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中医食疗营养学的概念、内容及特点

一、概念、内容

中医自古以来就认为“药食同源”,古代先民们在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尝试使用各种药物和治疗措施,逐渐创立、形成并完善了独具特色、实用高效的中医药学体系。与此同时,先民们很早就发现,许多食物不仅能充饥、维持生命,还能疗疾祛病、促进健康,故人们在食疗方面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

“营养”一词,古已有之。据《普济方》记载:“夫人之所以滋养其身者,唯气与血。血为营,气为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血之周流于身,上透泥丸,下至涌泉,灌溉诸经,营养百脉。”其中“营”有经营、营造、谋取之意;“养”有滋养、调养、养护之意。在古代汉语中,“营养”又写作“荣养”,有保养身体、养护生命之意。由于保障、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基本物质绝大多数都来源于食物,故狭义上讲,“营养”指人体通过消化、吸收食物,摄取、利用食物中的各种有益成分,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在古代医籍中,涉及营养的内容往往称为“食养”“食疗”“食治”。“食养”与“食疗”“食治”的含义有所不同,“食养”是应用食物于健康人群以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而“食疗”“食治”则是应用食物于患者以治疗疾病。虽然三者在词义上稍有不同,但究其本质,中国古代的“食养”“食疗”“食治”就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传统营养治疗学。

在中医食疗和中医营养学的基础上,充分借鉴中医药学理论知识,最终发展形成了中医食疗营养学。中医食疗营养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专门研究食物在人体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及应用规律的一门实用性学科。中医食疗营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食物的性能、营养成分、功效,以及其在保健强身、防病治病中的应用规律等。此外,亦涉及食用价值、饮食卫生、加工配制等内容。

二、特点

中医食疗学是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科学,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经历了5000年的实践,由实践上升为理论,归纳出方法,又回到实践中去验证。如此循环往复不断丰富和发展,进而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内容上来看,中医食疗学及现代科学中的预防医学、心理医学、行为科学、医学保健、天文气象学、地理医学、社会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实际上它是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是当代生命科学中的实用学科。

营养学是研究机体代谢与食物营养素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医文化和养生学是现代营养学的鼻祖。“药食同源”是营养学从治病到预防疾病发展的趋势。

综上所述,中医食疗营养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营养学内容而产生的新型科学,它蕴含着中医的传统理论和现代的营养学理论,具有中医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中医辨证论治、中药的四性五味、升降沉浮等特点,以及人体营养状况、膳食营养的营养学特点。 tZqUTilEgDpoNoE5UW2YA4DVuQ4H1dkfULu4Hu2hI7UbhtalajmrT/TcxD2UQyo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