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炎帝
—神农氏

(古羌人)

中国一说起远古,就是“三皇五帝”。这些人物由神话到传说,相当复杂,有各种组合。但炎、黄二帝久已为国人所承认,历史背景也比较清楚。

炎、黄二帝分别是有血缘关系的两支氏族的首领。炎帝氏族在姜水流域,黄帝氏族在姬水流域,在成长中他们一个姓了“姜”,一个姓了“姬”,形成了各自的文化特征。

炎帝族似乎较早接触谷物种植,发明农业。所以,古人尊称炎帝为“神农氏”。 许多记载都说神农人身牛首。汉代的《纬书》里说:

神农生三辰而能言,五日能行,七朝而齿具,三岁而知稼穑般戏之事。

神农发现谷种落下去的地方,会长出新芽,慢慢分杈结籽。他想,要是留下野谷种,到适当时候,撒在地上,让它长成新谷,这样不是越长越多吗?……就这样,他跟部众一起驯化了野谷,开始了种植业。

现在已经散佚的《周书》说:

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据《绎史》引)

神农传说还跟“谷种神话”有密切关系(后文会有专篇介绍)。民间传言,老天爷给神农派来一只红雀,口中衔着有九根穗的谷子,神农氏把谷子种在地里。一旦加以文学化,那就是:

[炎帝]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炎]帝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拾遗记》)

有人称之为“天然农业”。能将野生植物种子加以栽种,其实比等待“天上掉馅饼”进了一步。据说,炎帝的“原始农业”,能够催动雨露(暗示还没有灌溉)。

昔者神农氏之治天下也……甘雨时降,五谷蕃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淮南子·主术训》)

神农理天下,欲雨则雨。……万物咸利,故谓之神。(《尸子》)

《淮南子·主术训》等说,神农以前,民众“茹草饮水”,吃生肉,极容易生病,炎帝神农氏采取相互联系的三大措施:

(1)用火烧熟了吃;

(2)“教民播种五谷”,从采集走向种植和驯化;

天赐神种

种子的故事,跟世界农业发展史是一致的:首先采集、利用可食植物的果实与果子。

这反映在神话上,就是“天赐神种”。

(3)“[亲]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让民众知道什么可以吃,什么能够治病,什么不能吃。

远古时,医药业往往与采集—天然农业一道发生、发展,因为在采集可食种子、果实的时候,最可能发现有治疗作用的天然药物,尤其是草药— 中国古代医药业以草药为主,在炎帝神农氏时代就开始了。

湖北神农架民间故事说,神农在尝百草过程中不仅发现多样化的粮食品种,还辨识出许多药用植物。传说神农曾搭起竹木架登上悬崖采药,虽然他搭的竹木已长成森林,可为了纪念他,这里仍叫“神农架”。

《搜神记》记载,“神农以赭鞭鞭百草”,为什么要鞭打草木呢?原来是为了使它们在鲜活时流出汁来,以便尝试,从而“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明白其药性而后用。鞭打百草隐藏着一重民俗观念:是药三分毒。药草具有一定的毒性、顽性或“魔性”,必须把百草里的“精灵”鞭打得服服帖帖,好让它们“改邪归正”,老老实实地为病人治疗疾病。

这是发扬自我牺牲精神,拿自己做试验品。《淮南子·修务训》说:“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说是九死一生。

《帝王世纪》赞美他教民耕种、治病救人的业迹道:

炎帝神农氏,长于姜水,始教天下耕种五谷而食之,以省杀生。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百姓日用[其术]而不知。著《本草》四卷。

当时没有文字,药性病理只能依靠口传面授。由于炎帝神农氏对医药发明的巨大贡献,药物学家把中国第一部药典命名为《神农本草经》来纪念他。

延伸阅读

中国的栽培稻出现很早,恐怕已有七千年以上的历史,民间却把它推得较晚。有的还说是某种动物(如鸟、蛇、犬等)从天上或海底取来的。这就把一件世俗的事件变成神圣讲述,使人敬畏农稼。

关于谷种的神话,少数民族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种地时,珍贵的神种被布谷或斑鸠偷吃了,英雄将鸟射落,取出谷种,再救活鸟儿,这叫“盗谷种”;另一种叫“送谷种”,鸟儿带有谷种,也多是将其射落、取种。例如,珞巴族的猎人阿巴达射落一只兴阿鸟,从它肚子里取出鸡爪谷、稻子和玉米,然后让两个儿子用来播种。拉祜族、壮族、彝族等都说是宇宙开辟之后,斑鸠贪吃谷种,被英雄射落,取种播植。

拉祜族神话传说,人类当初只会采集,不会种植,更不懂留种。天神厄莎的姑娘在舂谷时,有一粒谷子被斑鸠衔走,“飞到太阳里/飞到云彩里”(拉祜族史诗《牡帕密帕》)。天神厄莎告诉他们衔种斑鸠的下落。他们用扣绳套住来喝水的斑鸠,剥开嗉囊一看,只有一粒,不是太少了吗?厄莎说:

一粒下地生万粒,

田谷种在水田里,

旱谷种在山坡地。

壮族发明用火的布洛陀,曾经派斑鸠和山鸡等,到郎老坡(传说中的乐园)去取谷种,可是它们贪嘴,把种子全偷吃了。布洛陀只好用绳套把它们套住,从嗉囊里取出三粒没有消化的谷种,栽种出粮食,人类从此才不吃草叶、草根、草籽。

据说,苗族有一位文化英雄“嘎(gár)老”,也是农艺师兼“医学之祖”,还发明酿酒(酒有医疗功能),所以也被尊为“神农”。他不但开田种谷,还挖了千种百样的草和药,“挖了一棵尝一种”,采集来用以治病。

神农鞭百草

神农是中国农业创始人,对医药的发明也有巨大贡献。

繁体的“医”字一般是怎么写的?醫:下半部是“酉”,原来是尖底酒瓶。古人认为酒能加速血液循环,对治病有利。必要时它还能当外科手术的麻醉剂,减轻病人的痛苦。“医”字中的“矢”,就是用来割破脓疱等的“手术刀”。原始医生是离不开酒与箭头手术刀的。而上部右边的“殳”(shū,一种竹棍似的长兵器),用来把鬼从病人身上“打”走。族众大都相信,害病总是撞上“鬼”,得罪“神”,唯一的办法是请巫师来赶鬼、求神。到现在,有一些偏僻迷信地区还在靠巫婆“跳大神”治病。所以,原初治病主要靠巫术,或者是巫、药并用。古代“医”的一种写法,是下部为巫:毉。

巫师治病

(篆文“医”,或从酉或从巫)

最初治病,要靠巫术。至多是巫术、药物并用。现代偏僻地区还有残存。

可是神农记得,他吃了某种“草”,能把身上的痛苦消除掉。他还看到一种草蜥蜴,能够衔来小草,帮负伤的蜥蜴“治疗”(老百姓称它为“蛇医”,某些蛇也有这本领)。神农搜集、记忆了许多“药草”,为亲属与族众治病。有时没有巫医,草药也能解决问题。族众逐渐明白:神农草药能治病,至少可以“辅助治疗”。这是从巫术到医术的巨大转折,是文化史上的大事。 NZ22NKEoRBoupZrOe7t1AwfidImVwdpt/rI/wLH/atRXZjUFhXSvYlOdWWHjHEY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