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1节
解题要运用辩证思维(矛盾分析法)

一、为什么要用辩证思维(矛盾分析法)解题

考试大纲规定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考察应试者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综合分析、运用和表达能力。

有的考生说,做逻辑填空题主要靠语感。实际上,语感这个说法本质上属于一种黑箱理论,并没有揭示出大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机制,也没有总结出思维方法和解题规律。无法把个人经验上升为理论供众多考生学习。鉴于语感这一说法的缺陷,我们抛弃语感模式。根据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原理,题目中一定有矛盾。根据矛盾分析法是分析一切问题的根本方法的科学论断,我们主要运用矛盾分析法来解题。我们坚持分析模式。分析模式本质上属于一种白箱理论,通过分析题目揭示出大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机制,总结出思维方法和解题规律,供众多考生学习。

矛盾是反映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题目中一定有矛盾。毛泽东指出“分析的方法就是辩证的方法。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413,414页)

二、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解题——以矛盾观看题目、以和谐论锁定答案

(一)以矛盾观看题目

矛盾观就是以矛盾的眼光看命题、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题目中的矛盾。

以矛盾的眼光来看,题干原文的作者在行文时,前后会有相互照应,相互照应的两个部分p与q必然存在对立统一关系(或者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逻辑关系),构成一对矛盾。

以矛盾的眼光来看命题,命题就是设置一系列矛盾。命题者往往将原文中存在对立统一关系(逻辑关系)的两部分内容p与q(一对矛盾)中的p设为待填的“空(挖掉这个词移到备选项作为答案)”,而q隐藏在题干中。这个q我们称为“呼应信息”。这种矛盾我们称为答案p与呼应信息q之间的矛盾。

(二)运用化龙图辅助思考
alt

化龙图本质上是唯物辩证思维的模型。图中“o”代表思维对象(事物、问题),“p、q”代表事物蕴含的矛盾(p、q都是关于思维对象的规定性,p、q可以属于任何范畴,只要存在对立统一关系就构成一对矛盾),“s”既可以代表划分“p与q”的标准,也可以代表“p与q”之间的辩证关系、逻辑联系,也可以代表转化矛盾所需的居中调停者、条件、措施、步骤。它以直观形象的图形方式抽象概括了唯物辩证思维的规律和运行机制,是唯物辩证思维规律和运行机制的图形化、符号化、抽象化表达。是一种辅助人们运用矛盾分析法对事物进行辩证分析的图形工具。

画化龙图的实质就是按照矛盾法则,把脑子里分析矛盾的过程通过画化龙图展示出来,使脑子里想到的看不到的东西可视化,以直观形象的图形来辅助辩证思考,做到“脑思考、手画图、眼看图三结合”,从而使辩证分析过程一目了然,简明易懂。(如果你很熟练的运用化龙图思考了,就没必要画图了。)

(三)始终贯彻张氏成对律

张氏成对律:考察任何事物、考虑任何问题总是把它作为一个由一对对矛盾构成的系统来看待;总是抓住一对一对的矛盾来分析,思维围绕一对一对的矛盾展开;最终将关于思维对象的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多种认识、多种规定性(多重属性)统一起来形成整体认识。因此说,张氏成对律本质上是一种矛盾二元系统观,具有将矛盾观与系统观相结合、将辩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本质特征。

在发现矛盾和分析矛盾的过程中,关联词语、标点符号、搭配关系、提示信息等均是重要的破题点。这既是选择答案的要求,也是解题的线索。考生平时也要注重常考成语和近义实词的知识积累,打牢基础。

(四)以和谐论锁定答案

和谐论就是以矛盾关系和谐与否作为取舍的准绳。呼应信息与答案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和谐的——协调的、符合语境的、符合逻辑关系的;而干扰项与呼应信息之间的矛盾关系是不和谐的——不协调的、不符合语境的、不符合逻辑关系的。

汉语表达讲究:说得通、说得清、说得好、说得美。说得通是指文从字顺,读起来流畅,符合逻辑、符合语法、符合用语习惯。说得清主要是要求表意清晰,无歧义,没有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现象。说得好是指内容精辟、抓住了本质、切中了要害,吸引人。说得美是指语言优美、意境优美,给读者以美感。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往往取材于优秀作品,往往具有说得通、说得清、说得好、说得美的特点。那么, 考生在选择答案时,有必要尽量选择说得通、说得清、说得好、说得美的选项——以矛盾的眼光来看,就是选呼应信息与答案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和谐的——协调的、符合语境的、符合逻辑关系的选项。

【例1】(2009湖南)新时代不是靠一个人开辟的,它靠众多人高举理想,勇于挑战,即使途中______也毫不畏惧,______,才能开辟新时代。不要怕自己会失败,青年应该想“即使我成为倒下的一员,也要尽其所能”,甚至在自己倒下的地方,对5年后、10年后、20年后______自己遗志的挑战者抱着这样的心情:请______我而前行,将我的失败转为智慧,走得更远。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血流成河 首尾相接 传承 超越

B.尸横遍野 前赴后继 继承 跨越

C.血流成河 瞻前顾后 传继 越过

D.尸横遍野 勇往直前 延续 忘记

【解析】答案:B。

1、审题→分析,找突破口。即将整体的题目分解为部分、句子、词、字→比较→发现相同点“5年后、10年后、20年后”的“后”与B项的“前仆后继”、与C项的“瞻前顾后”的“后”相同,优先考虑BC两项,将BC分别代入题干验证。发现相同点——前仆后继概括了题干,与题干本质一致;发现不同点——“也毫不畏惧”与“瞻前顾后”不同。因此,排除C。优先考虑B。这个“后”字,我们称为解题的突破口、切入点。当然有的题目是从第一空突破、有的题目是从第二空或第三空突破。到底在何处切入、突破,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审题时,如果感觉到从第一空难以突破,要迅速切换到从第二空或第三空寻找突破口。

2、以矛盾观看题目——分析矛盾,以和谐论锁定答案——以矛盾关系和谐与否作为取舍的准绳。

(1)看A项“传承”与题干“遗志”这对矛盾,搭配不当,故排除A。

(2)看B项“前赴与后继”这对矛盾。“前赴”就是对“我成为倒下的一员”的概括;“后继”就是对“继承自己遗志的挑战者跨越横着的尸体,走得更远”的概括。因此说,B项“前赴后继”准确概括了题干。

看B项“尸横”与题干“倒下的一员”这对矛盾,“尸横”概括了“倒下的一员”。看“尸横遍野”与题干“众多人”这对矛盾,“尸横遍野”都意味着倒下的人数多,概括了“众多人”。看B项“继承”与题干“遗志”这对矛盾,是固定搭配关系。看B项“尸横”与“跨越”这对矛盾,跨越描述抬腿跨过尸体的动作,符合行为习惯和固定搭配,比超越、越过更形象生动。“遍野”与“众多”都指人数多。故答案选B。

(3)看C项“瞻前顾后”与题干“毫不畏惧”这对矛盾,语意相反。故排除C项。

(4)看D项中“延续(承继下来,还记得)”与“忘记”这对矛盾,语意相反,故排除D项。

小结:B项中几对矛盾都是和谐的,ACD三项的矛盾都是不和谐的,因此答案选B。

疑难问题咨询微信:一八九七五二五九二八零(张老师)。

【例2】(2015山东)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如果“圣人造书”的神秘观念______不论,这种认为书法源于象形的说法是有一定依据的。它指出书法是从现实生活中______形体的。但如果认为“象形”就是书法的审美本质,那就失于______了。书法是无形与有形,不象形与象形的统一,抽象与具象的统一。

填入划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A.除却 模仿 形象

B.摒弃 取得 单一

C.除去 创造 简单

D.撇开 获得 片面

alt

【解析】答案:D.

(1)辩证分析:题干蕴含全面与片面的矛盾。

“书法是…不象形与象形的统一…。”说明“不象形与象形”是“书法”的一体两面。全面的看书法就是既要看“象形”,也要看“不象形”,如果认为“象形”就是书法的审美本质,就是片面的。故答案选D。

(2)排除法:“A形象、B单一、C简单”都不符合题干蕴含的“全面与片面”的矛盾关系。故排除A、B、C。

本题小结:三个空,只要看第三空填入的词“片面”足以证明答案选D。无需纠结为什么不选A、B、C,因为很多干扰项的词的证明力是很弱的,本身就是起干扰作用的,而不是用来证实或证伪答案的。考生只要抓住相对最优选项作为答案即可,无需证明干扰项为什么不能选做答案。

像这类“一剑定乾坤,一空定答案,一词定答案”的题目,找准一个突破口即可根据一个词确定答案。由于考试时间紧迫,不必再去考虑其它的词填入其它的空是否合适。对言语理解模块我们只要追求80%的正确率即可,不要做精致的完美主义者,不要耗时费力追求100%确证。从时间消耗上来说,追求100%确证,可能得不偿失。

【例3】(2014联考)甲骨文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发现一种最古老的、自成体系的文字,可以说是现代汉字的老祖宗。甲骨文已相当______,如果认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图形符号是汉字的雏形,那么在它们与甲骨文之间,应该还存在一个______的环节。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成熟 过渡

B.规范 关联

C.优美 补充

D.完善 缓冲

alt

【解析】题干蕴含“雏形与成熟”的矛盾。

第一空,题干逻辑主线是:“汉字发展经历了,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图形符号过渡到甲骨文,从雏形到成熟”;A项“成熟”与“雏形”构成反义呼应,搭配合理。“规范”、“优美”、“完善”都不能与“雏形”构成反义呼应,故答案为A。

第二空,“在它们与甲骨文之间”与“过渡”搭配妥当,指的是“从它们过渡到甲骨文”,故答案选A。D项“缓冲”与“环节”搭配不当,一般说“缓冲地带”故排除D项。

【例4】(2014国考)我们现在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地图应该仅仅是对某一片特定区域的______记录,它必须严谨如卫星所拍摄到的照片一样。而过去,地图被认为是一种复杂的手工绘制作品,且有着各种不同的主观色彩,因为对于同一个地方而言,不同的地图表现出来的内容会______。如今,人们加诸地图的主观性正在逐渐消失,人类随之失去的,也是地图蕴含着的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信息。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清晰 如出一辙

B.真实 殊途同归

C.客观 千差万别

D.全面 各有千秋

alt

【解析】“我们现在认为…客观记录;而过去,地图被认为…主观色彩”现在对过去、客观对主观。优先考虑选C,把C代入题干验证。

第一空,思路一,看解证关系。填入“客观”,后面的“它必须严谨如卫星所拍摄到的照片一样(没有变形走样,没有添加主观意识的东西)”解释说明了“客观记录”的内涵。

思路二,看概括关系。“客观记录”概括了后面的“它必须严谨如卫星所拍摄到的照片一样”的本质“没有变形走样,没有添加主观意识的东西”。

思路三:看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关系。“现在认为,…客观记录”与“而过去,地图被认为是…有着各种不同的主观色彩”构成主观与客观的矛盾。故答案选C。

第二空,看因果关系。填入“千差万别”。而过去,因为对于同一个地方而言,不同的地图表现出来的内容会千差万别,所以地图被认为是一种复杂的手工绘制作品,且有着各种不同的主观色彩。符合因果关系。故答案选C。

排除法:A项“如出一辙”,B项“殊途同归”都强调“相同”,都与“有着各种不同的主观色彩”相冲突,故排除AB。“各有千秋”指人有优点和长处,地图是物,“各有千秋”与地图搭配不当。故排除D。

【例5】(2009湖南-43)感觉上与我容易投机交谈的人,多是比我年长十岁或十几岁的,也许因为他们都______了各个领域的书籍,从年轻时候起就曾深深______自我内心和世间万象。我平时所思所想,都是人生观问题,所以与同年代的人往往难有共同语言。对方若是20来岁的年轻人,未曾思考过人生,那自然我们就______。

A.摄取 审悉 无言寡语

B.涉及 审视 无言以对

C.涉猎 审视 话不投机

D.涉猎 审悉 一拍即合

alt

【解析】第三空填入“话不投机”。第1句“比我年长十岁或十几岁的容易投机交谈”与最后一句“与年轻人话不投机”构成反义关系。

最后一句实际上是举“对方若是20来岁的年轻人,未曾思考过人生,那自然我们就话不投机”这个例子说明“……与同年代的人往往难有共同语言”,构成解证关系,“难有共同语言”与“话不投机”构成同义关系。答案选C。 YQUANNWeq1Sb4EnJUYPmspeu2nr28oBwuOsEiflrVtZeGn+zh3FSCXHgq9CSyIh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