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
文化与革命:
杜桑·卢维都尔的传奇

奴隶的血脉,帝王的雄心。

——纳斯

2007年,在将Opsware转让给惠普公司并办完交接手续之后,我过上了无事一身轻的日子。作为一个创业者,我已经练就一套逆向思考的本领。正如彼得·蒂尔所言,寻得突破性想法的关键在于,你得和其他人的想法反着来。于是,我开始思考哪些是其他人普遍信奉的东西。第一个闯入我脑海的是,“奴隶制残暴至极,难以想象它竟以如此大的规模存在过”。假如对此观点逆向思考,结果会怎样?

“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奴隶制竟然会被终结”——此番逆向思考怎么样?听上去确实很荒诞,可一经深究,我却发现这里面大有文章。奴隶制自人类历史有记载以来就已存在,所有主流宗教的背后都有它的影子。《圣经》和《古兰经》中对它有长篇累牍的描述。17世纪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是奴隶。这样一种制度怎么会终结?事实上,奴隶制的消亡堪称人类历史上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而海地革命堪称精彩中的经典。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仅有一次以成功建立独立王国而告终的奴隶起义。中国汉朝发生过奴隶起义,奥斯曼帝国信奉基督教的奴隶军团也发起过革命,15世纪至19世纪蓬勃开展的奴隶贸易曾殃及上千万非洲人,有关他们当中一些人奋起反抗的故事更是不胜枚举。奴隶的每一次反抗必然受到强大动机的驱使,最强大的动机莫过于对自由的向往。既然如此,为何成功的案例仅有一个?

奴隶制泯灭人性,不把奴隶当人看,由此阻碍了文明进程,而停滞不前的文明不可能赢得战争。对奴隶而言,他们所做的一切都不属于自己。他们无须深思熟虑、细心周到地去做事,因为他们和他们的家人随时都有可能被当作货物出售或者被处死。为了不让他们了解这个世界,不让他们与其他奴隶交流,不让他们知道主人们的所作所为,奴隶主禁止他们读书识字,禁止他们以任何方式获得知识。只要主人乐意,他们随时可能被强奸、被鞭打,或者被砍去手足。种种暴行导致奴隶阶层的文化呈现教育水平低下、人际信任缺失、生存成为主要目标等特点,任何一条都无助于打造一支凝聚力强的作战部队。

那么,杜桑·卢维都尔这个生而为奴的男子,是如何重塑奴隶文化的?是如何在圣多明戈(革命胜利后更名为海地)组建起一支所向披靡的奴隶军团,并逐一击溃西班牙、英国、法国等欧洲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的?这支奴隶军团又是如何让拿破仑遭受比滑铁卢之役更惨重的伤亡的?

也许你会说,这是因为圣多明戈的奴隶主统治不像其他地方那么残暴。卢维都尔真是因此才占据上风取得成功的吗?

绝不是。在奴隶贸易刚开始风行的年代,被输送到美国的奴隶总数不足50万,而被卖往圣多明戈的奴隶却多达90万。可截至1789年,美国的奴隶总数超过了圣多明戈,前者拥有近70万奴隶,后者仅有46.5万。也就是说,圣多明戈的奴隶死亡率超过了奴隶出生率。这座小岛已然成了一个屠宰场。

圣多明戈的奴隶遭受的非人待遇超乎想象。C.L.R.詹姆斯在他的巨著《黑色雅各宾》中有这样的描写:

在施鞭刑的间歇,他们会把滚烫的木块烙在受罚者的屁股上,会把盐、胡椒、佛手柑、煤渣、热炉灰等物撒在对方的伤口上。砍手、剁脚、割耳朵是常事,有时还会割去奴隶的性器官,其目的就是剥夺对方沉溺享乐的一切权利。奴隶主们会将炙热的蜡油倾洒在受罚者的手上、臂上、肩膀上,会将烧熟的蔗糖倒在他们的头上,会将他们活活烧死,会将他们放在慢火上炙烤,会在他们嘴里塞满火药然后点燃引信,会把他们的颈部以下统统埋进土里,再在其头部涂满糖汁,任蚊蝇叮咬。

不难想象,这样的残暴环境会孕育出什么样的文化——噤若寒蝉、疑心迭起。黑奴和黑白混血儿势不两立。拥有90%白人血统的人瞧不起拥有50%白人血统的人,后者又瞧不起拥有25%白人血统的人,以此类推。

此外,圣多明戈军事力量强大,足以镇压任何一次叛乱。这里产出的蔗糖和咖啡豆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1/3和1/2,是最有利可图的一处殖民地,因而也是各大帝国的必争之地。

所以,这里绝不是发起叛乱的最佳地点。

卢维都尔领导的不是一次单纯的奴隶起义,而是一场悉心谋划、为实现彻底变革而开展的意义深刻的革命。卢维都尔天资过人,即便他的对手也无法否认这一点。他善于将奴隶文化和奴役他的欧洲殖民文化中最好的、最有用的那些元素融合起来,并且使之成为他自己那非凡的文化洞见的一部分。由此形成的杂糅文化催生了一支勇猛善战的军队、一套诡谲机巧的外交手段,以及一种着眼长远的经济视野和管理方式。 enXYHHoZTjzCPMDOepozoU9TAn8JvNMdPlCeoJvX5uIQEBqzQ6LoFP2lJzOe1Gl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