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单元
望 舌

舌诊是观察病人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是望诊的重要内容,是中医诊法的特色之一。

细目一 舌诊原理与方法

【考点突破攻略】
要点一 舌诊原理

舌为一肌性器官,由黏膜和舌肌组成。它附着于口腔底部、下颌骨、舌骨,呈扁平而长形。其主要功能是辨别滋味,调节声音,拌和食物,协助吞咽。舌由肌肉、血脉和经络所构成,三者都与脏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舌可反映心、神的病变

1 .舌为心之苗,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 。因心主血脉,而舌的脉络丰富,心血上荣于舌,故人体气血运行情况,可反映在舌质的颜色上。

2 .心主神明,舌体的运动又受心神的支配 ,因而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与神志密切相关,故舌可反映心、神的病变。

(二)舌可反映脾胃的功能状态

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居口中司味觉,舌苔是禀胃气而生,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故舌可反映脾胃的功能状态;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舌象亦是全身营养和代谢功能的反映,代表了全身气血津液的盛衰。

(三)舌可反映其他脏腑的病变

1.肝藏血,主筋,足厥阴肝经络舌本。

2.肾藏精,足少阴肾经循喉咙、夹舌本。

3.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

4.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

5.其他脏腑组织,由经络沟通,也直接、间接与舌产生联系,因此,脏腑的病变亦必然通过经络气血的变化而反映于舌。

(四)脏腑的病变反映于舌,具有一定的规律

1 .舌质多候五脏病变,侧重血分

2 .舌苔多候六腑病变,侧重气分

3 .舌尖 多反映 上焦心肺 的病变。

4. 舌中 多反映 中焦脾胃 的病变。

5. 舌根 多反映 下焦肾 的病变。

6. 舌两侧 多反映 肝胆 的病变。

7.另外,还有“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的说法。

舌尖红赤或破溃,多为心火上炎;舌体两侧出现青紫色斑点,多为肝经气滞血瘀;若舌见厚腻苔,多见于脾失健运所致的湿浊、痰饮、食积等;若舌苔出现剥脱,在舌中多为胃阴不足,在舌根多为肾阴虚等。

(五)舌可反映气血津液的盛衰

舌为血脉丰富的肌性组织,有赖气血的濡养和津液的滋润。舌体的形质和舌色与气血的盈亏和运行状态有关。舌苔和舌体的润燥与津液的多少有关。舌下肉阜部有唾液腺腺体的开口。中医认为唾为肾液,涎为脾液,为津液的一部分,其生成、输布离不开脏腑功能,尤其与肾、脾、胃等脏腑密切相关,所以通过观察舌体的润燥,可以判断体内津液的盈亏及邪热的轻重。

要点二 舌诊方法与注意事项

舌诊以望诊为主,有时还须结合闻诊、问诊和扪、摸、揩、刮等方法进行全面诊察。

(一)舌诊方法

1.望舌的体位和伸舌姿势 望舌时,医者姿势可略高于患者,以便俯视口舌部位,患者可以采用坐位或仰卧位,面向自然光线,头略扬起,自然地将舌伸出口外,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使舌体充分暴露。如伸舌过分用力,舌体紧张卷曲,或伸舌时间过久,都会影响舌体血液循环而引起舌色改变,或舌苔紧凑变样,或干湿度发生变化。

2.诊舌的方法 望舌的顺序是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边,最后看舌根部。先看舌质,再看舌苔 ,再根据舌质、舌苔的基本特征,分项察看。 望舌质 ,主要观察舌质的 颜色、光泽、形状及动态 等; 察舌苔 ,重点观察舌苔的 有无、色泽、质地及分布状态 等。在望舌过程中,既要迅速敏捷,又要全面准确,尽量减少患者伸舌的时间,以免口舌疲劳。若一次望舌判断不准,可让病人休息片刻后,再重新望舌,根据临床需要,还可察看舌下静脉。

3.刮舌与揩舌 刮舌可用消毒压舌板的边缘,以适中的力量,在舌面上由舌根向舌尖刮三五次。若刮之不去或刮而留有污质,多为里有实邪;刮之即去,舌体明净光滑者,多为虚证。

揩舌可用消毒纱布卷在食指上,蘸少许清洁水在舌面上揩抹数次。可用于鉴别舌苔有根无根,以及是否属于染苔。

此外,还可以询问舌上味觉的情况,舌体是否有疼痛、麻木、灼辣等异常感觉,舌体运动是否灵活等,以协助诊断。

(二)诊舌的注意事项

为了使舌诊所获得的信息准确,必须注意排除各种操作因素所造成的虚假舌象。望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光线影响 光线的强弱与色调,对颜色的影响极大,常常会使望诊者对同一颜色产生不同的感觉,望舌以白天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为佳,如在夜间或暗处,用日光灯为好,光线要直接照射到舌面,避免面对有色的门窗。如光线过暗,可使舌色暗滞;日光灯下,舌色多偏紫;白炽灯下,舌苔偏于黄色;用普通灯泡或手电筒照明,易使舌苔黄、白二色难于分辨。周围有色物体的反射光,可使舌色发生相应的改变。

2.饮食或药品影响 饮食及药物可使舌象发生变化。如进食之后,由于食物的反复摩擦,使舌苔由厚变薄;饮水后,可使干燥舌苔变为湿润。过冷过热的饮食及刺激性食物可使舌色发生改变,如刚进辛热食物,舌色可由淡红变为鲜红,或由红色转为绛色。过食肥甘之品及服大量镇静剂,可使舌苔厚腻;长期服用某些抗生素,可产生黑腻苔或霉腐苔。某些饮食或药物,会使舌苔染色,称为染苔。如饮用牛奶、豆浆、钡剂、椰汁等可使舌苔变白、变厚;食用花生、瓜子、豆类、核桃、杏仁等富含脂肪的食品,往往在短时间可使舌面附着黄白色渣滓,易与腐腻苔相混;食用蛋黄、橘子、柿子、核黄素等,可将舌苔染成黄色;各种黑褐色食品、药品,或吃橄榄、酸梅,长期吸烟等,可使舌苔染成灰色、黑色。一般染苔多在短时间内自然退去,或经揩舌除去,与病情亦不相符,如有疑问,可询问饮食、服药等情况进行鉴别。

3.口腔对舌象的影响 牙齿残缺,可造成同侧舌苔偏厚;镶牙可以使舌边留有齿痕;睡觉时张口呼吸者,可以使舌苔增厚、干燥等。

[常考考点]舌的脏腑定位以及舌诊的方法。

细目二 正常舌象

【考点突破攻略】
要点 正常舌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舌诊的内容主要分望舌质和望舌苔两方面。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

(一)正常舌象的主要特征

1.正常舌象的主要特征 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 淡红舌,薄白苔 ”。

2.影响因素 正常舌象受体内外环境的影响,可以产生生理性变异。

(1)年龄:儿童的舌质多淡嫩,舌苔偏少易剥;老年人的舌色多暗红。

(2)性别:受女性生理特点的影响,在月经期可以出现蕈状乳头充血而舌质偏红,或舌尖边部有明显的红刺,月经过后可以恢复正常。

(3)体质、禀赋:受禀赋体质因素的影响,舌象可以出现一些差异。如裂纹舌、齿痕舌、地图舌等,均有属于先天性者。

(4)气候、环境:夏天舌苔多厚,秋天舌苔偏干燥,冬季舌常湿润等。

(二)正常舌象的临床意义

正常舌象说明胃气旺盛,气血津液充盈,脏腑功能正常。

[常考考点]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

细目三 望舌质

【考点突破攻略】
要点一 舌色变化(淡白、淡红、红、绛、青紫)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舌色是指舌质的颜色。

(一)淡白舌

1.表现特征 淡白舌指舌色较正常人的淡红色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甚至全无血色者(枯白舌)的表现

2.临床意义 淡白舌主气血两虚、阳虚 。枯白舌主脱血夺气。气血两亏,血不荣舌,或阳气不足,推动血液运行无力,致使血液不能充分营运于舌质中,故舌色浅淡。脱血夺气,病情危重,舌无血气充养,则显枯白无华。

(1) 淡白湿润,舌体胖嫩 多为 阳虚水湿内停

(2) 淡白光莹,舌体瘦薄 气血两亏

(二)淡红舌

1.表现特征 淡红舌指舌体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的表现

2.临床意义 淡红舌为气血调和的征象,多见于正常人,或病之轻者 。淡红舌为心血充足,胃气旺盛的生理状态;若外感病初起,病情轻浅,尚未伤及气血及内脏,舌色仍可保持正常。

(三)红舌

1.表现特征 舌色较淡红色为深,甚至呈鲜红色的表现,红舌可见于整个舌体,亦可只见于舌尖

2.临床意义 红舌主实热、阴虚 。血得热则行,热盛则气血沸涌,舌体脉络充盈,或阴液亏虚,虚火上炎,故舌色鲜红。

(1)舌色稍红,或舌边尖略红:多属 外感风热表证 初期。

(2)舌色鲜红,舌体不小,或兼黄苔:多属 实热证

(3)舌尖红:多为心火上炎。

(4)舌两边红:多为肝经有热。

(5)舌体小,舌鲜红而少苔,或有裂纹,或光红无苔:属 虚热证

(四)绛舌

1.表现特征 绛舌指舌色较红色更深,或略带暗红色的表现

2.临床意义 绛舌主里热亢盛、阴虚火旺

绛舌多由红舌进一步发展而来,其形成是因热入营血,耗伤营阴,血液浓缩而瘀滞,或虚火上炎,舌体脉络充盈。

(1)舌绛有苔,或伴有红点、芒刺:多属 温病热入营血,或脏腑内热炽盛

(2)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多属 久病阴虚火旺,或热病后期阴液耗损

(五)青紫舌

1.表现特征 全舌呈现青紫色,或局部出现青紫斑点的表现 。舌淡而泛现青紫者,为淡紫舌;舌红而泛现紫色者,为紫红舌;舌绛而泛现紫色者,为绛紫舌;舌体局部出现青紫色斑点者,为斑点舌。

2.临床意义 紫舌,主血行不畅

(1)全舌青紫:多是全身性血行瘀滞。

(2)舌有紫色斑点:多属瘀血阻滞于某局部。

(3)舌色淡红中泛现青紫:多因肺气壅滞,或肝郁血瘀,亦可见于先天性心脏病,或某些药物、食物中毒。

(4)舌淡紫而湿润:阴寒内盛,或阳气虚衰所致寒凝血瘀。

(5)舌紫红或绛紫而干枯少津:为热盛伤津,气血壅滞。

[常考考点]淡白舌、红舌、绛舌、紫舌的临床意义。

要点二 舌形变化(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舌形是指舌体的形状。

(一)老舌

1.表现特征 舌质纹理粗糙或皱缩,坚敛而不柔软,舌色较暗者,为苍老舌

2.临床意义 老舌多见于实证 。实邪亢盛,充斥体内,而正气未衰,邪正交争,邪气壅滞于上,故舌质苍老。

(二)嫩舌

1.表现特征 舌质纹理细腻,浮胖娇嫩,舌色浅淡者,为娇嫩舌

2.临床意义 多见于虚证 。气血不足,舌体脉络不充,或阳气亏虚,运血无力,寒湿内生,故舌嫩色淡白。

(三)胖舌(胖大舌)

1.表现特征 舌体较正常舌大而厚,伸舌满口者,称为胖大舌 舌体肿大,盈口满嘴,甚者不能闭口,不能缩回者,称为肿胀舌

2.临床意义 胖大舌多主水湿内停、痰湿热毒上泛

(1)舌淡胖大: 多为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2)舌红胖大: 多属脾胃湿热或痰热内蕴

(3)肿胀舌: 舌红绛肿胀者,多见于心脾热盛,热毒上壅

(4)先天性舌血管瘤患者,可呈现青紫肿胀。

(四)瘦舌(瘦薄舌)

1.表现特征 舌体比正常舌瘦小而薄者,称为瘦薄舌

2.临床意义 多主气血阴液不足

(1)舌体瘦薄而色淡: 多是气血两虚

(2)舌体瘦薄而色红绛干燥: 多见于阴虚火旺,津液耗伤

(五)点、刺舌

1.表现特征 点是指突起于舌面的红色或紫红色星点 。大者为星,称红星舌;小者为点,称红点舌。 刺是指舌乳头突起如刺,摸之棘手的红色或黄黑色点刺,称为芒刺舌 。点、刺相似,多见于舌的边尖部分。

2.临床意义 点、刺舌提示脏腑热极,或血分热盛 。点、刺是由蕈状乳头增生,数目增多,充血肿大而形成。一般点、刺越多,邪热越盛。

(1)舌红而起芒刺: 多为气分热盛

(2)舌红而点刺色鲜红: 多为血热内盛,或阴虚火旺

(3)舌红而点刺色绛紫: 多为热入营血而气血壅滞

3.根据点刺出现的部位,可区分热在何脏

(1)舌尖生点刺: 多为心火亢盛

(2)舌边有点刺: 多属肝胆火盛

(3)舌中生点刺: 多为胃肠热盛

(六)裂纹舌

1.表现特征 是指舌面出现各种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各种形态的裂沟,有深如刀割剪碎的 有横直皱纹而短小的,有纵形、横形、“井”字形、“爻”字形,以及辐射状、脑回状、鹅卵石状等

2.临床意义 裂纹舌多属 阴血亏损,不能荣润舌面 所致。

(1)舌红绛而有裂纹: 多是热盛伤津,或阴液虚损

(2)舌淡白而有裂纹: 多为血虚不润

(3)舌淡白胖嫩,边有齿痕而又有裂纹:属脾虚湿侵。

(4)健康人舌面上出现裂纹、裂沟,裂纹中一般有舌苔覆盖,且无不适感觉者,为先天性舌裂,应与病理性裂纹舌作鉴别。

(七)齿痕舌

1.表现特征 齿痕舌指舌体边缘见牙齿压迫的痕迹

2.临床意义 齿痕舌多主脾虚、水湿内停 证。齿痕舌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故常与胖大舌同见。

(1)舌淡胖大润而有齿痕: 多属寒湿壅盛,或阳虚水湿内停

(2)舌淡红而有齿痕: 多是脾虚或气虚

(3)舌红肿胀而有齿痕: 为内有湿热痰浊壅滞

(4)舌淡红而嫩,舌体不大而边有轻微齿痕:可为先天性齿痕;如病中见之提示病情较轻,多见于小儿或气血不足者。

[常考考点]7种舌形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要点三 舌态变化(强硬、痿软、颤动、歪斜、吐弄、短缩)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舌态是指舌体的动态。

(一)强硬舌

1.表现特征 强硬舌指舌体板硬强直,运动不灵活的表现

2.临床意义 强硬舌多见于热入心包,或高热伤津,或风痰阻络 。外感热病,热入心包,扰乱心神,使舌无主宰;高热伤津,筋脉失养,使舌体失其灵活与柔和;肝风夹痰,阻于廉泉络道,以致舌体强硬失和。

(1)舌红绛少津而强硬: 多因邪热炽盛

(2)舌胖大兼厚腻苔而强硬: 多见于风痰阻络

(3)舌强语言謇涩,伴肢体麻木、眩晕: 多为中风先兆

(二)痿软舌

1.表现特征 痿软舌指舌体软弱,无力屈伸,痿废不灵的表现

2.临床意义 痿软舌多见于伤阴,或气血俱虚 。痿软舌多因气血亏虚,阴液亏损,舌肌筋脉失养而废弛,致使舌体痿软。

(1)舌淡白而痿软: 多是气血俱虚

(2)新病舌干红而痿软: 多是热灼津伤

(3)久病舌绛少苔或无苔而痿软:多见于 外感病后期,热极伤阴,或内伤杂病,阴虚火旺

(三)颤动舌

1.表现特征 颤动舌指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主的表现,轻者仅伸舌时颤动,重者不伸舌时亦抖颤难宁

2.临床意义 颤动舌为肝风内动的表现,可因热盛、阳亢、阴亏、血虚等所致。 气血两虚,使筋脉失于濡养而无力平稳伸展舌体,或因热极阴亏而动风、肝阳化风等导致舌抖颤难安。

(1)久病舌淡白而颤动: 多属血虚动风

(2)新病舌绛而颤动: 多属热极生风

(3)舌红少津而颤动: 多属阴虚动风

(4)酒毒内蕴:可见舌体颤动。

(四)歪斜舌

1.表现特征 歪斜舌指伸舌时舌体偏向一侧,或左或右

2.临床意义 歪斜舌多见于中风、喑痱或中风先兆 。多因肝风内动,夹痰或夹瘀,痰瘀阻滞一侧经络,受阻侧舌肌弛缓,收缩无力,而健侧舌肌如常所致。

(五)吐弄舌

1.表现特征 舌伸于口外,不即回缩者,为“吐舌”;舌微露出口,立即收回,或舐口唇上下左右,摇动不停者,叫作“弄舌”。

2.临床意义 吐弄舌两者皆因心、脾二经有热所致 。心热则动风,脾热则津耗,以致筋脉紧缩不舒,频频动摇。

(1)吐舌可见于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

(2)弄舌多见于热甚动风先兆。

(3)吐弄舌可见于小儿智能发育不全。

(六)短缩舌

1.表现特征 指舌体卷短、紧缩,不能伸长的表现

2.临床意义 短缩舌,多属危重证候的表现

(1)舌短缩,色淡白或青紫而湿润:多属寒凝筋脉。

(2)舌短缩,色淡白而胖嫩:多属气血俱虚。

(3)舌短缩,体胖而苔滑腻:多属痰浊内蕴。

(4)舌短缩,色红绛而干:多属热盛伤津。

[常考考点]6种舌态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细目四 望舌苔

【考点突破攻略】
要点一 苔质变化(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真假)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苔质,是指舌苔的质地、形态,主要观察舌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真假等方面的改变。

(一)薄、厚苔

1.表现特征 苔质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即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体的为“薄苔”,不能见到舌体则为“厚苔”

2.临床意义 苔的厚薄主要反映邪正的盛衰和邪气之深浅

(1)薄苔:本是胃气所生,属正常舌苔。若有病见之,亦属疾病轻浅,正气未伤,邪气不盛。故 薄苔主外感表证,或内伤轻病

(2)厚苔:是胃气夹湿浊邪气熏蒸所致,故 厚苔主邪盛入里,或内有痰湿、食积 等。

3.舌苔厚薄变化的临床意义

(1)舌苔由薄转厚:提示邪气渐盛,或表邪入里,为 病进

(2)舌苔由厚转薄:提示正气胜邪,内邪消散外达,为 病退

舌苔的厚薄变化,一般是渐变的过程,如果薄苔突然增厚,提示邪气极盛,迅速入里;舌苔骤然消退,舌上无新生舌苔,为正不胜邪,或胃气暴绝。

(二)润、燥苔

1.表现特征

(1)润苔: 舌苔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2)滑苔: 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扪之湿而滑

(3)燥苔: 舌苔干燥,扪之无津,甚则舌苔干裂

(4)糙苔: 苔质粗糙如砂石,扪之糙手,津液全无

2.临床意义 舌苔的润燥主要反映体内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

(1)润苔:是正常的舌苔表现,疾病过程中见润苔,提示体内津液未伤, 多见于风寒表证、湿证初起、食滞、瘀血 等。

(2)滑苔:多因水湿之邪内聚, 主寒证、湿证、痰饮。 外感寒邪、湿邪,或脾阳不振,寒湿、痰饮内生,均可出现滑苔。

(3)燥苔: 提示体内津液已伤 。如高热、大汗、吐泻、久不饮水或过服温燥药物等,导致津液不足,舌苔失于濡润而干燥。亦有因痰饮、瘀血内阻,阳气被遏,不能上蒸津液濡润舌苔而见燥苔者,属津液输布障碍。

(4)糙苔:糙苔可由燥苔进一步发展而成。多见于 热盛伤津之重症 。若苔质粗糙而不干者,多为秽浊之邪盘踞中焦。

3.舌苔润燥变化的临床意义

(1)舌苔由润变燥: 表示热重津伤,或津失输布

(2)舌苔由燥变润: 主热退津复,或饮邪始化

但在特殊情况下也有湿邪苔反燥而热邪苔反润者,如湿邪传入气分,气不化津,则舌苔反燥;热邪传入血分,阳邪入阴,蒸动阴气,则舌苔反润,均宜四诊合参。

(三)腻苔

1.表现特征 苔质颗粒细腻致密,揩之不去,刮之不脱,如涂有油腻之状,中间厚边周薄者

2.临床意义 多由 湿浊内蕴,阳气被遏,湿浊痰饮停聚于舌面 所致。

(1)舌苔薄腻,或腻而不板滞: 多为食积,或脾虚湿困

(2)舌苔白腻而滑: 为痰浊、寒湿内阻

(3)舌苔黏腻而厚,口中发甜: 为脾胃湿热

(4)舌苔黄腻而厚: 为痰热、湿热、暑湿等邪内蕴

(四)腐苔

1.表现特征 苔质颗粒疏松,粗大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揩之可去。若舌上黏厚一层,有如疮脓,则称“脓腐苔 ”。

2.临床意义 腐苔,主痰浊、食积;脓腐苔主内痈。 腐苔的形成,多因阳热有余,蒸腾胃中腐浊邪气上泛,聚集于舌面而成。

(1)腐苔: 多见于食积胃肠,或痰浊内蕴

(2)脓腐苔:多见于内痈,或邪毒内结,是邪盛病重的表现。

(3)病中腐苔渐退,续生薄白新苔:为正气胜邪之象,是病邪消散。

(4)病中腐苔脱落,不能续生新苔:为病久胃气衰败,属于无根苔。

(五)剥落苔

1.表现特征 舌面本有苔,疾病过程中舌苔全部或部分脱落,脱落处光滑无苔 。根据舌苔剥脱的部位和范围大小,可分为以下几种:

(1)光剥苔: 舌苔全部退去,以致舌面光洁如镜(又称为光滑舌或镜面舌 )。

(2)花剥苔: 舌苔剥落不全,剥脱处光滑无苔,余处斑斑驳驳地残存舌苔,界限明显

(3)地图舌: 舌苔不规则地大片脱落,边缘凸起,界限清楚,形似地图

(4)类剥苔:剥脱处并不光滑,似有新生颗粒。

(5)前剥苔:舌前半部分苔剥脱。

(6)中剥苔:舌中部分苔剥脱。

(7)根剥苔:舌根部分苔剥脱。

(8)鸡心苔:舌苔周围剥脱,仅留中心一小块。

2.临床意义 观苔之剥落,可了解胃气胃阴之存亡及气血的盛衰,从而判断疾病的预后

(1)舌红苔剥: 多为阴虚

(2)舌淡苔剥或类剥: 多为血虚或气血两虚

(3)镜面舌而舌色红绛: 胃阴枯竭,胃乏生气

(4)舌色白如镜,甚至毫无血色:主营血大虚,阳气虚衰。

(5)舌苔部分脱落,未剥处仍有腻苔者:为正气亏虚,痰浊未化。

(6)动态观察舌苔之剥脱:舌苔从全到剥是胃的气阴不足,正气衰败的表现。舌苔剥脱后,复生薄白之苔为邪去正胜,胃气渐复之佳兆。

(六)真、假苔

1.表现特征 判断舌苔之真假,以有根无根作为标准。

(1)真苔: 指舌苔紧贴舌面,似从舌里生出,乃胃气所生,又称为有根苔

(2)假苔: 指舌苔浮涂舌上,不像从舌上长出来者,又称为无根苔

2.临床意义 舌苔之真假,对于辨别疾病的轻重与预后有重要意义。

(1)真苔:真苔是脾胃生气熏蒸食浊等邪气上聚于舌面而成。

病之初期、中期,舌见真苔且厚,为胃气壅实,病邪深重;久病见真苔,说明胃气尚存。

(2)假苔:假苔乃胃气告匮,不能接生新苔,而旧苔仅浮于舌面,并逐渐脱离舌体。新病出现假苔,乃邪浊渐聚,病情较轻;久病出现假苔,是胃气匮乏,不能上潮,病情危重。

[常考考点]6种苔质变化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要点二 苔色变化(白、黄、灰黑)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苔色,指舌苔的颜色,主要有白、黄、灰黑苔。

(一)白苔

1.表现特征 舌面上所附着的苔垢呈现白色。白苔有厚薄之分,苔白而薄,透过舌苔可看到舌体者,是薄白苔;苔白而厚,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体者,是厚白苔。

2.临床意义 白苔一般常见于表证、寒证、湿证 。但在特殊情况下, 白苔也主热证

(1)薄白苔:正常舌象,或见于 表证初期,或是里证病轻,或是阳虚内寒

(2)苔薄白而滑:多为 外感寒湿,或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3)苔薄白而干:多见于 外感风热

(4)苔白厚腻:多为 湿浊内停,或为痰饮、食积

(5)苔白厚而干: 主痰浊、湿热内蕴

(6)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称“积粉苔”):常见于 瘟疫或内痈 等病,系秽浊时邪与热毒相结而成。

(7)苔白燥裂如砂石,扪之粗糙(“糙裂苔”):提示 内热暴起,津液暴伤

(二)黄苔

1.表现特征 舌苔呈现黄色。根据苔黄的程度,有淡黄、深黄和焦黄之分。淡黄苔又称微黄苔,苔呈浅黄色,多由薄白苔转化而来;深黄苔又称正黄苔,苔色黄而深厚;焦黄苔又称老黄苔,是正黄色中夹有灰黑色苔。

2.临床意义 黄苔一般主里证、热证 。由于热邪熏灼,所以苔现黄色。 淡黄热轻,深黄热重,焦黄为热结 。外感病苔由白转黄,或黄白相兼,为外感表证处于入里化热的阶段。

(1)薄黄苔:提示热势轻浅,多见于 外感风热表证或风寒化热

(2)苔淡黄而滑润多津(黄滑苔):多是阳虚寒湿之体,痰饮聚久化热,或为气血亏虚,复感湿热之邪。

(3)苔黄而干燥,甚至干裂:多见于 邪热伤津,燥结腑实之证

(4)苔黄而腻:主 湿热或痰热内蕴,或食积化腐

(三)灰黑苔

1.表现特征 苔色浅黑,为灰苔;苔色深黑,为黑苔。灰苔与黑苔只是颜色深浅之别,故常并称为灰黑苔。

2.临床意义 灰黑苔主阴寒内盛,或里热炽盛

(1)苔灰黑而湿润:主 阳虚寒湿内盛,或痰饮内停

(2)苔灰黑而干燥:主热极津伤。

(3)苔黄黑(霉酱苔):多见于胃肠素有湿浊宿食,积久化热,或湿热夹痰。

[常考考点]3种苔色变化的临床意义。

细目五 舌象综合分析

【考点突破攻略】
要点一 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

舌体颜色、形质主要反映脏腑气血津液的情况。舌苔的变化主要与感受病邪和病证的性质有关,所以,观察舌体可以了解脏腑虚实,气血津液的盛衰;察舌苔重在辨病邪的寒热、邪正消长及胃气的存亡。

(一)舌苔或舌质单方面异常

一般无论病之久暂,舌苔或舌质单方面异常意味着病情尚属单纯。如淡红舌而伴有干、厚、腻、滑、剥等苔质变化,或苔色出现黄、灰、黑等异常时,主要提示病邪性质、病程长短、病位深浅、病邪盛衰和消长等方面的情况,正气尚未明显损伤,故临床治疗时应以祛邪为主。舌苔薄白而出现舌质老嫩,舌体胖瘦或舌色红绛、淡白、青紫等变化时,主要反映脏腑功能强弱,或气血、津液的盈亏以及运行的畅滞,或为病邪损及营血的程度等,临床治疗应着重于调整阴阳,调和气血,扶正祛邪。

(二)舌质和舌苔均出现异常

1.舌苔和舌体变化一致 提示病机相同,所主病证一致,说明病变比较单纯。例如:舌质红,舌苔黄而干燥,主实热证;舌体红绛而有裂纹,舌苔焦黄干燥,多主热极津伤;青紫舌与白腻苔并见,提示气血瘀阻、痰湿内阻等病理特征。

2.舌苔和舌体变化不一致 多提示病因病机复杂,应对二者的病因病机以及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

淡白舌黄腻苔者,其舌淡白多主虚寒,而苔黄腻又常为湿热之征,脾胃虚寒而感受湿热之邪可见上述之舌象,表明本虚标实,寒热夹杂的病变特征。

红绛舌白滑腻苔,舌色红绛属内热盛,而白滑腻苔又常见于寒湿内阻,分析其成因可能是由于外感热病,营分有热,故舌色红绛,但气分有湿则苔白滑而腻;又有素体阴虚火旺,复感寒湿之邪或饮食积滞,亦可见红绛舌白滑腻苔。所以,当舌苔和舌体变化不一致时,往往提示体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理变化,病情一般比较复杂。

(三)舌象的动态分析

无论外感与内伤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舌象亦随之相应变化。因此,观察舌象的动态改变,可以了解疾病的进退、顺逆。

1.外感病中舌苔由薄变厚表明邪由表入里;舌苔由白转黄,为病邪化热的征象。

2.舌色转红,舌苔干燥为邪热充斥,气营两燔。

3.舌苔剥落,舌质红绛为热入营血,气阴俱伤。

4.在内伤杂病的发展过程中,舌象亦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如中风病人舌色淡红,舌苔薄白,表示病情较轻,预后良好;如舌色由淡红转红,转暗红、红绛、紫暗,舌苔黄腻或焦黑,或舌下络脉怒张,表明风痰化热,瘀血阻滞。反之,舌色由暗红、紫暗转为淡红,舌苔渐化,多提示病情趋向稳定好转。

要点二 舌诊的临床意义

舌象变化能较客观地反映病情,故对临床辨证、立法、处方、用药以及判断疾病转归,分析病情预后,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判断邪正盛衰

邪正的盛衰能明显地在舌上反映出来,如气血充盛则舌色淡红而润;气血不足则舌色淡白;气滞血瘀则舌色青紫或舌下络脉怒张;津液充足则舌质舌苔滋润,津液不足则舌干苔燥。舌苔有根,表明胃气旺盛;舌苔无根或光剥无苔,表明胃气衰败等。

(二)区别病邪性质

不同的病邪致病,舌象特征亦各异,如外感风寒,苔多薄白;外感风热,苔多薄黄。寒湿为病,舌淡而苔白滑;痰饮、湿浊、食滞或外感秽浊之气,均可见舌苔厚腻;燥热为病,则舌红苔燥;瘀血内阻,则舌紫暗或有瘀点等。故风、寒、热、燥、湿、痰、瘀、食等诸种病因,大多可从舌象上加以辨别。

(三)辨别病位浅深

病邪轻浅多见舌苔变化,而病情深重可见舌苔舌体同时变化。以外感温热病而言,其病位可划分为卫、气、营、血四个层次。邪在卫分,则舌苔薄白;邪入气分,舌苔白厚而干或见黄苔,舌色红;舌绛则为邪入营分;舌色深红、紫绛或紫暗,舌枯少苔或无苔为邪入血分。说明不同的舌象提示病位浅深不同。

(四)推断病势进退

病情发展的进退趋势,可从舌象上反映出来。从舌苔上看,舌苔由薄转厚,由白转黄,由黄转焦黑色,苔质由润转燥,提示热邪由轻变重、由表及里、津液耗损;反之,苔由厚变薄,由黄转白,由燥变润,为邪热渐退,津液复生,病情向好的趋势转变。若舌苔突然剥落,舌面光滑无苔,是邪盛正衰,胃气、胃阴暴绝的证候;薄苔突然增厚,是病邪急剧入里的表现。从舌质观察,舌色淡红转红、绛,甚至转为绛紫,或舌上起刺,是邪热深入营血,有伤阴、血瘀之势;舌色由淡红转为淡白、淡青紫,或舌胖嫩湿润,则为阳气受伤,阴寒渐盛,病邪由表入里,由轻转重,由单纯变复杂,病势在进展。

(五)估计病情预后

舌荣有神,舌面薄苔,舌态正常者为邪气未盛,正气未伤之象,预后较好。舌质枯晦,舌苔无根,舌态异常者为正气亏损,胃气衰败,病情多凶险。

【例题实战模拟】

A1型题

1.脏腑病变可反映于舌面,舌两侧多反映的是

A.心、肺

B.脾、胃

C.肝、胆

D.肾

E.膀胱

2.淡白舌的主病是

A.阳虚证

B.虚热证

C.寒凝证

D.瘀血证

E.气滞证

3.气血两虚证的舌象是

A.舌体淡瘦

B.舌淡齿痕

C.舌尖芒刺

D.舌暗瘀点

E.舌红裂纹

4.舌绛少苔有裂纹,多见于

A.热邪内盛

B.气血两虚

C.阴虚火旺

D.瘀血内阻

E.脾虚湿侵

5.患者腹部痞胀,纳呆呕恶,肢体困重,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尿黄便溏。其舌象应是

A.舌红苔黄腻

B.舌红苔黄糙

C.舌绛苔少而干

D.舌绛苔少而润

E.舌红苔白而干

B1型题

A.舌鲜红苔黄厚

B.舌淡苔白而润

C.舌红胖苔厚腻

D.舌淡红苔薄白

E.舌红绛少苔

6.虚寒证的舌象是

7.阴虚证的舌象是

【参考答案】

1.C 2.A 3.A 4.C 5.A 6.B 7.E XhVcNEdS+Ztp1VzlLb7NswiosNF7ZdsfBgveOo/Fw3C0i90sYpVI9DQe0CuPTQs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