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面试(Structured Interviewing)也称之为标准化面试,是根据特定职位的胜任特征要求,通过考官小组与考生面对面的言语交流等方式,在命题、实施、结果评定等环节均遵循标准化的程序进行操作,对误差进行有效控制,从而评价考生是否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测评方法。
结构化面试从形式和内容上,在面试前都经过相当完整的设计,主考官不能临场随意变更,具有系统化、结构化的特征,以确保面试更为有效、客观、公正、公平、科学、合理。
半结构化面试,相对于结构化面试主要特征是考官与考生的交流具有临机临场随意性,氛围更宽松,一般会出现随机提问或追问。在一些中央国家机关面试出现半结构化面试。
2019年11月26日起施行的《公务员录用规定》第二十二条:公务员录用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等方式进行,考试内容根据公务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不同职位类别、不同层级机关分别设置, 重点测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国家公务员录用面试暂行办法》的规定,面试主要测评应试人员适应职位要求的基本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包括与拟任职位有关的知识、经验、能力、性格和价值观等基本情况。面试测评要素由录用主管机关确定。公务员结构化面试的常见测评要素有以下几项:
(一)综合分析能力
1.一般定义:综合是在头脑中将事物的各个部分或各种特征联合为整体。分析则是在头脑中将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综合和分析在思维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思维的智力操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日常工作中,经常 涉及对问题的宏观理解把握和 事物间矛盾关系的理解 ,综合分析能力十分重要。
2.操作定义:(1)对事物能从宏观方面进行总体考虑;(2)对事物能从微观方面对其各个组成成分予以考虑;(3)能注意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部分之间的有机协调组合。
(二)言语表达能力
1.一般定义:以言语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听众采用不同的方式、风格,将自己的思想、观点明白无误地表达出来,并试图让听众接受的过程。
2.操作定义:(1)理解他人的意思;(2)口齿清晰,具有流畅性;(3)内容有条理、富于逻辑性;(4)他人能理解并具有一定的说服力;(5)用词准确、恰当、有分寸。
(三)应变能力
1.一般定义:在有压力的情境下,思考、解决问题时能够迅速而灵巧地转移角度、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2.操作定义:(1)有压力状况;(2)思维反应敏捷;(3)情绪稳定;(4)考虑问题周到。
(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1.一般定义:对自己、他人、部门的活动做出计划、排出日程、调配资源,并对冲突各方的利益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协调。
2.操作定义:(1)依据部门目标,预见未来的要求、机会和不利因素,并作出计划;(2)看清相互依赖的冲突各方面的关系;(3)根据现实需要和长远效果作出适当选择;(4)及时作出决策;(5)调配、安置人、财、物等有关资源。
(五)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
1.一般定义:建立和维持自己与他人、团体的关系,这些关系是有目的的、与工作相关的,包括与他人的沟通,以及组织中的服从、合作、协调、指导、监督活动。
2.操作定义:(1)人际合作的主动性;(2)对组织中权属关系的意识(包括权限、服从、纪律等意识);(3)人际间的适应;(4)有效沟通(传递信息);(5)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六)自我情绪控制
1.一般定义:在受到较强刺激或处于不利的情境中时,能保持自己情绪的稳定,并约束自己行为反应的能力(主要是根据面试当时考生对一定问题的反应,预测考生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2.操作定义:(1)在较强刺激情境中,表情和言语自然;(2)在受到有意挑战甚至有意羞辱的场合,能保持冷静;(3)为了长远或更高目标,抑制自己当前的欲望。
(七)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
1.一般定义:求职动机是指在一定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个体进行求职活动以达到求职目的的内部心理活动;个人的求职目的与拟任职位所能提供的条件相一致时,个体胜任该职位工作并稳定地从事该工作的可能性较大。
2.操作定义:(1)现实性需要(解决住房、户口迁移、专业对口等)与岗位情况;(2)兴趣与岗位情况;(3)成就动机(认知需要、自我提高、自我实现、服务他人的需要、得到锻炼等)与岗位情况;(4)对组织文化的认同。
(八)举止仪表
1.一般定义:考生外在的穿着打扮和言行举止表现。
2.操作定义:(1)穿着打扮是否得体;(2)言行举止是否符合一般的礼节;(3)是否有多余的动作;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求,各地、各部门在公务员培训、录用、竞争上岗、考核等工作中,要以《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为参考依据,体现通用能力的要求,并根据不同职务公务员的特点制定细化的标准。
1.政治鉴别能力,即有相应的政治理论功底,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非分明;具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科学判断形势;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依法行政能力,即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规则意识、法制观念;忠实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执行公务;准确运用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依法办事,准确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以权代法;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维护宪法、法律尊严。
3.公共服务能力,即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诚实为民,守信立政;责任心强,对工作认真负责,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有较强的行政成本意识,善于运用现代公共行政方法和技能,注重提高工作效益;乐于接受群众监督,积极采纳群众正确建议,勇于接受群众批评。
4.调查研究能力,即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实事求是,讲真话、写实情;坚持群众路线,掌握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历史、现状和产生的影响;积极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预测发展的趋势,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善于总结经验,发现典型,指导、推动工作。
5.学习能力,即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有良好的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习目标明确,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工作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积累知识与经验;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及时更新和掌握与工作需要相适应的知识、技能;拓宽学习途径,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他人学。
6.沟通协调能力,即有全局观念、民主作风和协作意识;语言文字表达条理清晰,用语流畅,重点突出;尊重他人,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一道工作;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能够建立和运用工作联系网络,有效运用各种沟通方式。
7.创新能力,即思想解放,视野开阔,与时俱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勇气;掌握创新方法、技能,培养创新思维方式;对新事物敏感,善于发现、扶植新生事物,总结新鲜经验;善于分析新情况,提出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8.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即有效掌握工作相关信息,及时捕捉带有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制定可行预案,并争取把问题解决于萌芽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面对突发事件,头脑清醒,科学分析,敏锐把握事件潜在影响,密切掌握事态发展情况;准确判断,果断行动,整合资源,调动各种力量,有序应对突发事件。
9.心理调适能力,即事业心强,有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爱岗敬业的热情;根据形势和环境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自信心强,意志坚定,能正确对待和处理顺境与逆境、成功与失败;良好的心理适应性,心胸开阔,容人让人,不嫉贤妒能。
××××年××单位结构化面试题本
考官小组人数:7人。题量:三道题。时限:10分钟。
指导语:你好,欢迎你来参加今天的面试。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交谈,增进对你的了解。我们会问你一些问题, 要求你谈谈自己的见解,也希望能听到你的真实想法。 面试时间为10分钟,要回答的问题有三个。回答每个问题前,你自己可以先考虑一下,不必紧张。好,现在面试开始(提示:开始计时)。
【笔者注】指导语“我们会问你一些问题,要求你谈谈自己的见解,也希望能听到你的真实想法”要求考生“对题目中的人物、事例、问题的真实想法和自己的独到见解”。而相当一部分考生答题时盲目照搬背记的事例、名言警句、热点资料,不对题目进行具体分析,不尊照题意答题,犯了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形式主义的错误。
第一部分:试题
第1题:前段时间社会上流传一则手机短信:“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磺,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今天三鹿又让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外国人喝牛奶结实了,中国人喝牛奶结石了。”透过这一现象,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应如何解决?
出题思路:智能型问题,考察考生的联想与分析能力。
观测要点:(1)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分析事物的能力;(2)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3)正确看待事物的水平。
评分参考:(1)发现了食品安全问题。要加强市场经济的道德与法制建设(不能偏离主题)。(2)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与诚信缺失与法制不健全息息相关。(3)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4)要完善食品安全立法,加大执法力度。
【好】紧扣主题,分析全面,见解深刻;【中】接近观点,分析比较全面,见解比较深刻;但比较空洞,言之无物。【差】偏离了主题,观点、分析和见解都有不足,套话连篇。
第2题:半年内,某医院先后有6名患者,在使用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后死亡,你如果在当地食品药品监督局工作,领导派你去调查此事,你将如何开展这项工作?
出题思路:情景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计划组织能力。
观测要点:(1)调查的安排是否周密可行;(2)调查的对象是否准确;(3)调查的内容是否紧凑。(4)找出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提出善后建议等。
评分参考:(1)拟制调查提纲,初步确定调查的时间、调查的程序、调查的对象、调查的内容、调查的范围。将调查提纲交领导审批。(2)根据领导同意的调查提纲,按照调查的程序,查阅死亡者的医疗档案,对未火化的死者尸体进行化验,对有关的医务人员、死者家属和药品生产厂家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并收集相关资料。(3)召集有关专家对六个注射同一药品后死亡的病例进行分析论证,并作出科学结论。(4)找出事故的原因,分清事故责任,提出善后建议等。(5)写出调查报告提交领导与相关部门。
【好】有周全的计划安排,能组织协调多方有效率的开展工作。【中】有计划安排,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差】方案简单,缺乏可操作性,组织协调能力差。
第3题:县政府在某村发展蘑菇种植基地,号召农民腾地种蘑菇,而有少部分农户却以劳力少、没技术为由没有具体行动。你准备怎样说服农民种蘑菇?
出题思路:情景题,考察考生的宣讲说服能力和沟通能力。
观测要点:(1)有的放矢的、因人而异的宣讲说服意识;(2)注意引导,情理交融,恰当运用说服技巧的能力;(3)有效沟通,协调处理问题的灵活性。
评分参考:(1)先算一笔账,说明种蘑菇比种其它作物收入高。(2)劳动力困难的农户可以将一部分农田转包出去,也可以请人帮工。(3)给予技术指导。(4)帮助拓展销售渠道。
【好】能积极沟通掌握当事人的心态,能找准切入点,善于运用说服技巧和策略。【中】基本能正常沟通掌握当事人的心态,基本能找准切入点,运用说服技巧和策略。【差】不善于沟通,没有掌握当事人的心态,不能找准切入点,没有说服技巧和策略。
第二部分:语言表达能力(不单独设题)
观测要点:(1)口齿清晰,用词准确,比较流畅;(2)阐述问题有条理,逻辑性强;(3)表述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评分参考:【好】善于倾听、理解、口齿清晰、流畅,阐述有条理,逻辑性强,用词准确,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中】表达通顺,条理基本分明,有一定的逻辑性,说服力和感染力。【差】不善于理解,表达不通顺,阐述无条理,缺乏说服力,感染力。
第三部分:情绪稳定性(不单独设题)
观测要点:(1)在有压力的状态下是否能保持稳定的情绪;(2)思维反应是否敏捷,表情和言语是否自然;(3)考虑问题是否周到,处理问题是否妥当。
评分参考:【好】情绪稳定,反应敏捷,考虑问题与处理问题周到妥当。【中】情绪基本稳定,反应较敏捷,考虑问题与处理问题较为周到妥当。【差】情绪激动,反应较慢,缺乏自信。考虑问题与处理问题片面化或较偏激。
第四部分:举止仪表:(不单独设题)
观测要点:(1)穿着打扮是否端庄得体。(2)言行举止是否符合一般礼节。(3)身体和精神状态。
评分参考:【好】穿着打扮端庄得体,举止大方。【中】穿着打扮较端庄得体,举止基本自然。【差】穿着打扮过分夸张,举止不自然,过分紧张或心不在焉。
(说明:①题本由主考官掌握,正式开始面试之前,考官小组应研读题本。②给考生提供题签。③考生不得在题签上写字或作任何记号。
评分说明:①要素评分请保留一位小数。②对每一评分要素,考官按10分制给分。优:8.0-10.0;良:7.0-7.9;中:6.0-6.9;差:0-5.9;③总分计算公式:T=2.5A+2.5B+2.5C+1.0D+1.0E+0.5F
附: 《结构化面试考官评分表》中列出了每个测评要素对应的观察要点,考官在掌握不同测评要素观察要点的基础上,结合每道题的要点提示,对考生在回答过程中反映出的要素能力进行评分,但不要求考生表述一致,考生可在要点提示的基础上详细阐述,其它合理表述亦可。考官面试过程要注意观察和倾听,评分尺度要前后一致.以便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避免出现忽宽忽严的现象;考官要注意观察,鉴别考生回答内容的真实性和针对性。对于不紧扣面试题要求或不结合具体情况的空话、套话及其它程序化回答,建议给予差等级的评分。
第一阶段,快速增长期。 刚开始学辩证法有新鲜感、兴奋感,通过在纸上多画化龙图,抓住矛盾,简明扼要地讲,快速提升能力。
第二阶段,瓶颈震荡期。 感觉遇到瓶颈,心态浮躁,五心不定,六神无主,缺乏自信,疑问较多。在这一阶段特别需要考生调整心态,沉下心打牢基本功,一招一式一丝不苟的练。也需要老师个性化辅导,耐心释疑开导,使其顺利渡过震荡期。否则,难以突破瓶颈。
第三阶段,稳定增长期。 心态趋于平稳,熟练掌握各种答题思路,答案条理比较清晰,观点丰富有新意。要注意驾驭时间,因为控制时间是面试成败的关键。
对于特训班的考生注意选择在第③点(稳定增长期的能力制高点)参加面试;速成班的考生注意选择在第①点(快速增长期的能力制高点)参加面试;所有考生注意避开第②点(瓶颈震荡期的能力最低点)参加面试。
先敢于开口,不要抱着“担心扣分、担心答错的顾虑”而不敢开口。先解决敢讲的问题,再解决会讲、讲得精的问题。
先多写,后少写,最终不写,看题答题,边讲边想。训练边讲边想组织语言的能力是备考的重要任务。
备考有招,先一招一式学思路、技巧。考试答题无招,无招胜有招。看题之初,头脑要一片空白,不能带有先入为主的条条框框束缚思维——答题伊始不能带有“我一定要按照某个模板答题、一定要按某个方法、一定要引用名人名句、一定要中间穿插几句领袖金句”诸如此类先入为主的东西。带有先入为主的东西容易导致心理有所顾忌而不敢吐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独到见解。带有先入为主的东西好比是,要你打出纯粹的豆浆,而豆浆机没有洗干净夹带了一些玉米、黑豆,你把黄豆倒进豆浆机,打出来的豆浆不纯,带有杂质。
看题将题目信息摄入大脑进行加工,实际上是一种条件反射,一种本能反应。言由心声,说出来的答案就是“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独到见解”,呈现给考官的是“我的本真”。而现实中,一些考生不谈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独到见解,而是盲目背事先准备好的名言警句、时事热点资料、事例,实际上这与面试“指导语”要求是背道而驰的。考生要树立一种理念——我就是名人,我说的话就是名言警句。言由心声,呈现本真,考官对你刮目相看。
善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自觉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备考任务越是繁重,面试题目越难,越需要考生以辩证法武装头脑,越需要我们用好辩证法这个法宝,用思想力量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笔者推荐考生阅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著作选读》、《邓小平文选》、《看法与说法》、《学哲学、用哲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正所谓“相由心生”——面试考官能透过你外在的表现洞察考生的内心世界。
《关于推进公务员建设工程的意见》提出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坚定信念、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依法办事、公正廉洁”6个方面24字。突出强调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等要求。考生是否具有这些品质,在面试答题中是能体现出来的。因此,考生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加强党性修养。立场为党为民。道德合乎主流,严格依法行政。
多读党报党刊,熟悉当前国策,增加知识积累。笔者推荐考生阅读《求是》、《人民日报》、《新华网》、《人民网》、《求是理论网》、学习强国APP等党报党刊。多接受正面信息,激发正能量。以批判的眼光阅读各种信息,拒绝文化垃圾、防范精神上、思想上感染病毒。
面试多考工作生活中的事,答案皆在生活中。答案是自主思想迸发出的火花,没有生活感悟和想象力难以答出好答案。处处留心皆学问,考生自己要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细心体悟生活真谛,感受生活的美好,不断丰富生活阅历,面试场上自然逼真、由衷,有感而发。真感情就是好答案,情至深处最感人,真情实感最容易与考官产生心理共鸣,获得考官认同。
公考面试申论辅导领域流传“反模板、反套路”之说,实际上这只是一些无良培训机构的招生噱头而已。首先,我们要弄明白要反的是什么样的模板?什么样的套路?笔者多方查找资料均找不到“反模板、反套路”到底是要反什么样的模板、套路?
模板、套路是对一类事物的一般规律、惯例、通用流程的抽象概括,是关于一类事物的一般性认识。任何一门学问,一旦成熟了必然呈现出模板化、套路化。如果不能抽象概括出模板、套路,则说明这门学问还不成熟。面试申论这门学问亦如此。
有机关工作经验的人,或者看过机关公文的人,或者看过权威党报党刊的人都知道公文有程式化、稳定化特性。机关公文和司法文书都有严格的格式要求,写作公文和司法文书必须严格套模板。还有,机关工作都讲究遵纪守法、按章办事,办事、办会、办文均有严格的制度、流程、惯例约束,不按照既定的规程办,轻则挨批评,重则出差错受处罚。
面试申论答题往往模拟了机关工作人员的某个生活工作的实际场景。考生打着“反模板、反套路”的幌子说着违背机关制度、流程、惯例的答案,考官往往是老资历的机关党政领导干部,一听就知道“这考生真是个外行”。
任何面试申论答案都是“这道题目的特殊性”与“这类题目的一般性”相结合的产物,都是形式与内容相结合的产物。所谓的模板化、套路化答题实际上是片面强调“这类题目的一般性”,而忽视了“这道题目的特殊性”;片面强调形式而忽视了内容。模板、套路本无罪,有罪的是考生无意中犯了片面强调“这类题目的一般性”,而忽视了“这道题目的特殊性”的错误;犯了片面强调形式而忽视了内容的错误。
“没有用好模板”实际上就是没有将“这道题目的特殊性”与“这类题目的一般性”有机结合,没有将模板的结构形式与思想内容相结合,以致答案给考官一种“扣题不紧、内容空泛(形式有余内容不足)、背书”的感觉。“用好模板”实际上就是将“这道题目的特殊性”与“这类题目的一般性”有机结合,将模板的形式与思想内容相结合,答案既符合“这类题目的一般性”又凸显出“这道题目的特殊性”,既形式好看又内容好吃,给考官一种“紧扣题目答题,条理清晰,内容充实,听起来韵味”的感觉,这样分数就上去了。
实际上,命题专家和考官从来没反过模板,只是反对脱离题目答题,说一些与题目无关紧要的话。面试申论考官打分是按照测评要素打分,符合测评要素打分就高,不符合测评要素打分就低;并不是套模板就打低分,不套模板就打高分。实际上,好的模板、套路对考生答题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笔者认为考生面临的真正任务不是要反模板、反套路,而是要反对片面性;不是要反形式而是要反形式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反模板、反套路”这个说法纯粹是个伪命题,流弊甚广,误导考生。考生千万不要被一些无良培训机构的招生噱头迷惑,跟着瞎起哄“反模板、反套路”,陷入无章可循,答案散乱的误区,而要用好模板、套路。
会学习的人,一定是活学活用。活学活用的核心是通过归纳总结,把握各类题目的共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答题是在共性指导下紧扣题干信息挖掘个性,答案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因此,考生在备考时,要善于归纳总结,把握题目的共性,答题时审题要善于把握题目的共性与个性。要在共性指导下彰显个性。
为让讲话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让听众很轻松的理解并接受讲话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建议您运用黄金三点法。
“黄金三点法”就是:因为听众在一段时间内,对若干项内容的记忆,前三点印象最深;所以提倡大家在讲话时,围绕同一主题将想要表达的意思提炼成三点,每一点都要炼出关键词(或段旨句或中心句)——概括出精辟的概念、句子,并借助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一点一点讲清。
运用中的注意事项:①“三点”只是概指,原则上尽量整合为三点,但不拘泥于三点,有几点就讲几点——如果没有三点,就不要硬拼凑三点。如果确实超过三点,也不要局限于三点。②理顺“三点”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如:时间关系、空间位移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张氏五段论(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用、该怎么办、预期目的)等等。③序数词,建议大家用“第一、第二、第三”,少说“首先、其次、再次”,因为许多人说了“首先、其次”后,容易把“再次”忘掉;如果有第四点说“再再次”也不符合用于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