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进入21世纪以来,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此后,和谐社会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战略任务,和谐的理念也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价值取向之一。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2004年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指的是一种和睦、融洽,各阶层齐心协力的社会状态。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

链接一

2004年9月19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2006年10月的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

——秦宣主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链接二

2005年2月19日,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开班式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胡锦涛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中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秦宣主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二)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内容的阐释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所谓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链接

2003年,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进入“黄金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另一种是进入“矛盾凸显时期”,经济社会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

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社会不同利益主体随之出现,利益多元化的格局逐步形成。各自的利益必然带来权利意识,权利意识必然导致政治诉求,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也大量出现。

——秦宣主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在当代社会非常重要,其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与重任不容忽视。民主法治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主要内容。

所谓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链接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体制转换、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过程中,这一时期也是各种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易发、多发的时期,各种社会问题诸如就业、腐败、社会分配不公、治安等问题相当突出,成为当前人民群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链接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验以及世界各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都表明,减少低收入群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在鼓励人们通过合法合理的方式富裕起来的同时,利用财政、税收、保障、福利和救助等工具进行社会整合和社会调节,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这是加强社会团结和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秦宣主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通过对公平正义理念的倡导,积极建设公正、良好、有序、合理的社会生活方式,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相当重要的。

所谓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链接

中国有句古话: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的规矩,就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准则。社会行为规范的内容是很广泛的,有风俗、道德、法律、纪律等。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社会公德的具体规范是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助人为乐。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是办事公道、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家庭美德的具体规范是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秦宣主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所谓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链接

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在广度上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在深度上已触及人们具体的经济利益,发展方面已由单纯追求GDP上升到追求人文GDP、环保GDP,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统筹协调发展……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应积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重构社会结构,完善社会组织,调整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社会形成合力,努力实现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秦宣主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所谓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链接

近20年来,中国社会中不同阶层因在改革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出现了分化和组合。新的利益群体的出现,也必然会使各阶层在维护自身既得利益和预期利益的过程中产生各种矛盾。这些矛盾如何解决才能达到社会阶层结构的和谐,是个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有学者认为,依收入的高中低分布,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可能的趋势有三种:一是,制度、政策适当,阶级阶层的分布从富少穷多的“洋葱头形”变为富少穷少、中等收入很多的“橄榄形”;二是,制度、政策不太适当,继续保持“洋葱头形”;三是,假如制度、政策改革出现重大失误,从“洋葱头形”退化为富者极少、穷者极多的“蜡烛台形”。第一种趋势是比较和谐的,也是有利于稳定的。从学者的假设上,不难看出,直接影响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还是制度的因素。如果制度不完善,便不能形成社会阶层结构的理想状态,也无法实现结构的和谐。

所谓社会结构合理,是说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也就是子系统之间有一个比较匀称、比较均衡、比较稳定的关系。这些子系统通常指的是人口结构、阶级结构、民族结构、职业结构、地区结构、家庭结构。社会结构是社会的框架。社会结构合理是社会和谐的前提。

——秦宣主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所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链接

要逐步扭转中国人均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生产和生活都要节约使用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大力减少空气、水源、土壤等方面的污染,争取达到资源、能源消耗速率和生态环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长”。各种新的发展机遇和影响因素表明,中国很有可能打破10%的平均经济增长率难以超过20年的以往规律,进入新一轮的经济高速增长周期。在未来的15年内,只要我们能够保证社会秩序和政治体制的稳定与不断完善,不出现大的波折,中国就会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新成就,为国际发展作出特殊的贡献。

——秦宣主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以上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7PgS/A+koACFDOCxV/jbpepbOgmlWR4eWDR5s6d0Vjzkcx2eSZZJY94kTKzn2tc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