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尽管人类总是愿意相信自己所处的时间和空间是无与伦比的,但是不可否认我们今天通行的认知世界的框架是在19世纪的欧洲逐渐建立起来的。在19世纪的一百年中,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确立的经济和政治准则为欧美世界带来一种崭新的世界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社会学的理论综合及其革命性变革,现代意义的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世界博览会、百科全书的出现,以及新闻业和摄影术的诞生至今影响着我们对于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看法。德国历史学家于尔根·奥斯特哈默(Jürgen Osterhammel)在《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一书中告诫我们:“所有的历史都倾向成为世界史。”同时,“对于近代,特别是19世纪而言,将其他任何历史作为世界史都无异于一种权宜之计。”最后他又告诫我们:“读者与学者终究要回到‘专题研究’,而不是绞尽脑汁、雄心勃勃地对世界史进行更全面的概括。”

因此,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我在追问“到底是什么使得今天的艺术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以及“艺术的现代性是什么”时,自然而然地就会将目光投向19世纪欧洲的经典绘画,那个在艺术史中从“启蒙”走向“现代”的“专题”。同时,作为一名非专业的艺术史读者和学者,我完全没有能力对这个无与伦比的专题进行宏观和微观的双重研究,因此只能从中选择二十四位画家的二十四幅作品进行一个浮光掠影的梳理,尝试从中分析这些画家和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及其与19世纪欧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之间的关系。我知道,这是我的兴趣所在。

本书在选择画家并描述画家时参考的是“长世纪”的概念,即二十四位画家的主要艺术创作历程跨越1789年法国大革命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百余年,而在选择并描述作品时参考的则是“历法世纪”的概念,即二十四幅作品全部诞生于从1801年到1900年的一百年中。本书的基本体例是将二十四个人的二十四幅画分为六章,每章四节。每节包括人物分析、作品分析、作品清单、作品对比、生命清单、自画像六个部分,文字和图片穿插组合。每章前有核心概念,后有相关概念。最后附录相关的文学、影视、音乐,主要参考书目,人名索引和图表,作为延伸阅读资料。

“美”和“崇高”是19世纪欧洲绘画史的两条基本线索,也是本书的两条基本线索。日本人将这两个词译为“优美”和“壮美”,王国维通过“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阐释这两种美学概念,蔡元培又将这两个词译为“都丽”与“崇闳”,并认为二者“皆足以破人我之见,去利害得失之计较,则其所以陶养性灵,使之日进于高尚者,固已足矣。又何取乎侈言阴骘、攻击异派之宗教,以激刺人心,而使之渐丧其纯粹之美感为耶。”(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我想,这或许就是艺术史作为大学通识课程的意义吧。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我希望本书更像是一个虚拟展览,而非一部极简19世纪欧洲绘画史,但是如果它能够作为教学资料或者普及读物被人阅读,我同样会非常开心。 9w9neUiV/90IcZeUTqnnDniPh0FbsbsZBr52zSE2+/HTJVEIsAMXVcaePZ2myVe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