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闻帝崩 [1] ,即日驾之未央宫,收取玺绶。太后召大司马贤 [2] ,引见东箱,问以丧事调度。贤内忧,不能对,免冠谢。太后曰:“新都侯莽 [3] ,前以大司马奉送先帝大行 [4] ,晓习故事,吾令莽佐君。”贤顿首:“幸甚!”太后遣使者驰召莽。诏尚书,诸发兵符节、百官奏事、中黄门、期门兵 [5] 皆属莽。莽以太后指,使尚书劾贤帝病不亲医药,禁止贤不得入宫殿司马 [6] 中;贤不知所为,诣阙免冠徒跣 [7] 谢。己未,莽使谒者 [8] 以太后诏即阙下册贤曰:“贤年少,未更事理,为大司马,不合众心,其收大司马印绶,罢归第!”即日,贤与妻皆自杀;家惶恐,夜葬。莽疑其诈死。有司奏请发贤棺,至狱诊视,因埋狱中。太皇太后诏“公卿举可大司马者”。莽故大司马,辞位避丁、傅 [9] ,众庶称以为贤,又太皇太后近亲,自大司徒孔光 [10] 以下,举朝皆举莽。独前将军何武、左将军公孙禄二人相与谋 [11] ,以为“往时惠、昭之世,外戚吕、霍、上官持权,几危社稷;今孝成、孝哀比世无嗣,方当选立近亲幼主,不宜令外戚大臣持权。亲疏相错,为国计便。”于是武举公孙禄可大司马,而禄亦举武。庚申,太皇太后自用莽为大司马、领尚书事。
【注释】
[1]太皇太后:即王政君,汉元帝皇后,成帝时尊为皇太后,以其兄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开启了外戚王氏专权的时期。哀帝即位尊其为太皇太后。这里的皇帝即哀帝,公元前1年去世。
[2]大司马:武官名,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与大司徒、大司空并称“三公”,共理军国事务。贤:指董贤。汉哀帝的男宠,官至大司马。哀帝死后,董贤随即失势,自杀死去。
[3]新都侯莽:指王莽,王政君之侄。公元前16年,受封新都侯。汉哀帝继位后由于丁皇后的外戚势力,王莽退居新野。
[4]前以大司马奉送先帝大行:指王莽在大司马任上办过汉成帝的丧事。
[5]期门兵:掌扈从护卫。
[6]宫殿司马:掌宫廷军事宿卫。
[7]徒跣(xiǎn):赤足。
[8]谒者:官名,掌宾赞受事,即为天子传达。
[9]丁、傅:丁太后、傅太后,外戚势力。
[10]孔光:西汉时大臣。
[11]前将军: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左将军:掌京师兵卫及戍守夷。公孙禄:哀帝初为执金吾,迁右将军,又迁左将军。
【译文】
太皇太后得到哀帝驾崩的消息,当天就驾临未央宫,收走了皇帝的玉玺、绶带。她在东厢召见大司马董贤,询问他关于哀帝丧事的布置安排。董贤内心忧惧,回答不上来,只有脱下官帽谢罪。太后说:“新都侯王莽,先前曾以大司马的身份办理过先帝的丧事,熟悉旧例,我命他来辅佐你。”董贤叩头说:“那就太好了!”太后派使者骑马速召王莽,并下诏给尚书:所有征调军队的符节、百官奏事、中黄门和期门武士等,都归王莽掌管。王莽遵照太后旨令,命尚书弹劾董贤,说他在哀帝病重时不亲自侍奉医药,因此禁止董贤进入宫殿禁卫军中。董贤不知如何才好,到皇宫大门,脱下官帽,赤着脚叩头谢罪。己未(二十七日),王莽派谒者拿着太后诏书,就在宫门口罢免了董贤,说:“董贤年轻,不明事理,当大司马不合民心。立即收回大司马印信、绶带,免去官职,遣回宅第。”当天,董贤与妻子都自杀了。其家人惶恐万分,趁夜将他们悄悄埋葬。王莽疑心董贤诈死,于是主管官员奏请发掘董贤棺柩,并把棺柩抬到监狱验视,之后将他埋葬在狱中。太皇太后诏令:“公卿举荐可担任大司马的人选。”王莽从前是大司马,为避开丁、傅两家才辞去职务,众人都认为他贤能,又是太皇太后的近亲,满朝文武百官自大司徒孔光以下,全都推举他担任大司马,只有前将军何武和左将军公孙禄持异议,两人相互磋商,认为:“往昔,惠帝、昭帝时,外戚吕、霍、上官氏把持朝政,几乎危及刘氏江山,而今孝成、孝哀两帝接连没有后嗣,正应当选立刘氏近支亲属为新帝,不应再让外戚大臣独专朝廷大权。应让外戚跟其他官员互相掺杂,这样才有利于国家。”于是何武举荐公孙禄为大司马人选,而公孙禄也举荐何武。庚申(二十八日),太皇太后自定任用王莽为大司马,主管尚书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