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龙图腾与黄帝族

(华夏—汉人)

中国远古人类,北方多住在山洞、地穴里,南方多住在树上。“有巢氏”就是这么得名的,至今云贵高原的民族还多住在高脚楼— 干栏式房子里。这些地方常受蛇的侵袭,被咬一口的话多半没命,所以他们特别怕蛇。现在我们见面打招呼:“吃过饭没有”,因为吃对于农业民族十分重要;远古时打招呼,却是:“有它乎?”

“它”,加个虫字旁,就是“蛇”。远古人认为,神秘的东西不能叫其名字,不然它会生气。慢慢地,由畏惧生出崇敬,再加上种种类似联想与偶发事件,蛇就成为某些群团的图腾。例如南方的“蛮”(这个词最初毫无贬义),底下是“虫”,古文字“虫”是鼓着脖子的眼镜蛇的样子。多蛇的南方,“闽”“蜒”“巴”等族称,都是这么来的。当然,还有一些“蛇姥姥”“蛇父蛇母”传说的证明。

那时,有一位蛇祖宗是很光荣的事,说不定敌人听了都害怕。但是,文明演进之后,就觉得蛇不免卑微,太普通,人们逐渐为它加上鳄鱼和蜥蜴等的四足,甚至鹿的角、马的牙、鸡的爪、鱼的鳞……蛇就成了龙。由于蛇具有多栖性与顽强的生命力、繁殖力,高山、沼泽、雪地、热土都有蛇的踪影,于是,龙也就在湖海、山川、沙漠、冰峰,甚至地底、天空,都能活动自如。黄帝等以龙为自己的祖先,首先是因为它有这样强大的生命力。

上古时候,有一位“有蟜氏”(蟜,一种长身子的鱼,或说弓着背的虫),她生下一个皮肤微黄的孩子,就是黄帝。有的文献说,黄帝由长鱼母亲生下,长鱼是龙的形象来源;还有的说,是龙让黄帝母亲怀孕生子的。

黄帝活了很长时间(有的说三百岁,有的说五百岁),逝世的时候,有一条巨大的黄龙由彩云里降下,驮上黄帝的遗体,他的部下争抢着去攀住龙须,一起飞上了天空(有的史料说,黄帝的衣冠埋葬在桥山,就是蟜龙之山)。这暗示黄帝死后回归母体,回归图腾,与龙化成了一体。有文献记载,黄帝升上天空,变成轩辕星座,这个星座相当于西方的狮子座,张牙舞爪,长长的身躯,古书说是“黄龙体”,表示黄帝变成了一条黄龙。“黄帝时,大蚓现。”连大蚯蚓都被当成地龙,纳入龙图腾崇拜系统。

华夏的主干之一,建立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夏人一直坚持自己是黄帝一系,也以龙为图腾。

治水的大禹父亲叫作鲧,他因为从天帝那里盗来能够自我生长的息壤,被天帝杀了(这在后文《大禹治水》部分还会讲到),但是遗体三年都不腐烂,只是变成黄龙(有的文献说是黄熊,认为黄帝一系也以熊为图腾)— 这就是禹!

禹治水的时候,前面提到的云师应龙,用锋利的尾巴划开土地,形成河道和沟渠,使洪水顺利入海,顺便灌溉了田地。

黄龙

黄帝化身黄龙,以龙为图腾:假想祖先。黄帝是华夏—汉人的传说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世界也称中国为“龙的国度”。

禹要巡视察看华夏大地与治水效果的时候,天上便降下两条龙,供他乘坐,绕了一圈才回来。禹的儿子启,同样能够“御飞龙而登天”,也有两条龙做他的坐骑,巡行天下。所以,《史记·封禅书》说:“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龙是夏人及其直系的周人的图腾、祥瑞和标志物。

延伸阅读

龙是黄帝一系夏人集群的图腾,却不能说成“中华民族的图腾”。图腾只是氏族、部落阶段的产物。

什么是“图腾”?

印第安人奥吉布洼语有个特殊的名词,称呼某种动物为自己的“totem”,意思是“亲属”,人类学家借用这个词称呼原初信仰里的“非人类祖先”(多数是动物,少数属植物,个别为无机物,如云、石等)。某种动物,跟某一氏族、部落关系“密切”,在经济—文化生活中地位比较特殊或者比较重要,可贵、可怪、可爱或者可怕,就容易被选作非人类祖先。那时人类的生产与科技水平很低,弄不清妇女为什么会怀孕生子,总以为是某种圣物赏赐给自己后代。那“圣物”就是图腾(图腾现象产生的原因,到现在,科学界也没有彻底弄明白)。选择、确认图腾,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一条蛇游过某位妇女的脚旁,她吓了一大跳,肚子好像动了一下,这条蛇就可能被当作图腾。

一般的动物崇拜是不能说成图腾信仰的。判断的标准有相互补充的三条,重要性依次递降:

(1)非人类祖先的传说、事迹或暗示;

(2)代表性人物的非人类化身(如黄帝变成黄龙等);

(3)专用的标识或符码(如黄帝等以龙为旗、为饰)。

旗帜是图腾最重要的载体。“交龙为旗”(见于《周礼》等),龙旗是古代天子、王族和诸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龙是华夏—汉人的神圣符号或标志。

像古代罗马,军旗上就绣着狼头等。李维《罗马史》说:“(罗马将军)每当出兵之时,必先亲自率领祭司,恭祭狼旗,以祝胜利,典礼至为严肃。”因为他们以狼为图腾(开国祖先是由狼奶大的狼孩)。《列子·黄帝篇》说:“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率)熊、罴(pí)、狼、豹、 (chū)、虎为前驱,雕、 (hé,猛禽)、鹰、鸢为旗帜。”一般认为这些是加盟部落的图腾。

形象性符号还包括歌舞等等。韦莱说:“你若想知道[非洲人]属于什么图腾,就问他跳什么舞。”像舞龙(灯)原来就是龙族的图腾舞蹈。划龙船更是中国南方特有的“龙节日”与“龙仪式”。

龙是由蛇神圣化而来的神话动物,自然界不存在,但神话动物有自然界的母型或“模特”。圆滚而夭矫的身子,长长的红舌头,细长的尾巴,遍体鳞甲,龙最像蛇,却又不仅是蛇。

它是混形的,有鱼鳞、鹿角、马牙、鸡爪……它是长生乃至永生的。蛇、蜥蜴或某些虫子能冬眠而后苏醒,鱼鳞鸡爪等会出新,鹿角一年一度脱换,马齿也会更生……生命力极其强大,就好像能长生不老似的,它们也因此显得神奇而又神圣,被当成动物祖先也就不足为奇了。两栖性或多栖性,独特的爬行方式,加上凶猛和灵活,都增加了它们的神秘性。

夏人和周人的活动地区西部,有一种“沙漠巨蜥”,长尾四足,遍体细鳞,相当凶猛,有时竟攻击人类。特别是行踪诡秘,神出鬼没。初民观察动物往往分不清种类,把外形略似的动物混淆在一起。还有一种水蜥,善于潜泳,必要时钻到沼泽污泥底下暗藏,初民便说巨蜥生活在水底,叫作“潜龙”。周人始祖后稷被称为“后稷龙”。他还没有出头干大事的时候,便是“潜龙”(《周易·乾卦》说“潜龙勿用”);时机来到,大展宏图,才是“飞龙在天”。

龙的母型或者取象依据很多,许多动物,像鱼(鲤鱼跳过“龙门”就成了龙)、狗(如藏獒“龙犬”)、马等近二十种动物,都曾被美化成龙。区别主要在头部或角,有鹿角龙、牛角龙、羚角龙等。只是圆滚夭曲的身躯,是基本结构,相对稳定不变。可见蛇、蜥、鳄是龙的主要母型。

侗族牛角龙

苗、侗等族有“牛角龙”。身子或长或短(正面观)。有时牛形稍加装饰也能叫“牛角龙”。

近年,随着东北红山文化蜷体玉龙的发现和研究的深入,龙的母型添了奇特而又重要的一种:虫。红山纤细型玉龙,有的长着猪嘴,或者截鼻,认作猪龙是可以的。但有些粗壮型玉龙,从其头部正面观,俄罗斯文化学者沃尔金认出,那正是金龟子(等)的幼虫:蛴螬。昆虫会蜕变,有的能蛰伏或冬眠,从幼虫到成虫,生命形态变化极大,繁殖力极强,初民非常惊奇,认为这可能是长生不死、不断变化的龙种或龙子。

黄帝妻子嫘祖驯养的蚕,生命形态变化极大,从小小的蚕子,到幼虫,再成蛹,终于变成有翅膀的蚕蛾,腾飞产卵……太神奇了。它也可能是虫(形)龙的一种母型,所以古人称蚕为“龙子”或“龙蚕”。

可见龙的取象依据实在太繁多了,大概都与新石器时期初民所尊崇、敬畏的某种动物相关。

中国的龙(也许还有凤)十分特殊,历史悠长,影响绵延,变化多端,至今未止。如今,不论用龙做服饰,做艺术品,还是做玩具,龙都成了华美的象征和吉祥物,其文化上的意义更被升华与张扬。我们自称“龙的传人”,体现着民族团结和凝聚力。外国人至今称中国为“龙的国度”,他们惊奇地注视着“中国龙”的新生和复兴。 VTEHeimd4p+V0O07XBIxboFcvdJhxLrw2L/tgdH3k35m3GEYclbDOQXC7z3Mvg3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