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单元
望 诊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外部情况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

细目一 望神

【考点突破攻略】
要点一 得神、失神、少神、假神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一)得神

得神即有神,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1.临床表现 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精彩内含;面色荣润含蓄,表情丰富自然;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呼吸平稳,肌肉不削

2.临床意义 提示精气充盛,体健神旺,为健康的表现;或虽病而精气未衰,病轻易治,预后良好

(二)少神

少神又称为神气不足,是指精气不足,神气不旺的表现,介于得神与失神之间。

1.临床表现 精神不振,两目乏神,面色少华,肌肉松软,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动作迟缓等

2.临床意义 提示正气不足,精气轻度损伤,脏腑功能减弱 。常见于虚证患者,或病后恢复期病人。

(三)失神

失神即无神,是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表现。

1.精亏神衰

(1)临床表现: 精神萎靡,意识模糊,反应迟钝,面色无华,晦暗暴露,目无光彩,眼球呆滞,呼吸微弱,或喘促无力,肉削著骨,动作艰难 等。

(2)临床意义:提示 脏腑精气亏虚已极,正气大伤,功能活动衰竭 。多见于慢性久病重病之人,预后不良。

2.邪盛神乱

(1)临床表现: 神昏谵语,躁扰不宁,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猝然昏倒,双手握固,牙关紧闭等 。提示 邪气亢盛,热扰神明,邪陷心包,或肝风夹痰,蒙蔽清窍,阻闭经络

(2)临床意义:提示气血功能严重障碍,气血津液失调,多见于急性病人,亦属病重。

(四)假神

假神是指久病、重病患者,精气本已极度衰竭,而突然一时间出现某些神气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是脏腑精气极度衰竭的表现。

1.临床表现 如久病、重病患者,本已神昏或精神极度萎靡,突然神识清楚,想见亲人,言语不休,但精神烦躁不安;或原本目无光彩,突然目光转亮,但却浮光外露,目睛直视;或久病面色晦暗无华,突然两颧泛红如妆等;或原本身体沉重难移,忽思起床活动,但并不能自己转动;或久病本无食欲,而突然欲进饮食 等。

2.临床意义 提示脏腑精气耗竭殆尽,正气将绝,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属病危 。常见于临终之前,为死亡的预兆,故古人比喻为回光返照、残灯复明。

[常考考点]得神、失神、少神、假神的常见表现及临床意义。

要点二 神乱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神乱是指神志错乱失常。临床常表现为焦虑恐惧、狂躁不安、淡漠痴呆和猝然昏倒等,多见于癫、狂、痴、痫、脏躁等病人。

1.焦虑恐惧 焦虑恐惧是指病人时时恐惧,焦虑不安,心悸气促,不敢独处的症状 。多由 心胆气虚,心神失养 所致,常见于卑惵、脏躁等病人。

2.狂躁不安 狂躁不安是指患者毫无理智,狂躁不安,胡言乱语,少寐多梦,甚则打人毁物,不避亲疏的症状 。多由 痰火扰乱心神 所致,常见于狂病等。

3.淡漠痴呆 淡漠痴呆是指病人表情淡漠,神识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悲观失望的症状 。多由 痰浊蒙蔽心神,或先天禀赋不足 所致,常见于癫病、痴呆等。

4.猝然昏倒 猝然昏倒是指病人突然昏倒,口吐白沫,目睛上视,四肢抽搐,移时苏醒,醒后如常的症状 多由于脏气失调,肝风夹痰上逆,蒙蔽清窍所致,属痫病

[常考考点]神乱的常见表现及临床意义。

细目二 望面色

【考点突破攻略】
要点一 常色与病色的分类、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一)常色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意义

常色指健康人面部皮肤的色泽,表示人体精神气血津液充盈。

我国正常人的面色应是 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是有神气、有胃气的表现。所谓有神气,即光明润泽。所谓有胃气,即隐约微黄,含蓄不露。由于时间、气候、环境等变化,常色又有主色、客色之分。

1.主色 主色为人生来就有的基本面色,属于个体特征,终生基本不变 。但由于种族、禀赋的原因,主色也有偏白、偏黑、偏红、偏黄、偏青的差异。

2.客色 客色是指因外界因素(如季节、昼夜、阴晴气候等)的不同,或生活条件的差异,而微有相应变化的面色 。如春应稍青,夏应稍红,长夏应稍黄,秋应稍白,冬应稍黑等。

主色和客色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此外,如饮酒、跑步、七情等一时的影响,或因职业、工作关系少见阳光,或久经日晒,以及风土、种族等而有所变化,也不是病色,诊断时必须注意。

(二)病色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意义

病色是指人体在疾病状态时面部显示的色泽。病色是以晦暗(即面部皮肤枯槁发暗而无光泽)、暴露(即某种面色异常明显地显露于外)为特点。

一般情况下,面部颜色显露程度与光泽的有无,受疾病轻重等不同情况的直接影响。一般而言,新病、轻病、阳证,面色多显露但尚有光泽;久病、重病、阴证,面色则多暴露而晦暗。观察病色的关键在于分辨面色的善、恶。

1.善色 善色指病人面色虽有异常,但仍光明润泽 。说明病变尚轻,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能上荣于面。其病易治,预后较好。

2.恶色 恶色指病人面色异常,且枯槁晦暗 。说明病变深重,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于面。其病难治,预后较差。

[常考考点]常色与病色的特征及其意义。

要点二 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病色大致可分为赤、白、黄、青、黑五种,分别见于不同脏腑和不同性质的疾病。

(一)赤色

赤色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

1. 满面通红者,多属外感发热,或脏腑火热炽盛的实热证

2 .两颧潮红者,多属阴虚阳亢的虚热证

3.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颧颊部嫩红如妆,游移不定者,属戴阳证。是脏腑精气衰竭殆尽,阴阳虚极,阴不敛阳,虚阳浮越所致,属病重。

(二)白色

白色主虚证(包括血虚、气虚、阳虚)、寒证、失血证

1 .面色淡白无华,舌、唇色淡者,多属血虚证或失血证

2 .面色㿠白者,多属阳虚证;面色㿠白而虚浮者,多属阳虚水泛

3.面色苍白(白中透青)者,多属阳气暴脱之亡阳证;或阴寒凝滞,血行不畅之实寒证;或大失血之人。

(三)黄色

黄色主虚证、湿证

1. 面色淡黄,枯槁无华,称“萎黄”,常见于脾胃气虚、气血不足者

2. 面黄虚浮,称为“黄胖”,多是脾气虚衰,湿邪内阻所致

3.若 面目一身俱黄,称为“黄疸 ”, 黄而鲜明如橘子色者,属“阳黄 ”, 为湿热熏蒸之故;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属“阴黄”,为寒湿郁阻之故

(四)青色

青色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和惊风

1 .面色淡青或青黑者,属寒盛、痛剧

2 .突然面色青灰,口唇青紫,肢凉脉微,多为心阳暴脱,心血瘀阻之象

3.久病面色与口唇青紫,多属心气、心阳虚衰,血行瘀阻,或肺气闭塞,呼吸不利。

4 .面色青黄(苍黄),多见于肝脾不调

5 .小儿眉间、鼻柱、唇周色青者,多属惊风或惊风先兆

(五)黑色

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瘀血、剧痛

1. 面黑暗淡者,多属肾阳虚

2 .面黑干焦者,多属肾阴虚

3 .眼眶周围色黑者,多属肾虚水饮或寒湿带下

4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者,多由瘀血日久所致

[常考考点]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知识纵横比较】

细目三 望形态

【考点突破攻略】
要点一 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一)形体强弱

1.体强 指身体强壮。表现为胸廓宽厚,筋强骨健,肌肉充实有力,皮肤光滑润泽,同时精力充沛,食欲旺盛。说明内脏坚实,气血旺盛,抗病力强。这种人不易患病,即使有病,也容易治愈,预后较好。

2.体弱 指身体衰弱。表现为胸廓狭窄,筋细骨弱,肌肉瘦软无力,皮肤干枯不泽,同时精神不振,食少乏力。说明内脏脆弱,气血不足,抗病力弱。这种人容易患病,且病后多迁延难愈,预后较差。

(二)形体胖瘦

1.肥胖 体重超过正常标准20%者,一般可视为肥胖。其体形特点是头圆形,颈短粗,肩宽平,胸厚短圆,大腹便便,体形肥胖。

(1)若形体肥胖,肌肉坚实,食欲旺盛,为形气有余。

(2) 若形体肥胖,肉松皮缓,食少懒动,动则乏力气短,属形盛气虚

肥胖多因嗜食肥甘,喜静少动,脾失健运,痰湿脂膏积聚等所致。因形盛气虚,水湿难以周流,则痰湿积聚,故有 “肥人湿多”“肥人多痰” 之说。

2.消瘦 指体重明显下降,较标准体重减少10%以上者。其体形特点是头长形,颈细长,肩狭窄,胸狭平坦,腹部瘦瘪,体形瘦长。形体较瘦但精力充沛,神旺有力,抗病力强,也应属正常健康之人。

(1)形瘦食多,为中焦有火。

(2)形瘦食少,为中气虚弱。

由于消瘦者,形瘦皮皱,多属阴血不足,内有虚火的表现,易患肺痨等病,故有“ 瘦人多火 ”之说。

要点二 姿态异常(动静姿态、异常动作)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一)动静姿态

1.坐形

(1) 坐而喜仰,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多为咳喘肺胀,或水饮停于胸腹等所致的肺实气逆

(2) 坐而喜俯,少气懒言,多属体弱气虚

(3)但卧不得坐,坐则神疲或昏眩,多为气血俱虚,或夺气脱血,或肝阳化风。

(4)坐时常以手抱头,头倾不能昂,凝神熟视,为精神衰败。

2.卧式

(1) 卧时常向外,躁动不安,身轻能自转侧,多为阳证、热证、实证

(2) 卧时喜向里,喜静懒动,身重不能转侧,多为阴证、寒证、虚证

(3) 蜷卧缩足,喜加衣被者,多为虚寒证

(4) 仰卧伸足,掀去衣被,多属实热证

(5) 咳逆倚息不得卧,卧则气逆,多为肺气壅滞,或心阳不足,水气凌心,或肺有伏饮

3.立姿

(1) 站立不稳,伴见眩晕者,多属肝风内动,或脑有病变

(2) 不耐久站,站立时常欲倚靠他物支撑,多属气虚血衰

(3)若以两手护腹,俯身前倾者,多为腹痛之征。

4.行态

(1)以手护腰,弯腰曲背,行动艰难,多为腰腿痛。

(2)行走之际,突然止步不前,以手护心,多为脘腹痛或心痛。

(3)行走时身体震动不定,为肝风内动。

(二)异常动作

1. 病人睑、面、唇、指(趾)不时颤动者 ,在外感热病中,多是 动风预兆 ;在内伤杂病中,多是 气血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

2 .四肢抽搐或拘挛,项背强直,角弓反张者,常见于小儿惊风、痫病、破伤风、子痫、马钱子中毒 等。

3 .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斜,半身不遂者,属中风;猝倒神昏,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者,属痫病

4 .恶寒战栗(寒战 ),见于 疟疾发作,或伤寒、温病邪正剧争欲作战汗之时

5 .肢体软弱无力,行动不灵而无痛,多是痿病;关节拘挛,屈伸不利,多属痹病

6 .儿童手足伸曲扭转,挤眉眨眼,呶嘴伸舌,状似舞蹈,不能自制,多由气血不足,风湿内侵所致

[常考考点]姿态异常的意义。

细目四 望头面五官

【考点突破攻略】
要点一 望头、发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头发的生长与肾气和精血的盛衰关系密切,故望发可以诊察肾气的强弱和精血的盛衰。正常人发黑稠密润泽,是肾气充盛,精血充足的表现。

(一)发黄

指发黄干枯,稀疏易落,多属精血不足,可见于慢性虚损病人或大病之后精血未复。

(1)小儿头发稀疏黄软,生长迟缓,甚至久不生发,或枕后发稀,或头发稀疏不匀者,多因先天不足,肾精亏损而致。

(2) 小儿发结如穗,枯黄无泽,伴见面黄肌瘦,多为疳积

(二)发白

指青少年白发。发白伴有耳鸣、腰酸者,属肾虚;伴有失眠健忘症状者,为劳神伤血所致;但亦有因先天禀赋所致者。

(三)脱发

1.突然片状脱发,脱落处显露圆形或椭圆形光亮头皮而无自觉症状,称为 斑秃,多为血虚受风 所致。

2.青壮年头发稀疏易落,有眩晕、健忘、腰膝酸软等表现者,多为肾虚。

3.头发已脱,头皮瘙痒、多屑、多脂者,多为血热化燥所致。

[常考考点]头发各种变化的临床意义。

要点二 面肿、腮肿及口眼斜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一)面肿

面部浮肿,按之凹陷者,为水肿病,属全身水肿的一部分。

1 .颜面浮肿,发病迅速者,为阳水,多为外感风邪,肺失宣降所 致。

2 .颜面浮肿,兼见面色㿠白,发病缓慢者,属阴水,多由脾肾阳虚,水湿泛滥所致

3.颜面浮肿,兼见面唇青紫,心悸气喘,不能平卧者,多属心肾阳虚,多由血行瘀滞,水气凌心所致。

(二)腮肿

1.痄腮 指一侧或两侧腮部以耳垂为中心肿起,边缘不清,局部灼热疼痛的症状 。为 外感温毒 之邪所致,多见于儿童,属传染病。

2.发颐 指颧下颌上耳前发红肿起,伴有寒热、疼痛的症状 。为 阳明热毒上攻 所致。

(三)口眼

1.口僻 单见口眼斜,肌肤不仁,面部肌肉患侧偏缓、健侧紧急,患侧目不能合,口不能闭,不能皱眉鼓腮,饮食言语皆不利者,为风邪中络所致

2.中风 若口眼斜兼半身不遂者,则为中风

[常考考点]面肿、腮肿及口眼斜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要点三 目的脏腑分属,望目色、目形、目态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一)目的脏腑分属

1 .目内眦及外眦的血络属心,称为“血轮”

2 .黑珠属肝,称为“风轮”

3 .白睛属肺,称为“气轮”

4 .瞳仁属肾,称为“水轮”

5 .眼胞属脾,称为“肉轮”

(二)望目色

1.目赤肿痛 多属实热证 。如白睛色红为肺火或外感风热;两眦赤痛为心火;睑缘赤烂为脾有湿热;全目赤肿为肝经风热上攻。

2.白睛发黄 为黄疸的主要标志 。多由湿热或寒湿内蕴,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所致。

3.目眦淡白 属血虚、失血 。是血少不能上荣于目所致。

4.目胞色黑晦暗 多属肾虚

5.黑睛灰白混浊 称为目生翳 。多因邪毒侵袭,或肝胆实火上攻,或湿热熏蒸,或阴虚火炎等,使黑睛受伤而成。

(三)望目形

1.目胞浮肿 为水肿的常见表现

2.眼窠凹陷 多为伤津耗液或气血不足 ,可见于 吐泻伤津或气血虚衰的病人 ;若久病、重病眼球深陷,伴形瘦如柴,则为脏腑精气竭绝,正气衰竭,属病危。

3.眼球突出 眼球突出兼喘满上气者,属肺胀 ,为痰浊阻肺,肺气不宣,呼吸不利所致。若 眼球突出兼颈前微肿、急躁易怒者,称为瘿病,因肝郁化火,痰气壅结 所致。

4.胞睑红肿 睑缘肿起结节如麦粒,红肿较轻者,称为针眼;胞睑漫肿,红肿较重者,称为眼丹 ,皆为 风热邪毒或脾胃蕴热上攻于目 所致。

(四)望目态

1.瞳孔缩小 可见于川乌、草乌、毒蕈、有机磷类农药及吗啡、氯丙嗪等药物中毒

2.瞳孔散大 可见于颅脑损伤(如头部外伤)、出血中风等,提示病情危重 ;若 两侧瞳孔完全散大 对光反射消失则是临床死亡的指征之一 ;也可见于 青风内障或颠茄类药物中毒 等。

3.目睛凝视 指病人两眼固定,不能转动,固定前视者,称瞪目直视;固定上视者,称戴眼反折 固定侧视者,称横目斜视 。多属 肝风内动 所致。

4.睡眠露睛 指病人昏昏欲睡,睡后胞睑未闭而睛珠外露 。多属 脾气虚弱,气血不足,胞睑失养 所致。常见于 吐泻伤津 慢脾风 的患儿。

5.胞睑下垂 又称睑废,指胞睑无力张开而上睑下垂者 双睑下垂者,多为先天不足、脾肾亏虚 单睑下垂者,多见于外伤所致

[常考考点]五轮学说及目色、目形、目态主病。

要点四 望口、唇、齿、龈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一)望口

1.口之形色

(1)口角流涎: 小儿见之多属脾虚湿盛;成人见之多为中风口,不能收摄

(2)口疮: 唇内和口腔肌膜出现灰白色小溃疡,周围红晕,局部疼痛 。多由 心脾二经积热上熏 所致。

(3)口糜: 口腔肌膜糜烂成片,口气臭秽,多由湿热内郁,上蒸口腔 而成。

(4)鹅口疮: 小儿口腔、舌上出现片状白屑,状如鹅口者 。多因 感受邪毒,心脾积热,上熏口舌 所致。

2.口之动态

(1)口张: 口开而不闭,属虚证 。若 状如鱼口,但出不入,则为肺气将绝

(2)口噤: 口闭而难开,牙关紧急,属实证 。多因 筋脉拘急 所致,可见于 中风、痫病、惊风、破伤风 等。

(3)口撮: 上下口唇紧聚,不能吸吮 ,可见于 小儿脐风

(4)口: 口角向一侧歪斜,见于风邪中络,或中风的中经络

(5)口振: 战栗鼓颌,口唇振摇 。多为 阳虚寒盛或邪正剧争 所致,可见于 温病、伤寒欲作汗时,或疟疾发作时

(6)口动: 口频繁开合,不能自禁 ,是 胃气虚弱 的表现;若 口角掣动不止,是热极生风或脾虚生风之象

(二)望唇

1.唇之色泽

(1)唇色红润:此为正常人的表现,说明胃气充足,气血调匀。

(2)唇色淡白: 多属血虚或失血

(3)唇色深红: 多属热盛

(4)口唇赤肿而干: 多为热极

(5)口唇樱桃红色: 多见于煤气中毒

(6)口唇青紫: 多属瘀血证

(7)口唇青黑:多属寒盛、痛极。

2.唇之形态

(1) 口唇干裂,为津液损伤,多属燥热伤津或阴虚液亏

(2) 口唇糜烂,多为脾胃积热上蒸

(3) 唇内溃烂,其色淡红,为虚火上炎

(4) 唇边生疮,红肿疼痛,为心脾积热

(5) 唇角生疔,麻木痒痛,多为锁口疔;人中部生疔,多为人中疔

(6) 人中满唇反 久病而人中沟变平,口唇翻卷不能覆齿,称“人中满唇反”,为脾气将绝,属病危

(三)望齿

1.牙齿色泽

(1)牙齿洁白润泽,是津液内充、肾气充足的表现。

(2) 牙齿干燥,为胃阴已伤

(3) 牙齿光燥如石,是阳明热盛,津液大伤

(4) 牙齿燥如枯骨,是肾阴枯涸,精不上荣,见于温热病的晚期

(5)牙齿枯黄脱落,见于久病者,多为骨绝。

(6)齿焦有垢,为胃肾热盛,但气液未竭;齿焦无垢,为胃肾热甚,气液已竭。

2.牙齿动态

(1)牙关紧急:多属风痰阻络或热极生风。

(2)咬牙 齿: 为热盛动风

(3)睡中 齿: 多因胃热或虫积 所致,也可见于正常人。

(四)望牙龈

1.牙龈色泽

(1)牙龈淡红而润泽:是胃气充足,气血调匀。

(2)牙龈淡白: 多是血虚或失血

(3)牙龈红肿疼痛: 多是胃火亢盛

2.牙龈形态

(1)齿衄: 齿缝出血,痛而红肿,多为胃热伤络 ;若 不痛、不红、微肿 者,多为 气虚,或肾火伤络

(2)牙宣: 龈肉萎缩,牙根暴露,牙齿松动,多属肾虚或胃阴不足

(3)牙疳: 牙龈溃烂,流腐臭血水,多因外感疫疠之邪,积毒上攻所致

[常考考点]口、唇、齿、龈色态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要点五 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一)望咽喉色泽

1.咽部深红,肿痛明显 属实热证,多因肺胃热毒壅盛 所致。

2.咽部嫩红,肿痛不显 属阴虚证,多由肾水亏少,阴虚火旺所致

3.咽喉淡红漫肿 多属 痰湿凝聚 所致。

(二)望咽喉形态

1.乳蛾 一侧或两侧喉核红肿肥大,形如乳头或乳蛾,表面或有脓点,咽痛不适 。属 肺胃热盛 邪客喉核;或虚火上炎,气血瘀滞 所致。

2.喉痈 咽喉部红肿高突,疼痛剧烈,吞咽困难 。多因 脏腑蕴热,复感外邪,热毒客于咽喉 所致。

3.咽喉腐烂 溃烂成片或凹陷者 ,为 肺胃热毒壅盛 若腐烂分散浅表者,为肺胃之热尚轻;若溃腐日久,周围淡红或苍白者,多属虚证

4.伪膜 咽部溃烂处上覆白腐,形如白膜者 。如伪膜松厚,容易拭去,去后不复生,此属肺胃热浊上壅于咽,证较轻;如 伪膜坚韧,不易剥离,重剥则出血,或剥去随即复生,此属重证,多是白喉,又称“疫喉 ”,因 肺胃热毒伤阴而成,属烈性传染病

5.成脓 咽喉局部红肿高突,有波动感,压之柔软凹陷者,多已成脓;压之坚硬则尚未成脓

[常考考点]咽喉形态异常代表的临床意义。

细目五 望皮肤

【考点突破攻略】
要点一 望皮肤色泽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一)皮肤发赤

皮肤突然鲜红成片,色如涂丹,边缘清楚,灼热肿胀者,为丹毒

1.发于 头面 者,名 抱头火丹

2.发于 小腿足部 者,名 流火

3.发于 全身、游走不定 者,名 赤游丹

4.发于上部者,多由风热化火所致;发于下部者,多因湿热化火而成;亦有因外伤染毒而引起者。

(二)皮肤发黄

面目、皮肤、爪甲俱黄者,为黄疸 。多因 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酒食,或脾虚湿困,血瘀气滞 等所致。

1 .黄色鲜明如橘皮色者,属阳黄 ,因 湿热蕴蒸,胆汁外溢肌肤 而成。

2 .黄色晦暗如烟熏色者,属阴黄 ,因 寒湿阻遏,胆汁外溢肌肤 所致。

(三)皮肤紫黑

面、手、乳晕、腋窝、外生殖器、口腔黏膜等处呈弥漫性棕黑色改变者,多为黑疸,由劳损伤肾所致,周身皮肤发黑亦可见于肾阳虚衰的病人。

(四)皮肤白斑

四肢、面部等处出现白斑,大小不等,界限清楚,病程缓慢者,为白驳风。多因风湿侵袭,气血失和,血不荣肤所致。

[常考考点]丹毒和黄疸的临床鉴别。

要点二 望斑疹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斑和疹都是全身性疾病表现于皮肤的症状。

(一)斑

斑指皮肤黏膜出现深红色或青紫色片状斑块,平摊于皮肤,摸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的症状 。可由外感 温热邪毒 ,热毒窜络,内迫营血,或 脾虚血失统摄 ,或 阳衰寒凝血瘀,或外伤血溢 肌肤所致。

(二)疹

疹指皮肤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粟粒状疹点,高出皮肤,抚之碍手,压之褪色的症状 。常见于麻疹、风疹、瘾疹等病,也可见于温热病中。多因 外感风热时邪,或过敏,或热入营血 所致。

1.麻疹 疹色桃红,形似麻粒,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延及颜面、躯干和四肢,疹发透彻后按出疹顺序依次消退 。因 外感时邪 所致,属儿科常见传染病。

2.风疹 疹色淡红,细小稀疏,瘙痒不已,时发时止 。为 外感风热时邪 所致。

3.瘾疹 皮肤上出现淡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大小形态各异,瘙痒,搔之融合成片,高出皮肤,发无定处,出没迅速,时隐时现 。为外感风邪或过敏所致。

[常考考点]斑疹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知识纵横比较】

斑和疹的鉴别

麻疹、风疹和瘾疹的鉴别

细目六 望排出物

【考点突破攻略】
要点 望痰、涕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一)望痰

1 .痰黄黏稠,坚而成块者,属热痰 。因热邪煎熬津液之故。

2 .痰白而清稀,或有灰黑点者,属寒痰 。因寒伤阳气,气不化津,湿聚为痰之故。

3 .痰白滑而量多,易咳出者,属湿痰 。因脾虚不运,水湿不化,聚而成痰之故。

4 .痰少而黏,难于咳出者,属燥痰 。因燥邪伤肺,或肺阴虚津亏所致。

5 .痰中带血,色鲜红者,为热伤肺络 。多因肺阴亏虚,或肝火犯肺,或痰热壅肺所致。

6 .咳吐脓血腥臭痰,属肺痈 。是热毒蕴肺,化腐成脓所致。

(二)望涕

1. 新病鼻塞流清涕,是外感风寒 鼻流浊涕,是外感风热

2. 阵发性清涕,量多如注,伴喷嚏频作,多属鼻鼽 ,是 风寒束于肺卫 所致。

3 .久流浊涕,质稠、量多、气腥臭 者,为 鼻渊,是湿热蕴阻 所致。

[常考考点]痰和涕的不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细目七 望小儿食指络脉

【考点突破攻略】
要点一 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方法及其正常表现

(一)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方法

诊察小儿食指络脉时,令家长抱小儿面向光亮。医生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握住小儿食指末端,再以右手拇指的侧缘在小儿食指掌侧前缘从指尖向指根部推擦几次,用力要适中,使食指络脉显露,便于观察。

(二)小儿食指络脉正常表现

1.食指络脉特点 在食指掌侧前缘,隐隐显露于掌指横纹附近,纹色浅红略紫,呈单支且粗细适中

2.影响因素 小儿食指络脉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年幼儿络脉显露而较长;年长儿络脉不显而略短。

(2)皮肤薄嫩者,食指络脉较显而易见;皮肤较厚者,络脉常模糊不显。

(3)肥胖儿络脉较深而不显;体瘦儿络脉较浅而易显。

(4)天热脉络扩张,食指络脉增粗变长;天冷脉络收缩,食指络脉变细缩短。

要点二 小儿食指络脉病理变化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对小儿病理食指络脉的观察,应注意其纹位、纹态、纹色、纹形四方面的变化,其要点可概括为: 三关测轻重,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

(一)三关测轻重

小儿食指按指节分为三关:食指第一节(掌指横纹至第二节横纹之间)为风关,第二节(第二节横纹至第三节横纹之间)为气关,第三节(第三节横纹至指端)为命关。根据络脉在食指三关出现的部位,可以测定邪气的浅深,病情的轻重。

1.食指络脉显于风关 是邪气入络,邪浅病轻 ,可见于外感初起。

2.食指络脉达于气关 是邪气入经,邪深病重

3.食指络脉达于命关 是邪入脏腑,病情严重

4.食指络脉直达指端(称透关射甲) 提示 病情凶险,预后不良

(二)浮沉分表里

1.食指络脉浮而显露 为病邪在表,见于外感表证。因外邪袭表,正气抗争,鼓舞气血趋向于表,故食指络脉浮显。

2.食指络脉沉隐不显 为病邪在里,见于内伤里证。因邪气内困,阻滞气血难于外达,故食指络脉沉隐。

(三)红紫辨寒热

1.食指络脉鲜红 属外感表证 。因邪正相争,气血趋向于表,食指络脉浮显,故色偏红。

2.食指络脉紫红 属里热证 。因里热炽盛,脉络扩张,气血壅滞,故见紫红。

3.食指络脉色青 主疼痛、惊风 。因痛则不通,或肝风内动,使脉络郁滞,气血不通,故纹色变青紫。

4.食指络脉淡白 属脾虚、疳积 。因脾胃气虚,生化不足,气血不能充养脉络,故纹色淡白。

5.食指络脉紫黑 为血络郁闭,病属重危 。因邪气亢盛,心肺气衰,脉络瘀阻,故见紫黑。

一般来说,食指络脉色深暗者,多属实证,是邪气有余;色浅淡者,多属虚证,是正气不足。

(四)淡滞定虚实

1. 食指络脉浅淡而纤细者,多属虚证 。因气血不足,脉络不充所致。

2. 食指络脉浓滞而增粗者,多属实证 。因邪正相争,气血壅滞所致,

[常考考点]望小儿食指络脉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例题实战模拟】

A1型题

1.下列除哪项外,均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A.目暗睛迷

B.舌苔骤剥

C.脉微欲绝

D.抽搐吐沫

E.昏迷烦躁

2.湿热熏蒸的面色是

A.黄而鲜明

B.黄如烟熏

C.苍黄

D.淡黄消瘦

E.淡黄浮肿

3.下列各项,不属于面色青主病的是

A.寒证

B.惊风

C.湿证

D.气滞

E.血瘀

4.下列各项,属疳积表现的是

A.发黄干枯

B.头发稀疏黄软

C.发结如穗

D.少年白发

E.枕后发稀

5.下列各项,与牙齿干燥如枯骨关系最密切的是

A.热盛伤津

B.阳明热盛

C.胃阴不足

D.肾阴枯涸

E.肺阴亏虚

6.疹的主要特点是

A.色深红或青紫

B.平铺于皮肤

C.抚之碍手

D.压之不褪色

E.点大成片

B型题

A.白滑而量多,易咳

B.清稀而多泡沫

C.少而黏,难咳

D.白而清稀

E.黄而黏稠,坚而成块

7.寒痰的特征是

8.热痰的特征是

【参考答案】

1.D 2.A 3.C 4.C 5.D 6.C 7.D 8.E 29Wn8+pIYddG3zbXXr1X+XQnf1+IpIUOVKEXmsG/0PMB45rKCn5TPP2jAca79VE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