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3节】
分析与综合

一、分析与综合概述

(一)分析和综合的目的是为了“从一些表面杂乱无章的现象中,透过偶然的、零乱的现象,去探求事物本来的特征、规律、趋势、条件、关系等,认识和掌握事物的本质,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某种科学规律或一般原理”。

(二)分析,就是把认识对象(整体)分解为若干个组成部分(方面、特征、因素、阶段),然后对各部分分别考察,获得认识。

分析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方法。定量分析主要弄明白数量有多少、程度有多深、范围有多大。定性分析主要是判定对象“有没有”“是不是”“属于什么”“具有什么性质”。看问题、看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实际上,看本质就是定性分析,就是要看出问题(事物)的属性(属于什么),确定问题(事物)的性质(具有什么性)。分析时要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运用。从科学认识的过程来看,我们认识某对象,一般是先定性分析再定量分析。也就是说,分析问题(事物)就是先要一眼看出问题(事物)的性质,看它归属于哪一类?属于什么?具有什么性质?把它与其它事物区别开来,再去研究量的规定。例如,法官判案,都是先定性(确定属于什么罪),再定量(判处有期徒刑n年)。也可以先定量分析再定性分析。例如,李老汉家的赡养纠纷拖延了11年没有解决;赵家与王家的山林土地纠纷拖延了7年还没有解决。先进行定量分析,明确这两桩纠纷数量特征:11年、7年;再进行定性分析,明确纠纷的性质(具有什么性,属于哪一类):“11年、7年”属于长期的,久拖不决说明纠纷是复杂的,即从这两个例子概括出纠纷的性质:纠纷具有长期性、复杂性。

(三)综合,就是把已被分解开来的各个部分又重新组合起来成为整体,并且把从各部分获得的认识也组合起来形成全面系统的整体认识。综合的本质是将系统化思维和整体观结合起来认识事物,系统化思维的目的是弄清复杂事物中各个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结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整体观的目的是整体上认识该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有什么用等属性。

(四)下面详细讲述几种分析方法:①话题分析法;②主体分析法;③矛盾分析法。这三种方法是可以综合运用的,不要割裂开来。

注意,我们所说的“分析与综合”是指的思维方法,不是指的一种题型。《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中规定:“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大纲中的“综合分析能力”是一项测评要素,“综合分析”是指的思维方法,而不是指的一种题型。纵观人社部门发布的各种与申论相关的文件、招考公告、考试大纲,只有“综合分析能力”的说法,没有“综合分析题”的说法。某些培训机构偷换概念,把“综合分析能力”偷换成“综合分析题”,这是完全错误的。申论对“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是贯穿全部题目、全过程的;并不是只在“综合分析题”里面考查“综合分析能力”、在其他题目(归纳概括、应用文、议论文)里面就不考查“综合分析能力”。偷换概念生造出一个“综合分析题”实在是误导考生。

二、话题分析法

话题分析法就是按话题分解材料,切分表意单元。

(一)话题与述题

话题就是作者与读者讨论的对象——话语指向的对象“是什么”。述题就是讨论的对象“怎么样”。例如,张三对李四说“这条狗是德国进口的”,其中“这条狗”就是话题(讨论的对象),“是德国进口的”是述题,描述这条狗的来源渠道。话题大体相当于汉语语法层的“主语”,述题大体相当于汉语语法层的“谓语、宾语”。

(二)表意单元与切分表意单元

一个表意单元就是围绕某个话题表达一个中心意思的一个句子或一群句子。不同的表意单元话题不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当然也各不相同。

切分表意单元就是把整则材料按话题不同分解为不同的表意单元。具体操作方法是:读材料时,先辨识不同的话题;再将一个话题以及围绕这个话题展开的述题归结为一个表意单元;不同的话题归结为不同的表意单元;最终将整则材料分解成一个一个的表意单元。

将整则材料切分成一个一个的表意单元时,不能以句子长短、字数多少作为切分的依据,而是以话题不同作为切分依据。一个表意单元可能是一个单句,也可能是一个复句、也可能是一个句群。

本书用“|”这个符号来切分表意单元。例如,在一个表意单元的末尾处标上“|①”来表示本则材料的第①个表意单元。

(三)将整则材料切分成一个一个的表意单元之后,再分别对各个表意单元进行归纳概括,根据需要也可以对“此单元”与“彼单元”的关系进行归纳概括,最终获得正确的结论(答案)。

【例1】本书2014年国考申论(B卷),(二)“给定资料4”反映了转型期青年人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请指出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10分)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150字。

【思路点拨】 (1)下面每一段话的话题都不同,每一段讨论了一个话题,每一段就是一个表意单元。(2)归纳概括时主要是抓住每一段话的中心句、关键词;注意“因此、所以”等表结论的关联词。(3)根据“该怎么办”反推“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4.某网站发表了题为《谈谈转型期青年社会心理问题》的署名文章: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日益深入,经济收入成为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而青年阶段则迎来生命周期中,“需要与拥有之间的倒错规律”,即在有不同阶段所构成的人生发展的过程中,在最急需各种资源的青年阶段,个人能拥有的东西还非常有限;而到了对各种资源需求较少的“成功阶段”,个人则又拥有了很多东西。因此,青年阶段正处在一个百需待补的特殊时期,金钱“焦虑”成为一种很现实的心态。|①

【思路点拨】 这段话最后一句“因此”后面的“金钱‘焦虑’成为一种很现实的心态”是结论,也是本段的中心句主旨句。改写成直陈句就是“青年存在金钱‘焦虑’”。

在传媒发达、信息爆炸的今天,青年接受信息的速度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都超了中老年人,但是,这种“现在感”的过于强大,则造成了青年对于国家历史、甚至是近代史上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的知识量很少;在我们当今的各类教育中,缺少一些有效的历史知识传播方法,则是导致青年难以形成相关历史意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效地加强和丰富具有历史感的各种教育,以及进一步创新爱国教育、英雄主义教育,在当今这个时代,不仅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非常迫切的。|②

【思路点拨】 这段话最后一句“因此”后面的“有效地加强和丰富具有历史感的各种教育,以及进一步创新爱国教育、英雄主义教育,在当今这个时代,不仅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非常迫切的。”是结论,也是本段的中心句主旨句。但是这一结论表达的是“该怎么办”,而题目要求考生答出“问题”。考生要根据“该怎么办”反推出“问题”是“青年的历史知识相对欠缺,历史意识淡薄,历史感不强”,这就是答案。

近年来,诚信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学术研讨的热点,青年中的“失信”现象也时有“曝光”,如个人贷款中的违约现象等,尽管我们逐渐增加了更多的法律法规来调整社会行为,但是,作为现代社会中有效交往最重要的心理机制,诚信仍然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较高的诚信度,不仅是人们减少交往代价、提高活动效率的基础,而且也成为更高级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③

【思路点拨】 这段话第1句“近年来,诚信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学术研讨的热点,青年中的“失信”现象也时有‘曝光’”是本段的中心句主旨句。后面的“如,……”是解释说明性的句子。把中心句改写成直陈句就是“青年缺乏诚信,诚信素质有待提高”。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社会成员造成了各种压力,从而较易引发心理问题。当今青年由于出生和成长在较优越的生活环境当中,所以,心理承受力便显得相对较弱,而这一点又会成为导致心理疾患的重要原因。有关调查表明,目前全国约有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其中,中小学生中的心理障碍者占21%~32%;大学生中的心理障碍者占16%~25%,而且还呈现上升趋势,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人格发展,严重时还会导致自杀等极端行为的出现。因此,增强青年的心理承受力,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无疑成为需要各个方面给与关注的重要课题。|④

【思路点拨】 这段话第2句“所以”引出结论“心理承受力便显得相对较弱”是本段的中心句主旨句。后面的“有关调查表明,……”是解释说明性的句子。把中心句改写成直陈句就是“青年的心理承受力弱”。

作为人生历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青年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个体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形成稳定的人格系统,在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眼中,这种心理任务的完成在传统社会里通常能够比较顺利,因为传统社会具有较高的同质性、稳定性,而在现在社会则不可能顺利,因为现代社会表现出较高的异质性、变迁性。因此,现代社会青年想要迅速而明确地确立自我并非易事。|⑤

【思路点拨】 第1句“形成稳定的人格系统…而在现在社会则不可能顺利”体现出“问题”:难以形成稳定的人格系统。这段话最后1句“因此”引出结论“现代社会青年想要迅速而明确地确立自我并非易事”是本段的中心句主旨句。综合起来,答案就是“青年个体心理中难以明确地确立自我,难以形成稳定的人格系统”。

在社会转型日益加剧的情况下,青年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中出现了某些困惑现象,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社会转型期的规范缺失。由于旧的标准或规范已经失效,新的规范或标准一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从而使得心无所依;二是,标准多元化导致的多重困境。由于社会的日益开放所带来的多样化,往往造成一种相对化情境,于是,便会产生某种不确定性,从而导致青年出现困惑感。所以,尽快减少和消除青年的这种困惑感,增加确定性,是我们社会的文化建设和价值体系建设所面临的主要任务。|⑥

【思路点拨】 第1句“青年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中出现了某些困惑现象”直接指出“问题”:青年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中出现了某些困惑现象:心无所依和不确定性。这段话最后1句“所以”引出结论“尽快减少和消除青年的这种困惑感,增加确定性”是本段的中心句主旨句,表达“该怎么办”。根据“该怎么办”也可以反推出“问题”。答案就是“青年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中出现了某些困惑现象:心无所依和不确定性”。

【参考答案】 (142个字)

具体表现有:一、青年存在金钱“焦虑”。二、青年的历史知识少,历史意识相对欠缺,历史感不强。三、青年缺乏诚信,诚信素质有待提高。四、青年的心理承受力弱。五、青年个体心理中难以明确地确立自我,难以形成稳定的人格系统。六、青年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中出现了某些困惑现象:心无所依和不确定性。

三、主体分析法

主体指的是人物、单位以及其它组织机构。

主体分析法就是抓主体作为分析材料的切入点、作为解题的突破口,按不同主体把整则材料分解为不同的表意单元。

申论“读材料”的本质就是模拟了公务员开展调查研究。公务员开展工作总是要与各方面主体打交道,在工作中人与事总是紧密联系的,抓住了主体往往就找到了发现问题的线索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专家、学者、领导等重要人物的观点往往是给定资料的点睛之笔,是考生把握材料,提炼答案的关键点。抓主体要着重 关注主体的言行 (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 重要人物的讲话往往蕴含了答案所需的重要信息

【例1,以本题为例阐释抓主体、抓关键词】2015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A、B类),(一)“给定资料2—3”反映了在反腐倡廉的背景下,对于改变过去工作生活中某些错误的习惯性做法,一些单位和个人态度不同、表现不一。请用精炼的语言依次将这些态度或表现归纳为若干类型。

要求:(1)准确全面;(2)用“①XXXX型;②XXXX型……”这样的形式归纳;(3)不超过40字。(15分)

【思路点拨1】 “一些单位和个人态度不同、表现不一”显然要抓主体,对各个单位和个人的态度或表现分别归纳概括。

资料2. 伴随着密集出台的反腐禁令,每逢佳节倍思“清”,渐渐成为中国官场的新常态,而不少事业单位基层员工和企业白领也没了以往的节日福利。不仅中秋节,过年也是“福利归零”。人们坚决支持中央反腐倡廉,但一些执行者借反腐之名拿掉职工应有福利的做法也引起了争议。以中秋节为例,在“节日反腐令”的背景下,月饼甚至成了一个敏感词。某单位员工小罗说,往年单位在中秋节时还会给员工发月饼,从去年开始就什么都没有了。“没有就没有呗,我觉得无所谓啊。”今年他自己上网订了几盒月饼。在一家国企分公司工作的白领小姚说,以往过中秋节大家喜气洋洋地去领盒月饼,今年就感觉冷冷清清的,“给多少是一回事,哪怕只是一份月饼,也感觉公司想着我们,有种大家庭的感觉,但现在什么都没有了,确实让人很失望。一盒月饼不在价值,没有了,就也没了人情味。”

“谁敢发啊,万一撞到枪口上怎么办?”一家事业单位的中层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其实我觉得发几盒月饼问题不算大,不过现在从中央到地方查得这么严,发了不一定有问题,不发肯定没问题,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啊!”

另一家国企单位领导则表示,反腐败跟发福利完全是两回事,不能泼脏水把孩子也倒掉了,该发的还是要发。记者反问他:如果有的领导趁机给自己多发福利呢?这位领导沉默了一下说:该抓的还是要抓。

【思路点拨2】

小罗的观点:“没有就没有呗,我觉得无所谓啊。”体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属于无所谓型。

小姚观点:确实让人很失望。”体现出失望的态度,属于失望型。

一家事业单位的中层领导的观点:“谁敢发啊,万一撞到枪口上怎么办?”“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啊!”体现出不敢、畏惧的态度,属于畏惧型。

另一家国企单位领导的观点:“反腐败跟发福利完全是两回事,不能泼脏水把孩子也倒掉了,该发的还是要发。该抓的还是要抓。”体现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智态度,属于理智型。

资料3. 多年来,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到风景秀美的地方开会,并且冬天到南方暖和暖和,夏天到北方凉快凉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候鸟式开会”。早在1998年,中央就下发了《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到风景名胜区开会的通知》,2014年又再次出台规定,明令禁止到21个风景名胜区开会,并且加大监管力度,使不良会风明显好转。但是,仍然少数地方一时还不适应这种变化,仍习惯于“打擦边球”的老一套做法,比如有意选择在风景名胜区附近的地方开会,方便会后组织所谓的“文化考察”活动。比如为了到某个风景名胜区开会,有意将会议地方安排在途中需要在风景名胜所在地转车或飞机中转的地方,会议名称也可以改头换面,遮人耳目。还有的故意设分会场。如此煞费苦心,无非想借着开会的机会图点儿实惠。原计划明年将在一个旅游城市承办一届行业年会的某单位领导最近很犯难:如果真的能够常抓不懈,使清廉之风形成新的常态,当然很好。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期形成的惯性,就像在告诉公路上跑时速120公里的车,能一下子刹住吗?

【思路点拨3】

某单位领导的观点:“长期形成的惯性,就像在告诉公路上跑时速120公里的车,能一下子刹住吗?”体现出半信半疑、质疑的态度,属于质疑型。

【参考答案】 态度或表现归纳为如下类型:无所谓型,失望型,畏惧型,理智型,质疑型。

四、矛盾分析法

(一)画化龙图练辩证思维

1、化龙图定义

alt

化龙图本质上是唯物辩证思维的模型。图中“o”代表思维对象(事物、问题),“p、q”代表事物蕴含的矛盾(p、q都是关于思维对象的规定性,p、q可以属于任何范畴,只要存在对立统一关系就构成一对矛盾),“s”既可以代表划分“p与q”的标准,也可以代表“p与q”之间的辩证关系、逻辑联系,也可以代表转化矛盾所需的居中调停者、条件、措施、步骤。它以直观形象的图形方式抽象概括了唯物辩证思维的规律和运行机制,是唯物辩证思维规律和运行机制的图形化、符号化、抽象化表达。是一种辅助人们运用矛盾分析法对事物进行辩证分析的图形工具。

例如:光是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物质。O=光,p=粒子性,q=波动性,s=粒子性与波动性有机结合(粒子是波动的粒子,波动是粒子的波动,粒子性与波动性密不可分,不能割裂)。

化龙图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一方面承继我国古代太极图蕴含的朴素唯物辩证法思想中的合理成分——矛盾二元系统观和贵和尚中的矛盾整合观;一方面吸收西方的理性主义、逻辑观点与分析方法,克服中国传统辩证思维模式逻辑上的不稳定性、不精确性、忽视定量分析等弊病;在遵循对立统一法则的基础上,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具有直观形象和逻辑严谨的特点。还注重将p、q两者进行比较,p、q两者相互参照、相互启发(观察和分析p时参照q,或从q得到启发;观察和分析q时参照p,或从p得到启发),从而发现异同、发现问题、发现规律。力图推动中国传统辩证思维模式走向现代化,构建出一个现代化的辩证思维模式。

画化龙图的实质就是按照矛盾法则,把脑子里分析矛盾的过程通过画化龙图展示出来,使脑子里想到的但看不到的东西可视化,以直观形象的图形来辅助辩证思考,做到“脑思考、手画图、眼看图三结合”,从而使辩证分析过程一目了然,简明易懂。(如果你很熟练的运用化龙图思考了,就没必要画图了。)

(二)运用张氏成对律,以矛盾分析法解题

毛泽东指出“分析的方法就是辩证的方法。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413,414页)

张氏成对律的定义:考察任何事物、考虑任何问题总是把它作为一个由一对对矛盾构成的系统来看待;总是抓住一对一对的矛盾来分析,思维围绕一对一对的矛盾展开;最终将关于思维对象的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多种认识、多种规定性(多重属性)统一起来形成整体认识。因此说,张氏成对律本质上是一种矛盾二元系统观,具有将矛盾观与系统观相结合、将辩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本质特征。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辩证思维,那么言辞表达自然会矛与盾词句成对出现。因此说,遵循张氏成对律思考问题和表达观点,具有辩证思维(抓住一对对矛盾思考)、辩证表达(言辞凸显一对对矛盾)的特征。

如何揭示矛盾呢?张氏成对律主张揭示矛盾采用四种思维方法:直观型成对、构想型成对、概括型成对、推断型成对。

(1)直观型成对,就是观察对象,直接看出矛盾。是一种直观与矛盾观相结合的认知方式。

对于公考行测申论面试来说,就是直接从题目和给定材料中抓矛抓盾。

alt

(2)“想”是联想,“构”是构成。构想型成对就是先从对象内抓矛,再联想到对象外的盾,从而构成一对矛盾。是一种联想与矛盾观相结合的认知方式。

对于公考行测申论面试来说,就是先从题目和给定材料中抓矛,再从题目和给定材料之外找盾。

alt

(3)概括型成对,是在直观型成对或构想型成对的基础上,抓住矛盾(p与q)各方分别进行概括(定性分析,分别确定p属于什么性质P、q属于什么性质Q),概括出的属性P和Q又形成一对新的矛盾(P与Q)。概括型成对需要从种概念p(q)过渡到属概念P(Q),是一种抽象概括与矛盾观相结合的认知方式,具有概括性与辩证性相结合的特性。

alt

对于公考行测申论面试来说,就是要善于:从题目和给定材料中概括出矛盾;或者先从题目和给定材料中概括出矛,再从题目和给定材料之外找个盾来,从而构成一对矛盾。

(4)推断型成对,是根据既有信息进行推理、判断得出科学结论,并且这个科学结论中蕴含矛盾。是一种推理、判断与矛盾观相结合的认知方式。

alt

对于公考行测申论面试来说,就是要善于:根据题目和给定材料进行推理、判断,得出科学结论,并发现这个科学结论中蕴含的矛盾。

【例1,运用张氏成对律揭示矛盾】本书2015年国考申论(B卷),(四)为了清除社会上对“网络新一代”的疑虑,某报特邀市科协工作人员为该报“时评”栏目撰文。假如你是这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4为该报写一篇题为“正确看待‘网络新一代’”的短文。(20分)要求:(1)观点明确,简洁有力;(2)紧扣材料,层次分明;(3)语言流畅,有逻辑性;(4)不超过500字。

【思路点拨】

第一步,运用矛盾分析法审题。

(1)题干蕴含作者(科协工作人员、没疑虑者)与读者(对“网络新一代”有疑虑者)的矛盾(直观型成对)。

(2)发表在报纸“时评”栏目的短文,即短小精悍的议论文。

(3)“为了清除社会上对‘网络新一代’的疑虑”这一写作目的要求考生摆事实讲道理,说服有疑虑者正确认识网络新一代,转变观念,放弃疑虑。

(4)构思酝酿阶段遵循张氏五段论思考,并列出问题清单:读者(有疑虑者)为什么有疑虑?疑虑者看到“网络新一代”身上值得疑虑的东西是什么?作者(没疑虑者)为什么没有疑虑?作者看到“网络新一代”身上不值得疑虑的东西是什么?如何清除疑虑者心中的疑虑(该怎么办)?

第二步,看材料(将材料分为有关信息与无关信息,有关信息分为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主要信息(中心句、观点句)与次要信息(支撑句、解证句)。保主舍次。)

材料4.

如果说50后、60后是“广播一代”,70后是“电视一代”,那么80后、90后则是“网络新一代”。有人说,与他们的“前辈”相比,“网络新一代”其实是更有希望的一代。

过去很多做父母的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小孩子稚气地向你提问:“我是怎么来的?”而今天,向家长提出这种问题的小孩子已经越来越少了,因为“网络新一代”更愿意在网上寻找答案。实际上,自主的社会观察是“网络新一代”的普遍特点。网络给青少年提供了自由探索的渠道,也培养了他们自由探索的思维方式,因此,他们更愿意对社会现象和公共事件形成自主的观察。

【思路点拨】 “自主的社会观察,他们自由探索的思维方式…”这一句,直接概括为优点。

无疑这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同时也给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网络新一代”生活在一个传统与现代交替、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激荡的时代,这种社会现实为当代青少年提供了多元价值观的选择。同时,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弊端尚未得到有效治理并暴露在网上,这种情况下,在青少年中建构起来的主流价值体系、道德观念将受到冲击。

“网络新一代”可以毫无顾虑的在网上批评任何人任何事,毫不掩地自己的观点。他们在网络上善于用最直白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在思想表达上形式活泼,善于使用讽刺和调侃。他们用自编或改造的歌曲、视频以及网络签名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他们创作的许多段子在诙谐幽默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表达出对人对事的鲜明态度,让人拍案叫绝。

【思路点拨】 “…让人拍案叫绝”这一句,直接概括为优点。

alt

同时,正因为网络表达的自由随意,“网络新一代”在网络表达中偏激言论较多,甚至使用网络暴力语言。有些人发帖时使用的过激言论和污言秽语,其恶俗裎度让人震惊。

【思路点拨】 “偏激言论较多,甚至使用网络暴力语言。有些人发帖时使用的过激言论和污言秽语,其恶俗裎度让人震惊。”这一句,直接概括为缺点。

alt

联系上面的优点,概括型成对“优点与缺点”的矛盾。“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观点告诉我们,对优点与缺点要分清主次,优点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

alt

在有“印度硅谷”之称的班加罗尔,有一家世界知名的软件企业印孚瑟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现有员工12万多人,平均年龄只有26岁。我国的互联网行业也是如此,腾讯是世界排名第三的互联网企业,其1万多名员工,平均年龄也不过26.8岁。许多互联网企业的创办者和管理层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可以说,互联网是真正由“网络新一代”所掌握的产业。

【思路点拨】 “……许多互联网企业的创办者和管理层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可以说,互联网是真正由‘网络新一代’所掌握的产业。”这一段,直接概括为网络新一代中多数人是好的。多数人是主流,即主流好的。

alt

进一步联想到社会现实:对我国7亿多网民一分为二的看,以及对网络新一代一分为二的看,主流的对立面是支流,我国7亿多网民以及网络新一代中存在问题的毕竟是少数人,即概括为支流是有问题的。有问题不可怕,帮助支流转化为主流,就没必要疑虑了。构想型成对、概括型成对综合运用得出“主流与支流”的矛盾。

alt

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成人具有明显的体力优势和社会经验优势。而在信息社会中,对信息和新技术的掌握已经成为比体力、经验更为重要的资源和力量,成人的经验和体力优势在青少年的信息和技术优势面前,其比较优势弱化甚至丧失了。相对于父辈,青少年在互联网应用方面的水平普遍更高。

在近些年的一系列公共事件中,“网络新一代”都显示了自己的力量。在青少年经常使用的一些网站论坛上被顶起来的帖子,很快就会被几十万、几百万人看到,并迅速向整个互联网传播开来。随身携带的手机或其他手持电子设备可以使青少年随时随地上网,任何时候都可以发出声音、表明态度,并汇聚成强大的公共意见。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已经看到“网络新一代”多次利用互联网进行的成功动员。现在,网上活跃着数不清的规模不一的青年自组织QQ群、论坛、网络游戏等。“网络新一代”形成的新动员方式对我们的挑战是巨大的,但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思路点拨】 从最后一句,直接发现机遇与挑战的矛盾。

alt

【思路点拨】

(1)有疑虑者之所以有疑虑,是因为看到了挑战、缺点、支流。遵循张氏五段论思考了,要清除疑虑就要引导有疑虑者对“网络新一代”辩证看(p与q)——要看到主流与支流并行、优点与缺点兼备、机遇与挑战并存;务实办(措施s)——要化支流为主流、化缺点为优点、化挑战为机遇。

alt

(2)练习写作的方法:遵照入戏原则,思绪沉浸在题目虚拟的情境中,考生在头脑中理清思路后,现场模拟对有疑虑者口头说服其正确认识网络新一代、转变观念,讲清了再在稿纸上写文章。

【答一,张金海老师写的范文】(473个字符)

正确看待“网络新一代”

当前,传统与现代交替、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激荡,青少年价值观多元化,如何看待“网络新一代”已成为社会热点话题。笔者认为要从三方面辩证看待他们。

一要区分主流与支流。 互联网是真正由“网络新一代”所掌握的产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表明其主流是好的,部分青少年的网络暴力行为表明其支流是存在问题的。我们应当把握主流,挽救支流,而不能以支流否定主流。

二要认清优点与缺点。 “网络新一代”善于利用网络对问题自主观察,自由探索,以及自主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确实有优点。而网络表达中的过激言论和污言秽语,表明其确有缺点。毕竟瑕不掩瑜,应引导他们发挥优点,弥补缺点,而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三要正确看待机遇与挑战。 “网络新一代”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观察,自由探索,自主表达,自我组织,自我动员给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但我们也要看到这些挑战同时也是机遇。只要我们积极学习网络新技术,主动亲近“网络新一代”,与他们一起活跃在网络平台,引导他们走在合理合法的轨道上健康成长,就能化挑战为机遇。

毫无疑问,“网络新一代”是充满希望的一代,不必疑虑。

【思路点拨】

小结:成对律的核心要义就是“辩证思维,辩证表达”,主要方法有直观型成对、构想型成对、概括型成对、推断型成对。

(1)直观型成对,就是从题干和材料中直接抓矛抓盾——《正确看待“网络新一代”》这道题目中,题干说了“为了清除社会上对“网络新一代”的疑虑,某报特邀市科协工作人员为该报时评栏目撰文。”直接可以抓出“作者(科协工作人员、没疑虑者)与读者(对网络新一代有疑虑者)”的矛盾,这就是直观型成对。

(2)构想型成对,就是从题干和材料中抓矛,从题外和材料外找盾——《正确看待“网络新一代”》这道题目中,题干说了“清除社会上对“网络新一代”的疑虑”,但没有说“不必疑虑”。从题干中的“疑虑”出发,合理的联想出“不必疑虑”,构成“疑虑与不必疑虑”的矛盾,这就是构想型成对。

(3)概括型成对,从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实际上就是定性分析,实际上就是归类——发现材料中“许多互联网企业的创办者和管理层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这段话,体现出“网络新一代”多数人是好的,发现材料中“偏激言论较多,甚至使用网络暴力语言。有些人发帖时使用的过激言论和污言秽语,其恶俗裎度让人震惊”体现出少数人确实存在不足之处,那么,从人数上可以概括出“主流与支流的矛盾(概括型成对)”,从性质上可以概括出“优点与缺点的矛盾(概括型成对)”。

(4)推断型成对实际上就是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论证得出矛盾——经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论证得出“充满希望与不必疑虑”的矛盾。

直观型成对直接在题干和材料中抓矛抓盾。构想型成对,在题干和材料中抓矛从题外和材料外抓盾,需要从题内想到题外、从材料内想到材料外。概括型成对需要从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推断型成对需要严谨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论证得出科学结论。

【答二,某考生的答案】请指出下文的不当或错误之处。

正确看待“网络新一代”

“网络新一代”以80、90后为主,他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与互联网紧密相联。与“前辈”相比,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候,不会向他人询问,而是直接从网上找到答案。由此培养了自由的思维方式,对社会问题也能进行自主的思考。

当前,我们生活在一个传统与现代交替、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激荡的时代。网络的虚拟性让“新一代人”在表达观点时自由过度,对事件也缺乏正确的是非判断。在网络用语中偏激者居多,甚至一些人使用网络暴力语言。这不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对教育引导工作产生巨大的挑战。

疑虑本是一种关爱,但也不必过分。互联网的发展是时代的进步。网络只是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只要善用网络、管好网络就可以化解矛盾。一方面要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做好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网络的管理,净化网络空气,让网络成为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有效平台。

当前,“网络新一代”是互联网产业的领军者和主力军,这个新产业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他们也推动了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除此之外,他们利用互联网技术,有效汇聚公共力量,从而能快速的解决社会问题。“网络新一代”,是充满希望的新生代。

【思路点拨】 上面的“答二”,条理不清,重点不明,没有归纳概括出要点。请将上面的答一与答二进行对比,领悟写作宣传文稿辩证分析,充分说理,左右舆论的要领。 IwggjHjX5uWhbKdTcu3i+bQ6vMUtH5SlbpUzseIKOgWduAm72G4tdxGXFOyoCJB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