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礼仪的起源、发展与北京礼俗文化

一、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我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早在先秦时代,就建立了完备的礼仪制度。以周公为主导所创建的礼乐文明,一直得以延续,伴随历史浪潮的风云变幻,源于传统礼制的礼仪文化也历经了扬弃、修正和逐步完善的变革过程。

孔子云:“不学礼,无以立。”荀子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纵观华夏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礼”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产物,成为维系统治阶级等级秩序的重要手段,最终实现了教化社会的目的,也从根本上推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可以说,“礼”是我国古代文化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华文明的根本特征和重要标志。

孔子问礼老子

历史上,《周礼》《仪礼》《礼记》三部礼仪著作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礼仪文化发展的系统化。《周礼》又称《周官》,为典章制度之本,讲的是官制和政治制度;《仪礼》记述有关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礼仪制度,讲的是人事、举止进退和社会的规范;《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其中既有礼仪制度的记述,又有关于礼的理论及伦理道德、学术思想的论述。事实上,我国古代就有“五礼”之说,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其中,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典礼;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包括丧礼、荒礼、吊礼、恤礼等;军礼是有关军事方面的礼仪;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嘉礼是用于亲近人际关系、交流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包括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脤膰之礼、庆贺之礼等。

《辞海》对礼的解释为:(1)本谓敬神,引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2)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奉的仪式;(3)泛指古代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通过礼的概念和内涵,我们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追寻礼的起源:(1)天神生礼仪,礼是天、地、人的统一体;(2)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3)礼是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4)礼生于理,起源于俗。

从礼仪产生的源流与定义内涵看,礼仪最初与古人的敬神活动有关,后来原始的礼仪被引入宗法社会,进而又延伸为区分尊卑贵贱、亲属等级的礼法法典,之后扩展到政治体制,形成了一整套维护统治阶级秩序的社会治理程式。这种源于传统礼制的礼仪规范,不仅影响人们日常活动的行为规则,也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想意识、社会习俗。这种受传统礼仪文化影响的行为习惯、社会习俗的演化积淀过程,既是社会习俗、礼俗文化的形成过程,也是传统礼仪思想社会外化渗透浸润的历史过程。从这个角度可以说,传统礼俗文化即是传统礼制思想的社会外化,传统社会礼俗即是庙堂礼仪的社会化、生活化;而传统礼制思想与社会礼俗的互为影响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现存的一些社会礼俗中,人们还能依稀感受其形成转化的模糊印痕,不过大多则已脱胎换骨,消隐在历史长河中。例如,诸多传统礼仪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人生中不同阶段所举行的与之相适应的仪式和礼节,例如诞生礼、成年礼、婚礼、丧礼等。同时,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的人们也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有代表性的民风礼俗,需要在历史的回溯探源中辨析其残存的历史文化因子。此外,我国现代礼仪形式也伴随世界全球化的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吸收和兼容了许多国际礼仪中的通行准则和范式。

无论怎样,传统礼俗文化始终与传统礼制思想、礼仪规范密切关联,敬人敬己、爱人爱己、位次尊卑是其重要内涵,其表现形式也在人们的约定俗成过程中演变固化。

二、北京礼俗文化

北京作为世界闻名的五朝古都,各民族礼仪风俗在此交融,礼俗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礼仪风俗,是中华礼仪文化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北京自古以来深受封建宫廷礼制影响,同时又有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这种礼制和民俗经过不断的沉淀和传承、演变和发展,最终形成了现今北京地区的礼仪文化和行为通则。北京传统礼仪的显著特点就是礼和俗的相辅相成,许多礼节和仪式都来源于老北京人的风俗信仰。“礼多人不怪”也一直是北京人待人接物的原则,从过去的宫廷礼制到现在的社交礼仪,北京礼仪文化引导和规范着每一个阶层、每一个个体的道德观念、行为范式和关系调整。

今天的北京不仅有传统的礼俗存在,也有新时代的礼仪风向。同时,作为国际大都市,北京人对国际礼仪通则也颇为知晓和熟悉。例如,过去在京城,见到王公贵族和朝廷官员,老百姓都需要行跪拜礼、磕头礼;现在无论是见多高级别的领导,再也不需要卑躬屈膝了。过去北京人见面行的是拱手礼,而且无论见面时间是早是晚,问的一句老话儿都是“您吃了吗”,其目的肯定不是真打听人家是否吃饭了,只是一句问候话;现在人们的问候语虽然多已成为国际通行的“您好”“早上好”等,但是老北京人见面仍然是那句心照不宣的“您吃了吗”。

事实上,礼仪形式的变化和发展一定要符合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和传统文化内涵。我们学习北京传统礼仪文化,可以了解北京人在社交、家庭、寿诞、婚姻、生育、丧葬等方面的传统礼俗和老规矩,这在传承礼仪文化的同时,也可提高自己在待人接物上的礼仪素养。 SJox5c7AnottZvntLM1BQU1gxhnNt5Hn01q9Cw87tbZgObkwWt6DJaM0d3pjtty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