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经典中的诊断流程

如果能够通读每本经典,虽只一遍,也会大体知道每本经典的诊断流程。就算我们对很多具体的诊断不知道如何操作,或者不知道某一段关于诊断的具体意义,但是亦可以知道整本经典的大体诊断步骤。这时候只要放弃以前一直惯用的诊断方法,沿着经典的诊断步骤,一个病人一个病人用心去看,在临床中慢慢地体会经典,用不了多久就会熟练经典中的诊断方法,也就能体会到经典中语句的临床意义。仅仅明白了经典是不够的,必须在临床中运用出经典的语句,而且是简单真实地应用,知行合一,这样的践行才是真正的学习经典。

《素问》的诊法主体为色脉合参

《素问》的诊法主体为色脉合参的诊法。“色脉者,上帝之所贵也,先师之所传也。”“色以应日,脉以应月”。色是望面部的五色,脉是四时脉。我们在临床可以按经典的方法色脉合参:当摸到春脉的时候,看病人的面色是不是青色,然后看春脉的脉象是否与《玉机真脏论》所描述的指下感觉一致,面色是否与《五脏生成》篇记载的青色一致,慢慢地我们就会按《素问》的记载去看病。

张仲景的诊法主要是脉证合参

经典记录的都是真实的看病方法,由于看病的切入点不同,所采用的诊断方式也有一些差异。我们反复读几遍《伤寒论》就知道张仲景的诊法主要是脉证合参,即辨某某病脉证并治,通过脉所得出的象与症状所现的象相对应来诊断并论治。如何通过症状诊断没有流程,也没有捷径,需要反复阅读条文,感受条文简单的症状描述所表达出的病人的气的状态,临证中细心体会病人描述的症状所反映的深层次的气的问题。脉诊是一个精细的工作,通过脉诊一步一步地测量出人体的气的状态。

首先“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通过对左右手关前一分的比较,判断病人当下是阳病还是阴病。

然后进一步判断病人的气血盛衰,看人迎气口究竟是几盛,用脉诊定出六经状态为第一步。

准确诊断出六经病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按阴阳的思维从不同角度分析脉象,通过脉搏力度的拘紧与虚缓诊断中寒还是中风。

风寒分清楚之后需要进一步看是否兼有其他的因素,是否有水滀、支饮、热烦与痛。

还要看脉象的胃气情况。

还需要看寸关尺是否有某一部脉非常异常,是否经气在某一部脉有严重的郁滞,有郁滞要看郁滞的深浅,是否达到癥瘕积聚的程度。

在这之后还需要看寸脉是否微,尺脉是否弱,看是否有表证,内里是否空虚等。

这样一步一步地精准诊脉,需要医者安静下来慢慢体会,最少需要安静地摸脉一分钟,并且要反复摸脉反复确诊。精准的诊断是精准治疗的前提,有纲领的精准脉诊是精准诊断的前提。

脉诊不难,但是很多人给脉诊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学医者对脉诊望而却步。如果我们重视经典,愿意放下自己长久形成的固有认识,去看看经典本来的样子,那我们就会清楚地看到经典最重视的诊法是脉诊与色诊,从经典中看到的是明确诊断出病机而非推理出病机。

判断病人当下病机的最真实的方法,是直接用手指去触碰病人搏动的气,感受气的状态。经典给脉诊定了一个法则,要在这个法则内感受,如果脉诊搞成经验,记忆某一部脉的特殊感觉主某一种病,或者玄幻脉诊,那都离开了经典的诊脉法则。一个真正热爱中医的学者,必须爱经典的本源样子,不能陶醉于自己假想的中医魔幻境界里,必须要去训练精准的有法度的摸脉这一基本功,踏实地学习经典。 prRaKp/6U2j7KGG4Qf+MILVOiII7/M+WLdlb0vZwFT8Ap+yuYeoNvaSjej/wXLk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