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你下载并安装Scratch成功!
现在你的电脑上应该有了如图0.9所示的图标了吧。双击该图标,便会进入到编辑器界面,打开应该是中文的,如果是英文,单击界面左上角的“宇宙”图标,如图0.10所示,然后选择“简体中文”就切换到中文界面了。
图 0.9
图 0.10
一起来了解Scratch由哪些部分组成。
舞台很重要,这里是让角色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移动、展示的窗口。这个舞台的长度是480步长(像素)、宽度是360步长(像素)。
那么,什么是“步长”呢?在Scratch的世界里,步长代表角色移动一步的距离。要记住,角色从舞台最左边走到最右边需要480步,从最下边走到最上边要360步。
Scratch官方给出的坐标图如图0.11所示。
舞台顶部还有几个按钮,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呢?有一组负责“启动”“停止”的控制按钮,如同家里的开关一样;有舞台模式按钮,用来切换编辑器布局;有全屏显示的按钮,如图0.12所示。
图 0.11
图 0.12
单击“编辑器模式一”,或者“编辑器模式二”,即可切换编辑器模式,模式一如图0.13所示,模式二如图0.14所示,读者只需要了解编辑器布局会发生改变即可。
读者朋友们按照自己的喜好设置编辑器模式。当脚本较少时使用模式二,脚本很多时需要使用代码区更大的模式一。
选择编辑器顶部的“文件”→“保存到电脑”,如图0.15所示,会弹出提示保存的窗口。
图 0.13
图 0.14
图 0.15
将名字改为“认识你的Scratch”,后缀保持默认的“.sb3”,然后单击“存储”按钮,如图0.16所示。
图 0.16
小提示: 由于作者使用的是Mac系统,所以图0.16在Windows系统中的显示会不一样,读者只需按照本书要求,正常命名保存就好。
当需要预览源码时,选择“文件”→“从电脑上传”,选中需要的源码,就能在Scratch中打开和编辑。
角色列表区用来显示当前项目中有哪些角色素材,并以缩略图形式呈现出来,如图0.17所示。
舞台列表区用来显示当前项目中有哪些背景素材,并以缩略图形式呈现出来,如图0.18所示。
别着急,先熟悉它们的所在位置,随着内容的深入,在第一次遇到时再来学习。
图 0.17
图 0.18
代码区如同Scratch的核心“工厂”,所有脚本都要在这里组装、调试,然后发布。在Scratch中默认有九大模块:运动、外观、声音、事件、控制、侦测、运算、变量、自制积木。
小提示: 由于之前版本的Scratch都是将代码称为脚本,作者后续依旧会使用脚本的称呼哦。
选择“代码”,在切换后的界面中,中间的空白区域就是脚本区,如图0.19所示。
脚本区就像家中的厨房,在厨房中妈妈将准备好的食材洗好、切好,然后做成热气腾腾的可口食物。脚本区就是Scratch的“厨房”,在这里将需要的模块卡合起来,形成一个大脚本,完成一些有趣的功能。
选择所需要的积木,持续按住鼠标左键即可触发拖动动作,然后移动该积木到脚本区。此时若两个积木可以卡合,则会在两个积木间出现灰色阴影,如图0.20所示。
图 0.19
图 0.20
小提示: Scratch 采用了积木块卡合的构建程序方式,可以很好地避免由于输入不当造成的很多 bug (错误)。
造型设置区用来修改舞台、角色背景,让脚本变得更加生动、好玩。
选择“造型”,即可切换到造型区,该区域就是一个画板,可以进行角色的DIY绘制和修改,常用功能如图0.21所示。
图 0.21
这里只需粗略地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将会在第8章详细介绍。
声音设置区用来为脚本配音,提升游戏体验。
选择“声音”,即可切换到声音区,在这里可以为Scratch脚本配音。好的游戏必须要有一个好的配音。常用功能如图0.22所示。
图 0.22
这里只需粗略地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将会在第3章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