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编辑说明

这个“说明”可视为有关巴尔特课程讲义出版计划“总序”的一个简缩版。关于该总序的详细内容,请参见《如何共同生活》。

每卷讲义的组织原则就是课程进行本身,因为读解的真实节奏正是存在于那里:巴尔特将此讲演节奏于讲演后记录入其讲稿,并在讲稿当日终止处标明日期、时间,以及下次讲演应开始的位置。

这份讲稿与上一年的讲稿不同。在上一年的讲稿中,诸片段和诸“特点”组织着课程之进行,而本次讲稿是由连续展开的一种统一话题所构成:不过本次讲稿仍由诸子标题、诸停顿标志和诸终止标志等划分,这种安排有助于解说讲演话语的内容,使其意思明了。

关于课程“文本”本身,我们采取了尽量少干预的原则。我们保留了巴尔特使用的一些符号,以便——例如——凝缩其采用的一种逻辑构造。但另一方面,我们自作主张地将一些通用的简写符号恢复了全称(如用《墓畔回忆录》代替原稿中的M.O.T.),或者改正了一些有时过于混乱的句读符号。

当遇到巴尔特写出的话语过于晦涩之时,我们也自动在注解中阐释大意,以减少读者不必要的困惑。我们利用了这个“书写记录”系列中的宽阔空白边页,记下了巴尔特引用的参考书目,他在讲稿中将引文置于每页的同一空白边页上〔中译本取消这种排版方式以节约篇幅,因文内注释和书后参考书目对于掌握作者引用来源均已足够明确——中译者〕。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巴尔特在讲稿中删除的少量句段,被我们保留了下来,不过均在注解中标示了所删削部分的范围。每逢课程开始前巴尔特对收到的信件或对上一堂课论述所作的评论,我们均以斜体标示〔中译本省略了这类标识——中译者〕。最后,在课程文本内的编者插话,均放入方括弧内(如:〔〕),但在引文中巴尔特本人的插话则放入“〈 〉”括弧内(中译稿对此符号有所变动,但不妨碍读者分辨言说者的身份,具体翻译说明,请参看译后记。——中译者)。

注解方式遵循古典文献学惯例,这对于某些有时暗示性颇多的书写文句来说是必要的。引文、专有名词、外国语词(特别是古希腊文,我们选择用拉丁文字母来表示)、地理名词、历史事件等,尽量在注解中加以说明。书后一个完全的书目索引则可省免注解部分的过于烦琐。关于巴尔特的文章和书籍部分,均以2002年出版的5卷本《巴尔特全集》为基础,我们将其标以OC 1 、OC 2 ……等符号〔中译本大多改为标以《全集》卷1等字样。——中译者〕。除人名索引和书籍索引外,我们仅按字母顺序增加了一个未经系统加工的概念索引表。此外,当巴尔特所引用的书籍为旧版或版本不详时,我们在注解中给出了更易查考的版本。

〔编者的〕一篇简短前言,用以说明课程讲义的背景和范围及其轮廓重点。 071IZcTSB84QOXr9auiSYj2vM2EV2mBo8lzQ3Y+MNM47yINIaSbtxIrNWdG6lh4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