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生的基本概念 养生,又称道生、摄生、保生,即采取各种方法以保养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 。
2.养生的原则与方法
(1)养生的原则: ①顺应自然 :了解和把握自然界各种变化的规律和特点,保持与自然的统一,即“天人合一”。 ②形神兼养 :注意将调养形体与调摄精神活动相结合,使“形与神俱”,即保持形神合一。 ③调养脾肾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保养肾精,“食饮有节”,才能保养脾肾。④ 因人而异 :根据每个人的体质特点、所患疾病、生活习惯等的不同制定具体的养生方法,才能达到有效养生的目的。
(2)养生的方法:主要包括: ①适应自然,避其邪气 :即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顺应自然界四季气候变化规律,注意“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防止疾病的发生。 ②调摄精神,内养真气 :保持良好心态,精神内守,喜怒有节对养生具有重要意义。《素问·上古天真论》就指出:“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③ 饮食有节,谨和五味 :注意饮食不可过饥过饱,不可过于偏食。④ 劳逸结合,不可过劳 :讲究“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与天地同纪”。⑤和于术数,适当调补:术数,包括导引、吐纳等,即要注意活动肢体,动静结合才有益养生。同时,可以根据自身的体质适当进食调补之品。
[常考考点]养生的原则和方法。
1.生命的寿夭规律 关于人体生命的产生,《内经》有两种说法:一是人体生命由父母媾精而产生。如《灵枢·天年》说:“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楯。”《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这是中医学的生命观。二是人类如同宇宙万物,由天地精气相合而生成。如《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生命观。
关于人体生命进程及其规律,《内经》有多篇作了描述。《素问·上古天真论》以女子七七、男子八八之数论述人体生长发育到衰老的过程:“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丈夫八岁,发长齿更……八八,则齿发去》。”《灵枢·天年》以十岁为纪描述了人体生命活动的进程和发展变化规律:“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气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络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内经》对人体生命的产生及其发展变化的论述,主要强调三点:一是脏腑精气的充盛及其生理功能的协调是生命进程的基础;二是形神合一是生命的保证;三是肾精、肾气是构成生命、维持生命活动的根本。
2.决定寿夭的基本因素 依据《内经》有关论述,决定人之生命长短的基本因素有:
(1)脏腑功能协调者寿:《灵枢·天年》说:“人之寿夭各不同,或夭寿,或卒死,或病久,愿闻其道……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
(2)肾精肾气充盛者寿:《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
(3)与天地融为一体,顺应自然规律者寿:《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违也。”
A1型题
1.下列不属于养生原则的是
A.顺应自然
B.形神兼养
C.因人而异
D.节制饮食
E.调养脾肾
2.下列不属于养生方法的是
A.适应自然,避其邪气
B.节制情欲,保养肾精
C.饮食有节,谨合五味
D.劳逸结合,不可过劳
E.合于术数,适当调补
【参考答案】
1.D 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