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九、胃气的诊断

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还原一下经典的原意:这里的胃气并不是指人能不能够吃饭,而是脉象上是否有从容和缓的感觉。如果脉象上没有这种从容和缓的胃气,可以确定这个病非常危重。

天地间万物繁茂的前提是大地给万物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一棵树能够枝繁叶茂也是因为土壤为其提供充足的养料,人的五脏六腑能够正常运转的前提是脾胃吸收足够的养料。故“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树木健康的根本在于树根,人五脏健康的根本在于脾胃。这里的脾胃不是后世定义的脾胃,是源源不断的具有滋养作用的生气,这个气源自于脾胃,这个气就是胃气。

摸脉要判断脉中胃气是否充足,如果胃气充足,说明脏腑得到充足的濡养,自我修复的能力便很强,即使得病也容易快速康复;如果胃气缺失,说明脏腑失于濡养,容易受邪且不易修复,得病较重且不易恢复,治疗需养胃气为主。如果一株植物的根已经坏掉了,即使仍然枝繁叶茂,可以明确地说这株植物已经死了,不久将要枯萎。同样如果人的脉象没有胃气,虽然表面上脏腑功能正常,甚至这个人依然能够吃饭,我们可以确定这个人不能从食物中提取濡养脏器的气,待消耗完自身脏器的存储之气后必亡。我们看一下《素问》对无胃气的脉的诊断:

“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

“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泽,毛折,乃死。

“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肤,色白赤不泽,毛折,乃死。

“真肾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色黑黄不泽,毛折,乃死。

“真脾脉至,弱而乍数乍疏,色黄青不泽,毛折,乃死。

“诸真脏脉见者,皆死,不治也。”

我们用指标很难测量脉搏中的胃气,但如果回归取象比类的思维,就很容易知道脉象中胃气的多少。人在温暖的环境里锦衣玉食,自然肌肤娇嫩有弹性;人在恶劣的环境里,自然肌肤粗糙坚硬。人的脉搏亦然,人的五脏得到胃气的濡养,脉象中充满胃气,则比较柔软富有弹性,搏动从容和缓。当人的五脏失去胃气的濡养,脉中没有胃气,脉象就会比较干枯有形,搏动起来也不柔和。

以肝脉弦为例。当人体处于肝脉,代表人体处于内里的气郁滞发不出来的状态,如果有胃气的弦脉,则“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就如同摸到了弹性很好的琴弦一样。如果没有胃气,就会变得非常弦硬,甚至有按到刀刃上的感觉。其余四脏脉皆如此。“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当在脉搏中摸到枯槁的感觉时,说明脉象中胃气较差,当枯槁到很严重时,这个病死不治。

如果一个人胃气很充足,那么在治疗时可放胆采用攻伐的方法;如果是较虚弱的病人但胃气很好,也可以大量应用补益之法。如果胃气较差,需要攻伐,就要用小剂量或相对缓的药慢慢调整;非要选择峻猛之药攻伐,就需用大剂量平和的药顾护胃气方可少佐峻猛之品。如果是胃气较差又较虚弱的病人,用大剂量的如地黄、玉竹、黄芪、党参之类的甘药根本不能吸收,反而容易生热或滋腻碍胃,使人更虚,此时王道无近功,需用平和之药徐徐养出胃气为上。

判断疾病是在变好还是加重,胃气是最重要的标准。如果经过治疗之后胃气越来越好,说明脏腑功能恢复得越来越好,疾病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经过治疗之后胃气更差,此时即使病人症状减轻,我们也可以确定这个病在加重,很快会卷土重来或者会以其他病的形式再次出现。无论是用中医还是西医的方法治疗,我们都可以通过病人的胃气来判断预后。

人最宝贵的不是外在的功名利禄,而是内在的这股气是否从容和缓充满胃气,是否恬淡虚无。古人的修行就是养护这个气,这是最宝贵的财富。有了这个气才能够去承载其他的财富,仲景感慨世人不知贵贱,华其外而悴其内,故告之曰:“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最好的养胃气的生活方式就是生活作息符合自然规律,饮食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因为这些食物比较平和,能够养人的胃气,其他食材偏性较大,不可常服。心态上始终保持恬淡虚无,以恬淡虚无的心去与身边的人和事互动,如果拒绝用恬淡虚无的心带给别人温暖则不是真正的恬淡虚无。养生不是做加法,而是做减法,回归自然本源的生命状态,让人体充满胃气,这样不仅可以让脏腑充分得到濡养,尽可能地延长每个脏腑的使用寿命,而且即使身体偶然受邪,也可以快速恢复。 ZKokZHAGC+nujTf+jSL77hkRwidvhIT8hYfw9r0fEzO7qZLdCTRBSnusqtB14vn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