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杜桑·卢维都尔何许人也

卢维都尔于1743年出生于圣多明戈的布雷达甘蔗种植园,生而为奴。他的大部分生平都无据可考。谁会费心为一个奴隶记录生平?至于这场革命中的诸多转折点,历史学家们也莫衷一是,唯一确定的是,卢维都尔是个非同一般的人物。

儿时的卢维都尔体弱多病,他的双亲叫他“病秧子”,本没指望他能活命。可长到12岁时,他的运动技能已经超过所有同龄人。时隔不久,他成了这块土地上最出色的骑手。即便是日后到了60岁的年纪,他也能骑着马日行百余里。

卢维都尔身高仅5.2英尺 ,相貌远称不上英俊。他言辞简练,目光犀利,精力充沛且高度专注。他每晚只睡两个钟头,可以仅靠几根香蕉和一杯水维持数天体力。在革命爆发之前,他的文化程度、他的地位以及他独特的个性已经使他在奴隶中出类拔萃。他注定就是这个群体的领头人,对此他从未怀疑过。

十几岁时,卢维都尔被分派去照看骡马和牛群,这通常是专属于白人的差事。他抓住了这个难得一遇的机会,利用空余时间认字读书,主人的藏书被他看了个遍,其中包括恺撒大帝的《战纪》和阿贝·雷纳尔的《两个印度的历史》。《两个印度的历史》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记载了欧洲各国与远东地区的贸易往来。恺撒大帝的书让他了解了政治,领略了战争的艺术,雷内尔的书则为他洞察地方经济与欧洲经济奠定了全面基础。

但是,他接受的教育和拥有的地位并不能使其摆脱作为一个黑人的卑贱命运。有一次,他做完弥撒拿着祈祷书往回走,途中被一个白人盯上了。据他回忆,那个人“用木棍打破我的头,嘴里说着‘难道你不知道黑奴不配看书吗?’”。卢维都尔道过歉,跌跌撞撞地回了家。他一直保留着自己那件被血浸透的内衣,就是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这件事。几年后,奴隶起义爆发,当他再一次遇到当年那个施暴者时,借用他的传记作家菲利普·杰拉尔德那不无满足的口吻,“当场宰了他”。

种植园里有个律师,名叫弗朗西斯·拜杨·德·利波塔特。他发现了卢维都尔的过人之处,安排他当了马车夫。1776年左右,他给了卢维都尔自由身。此后,卢维都尔开始靠御马驾车挣薪水。在当时,能获自由身的黑奴不足1‰。而这位海地革命的领导者之所以能获得自由,全凭他与一个白人男子建立的特殊关系。

为利波塔特驾车外出的途中,卢维都尔利用一切机会拓展自己的社交网络,几乎所有他结识的人都在日后成了他的盟友。此外,他还在此过程中逐步了解并掌握了法国殖民统治的方方面面。渐渐地,他意识到了殖民时期的圣多明戈尚无人意识到的一个问题:对人们的行为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肤色,而是文化。

获得自由后,卢维都尔开始买奴隶,目的是逐个还他们自由。同时,他也在竭力推行一些前所未有的殖民手段,在当时,他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不让奴隶们劳作。1779年,为了赢利,他将一个咖啡豆种植园转租给了别人,但好景不长。种植园里有13个奴隶,其中一个名叫让-雅克·德萨林,数年后成了卢维都尔军中的副指挥官,后来又背叛了他。

如果说有什么诱因促使卢维都尔将注意力从商业转向政治,那么这个诱因可能出现在1784年。彼时,他读到了阿贝·雷纳尔的一篇名作。雷纳尔是自由的捍卫者,希望黑奴通过反抗争取权利。他在文中这样写道:“我们只需要一个勇气可嘉的领头人,一个能够拯救被压迫、被折磨的众生的伟人,他在哪儿?”据史料记载,卢维都尔将这篇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梦想着自己能成为那个勇气可嘉的领头人。 +zj6PGaPDVWnDOguobx6RT3O/8ssGXjR3R/nU/DIKqY41cYpF5uFJA9gMRGDvcP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