一)问看法的题目都是智能题,题目结尾往往有如下的标志词:

1.有何看法?如何看待?怎么看?(看法,即对客观事物所抱的认识、见解、观点。答“怎么看”,要善于找角度(分析问题的切入点),“从***的角度来看”。一个主体就是一个角度,一对矛盾就是一个角度,一个关键词中心句就是一个角度。)

2.有何认识?如何理解?(熟悉、知道材料的内容不等于真正的认识、理解。真正的认识、理解是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以张氏五段论来解释,其中“知其然”就是要弄明白“是什么→属于什么→具有什么性质”,“还要知其所以然”就是还要弄明白“为什么、有什么用、该怎么办、预期目的”。)

3.有何见解?(见解,即对事物的认识、看法、评价。)

4.有何启示?(要求揭示出题目中蕴含的道理、规律,指导未来行动。)

5.有何感想?(感想是接触题目中的对象或事物引起头脑思想活动,经过思想活动得到关于对象的认识或启示。)

6.作何评价?(评价,通常是指对一件事或人物进行分析、判断后得出的结论。)

(二)问做法的题目都是情景题,题目结尾往往有如下的标志词:

怎么办、怎么做、如何做、如何处理、如何实施、如何组织、如何开展、有何办法、怎么解决、具体做法、建议、谈谈措施、对策……

(三)问说法的题目一般是情景题,或演讲题,题目结尾往往有如下的标志词:

题目作答要求常出现“演讲、模拟讲话、宣讲、怎么沟通、怎么解释、怎么说服、你说些什么、你怎么劝、你怎么开导、你怎么说、表演出来”等关键词。

注意:①题目问“怎么办、怎么做、如何做、如何处理”时,答题可以谈对题目的思想认识、具体做法、模拟讲话。②一些问“怎么办、怎么做、如何做、如何处理”的题目没有写“现场模拟讲话”,但实际上考生以模拟讲话的方式答题效果更好。在备考阶段,考生可以多尝试、多练习、多感悟、多总结。

二、抓主体

抓主体就是要抓住人物(对题目中的动物拟人化视同人物),或抓住单位作为分析题目的切入点,作为解题的突破口。

三、抓关键词中心句

面试答题要有强烈的“抓关键意识”,抓关键、答关键——审题时抓住题干的关键点,答题紧扣题干的关键点并逐一回应题干的关键点,答案要凸显关键点并让考官听清关键点。

四、抓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发现问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发现不了问题或者感觉有问题但对问题想不透、说不清,这是答题最大的症结。抓住问题就等于抓住了解题的“牛鼻子”。因此,对任何题目都要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解题的关键。

看问题(看事物)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张氏五段论来解释,其中“发现问题”就是发现“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主体犯了什么错误、哪点不正常(不合常理、不合常规)”;分析问题就是要弄明白“属于什么、具有什么性质、为什么(原因)、有什么用(影响、作用、意义)”,解决问题就是要弄明白“该怎么办(对策)、达到预期目的”。

五、抓原因

针对问题,脑子里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考虑“因为…所以…”,探求问题背后的原因。

六、抓矛盾

唯物辩证法(矛盾分析法)是分析一切问题的根本方法,对任何面试题目都要自觉地辩证分析。

(一)答题要围绕“揭示矛盾(是什么)→分析矛盾(属于什么、具有什么性质、为什么、有什么用)→解决矛盾(该怎么办、达到何目的)”这条主线展开论述。

(二)要善于运用对偶范畴分析法。对偶范畴分析法是矛盾分析法的一种特殊情况,范畴是一领域的最高层面的属概念,范畴是对一类概念的抽象概括。运用对偶范畴分析法就是要把概念概括为一对一对的哲学范畴(如主观与客观、内因与外因)。运用对偶范畴分析法具有快捷、简单、高度概括的优势,是快速破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在备考练习阶段,要运用张氏成对律揭示矛盾,多画化龙图,练辩证思维,进行辩证分析。尤其要练习从题干和答案中找准一对一对的矛盾,提升迅速揭示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能力。

【例1】妈妈听见小猫在叫,以为是宝宝抓了小猫的尾巴,于是对宝宝说:“别抓猫”,宝宝说:“我没有抓猫,我只是站在猫尾巴上”。对这个故事,你有何看法?

【思路点拨】哲理故事题。考查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题目中隐涵哲理、人生道理。

妈妈身上蕴含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宝宝身上蕴含过程与结果、现象与本质的矛盾,小猫身上蕴含主动与被动的矛盾。需要考生揭示哲理、人生道理这些规律性的东西,并引出启示。

【小结】通过学习本题:从妈妈的角度来看,从题目中发现了“听见小猫在叫 与 以为是宝宝抓了小猫的尾巴”的矛盾,听见小猫在叫属于客观事实,以为是宝宝抓了小猫的尾巴属于主观臆断,概括出客观事实与主观臆断的矛盾,妈妈犯了“主观臆断的错误”,启发我们要“在工作中要重视调研、尊重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出思维方法:从O的角度来看,从题目中发现了“p与q”的矛盾,p属于P,q属于Q,概括出“P与Q”的矛盾。O犯了“…错误”,启发我们要“…做”。

【例2】海里的鲨鱼没有鱼鳔,而其它的鱼都有。没有此部位,鱼在水中就会下沉,因此为了不下沉,鲨鱼只得不停游动,从而练就了强健的体魄,对此,你怎么看?

【思路点拨】

①“总体回答→具体回答→总结全文”形成总分总结构。

②“具体回答”中的“五点启示”第一句(中心句)都采用同一句式“第n点,要正确处理p与q的辩证关系”并非思维呆板僵化,而是“官话”机关话语风格。公务员工作具有“带着镣铐跳舞”的特性,“官话”具有思维程式化、形式稳定化特性。“官话”不能采用散文风格,如果“官话”像散文,就会使得“官员”对待事情变得随意、不严肃起来,使听众觉得不值得信赖,从而动摇统治基础。答案尽可能以相同的词或句式结构形成对偶或排比,无形中透出雄壮的气势,给考官一种立场坚定、成熟稳重值得信赖的感受。这种感觉很重要,可以说,给考官的第一印象就是要这种感觉,让考官觉得考生很内行,分数就上去了。如果考生的语句形式不停变化,缺乏稳定性,一听就知道是缺乏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的“嫩娃娃”,不熟悉机关工作,档次不高。所以考生要明白,形式的稳定性在考试时是很重要的(申论写作亦同此理)。考生必须下大功夫来学习、领会和掌握。

③对着答案,模拟口头答题,讲出声音来,感悟词句成对体现矛盾的答案读音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MjD2JNCbjXQYTJC/pvaDuKDB95BbI5x1Bgd4x98IZx5rjB0OAOcFtPrNvosgrAx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