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食疗药膳的制作工艺

一、食疗药膳的烹制方法

食疗药膳的烹制方法是由其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与食疗食品的治疗需要、适应对象等均有密切的关系。概括起来,常用的烹调方法主要有炖、焖、煨、蒸、煮、熬、炒、卤、炸、烧等。

(一)炖法

炖法是将食物及其他原料同时下锅,注入清水,放入调料,置于武火上烧开,撇去浮沫,再置文火上炖至熟烂的烹制方法。炖的具体操作方法:先将食物在沸水锅内焯去血污和腥味,然后放入炖锅内;另将所用药物用纱布包好,用清水浸漂几分钟后放入锅内,再加入生姜、葱、胡椒及清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撇去浮沫,再改用文火炖至熟烂。一般时间掌握在2~3小时。本法所制食品的特点是质地软烂、原汁原味,如牛肚补胃汤、太子参炖鸡等的制作方法。

(二)焖法

焖法是先将食物和药物用油炝加工后,改用文火添汁焖至酥烂的烹制方法。焖的具体操作方法:先将原料冲洗干净,切成小块,热锅中倒入油烧至油温适度,下入食物油炝之后,再加入药物、调料、汤汁;盖紧锅盖,用文火焖熟。其法所制食品的特点是酥烂、汁浓、味厚,如砂仁焖猪肚、参芪鸭条等的制作方法。

(三)煨法

煨法是指用文火或余热对药物和食物进行较长时间的烹制方法。具体的操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食物和药物经炮制后,置于容器中,加入调料和一定数量的水慢慢地将其煨至软烂,制作的食品特点是汤汁浓稠、口味肥厚;另一种煨法是将所要烹制的药物和食物预先经过一定的方法处理,再用阔菜叶或湿草纸包裹好,埋入刚烧的草木灰中,利用余热将其煨熟。这种方法时间较长,中途要添几次热灰,保持一定的温度,如附姜煨狗肉、东坡羊肉汤等的制作方法。

(四)蒸法

蒸法是利用水蒸气加热的烹制方法,其特点是温度高,可以超过100℃,加热及时利于保持形状的完整。具体操作方法:将药物和食物经炮制加工后置于容器内,加好调味品、汤汁或清水,待水沸后上笼蒸熟,火候视原料的性质而定。一般蒸熟不烂的食品可用武火,具有一定形状要求的则可用中火徐徐蒸制,这样才能保持形状和色泽美观。常用的蒸法有粉蒸、包蒸、封蒸、扣蒸、清蒸及汽锅蒸六种。

1.粉蒸 食物拌好调料后再包米粉上笼蒸制,如荷叶粉蒸排骨的制法。

2.包蒸 食物拌好调料后用菜叶或荷叶包牢上笼蒸制,如荷叶鸭子的制法。

3.封蒸 药物和食物拌好调料后放在容器中加盖,用湿棉纸封严上笼蒸制,如虫草鸭子的制法。

4.扣蒸 食物拌好调料后整齐地排放在合适的特定容器内上笼蒸制。分为明扣、暗扣两种。明扣为面形朝上排成;暗扣为面形朝下排成,蒸好后再翻扣在汤碗中,如天麻鱼头的制法。

5.清蒸 清蒸又称清炖,与隔水炖法相似。药物和食物放在容器内,加入调料、少许原汤或清水上笼蒸制,如归芪蒸鸡的制法。

6.汽锅蒸 将食物调配好之后放在一种特制的土陶汽锅内蒸制的方法。此种锅的底部中心有一气柱,直通锅内,蒸气由气柱冲入锅内的原料中,由于上面有盖子,这样蒸气既能作为热量传递的媒介,又能使蒸气与原料结合后的生成物又随水蒸气凝沉于锅中。其特点是有利于保持原汁原味,如黄芪蒸鸡的制法。

(五)煮法

煮法是将食物及其他原料一起放在多量的汤汁或清水中,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熟。具体操作方法:将食物加工后,放置在锅中,加入调料,注入适量的清水或汤汁,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煮至熟。适用于体小、质软类的原料。所制食品口味清鲜,煮的时间比炖的时间短,如猪肝豆腐汤、丹参鳗鱼汤等的制法。

(六)熬法

熬法是将食物经初加工后,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用武火烧沸后改用文火熬至汁稠黏烂的烹制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将原料用水涨发后,拣去杂质,冲洗干净,撕成小块,锅内先注入清水,再放入原料和调料用武火烧沸后,撇净浮沫,改用文火熬至汁稠味浓即可。熬的时间比炖的时间更长,一般在3小时以上,多适用烹制含胶质重的原料。所制食品的特点是汁稠味浓,如冰糖银耳、乌龟百合红枣汤等的制法。

(七)炒法

炒法是将经加工后的食物放入加热后的油锅内翻炒的烹制方法。具体的操作方法:炒时先烧热锅,用油滑锅后,再注入适量的油,油烧热后下入原料用手勺或铲翻炒,动作要敏捷,断生即可,有些直接可以食用的味美色鲜的药物也可以同食物一起炒成。而芳香性的药物大多采用在临起锅时候勾芡加入,以保持其气味芬芳。炒的方法一般分为四种,即生炒、熟炒、滑炒、干炒。

1.生炒 生炒的原料不上浆,先将食物和药物投入热油锅中炒至五六成熟时,再放入配料一起炒至八成熟,加入调味品,迅速颠翻几下,断生即可,如菠菜炒生鱼片、萝卜炒猪肝等的制法。

2.熟炒 把食物先加工成半生不熟或全熟后,再切成片、块放入热油锅煸炒,依次加入药物、辅料、调味品和汤汁,翻炒几下即可,所制食品的特点是鲜香入味。

3.滑炒 将食物和药物加工成丝、丁、片、条,用食盐、淀粉、鸡蛋调匀上浆后,放入热油锅里迅速划散翻炒,兑汁投料,急火速成。本法所制药膳特点是滑嫩香鲜,如归芪墨鱼片、杜仲腰花等的制法。

4.干炒 将食物和药物切制后,再调味拌渍(不用上浆),放入八成热的油锅中翻炒,待水气炒干微黄时,加入调料同炒,汁尽起锅,本法所制食品干香脆嫩,如枸杞肉丝的制法。

(八)卤法

卤法是将经过初加工后的食物原料,先按一定的方式与药物结合后再放入卤汁(用肉汤、绍酒、八角、桂皮等制成的汁水)中,用中火逐步加热烹制,使其渗透卤汁,直至成熟。本法所制药膳特点是味厚气香。

(九)炸法

炸法是武火多油的烹调方法。一般用油量比要炸的原料多几倍,具体操作方法:将药物制成药液或细末,调糊裹在食物表面再入油锅内炸透至熟。要求武火、油热,原料下锅时有爆炸声,掌握火候,防止过热烧焦。本法所制食品味香酥脆。根据食物的特点分为清炸、干炸、软炸及酥炸等。

1.清炸 清炸一般是将食物生料或半生熟料加酱油、绍酒、食盐、调料和药汁后,下入油锅炸的烹调方法,一般清炸的原料都不挂糊,所制食品外脆里嫩。

2.干炸 干炸是将药物和食物生料加调料拌渍后,经过挂糊再下入油锅中炸熟的烹调方法。本法所制食品特点里外酥透。

3.软炸 软炸一般是将无骨食物切成形状较小的块、片、条等形状,用调料、药粉调成浆挂糊后,下到五六成热的温油锅里炸制的烹调方法。它的温度讲究,不宜过高过低,以免发生烧焦或脱浆的现象。炸时应避免粘连,炸到外表发硬时(约八成熟),用漏勺捞出,待油温升高后再炸一次。本法所制食品特点是略脆鲜嫩。

4.酥炸 酥炸是将原料加工(煮、蒸熟烂)后,在外挂上蛋清和药粉调糊,下油锅炸至深黄色发酥为止(注意火候),所制食品香酥肥嫩,如人参富贵香酥雀的制法。

(十)烧法

烧法,一般是先将食物经过煸、煎、炸的处理后,进行调味调色,然后再加人药物和汤或清水,用武火烧开,文火焖透,烧至汤汁稠浓。本法所制食品汁稠味鲜。注意汤或清水要一次加足量,避免烧干或汁多,如归地烧羊肉、二仙烧羊肉等的制法。

(十一)粥

药粥也是药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草纲目》中就记载着常用的药粥几十种,《粥谱》中则有200多种。这些药粥都是按照药膳谱的要求,选用一定的中药材和米谷之物共同煮制而成的。对于疾病初愈、身体衰弱者是很好的调养剂,有的还能治疗或辅助治疗某些疾病。药粥的特点是吸收快、不伤脾胃、制法简易、服食方便、老少皆宜,长期服用使人滋补强壮、疗病抗衰、延年益寿。药粥的品种繁多、功效各异,煮粥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有以下两类。

1.药、米同煮 本法与前面药膳中的药、食共制相似,主要适用于药物可以食用又宜于与米谷之物同锅煮制的药粥。这种药粥不仅具有确实的功效,而且还能够增添药粥的滋味和形色,如莲实粥、薏苡仁枣粥。

2.药、米分制 具体制作方法有以下两种形式。

(1)提汁 先将药物提成浓汁,再与米谷之物同煮成粥。其法又分为“汁煮粥”和“粥掺汁”两种。汁煮粥,是先将药物榨汁或提汁,再与米谷同煮成药粥,此法适用于药不宜食用或不宜与米谷同煮的药粥,如甘蔗粥、竹叶粥;粥掺汁,是先将药物榨汁或提汁,待米谷已煮熟成粥之后,再将药汁掺入粥内调匀而成药粥,适用于药鲜嫩汁多的一类药粥,如生地黄粥。

(2)打粉 即将药物打成细粉,待粥煮熟后,撒下药粉,一边撒一边搅匀,粥稠即成。主要适用于药不宜久煮而又可以食用的一类药粥,如荜茇粥。

(十二)药膳饮料

药膳中的饮料,是以水或酒、糖等为原料制作的含有药物有效成分和具有某种效用的液态食品。其中分为以水作溶剂的保健饮料和以酒作溶剂的药酒两类。

1.保健饮料 保健饮料是以药物、水、糖为原料制作的水溶剂。它具有一定的保健治疗作用,同时又有退热解暑、清心润燥的作用。具体制作方法:先将药物拣净,适当粉碎之后采用清水煎煮法或沸水冲泡法、蒸馏法制成药液,经澄清过滤后再加入冰糖或蜂蜜调味制成,如双花饮、五神汤等。

2.药酒 药酒是将药物用白酒浸制而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主要使药物之性借酒之力遍布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多用于风湿痹痛及气滞血瘀等。具体制作方法:先将药物适当粉碎后加入白酒,用浸泡法、渗滤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备成酒剂,再经静置、澄清、过滤而成。有的在澄清后加入冰糖或蜂蜜调味。目前,药膳餐厅大都采用浸泡法,工业生产多采用渗滤法制取,如人参枸杞酒、三蛇酒等。

二、食疗药膳的成形与调味

药膳毕竟不是单纯的药剂,除了有药用功效外,同时又作食用,是一种特殊的食品。药膳的功效再好,但无好的色、香、味、形来诱发用膳者的食欲,就发挥不了美食应有的作用,因此在药膳的烹调过程中,还存在一个成形与调味的问题。

(一)药膳的成形

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烹调前的基本形状、烹调中的加工形状、烹调后的形状。

1.烹调前的基本形状 在药膳原料未进行烹调之前,就要首先构思这个药膳的雏形,称为基本形。初加工时采用的工艺要为此奠定基础,尤其是刀法工艺的讲究最为重要。如有用全只的,或者为片、丝、丁、末、茸等形状。全鸡、全鸭的开剖方式和鱼的剖法等,都是决定药膳基本形状的关键。

2.烹调中的加工形状 烹调时,应考虑到药膳制成后的形状,并有意识地向这一形状过渡。全鸡的形状,应先在沸水中焯一下,注意掌握好火候,将鸡置于大盘内,头颈向上腹部朝下摆好,两腿骨弯曲撑在腹部两侧,还可用筷子、竹签固定支撑,上笼屉蒸制,掌握好火候,出笼后将竹筷、竹签撤去即成定形。炒菜中的片、丝、丁、条之类的形状,受烹调火候的影响较大,故掌握火候时,片、丝的火候要使之嫩些,丁与条则可使之老一点,如菊花肉片就要嫩些,枸杞鸡相对要老点儿。在做蒸菜时,应把做面子的一面朝下放,待蒸好后翻转过来,面子则朝上。卤菜,在卤的过程中要做出要求的形状,其关键仍是火候。卤的时间不够,则不熟;卤的时间过长,则肉缩而现骨头,鸡、鸭久卤则垮架,所以要掌握适度的火候。

3.烹调成膳的形状 在烹调完一个药膳之后,上席前还须进行整形,这是在前两项加工形状的基础上,再进行辅助整形。主要包括装盘、勾汁、上色、亮油、定形。如对成膳之后盛装的器皿的形状、色泽,尤应讲究,并与药膳搭配好,如片、大丁宜用圆盘盛,小丁、丝宜用条盘。装碗的,则需注意汤的多少与碗的美观。卤菜除整只出售外,一般还可斩成块,切成片、条的形状。蒸菜还应注意加汁的色泽与主食搭配协调。

(二)药膳的调味

调味分三个阶段,即初加工时药食本身的鲜味、加工中的除去腥膻味和成形后的辅助调味。

1.在初加工时,要保证药物的洁净和食物的新鲜,对发臭腐烂变质的药食应禁用,这是保证药膳味美的关键。所以,在初加工时应注意保持原料的鲜香气味。

2.在药膳烹调中,对牛羊肉等有腥膻味的肉类,要加一些必要的调料,如姜、葱、花椒等,以去除腥膻味。在炖狗肉、鹿肉时,还可加生姜块同煮,以除腥膻。在用丝、丁、片、条炒菜时,也须加用适当调料。

3.药膳成形之后,还需进行必要的调味。这是因为药膳制作时,往往不能把调料加入同烹,以免减弱药膳的功效。 tZqUTilEgDpoNoE5UW2YA4DVuQ4H1dkfULu4Hu2hI7UbhtalajmrT/TcxD2UQyo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