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北京餐饮文化

自春秋战国以来,北京一直是我国北方重镇,先后有辽、金、元、明、清五朝建都于此,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汉、满、蒙、回等各族人民在此定居。世界和全国各地文化在此融会交流,形成了兼收并蓄、自成体系的北京饮食礼俗。

在北京,不同的家庭或家族在社会、经济、习惯的影响下,形成了有自家特色的饭桌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折射出老北京的价值观念,自觉或不自觉地构筑了以“礼”“孝”“德”“教”为特点的北京饮食礼俗文化。

“礼”是指餐饮礼节和礼仪,它反映了家族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对个人的礼仪要求。家宴、便宴要以“长”(家长、长辈)为主,宾宴要以“客”为主。

礼有形式之礼和待侍之礼。形式之礼指的是餐饮环境和氛围所体现的礼,比如宴请场所的选择、礼仪的档次、环境的营造、用具的准备,都要体现对客人的尊重。待侍之礼指的是招待客人和侍奉客人的礼节,如宴席的排座以长为先、远为先的原则,即按辈分排座,远道而来的亲戚朋友要优先入座,对待家境不好的亲戚和朋友更要格外照顾,主人在席间与其交流的时间要长些、敬酒次数要多些。例如吃烤鸭时,老北京人会把鸭头掰下来切成两瓣,将其与两小片鸭尾巴上的肉一起放在一个小碟里,以示有头有尾,呈给这一桌最尊贵的客人,以表示对他的尊敬。

“孝”是指家宴时讲究尊重长辈,尽孝道。入席时长辈坐在上位,即使有长辈因身体不便不能参加,也要给其留个位置,以表明其在家中的地位。长辈落座后,晚辈们才按排行顺序入座。

“德”是一种品行,老北京的饮馔中有“让、度、俭”的要求。“让”是要求大家相互谦让,不要抢着吃,要先让别人吃,要做到让为先;“度”是要求喝酒、吃饭应有度,不能暴饮暴食,更不能劝酒无度;“俭”是要求节俭,不能浪费,尤其要求孩子不能浪费粮食。

“教”是饮馔方面的家庭教育。通过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继承家族中的老规矩和礼俗,让孩子们知道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寓教于吃中。

在礼、孝、德、教的影响下,北京人养成了较好的饮食习惯,进而形成了礼重形式、孝重心理、德重行为、教重继承的餐饮文化。

一、用餐、饮茶有讲究

说起老北京人的用餐、饮茶规矩,实在是不少,其中也反映出老北京人朴素的心理和几百年来形成的饮食礼俗文化。

1.用餐的规矩

一是吃饭时不能将筷子插在盛有米饭的碗里,特别是家中有老人的,绝对不允许这样做。这是因为早年间家里有人去世后要摆供品,其中“倒头饭”就是将筷子插在盛满米饭的碗里。如果将筷子插在盛有米饭的碗里,是对家中老人的最大不敬。

二是吃完米饭后,碗里要一干二净,不能有剩余米粒粘在碗上。老辈人常对年轻人说,碗上粘着米粒,将来就要娶个麻脸的媳妇。这实际上是告诫年轻人要养成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

三是吃米饭时不能说“要饭”或“再要一碗”,要说“再来一碗”或“再盛一碗”。这是因为过去老北京人将乞丐称为“要饭的”。

四是吃饭时不能吧唧嘴,喝汤时不能发出声音,要用勺一下一下轻轻地舀起喝,不能端起碗大口大口地喝。如果吃饭时发出的声音过大,会被视为没有教养。

五是不许用筷子敲打饭碗。饭菜没端到桌子上时,孩子们要静静地坐在桌前等待,如果哪个孩子不懂事用筷子敲打饭碗,大人会马上训斥:“我这儿不收要饭的。”这是因为以前乞丐多是一边敲打饭碗一边乞讨。

六是吃饭时不能闲聊。现在人们吃饭时大多边吃边聊,而过去老北京人却讲究“食不言”,特别是大户人家坐在一起吃饭时,不允许随便说话。如果孩子们在吃饭时随便说话,轻则会遭到大人的训斥,重则会被大人打上几下。

七是吃饭时不能随便换座位,刚开始坐在哪儿,就要一直坐在哪儿,不能端着饭碗一会儿坐这儿,一会儿坐那儿。这是因为过去只有乞丐才是要了一家又一家,不断变换“位置”。

八是吃饭时,若是有人不小心将饭碗、盘子等打碎了,别人要连忙说一声“碎碎(岁岁)平安”,以此缓和气氛,使失手的那位不至于难堪。

2.饮茶的讲究

老北京人不仅吃饭时讲礼儿,喝茶也讲究礼儿。

给客人泡茶,如果是用茶杯,茶水不能太满,七成则可,否则是对客人不尊重。此外,倒茶时,壶嘴不能冲着客人。

用盖碗喝茶时,要一手拿着托碟和碗,另一只手把盖轻轻翻开一道缝儿,然后举到嘴前小啜。如果把碗盖拿在手上,一仰脖把碗里的茶喝干,是对主人的不敬。这一动作似乎是对主人抗议:“你这是什么破茶呀,喝着怎么一点味儿没有呀!”此外,用盖碗上茶时,主人不能随意翻开碗盖续水。那么主人是怎么知道客人的茶碗里该续水了呢?这里也有礼儿,当客人把碗盖拿起来,靠在盖碗的托碟上,就是告诉主人:该续水了。

主人给茶壶续水时,不能当着客人的面用水壶或暖瓶直接往茶壶里倒,这是对客人不友好的表现。续水时,主人应侧一下身,把茶壶拿起来,挪到远离客人的地方续水。

主人对客人感到厌烦,一般也不用动嘴,只要把碗里的剩茶往地上一倒,就是送客的意思了。所以,北京人喝茶最忌讳当着客人的面泼茶水。

二、饭馆宴请有流程

京城人家,来了贵客,要去饭馆吃。过去,老北京的饭馆很多,有大有小,有中有西。中餐馆大约分五种:一是切面铺、包子铺、饺子铺、馄饨铺等,单卖面食。二是二荤铺子,《旧京琐记》中说:“二荤铺者,率为平民果腹之地。”所谓“二荤”,即只卖猪羊肉炒菜,主食卖馒头、花卷、烙饼、抻面。三是规模较小的馆子,有特色菜肴者,店名往往称某某轩、某某春,如三义轩、四海春等。四是中等馆子,也叫饭庄子,有许多雅座,可以摆十桌、八桌宴席,一般叫某某楼、某某春、某某居等。五是大饭庄子,专门做红白喜事、寿辰等各种大型宴会,常有几个大院子,有大罩棚,有戏台可以唱堂会戏,酒席一摆就是几十桌、上百桌,名字一般叫某某堂,如福寿堂、同兴堂等。

虽然老北京人每次宴请视客人身份和礼仪风俗,在饭菜种类、质量档次、饭馆的选择上是有区别的,但绝不能让客人挑出“不是”来。在宴请中的祝词、敬酒、交谈、进餐、辞宴的全程中都要注重礼节。

宴请贵客需到大饭庄,点整桌的丰盛菜肴。主人一定要先到,迎接客人。客至后,主人奉茶敬烟,客齐入座。次序以左为上,右为次,上座之左为三座,次座之右为四座,以此类推。

旧时京城,开宴前主人要将重要宾客介绍给大家,并致简短热情的祝词;开宴时主人要亲自斟酒,按顺序向长辈和客人敬酒;向宾客敬菜时,要注意客人的饮食爱好,次数不能多,量不能大,否则会让客人尴尬;主人与客人落座后,先上冷菜,后上热菜;在上菜时要附带上小点心;每上一菜,主人应举杯敬酒;当最贵的菜肴上桌后,就意味着这顿饭快吃完了;主人要注意席间相互交流的广泛性,不要热此冷彼,如有女宾,更要注意谈话内容和对女宾的尊重;主人不能先于客人放下碗筷,直到客人表示已吃好主人方可放下碗筷;主人要陪主宾漱口、净手后到另座饮茶,最后客人向主人致谢而去。

三、“简单”家宴不简单

家宴是指因过节和各种喜庆活动而在家中设的宴席。家宴以“长”(家长、长辈)为主,形成了许多规矩约束家人,尤其对孩子们的约束非常严格。

盛盘上菜时,盘子四周不能有菜渍;上菜要用双手端盘、端碗,手指不能抠在盘沿和碗边上;盛饭、盛汤、倒茶时不能太满;斟酒要满,但不能溢出;倒茶的动作要规范,切忌将碗盖扣在桌子上,不能将茶壶嘴对着客人;倒茶后要后退一步再转身离去;给客人上烟时要用盘子端给客人,切忌用手递烟;不要用一根火柴给数人点烟,不要在客人面前用嘴吹灭火柴;不准当着客人的面扫地、掸桌子,尤其不准当着客人的面将茶水泼在地上。

家宴时,孩子们要懂规矩、尊敬人、讲礼貌、有教养。长辈不动筷子,孩子们不能先夹菜,不准将嘴填得满满的,不准狼吞虎咽,不准站起身来夹菜,够不到的菜可示意长辈给夹。不准用筷子在菜盘中乱挑乱翻,不准边吃边用双眼紧盯着桌上的菜,不准用筷子指人,不准将不爱吃的东西扔在桌上、地上或吐在桌上、地上,不准掉饭粒,要将碗里的饭菜吃干净。 TiRmBp2FesHB1W6miK6zKk8uHYRrLcejj67K3uZmzDY9wxxdZnz6252h74lhDWU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