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补虚36则

论治是辨证的归宿,治病的终端。由3个层次组成:最高层次是基本原则,又称“治则”,对于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择其要有8个治则,即早期治疗、治病求本、轻重缓急、扶正祛邪、因势利导、以平为期、三因制宜、配以调护;中间层次是汗、吐、下、和、温、清、补、消8个治疗大法;最低层次是具体的治法,有36则补虚法和45则泻实法,如解表发汗法、清热泻火法、调和肝脾法、补气温阳法、滋阴养血法。治疗大法和具体治法,统称治法。

论治必须要注意这3个层次,尤其是补虚的36个治法和泻实的45个治法,这是常规疗法。先讲常规疗法,然后再讲巧配。中医治病用好常规疗法一般会有疗效。当然,为了提高疗效,必须还要辅助巧配。

虚证是临床多见的一个证。内伤杂病,虚证占十之八九。《黄帝内经》讲:“虚者补之。”虚证要补,补法共有36种。

一、补气法

1.单纯补气法

气虚证以补气法直接治疗。什么是气虚证?辨证的时候已经讲过,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加1个主症气短。治疗气虚证的方子就是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里面主药就是参。参类,对气虚是好药,但要注意最好不用人参,更不用红参,因为这两味药虽然补气,但药性很热。现代人上火的很多,气补上来了,火也上来了,副作用大,所以最好用西洋参。西洋参补气不上火,就是贵一点,经济条件差的病人,可以用党参或太子参,当然量一定要大些,至少用15g。气虚如果用了补气药,用了四君子汤,却没效,这在临床很常见,此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巧配,二是用特殊药。仙鹤草属于特殊药,内科大夫都知道仙鹤草止血,实际上仙鹤草也是补气的好药。另一味特殊药是扁豆衣,用5g,也可以用10~15g白扁豆来代替。还有棉花根,这个中药书里没有,是治疗崩漏的一味常规草药,用30g。补气时参类是主药,后面3味是特殊用药。临床要千方百计取得疗效,采取各种措施,但不能着急,不能所有补气药一下全用。另外,中药方子很奇妙,同样一个方子改一味药的剂量,效果不一样;加1味药、减1味药,效果不一样,这个在临床上很多见。比如有位老先生,2次脑梗死,半身不遂,腿脚不灵活。书上讲用什么方子?王清任《医林改错》的“补阳还五汤”。当然对这位老先生我没用补阳还五汤,为什么?因为他舌苔腻。苔腻就用温胆汤祛痰,祛痰药里加化瘀药,痰瘀同治;舌苔净,完全可以用补阳还五汤。许多学生用了补阳还五汤,说:“老师,不行,效果不好。”我一看,没有到位。为什么没有到位?补阳还五汤的重点就是补气活血,补气的重点药是黄芪,生黄芪用了30g,认为这个量到位了。我一号这个病人的脉,特别沉细,非但气短,而且乏力,气虚比较重。我用黄芪到90g,并且1味补气药不够,再加党参30g,总共120g的补气药,吃了7剂药,就见效了。所以对气虚的病人别着急,这3味特殊药加1味或2味,看看效果如何。效果不行,再用我巧配的办法,用1个或2个,这么一步步来,总是会有效果的。千方百计想办法,病人就踏实了。

现在重点要说的就是癌症病人。我治了一个北京的个体户,36岁,尿血,无痛性尿血,1个月止不住。通过朋友介绍来找我看病,我给他开了一个方子,基本方就是滋肾通关方,知母、黄柏和肉桂,加上止血药。止血药用白茅根30g,芦根30g,再加上三七粉和琥珀粉。但是这老板有钱,1剂药才10元钱,估计他不会相信疗效,我又加了犀牛角(水牛角代)粉1g,人工牛黄粉1g。我跟他说了一句话:“刘老板,我给你开7剂药,这7剂药止不住你的尿血,我一生不行医了,干别的去。”他听了特别放心,吃了3剂药,尿血止住了!为什么?一边靠我的药,一边靠意疗,让他没有退路,绝对增加信心。之后让其巩固1个月。1个月以后,他告诉我他还患有胃溃疡,胃切了五分之四,每天只能吃酱油煮点白菜或豆腐。我说:“刘总,你赶紧说呀,治胃中医特别有效,我给你开胃口。”最后我给他开了1个月的药,用的什么?就是温胆汤加蒲公英,吃了1个月,胃口大开。所以遇见癌症病人必须果断,不让他有退路,不让他有想法,能提高疗效。

2.益气升提法

气虚下陷用益气升提法。什么叫下陷?中医讲的下陷有两种:第一种就是慢性腹泻,泻得厉害;第二种就是内脏下垂,胃下垂、子宫下垂。气虚证加上这两种下陷,就要用益气升提法。方子就是《脾胃论》的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的组成:生黄芪、甘草、人参、当归身、橘皮、升麻、柴胡、白术。补中益气汤的主药就是生黄芪,既能补气又能升提,另外配个升提的药就是升麻。而且一定要想到补中益气汤的巧妙在于养血补气,血为气之母。补中益气汤主要的药就是生黄芪、升麻和当归身。方剂是个样板,告诉你怎么组方,中药是个基础,所以我告诉你们这个主药。补中益气汤治疗肺结核效果好,肺结核空洞的病人,用补中益气汤就是培土生金,这个时候升提不要用升麻,而是用桔梗,桔梗抗结核,桔梗也升提,这就是灵活使用。我不反对现代的药理,但我反对不搞辨证专讲药理,很影响疗效;在辨证的基础上结合药理用药,肯定能提高疗效,这也是中西医配合的一个窍门。

举个我自身的例子,20多年前,我患了胃下垂,最后用补中益气汤治好了。我治胃下垂时升提药改成了什么呢?改成了柴胡,又加了枳壳、金樱子,枳壳对补气升提影响不大,但枳壳行气,不破气。枳壳还有什么好处呢?收缩平滑肌,它的药理作用是收缩平滑肌。平滑肌一收缩,对胃脾肾有好处。为什么用柴胡呢?柴胡本身有升提作用,用柴胡也是考虑木和土的关系,病在胃,治在肝。为什么用金樱子呢?是考虑肾和土的关系,益火生土,金樱子也能收缩平滑肌。我胃下垂2cm,用这个方子吃了不到2个月就好了。这就是用中医的理论,看准了补气升提,间接治疗,配合中药的药理,疗效提高了。所以益气升提法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包括治疗慢性腹泻,升提用柴胡,也可以用葛根;益火生土用生杜仲,这时生杜仲可以改为炒杜仲,既能益火生土,又能收敛。

3.益气固表法

用于表虚证。表虚实际上就是气虚,但它不在里,在表,所以舌苔薄白,但脉是浮的,脉浮细,病人也气短。表虚一定要加2个主症,一是出汗多,二是怕风,即汗出怕风。方子就是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的组成:生黄芪、白术、防风。玉屏风散中主药就是生黄芪,生黄芪、白术的量可以大,但防风就用5g。还一定要加2个主药:一个是浮小麦,30g;另一个是生牡蛎,30g,用于收敛。不要用煅牡蛎,煅牡蛎只有收敛作用,生牡蛎还有软坚作用,煅牡蛎会把表邪收敛在里。假如病人失眠,可将生牡蛎换成生龙骨。

4.补益心脾法

用于心脾两虚。辨证是心气虚、脾气虚,脾统血,也就是气血两虚。气虚的症状加血虚的症状就是心脾两虚了。方子是归脾汤。

归脾汤的组成:白术、茯神、生黄芪、龙眼肉、炒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归脾汤里面的主药:补气的主药是生黄芪,养血的主药是当归。方中的炒酸枣仁既能安神又能养心,炒酸枣仁要用30g,量要大。还一定要加鸡血藤,鸡血藤和血养血,是治疗心脾两虚的好药。心脾两虚在临床上很多见,尤其是神经衰弱,首先想到用归脾汤。但我要提醒大家,一定要看舌苔,舌苔腻的用了归脾汤就更麻烦。可以有气虚的症状,也可以有血虚的症状,但只要出现舌苔腻,就不能用归脾汤,一用病情就重,一定要先用温胆汤,等舌苔退了再换成归脾汤,这样才会有效。

5.补气摄血法

用于气虚出血,各种部位的出血加上气虚,气虚的辨证就不重复了。方子要用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汤的组成:生黄芪、当归。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方子,但非常有效。同时,要加仙鹤草:第一,仙鹤草补气,配合生黄芪增加疗效;第二,仙鹤草止血。还要加30g的生牡蛎,软坚收敛止血;另外,生牡蛎含钙离子,西医强调止血要补钙,这个既符合辨证,又符合药理。还一定要加三七粉,三七粉冲服3~6g,三七粉的特点是止血又和血。江南名医唐荣川指出要止血活血,三七粉特别关键,既把血止住又能把血块吸收。

6.补气固脱法

用补气固脱法一般说明病比较重,多是大出血,如功能性出血或者手术后出血,大出血以后,气随血脱。气虚并且很虚弱,一定要补气固脱,用《伤寒论》的独参汤。要用人参浓煎兑服。这时如果病人昏迷,可以鼻饲,最好还是用灌肠的方法。因为药物吸收部位就在乙状结肠,灌肠可以使药物直接到达这个部位,不再通过胃,比鼻饲的吸收率更高。所以针对危急病人,插个15cm的肛管,就到了乙状结肠。这样直接把独参汤灌进去,吸收快,效果好。但要注意,独参汤里面人参用量一定要大,要用100~300g。我在广安门急诊科工作了7年,这个量也是从临床慢慢总结出来的,许多病人用30g、50g不起作用,后来白人参用到100g效果不错,而且量越大效果越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血止住了,血压回升了。用到300g以上行不行,说实话,我没试过,最大量我用到300g。大家也可以临床发挥,假如用到500g效果更好,那就是你的经验,发展了我的思路。大家要创新,但一定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离开中医理论胡思乱想,非但没有效,还容易出问题。我出奇制胜,用了许多奇药,但必须要保证安全。1963年我刚毕业,在北京顺义,见到有的老中医治偏头痛,用100条蜈蚣、100条全蝎,立竿见影,我也学了,但用了不到半年就不敢用了,用药安全第一。

7.补心安神法

补心安神法主要用于心气不足,心气虚。除气短外,还有心悸或心痛。方子用《证治准绳》的养心汤。

养心汤的组成:生黄芪、白茯苓、茯神、当归、川芎、炙甘草、半夏曲、柏子仁、炒酸枣仁、远志、五味子、人参、肉桂、生姜、大枣。

养心汤离不开当归和黄芪,要生黄芪来补气,用当归来养血,气血同治。但方中1味重要的药是茯苓,养心汤不能离开茯苓。茯苓的好处,第一健脾补气,第二宁神安神。当然以前讲的都是用茯神,抱木茯神,现在少了,基本都用茯苓代替。还有1味药是柏子仁,柏子仁是治心悸的一味好药。许多同仁问我如何治心律不齐,主要有6味有效中药:生黄芪、党参、丹参、苦参、川芎、石韦。

8.补气行血法

这个方法多用于治疗心血管病,首先活血化瘀,其次补气化瘀,最后补气活血,就是用于气虚血瘀证。当然有气虚的症状,还有血瘀的症状。方子是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的组成:当归尾、川芎、生黄芪、桃仁、地龙、赤芍、红花、桂枝。第一,重用生黄芪,补气可用到90g;第二,别忘了养血,可用当归和生地黄。化瘀的药主要靠地龙,透络化瘀,还有个很重要的药就是赤芍。虫类药是中药的一个特点,透络、化瘀力量比较大,对症了疗效特别明显。应用虫类药的祖师爷就是清代的王清任,近代用得好的就是国医大师——南通的朱良春,他专门写了一本书叫《虫类药的应用》。虫类药是好药,但一定要考虑毒性,上文我讲的蝎子、蜈蚣尽量不用,虽然有效但也有毒性。我一般会用地龙、土鳖虫、僵蚕、水蛭、蝉蜕等既不会产生过敏又很安全的虫类药。水蛭的作用我讲过,大家都认为有毒,实际上我们通过实验和临床观察发现水蛭没有毒,可以用,最多是破血。这5个虫类药非常安全,非常有效,尽可以使用。同时方中一定要再加1味温通药主要用桂枝。

9.补益心肺法

补益心肺法用于心气虚和肺气虚,气虚的前提下,加心的主症,心悸;加肺的主症,咳喘。用于心肺两虚,或叫心肺气虚。方子是保元汤。

保元汤的组成:人参、生黄芪、肉桂、甘草、生姜、北沙参、麦冬、仙鹤草、百合。方中的主药,心的主药是黄芪,肺的主药是北沙参,这两味药必用。方中一定要加麦冬,过去对麦冬的认识,认为它是养阴,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发现,麦冬是味补心气的良药,不但养阴,而且补气。因为气和阴密切相关,心肺气虚的时候别忘了加麦冬。还有1味药是仙鹤草,对于很多冠心病心气虚证,仙鹤草是补心气的良药。另外,补肺别忘了用百合。

10.补肺健脾法

用于脾肺气虚证,方子是《医学正传》是六君子汤。

六君子汤的组成:人参、炙甘草、茯苓、白术、陈皮、制半夏、白扁豆、仙鹤草、紫菀。健脾的药主要是人参和白术,加上白扁豆;补肺的药主要是仙鹤草,既补肺又补脾;还要加紫菀。

二、养血法

1.单纯养血法

血虚证用养血法,方子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四物汤。

四物汤的组成: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黄芪、仙鹤草。因熟地黄滋腻碍胃,原方熟地黄改为生地黄。方中重点的药是生地黄和白芍。因为气和血的关系,一定要加补气药。补气药就用黄芪和仙鹤草。

2.养血安神法

主要用于心血不足证。血虚加上心悸的症状。因为心主神明,这样的病人肯定失眠,方子就用《金匮要略》的酸枣仁汤。

酸枣仁汤的组成:炒酸枣仁、知母、川芎、茯苓、甘草、生地黄、鸡血藤、夜交藤。养心血用生地黄和鸡血藤,安神用炒酸枣仁和夜交藤,量要大,都要用30g。

3.气血双补法

用于气虚证和血虚证,主要的方子是《正体类要》的八珍汤。

八珍汤的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生姜、大枣、生黄芪、生杜仲、黄精。补气用生黄芪和白术,养血用生地黄和白芍,又补气又养血。还一定要用1味关键药生杜仲,杜仲一定要用生的,通过调肾来补气养血。还要用黄精,因为黄精能养肝、脾、肾阴。气血和阴关系密切,补气养血时不滋阴效果就差,而且黄精可以补3个脏的阴和气,所以要加黄精。

4.增液生津法

用于津液亏损证,也就是凉燥和温燥。用的方子是《温病条辨》的增液汤。

增液汤的组成:生地黄、玄参、麦冬、黄精、芦根。要用增液汤必须得用原方的全方,生地黄、玄参、麦冬,因为是全身的、五脏的阴液亏损,所以3味药必须全用。尤其是玄参,对鼻干、咽干、口干是味好药。还一定要加两味药:一味药是黄精,既增液养阴,又能补气;另一味药是芦根,增液且不滋腻,是味好药。

5.滋阴安神法

用于心阴亏损证,就是阴虚加上心悸。主方用《摄生秘剖》的天王补心丹。

天王补心丹的组成:人参、玄参、丹参、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当归身、天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黄、辰砂。主要的药是生地黄和天冬。不用麦冬,用天冬,因为心和肾的关系密切,心肾相交,所以用天冬来养肾阴,从而维持心阴。远志必须用炙的,因为有毛,生远志吃了呛嗓子,炙后就不会了,像枇杷叶一样,生的枇杷叶有小毛,需要用炙枇杷叶。要加茯苓,既能安神,又能健脾。

6.滋阴润肺法

用于肺肾阴虚证,就是阴虚加肺、肾的症状。主方是《慎斋遗书》的百合固金汤。

百合固金汤的组成:百合、熟地黄、生地黄、当归身、白芍、甘草、桔梗、玄参、贝母、麦冬、生杜仲、桑寄生。生地黄、麦冬、百合这3味药为主要的药。第1点,方中一定要加当归和白芍,就是考虑肝和肺的关系,通过柔肝来润肺。第2点,一定要加生杜仲、桑寄生,就是从阳求阴,生杜仲、桑寄生阴阳双补。古人组方有很多巧配,这也是其中巧配的例子。病在肺,治在肝;病在肾阴不足,治在温肾阳。但这种情况因肺阴虚,肾阴也虚,从阳求阴绝对不能用太多的温阳药,而是要用平稳的药,又能滋阴,又能温阳,用生杜仲和桑寄生,其他温阳药如淫羊藿、补骨脂、蛇床子比较温热,对养阴没有好处,所以要避免。

7.清肺润燥法

用于燥邪犯肺证,阴虚症状加干咳、口鼻干和喘促。主方是清燥救肺汤。

清燥救肺汤的组成:桑叶、石膏、杏仁、甘草、麦冬、人参、阿胶、炒胡麻仁、炙枇杷叶、北沙参、知母。方中主要的药就是北沙参、麦冬、知母。要加特殊的药阿胶,阿胶要烊化,用起来比较麻烦,所以临床上我喜欢用阿胶珠,就是阿胶加蛤壳粉一起炒成圆球,不用烊化,直接放在汤剂里面煎就可以,而且蛤壳对肺阴不足、肺燥也有好处。另外,还应该加炙枇杷叶。

8.滋养胃阴法

用于肝胃阴液不足证,胃阴不足和胃火是一回事,胃火一定有胃阴不足,胃阴不足必定有胃火,主要是指主症一样。主方为《温病条辨》的养胃汤。

养胃汤的组成:沙参、麦冬、生地黄、玉竹、知母、生薏苡仁、乌梅、芦根、黄精、蒲公英。主药是生地黄、黄精、芦根。一定要加蒲公英祛火;另外要加乌梅。许多胃炎的病人,纳呆,舌苔不腻,要用这个方法。养胃汤既养胃阴又清胃火,方中一定要加黄精和乌梅。

9.滋补肝血法

治疗肝血虚证,首先有血虚的症状,其次病位在肝。主方为《医宗金鉴》的补肝汤。

补肝汤的组成: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炒酸枣仁、木瓜、炙甘草、白菊花、生草决明、仙鹤草。补肝汤用来柔肝,所以必须用当归和白芍。肝血不足,一定会肝阳上亢,所以一定要加白菊花和生草决明,生草决明用30g。为了增加养血的作用,还要加仙鹤草和生地黄。

10.滋阴潜阳法

用于肝肾阴亏证,也就是阴虚加上肝、肾症状。主方用《医级》的杞菊地黄丸,这是个名方,调肾主方就是杞菊地黄汤。

杞菊地黄汤的组成:枸杞子、白菊花、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天麻、川牛膝。方中有4味主药:枸杞子、白菊花、生地黄、山萸肉。山萸肉能养肝肾之阴,但比较贵,我把它换成了黄精,黄精非但养肝肾之阴,而且能养脾阴,还可健脾补气,作用更全面。这个组方既滋阴又潜阳,还一定要加潜阳的天麻和川牛膝。

11.滋阴降火法

用于阴虚火旺证,就是阴虚的症状加上火旺。主方为《医宗金鉴》的知柏地黄汤。

知柏地黄汤的组成:知母、黄柏、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银柴胡、生栀子。知母、黄柏、生地黄是主药。知母、黄柏降相火,治疗阴虚不在于滋阴,而在于降相火,降相火就起到了滋阴的作用,这是知柏地黄汤配伍最巧妙的地方。还要加降火的药,主要是银柴胡,银柴胡甘平;再加生栀子,也是清热降火的作用。

12.滋补肾阴法

用于肾阴虚证,就是阴虚加上肾的症状。主方为《小儿药证直诀》的六味地黄汤。

六味地黄汤的组成:熟地黄、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山萸肉、生杜仲、桑寄生。六味地黄汤的这6味药都要用,因为古人配六味地黄汤三补三泻,很有道理,补的时候,一定要补而不滞。中焦脾胃补血补气一定要补而不滞,就用醒脾;肾的补而不滞就要淡渗利水,主要用泽泻。另外为什么用牡丹皮?阴虚的病人往往有火,也就是阴虚内热,所以用牡丹皮来清火。当然山萸肉可以换成黄精。三个补,三个泻都不要动,但凡是补肾法一定要阴阳平衡,所以我把补肾改成了调肾,肾不在于补,在于调,调肾的阴阳,六味地黄汤一定要加生杜仲和桑寄生,从阳求阴。实际上应用六味地黄汤不如杞菊地黄汤,因为杞菊地黄汤是在六味地黄汤的基础上加了枸杞子和菊花,这样降火平肝的作用更大了。

13.交通心肾法

心肾不交,第一是心火,有心火的主症;第二是肾阴不足,有肾虚症状。心火要靠肾水来滋养,肾水要靠心火来调摄,如果肾水不足,心火下不来而上炎,就导致了心肾不交。主方为《韩氏医通》的交泰丸。

交泰丸的组成:黄连、肉桂、炒酸枣仁、夜交藤、麦冬。黄连3份,肉桂1份,这个方子可以做成中成药,磨粉装在胶囊里。但是交通心肾,只有黄连、肉桂还不够,还要加3味药,炒酸枣仁、夜交藤、麦冬。麦冬是味好药,千万别局限在肺、局限在肾,麦冬对心、胃、脾、肝都有好的作用。

14.补肾益精法

用于肾精亏虚证,肾精亏虚比肾阴不足更严重。肾精亏虚有两个症状:一个是潮热,另外一个是形瘦劳损,很明显的消瘦加上劳倦。主方用《医方集解》的河车大造丸。

河车大造丸的组成:紫河车、党参、熟地黄、杜仲、天冬、麦冬、龟板、黄柏、茯苓、川牛膝。除了上面讲的滋肾阴的药外,方中主要有3味药,龟板、天冬、紫河车。紫河车就是胎盘,用紫河车一定要用母体比较健康且未被乙肝病毒感染的胎盘。把紫河车洗干净之后,放在烤箱里面,用100℃烤15分钟,然后磨粉,装胶囊里面吞服,每天3g,分2次服。如果没有胶囊,就用新鲜的馒头皮,把紫河车包在里面,像黄豆那么大,吞服即可。

15.补肾固摄法

用于肾虚再加上4个症状,就是遗精、早泄、遗尿和多汗,即肾精不摄。主方为《平氏济生方》的秘精丸。

秘精丸的组成:菟丝子、生牡蛎、韭子、生龙骨、五味子、白茯苓、桑螵蛸、赤石脂,另外我根据自己临证,又加了补骨脂、芡实、五倍子。方中主药是菟丝子、补骨脂、生牡蛎、芡实。当然一定要加五味子、五倍子。假如遗尿的病人还要加利尿药,通因通用,利尿药主要是白花蛇舌草和泽兰。

16.补益肺肾法

用于补益肺和肾,也就是气虚加肺和肾的症状。主方用《医宗己任编》的都气丸,或叫七味都气丸。

都气丸的组成: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五味子、黄精。方中主要的药是生地黄、黄精、泽泻、五味子。当然还可加百合、芦根。百合润肺,气虚和阴虚互根,除补肺气以外,还要加百合润肺。另外还可以加黄芩,肺气不足,一般有火,用黄芩清肺火。

三、温阳法

1.温经活血法

用于寒邪客于血脉,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迟。主要症状是腹痛腹凉,经少经闭,这是寒客于血脉的主症。主方用《金匮要略》的温经汤。

温经汤的组成: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炮姜、甘草、半夏、麦冬、艾叶、生山楂、丹参。方中主药是桂枝、当归、炮姜、艾叶,而且一定要加生山楂,加强活络的作用,生山楂可用15~30g。还要用丹参,用30g,它代替了四物汤。

2.回阳救逆法

阳脱就是阳虚的症状再加四肢厥冷。阳虚四肢厥冷是危证!阳脱即《伤寒论》的亡阳证。这个就要用参附汤,就是独参汤加制附片。独参汤用100~300g,制附片用15~30g,且里面一定要加五味子。五味子收敛,把脱的阳气收回来,既温阳救逆又收敛,五味子是常规用量。这个方子可以浓煎灌肠。

3.温运脾阳法

用于脾阳不振,脾阳虚,定位在脾。主方用《伤寒论》的理中汤。理中汤的组成: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临证加减:理中汤中,甘草不用,干姜用量要小,用5g,还要加两味药,一味是白扁豆,一味是乌药。

4.温补脾肾法

用于脾肾阳虚证。主方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附子理中汤。

附子理中汤的组成:炮附片、人参、白术、炮姜、炙甘草。要注意,用附片一定要先煎半小时。如果不用附片,可以用5g淫羊藿和10g补骨脂代替。附子理中汤中把甘草去掉,还要加白扁豆。

5.温脾行水法

用于脾肾阳虚证,加上浮肿,不但要温脾,而且要行气。主方用《严氏济生方》的实脾饮。

实脾饮的组成:附片、干姜、白术、甘草、厚朴、木香、草果仁、槟榔、茯苓、木瓜、生姜、大枣、大腹皮、泽兰、车前草。当然方中的附片,也可以用淫羊藿、补骨脂替换。行水的药要加大腹皮、泽兰、车前草3味。车前草包含了车前子,用全草,用量要大,要用30g。

6.温阳化水法

用于心肾阳虚证,阳虚定位在心、肾,还有一个症状就是肢体浮肿。主方用《伤寒论》的真武汤。

真武汤的组成:茯苓、白芍、白术、生姜、炮附子、桂枝、葶苈子。方中的附子、白术、白芍、桂枝是主要的药。白芍柔肝,这是考虑木和土的关系;桂枝温通,温阳不通不行,故加个温通的药。再加一味治下肢水肿的好药,葶苈子。葶苈子不但能退肢体的浮肿,甚至腹水也能退。用葶苈子要掌握便溏用炒葶苈子,大便正常用生葶苈子,便秘用生葶苈子。

7.温补肾阳法

用于阳虚证,肾阳不足。主方用《金匮要略》的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的组成:桂枝、附子、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淫羊藿、女贞子。金匮肾气丸中,附子不能常用,原方中的肉桂尽量少用,改成桂枝。桂枝和肉桂一样能温阳,而且能温通。这个方子要加两味药,一是淫羊藿,来增加温阳的作用;二是女贞子,从阴求阳。

8.补肾纳气法

用于肾不纳气,肾阳不足,再加上喘息。主方用《严氏济生方》的人参胡桃汤。

人参胡桃汤的组成:人参、胡桃、生姜、补骨脂、肉苁蓉、巴戟肉、紫菀、川牛膝。方中人参、补骨脂、胡桃是3个主药。必须要加上肉苁蓉和巴戟肉,加上紫菀和川牛膝,川牛膝要用15g。这个方子平喘,指没有痰的喘可用这个方子,尤其是中老年人咳喘不止,没有痰,完全可以用这个方子。还有一个办法可平喘,用蛤蚧磨粉,装在胶囊里,每天吞服3g,用补骨脂和肉苁蓉煮水送服蛤蚧胶囊,这方子也非常有效。

9.暖肝散寒法

用于两胁、小腹寒痛。主方用《景岳全书》的暖肝煎。

暖肝煎的组成:肉桂、小茴香、茯苓、乌药、枸杞子、当归、沉香、生姜,还可以在临证中加入炒橘核、白芍。方中主要的药是小茴香、炒橘核。炒橘核一定要重用,用到30g。一定要加上乌药,再加上柔肝的当归和白芍。

10.疏肝健脾法

用于肝火加脾虚,抑木扶土。主方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逍遥散。

逍遥散的组成:当归、白芍、柴胡、白术、茯苓、甘草、生姜、薄荷。逍遥散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抑木,离不开当归和白芍,抑木里面关键的药用了柴胡,所以抑木用当归、白芍、柴胡;二是扶土,用了白术、茯苓;还加了引经药薄荷。 J81wHrEtoD5KzADxn8dTIQndW88iFPrvVKBTTV9AcidRC+SOAEQe1199FvAEmQU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