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实证区分八邪

实邪犯病,主要有八邪,即淫、痰、饮、湿、滞、瘀、食、虫。

一、六淫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里面以风、寒、火3个为重点。

1.风邪

风邪分外风和内风。

(1)外风

外风是外感实病的总纲,要鉴别风寒和风热,其方法有4条。

1)辨舌脉。舌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舌脉也是金标准。先看苔、脉,鉴别风寒和风热,这很关键。

2)辨寒热。寒重热轻,怕冷、怕风,就是风寒;发高热,体温39℃以上,发热重,怕冷轻,仅怕风,就是风热。

3)辨疼痛。头痛、关节痛是风寒,咽痛、嗓子痛是风热。

4)辨咳喘。有的书上讲咳痰分寒热是根据颜色,但临床上不是这样。白黏痰,很白的,如果用温肺药,痰反而出不来,甚至导致憋闷、喘息,如果反过来用清肺的药,咳喘就减轻了。所以临证时分肺寒、肺热不在于痰的颜色,而在于痰的性质。稀薄的痰无论黄、白,就是风寒;黏稠的痰无论黄、白,就是风热。

外感病后面我还会讲,临床论治还有许多窍门。比如2004年“非典”疫情时期,我没有治过“非典”病例,但第一线的医生告诉我,“非典”的病人高热不退,有个特点是苔腻,那就是湿热。但“非典”后期推荐的清开灵、醒脑静、安宫牛黄丸,都是苦寒的药。苦寒药能抗病毒,但对湿没有好处。湿的特点是怕凉,不出太阳永远潮湿,一出太阳湿气就去了。中医学认为湿热最难治,尤其是湿邪黏滞,反复性大,怕凉。清代薛生白写了《湿热病篇》,专门处理湿和热的矛盾。燥湿对热不好,苦寒对湿不好,《湿热病篇》中怎么来治呢?用三仁汤,上焦杏仁、中焦白蔻仁、下焦薏苡仁,分利三焦,处理湿热。清代湿热病很多,所以薛生白写了10多篇文章专门谈怎么处理湿和热的矛盾。要坚持中医的辨证,这是个法宝!如果“甲流”来了,不要只想到流感病毒,还要想到秋燥,要加上润肺的药。

(2)内风

风要分内外,内风实际上就是肝风。肝风主症有6个:眩晕、肢体麻木、震颤、抽搐、颈项强直和昏迷。临床上6个主症不需要全出现,只要见到1个主症,就要想到内风,就是肝风。

然后根据舌脉分3类:①6个主症可见1个或2个,但只要见到舌红、脉弦,就是肝阳化风,治以平肝息风,多用夏枯草和天麻。夏枯草不要用根,而要用头。②见到6个主症,同时有苔黄质绛、脉弦数,就是热极生风,治以清热息风,多用鸡爪黄连和羚羊粉。③见到6个主症,同时有舌淡、脉细,就是血虚动风,治以滋阴息风,多用阿胶珠和桑椹。

2.寒邪

寒邪也分内外。外寒即风寒,内寒即阳虚证。

(1)外寒

口、鼻、咽、苔干燥,加上干咳就是外燥,风寒兼外燥就是凉燥。风寒加上怕风、出汗,就是表虚证。风寒侵入筋骨,关节疼痛,就是寒痹,以痛为主。外寒直侵肠胃出现腹痛、吐利、四肢不温,就叫中寒,或叫太阴证。这就是风寒的4个见证:凉燥、表虚证、寒痹和太阴证。治疗凉燥最好的药是芦根,最好用鲜芦根;治疗表虚证最好的药是黄芪,用生黄芪;治疗寒痹最好的药是桂枝;治疗太阴证最好的药是山药,用怀山药。

(2)内寒

内寒就是阳虚证,或者叫虚寒证。治疗阳虚证最好的药是淫羊藿,不要用附子、肉桂,但淫羊藿的量要控制,最多用5g。因为淫羊藿很轻,像叶片一样,用多了不好熬药;另外,淫羊藿有特殊的羊膻味,用多了药很膻。

3.火邪

火邪也分内外。外热即风热;内火应辨虚实并注意生风动血。虚火同阴虚相关;实火以阳盛证,苔黄质红,脉数实为主。

(1)外火

中医习惯称外火为外热,外热等于风热,表热就是风热,已经讲了与风寒的4个鉴别要点。外热加外燥,就是温燥。外热加外湿,见下午发热,汗出热不解,头重如裹,舌苔薄腻,脉浮数,就是上焦湿热;如果在暑天,就叫暑湿。上焦湿热主要用三仁汤,上中下三焦分利;暑湿就要加青蒿、荷叶。

(2)内火

内火可以是虚热、虚火,也就是阴虚。

内火还有实火,表现为舌苔黄,舌质红,脉数实,加上主症就是热盛。热盛有8个部位,8个表现。

第一,心火。上面的舌苔脉象加上口疮、口苦、心烦,就定位为心火,实火里的心火。治疗心火主要用车前草,通过利尿来清心;另外,心和小肠相表里,车前草导热从小便而出。

第二,肝火。胁满、易怒、目赤等症状,加上上面的舌苔脉象,就是肝火。清肝火主要的药,原来用龙胆草,现在龙胆草的应用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就改成生栀子。其实龙胆草毒性不是很大,但龙胆草苦寒,虽然能清肝火,但伤胃。

第三,脾热。中医不叫脾火,叫脾热。主要症状是消谷善饥,弄舌不定,等于一部分的消渴病。治疗脾热的主要药物是生薏苡仁,用以清脾热。

第四,肺火。主要症状是黏痰,鼻干,鼻出血,清肺火主要用黄芩。

第五,胃火。胃火的主要症状是口渴引饮,牙龈肿痛。泻胃火主要用制大黄。

第六,小肠火。主要症状是尿频、尿急、尿痛,等于膀胱湿热证。治疗小肠火主要巧妙地用石韦。

第七,大肠火。主要症状是热结旁流,肛门灼热。热结旁流的便像羊粪疙瘩,另外还有水分,肛门很热,这时用一个特殊的药就是马齿苋,最多用30g。

第八,膀胱热。不叫膀胱火,叫膀胱热,就是淋浊癃闭。中医的淋浊不包括性病,而是膏淋、石淋、血淋等五淋。治疗膀胱热最主要的药就是白花蛇舌草,关键是量要大,白花蛇舌草用30g。

二、痰浊

痰浊分两类。狭义者潴留肺脏,分为寒痰、热痰、燥痰和湿痰;广义者流窜全身,“脾为生痰之源”,有6个主症,5个定位。

痰浊是实证里面很重要的邪。这个痰浊最后分两类,叫有形的痰和无形的痰。有形的痰在肺,因为“肺为贮痰之器”;无形的痰遍布在全身、在脾,“脾为生痰之源”。其实有形和无形之说不太正确。根据研究发现无形的痰和脂质代谢紊乱有直接关系,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血脂高了,用祛痰药,血脂高就纠正过来了,有形无形的痰证也就解除了。所以我们不用有形的痰和无形的痰划分,因为无形的痰也有形,而是定义为狭义的痰和广义的痰。

1.狭义的痰

狭义的痰主要在肺,“肺为贮痰之器”。主症有3个:咳嗽、咳痰和喉鸣。分为4类:寒、热、燥、湿。

(1)寒痰

主要症状是痰清稀如泡沫。辨痰的寒热不在色,而在质。清稀如泡沫,怕冷,苔白,这就是寒痰。治疗寒痰主要用白芥子。

(2)热痰

主要症状是痰黏稠有块,烦渴,苔黄。主要的药是葶苈子。生葶苈子既能祛热痰又能通便;炒葶苈子通便的作用就没有了,只能祛热痰。

(3)燥痰

主要症状是呛咯带血,咽干舌燥。主要的药是北沙参,不是南沙参而是北沙参。南沙参单纯止咳不祛痰;北沙参贵一点,又止咳又祛痰。

(4)湿痰

主要症状是痰多易咳,苔腻纳呆。主要的药是莱菔子。

2.广义的痰

广义的痰症状有6个:苔腻,脉滑,头重,胸闷,口黏,纳呆。这6个主症里面主要是苔腻,但见一症便是,其他不必悉俱。临床上病人苔腻,那就是广义的痰,用祛痰的药会有效。见到广义的痰应该用温胆汤化舌苔,舌苔退了,痰浊便能退去。

除这6个主症之外,还有5个定位。

(1)痰迷心窍

除了6个症之外,还有眩晕、心悸、癫痫狂、中风和昏迷。6个痰浊的主症加上心的定位症,就是痰迷心窍证。重要的药物就是胆南星,千万不要用生胆南星,生胆南星毒性很大,病人易出现抽风,要用胆汁制过的南星。另一个重要的药就是天竺黄,清热豁痰,凉心定惊。

(2)痰停少阳

表现为寒热往来,胁满易堵,喉如骨鲠(梅核气)。这里特殊的药是柴胡和黄芩。寒热往来,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发热,检查指标是正常的,这样的低热用中药治疗效果很好。

举两个例子。第1个例子,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副馆长,女性,当时40多岁,低热,体温37.4℃,月经前后升高到38℃或38.5℃,整整半年。用了大量抗生素治疗,体温就是降不下来。当时我还在广安门医院,她来看病,我见她苔腻,用了小柴胡汤。张仲景不是有个热入血室的观点吗?热入血室,小柴胡汤主之。她体温平常低,来月经时稍高,这就是张仲景讲的热入血室,伤经脉,就用小柴胡汤,但里面没用半夏,因为半夏太燥。小柴胡汤加了两味药:一是扶正,没用党参,而是用了西洋参;二是加了茵陈,茵陈退热,也利湿。她吃了2天药,突然不发热了,1周就好了。

第2个例子,在海军医院,一个女孩,不到18岁,伤口不愈合,低热不退,体温在38℃以内。治疗1个月,更换了多种抗生素,依然没有效果,而且输液后液体漏到了外面,血管坏死。我一看病人,舌苔不腻,舌苔是薄的,孩子心慌气短,无精打采,就想睡觉。我给她开了补中益气汤。很多大夫理解不了,说:“病这么重的病人,20天高热,体温退不下来,怎么用补中益气汤来温呢?而且补中益气汤还加了桂枝、白芍。”为什么?调和营卫呀!中医有个治则“甘温除大热”。结果热退了。只要辨证准确,中医不只治慢性病,急症也能治,发热的病人同样能治!举了这两个例子是让大家知道,虽然听我讲小柴胡汤能退寒热往来,但也不能什么病都用小柴胡汤,关键要看舌苔,苔腻一般用小柴胡汤有效,但苔薄用小柴胡汤不行。

我之前还遇到一个病人,发热之后,手脚心也发热,伴有心烦,这样的病人用补中益气汤和小柴胡汤均不行,应该用知柏地黄汤。关键在知母、黄柏,这两味药能降相火。中医讲火有君火、有相火、有龙雷之火,把上逼的相火降到底下,使水火平衡,则能退热,中医很巧妙,治疗低热是中医的优势,但一定要辨证,苔腻的用小柴胡汤,苔薄的用补中益气汤,手脚心热、苔净的用知柏地黄汤。

(3)痰浊中阻

6个主症,加上胸满、痞满、嘈杂不清、肢体沉重,这个定位就在中焦,治疗中焦肯定用温胆汤。温胆汤有6味药,竹茹、枳壳、茯苓、陈皮、石菖蒲、郁金。还要加2味药:第1味药是莱菔子,用量为15g;第2味药是丹参,用量为30g。莱菔子是走脾胃的药,行到中焦,而且莱菔子祛痰的效果特别好。加丹参是因为中医讲痰和瘀是一体的,有痰必有瘀,有瘀必有痰,祛痰药里面加上化瘀的药,会提高疗效;反过来,化瘀药里面加上祛痰的药,也会提高疗效。化瘀药的代表就是丹参,祛痰药的代表就是莱菔子。记着这个窍门就能提高疗效,别看1味药,疗效大不一样,加与不加丹参治疗痰阻中焦疗效是不一样的。

(4)痰窜经络

主要病种为瘰疬、痰核、阴疽、流注。痰窜经络用什么药?第1个,用虫类剔络,化瘀和络,主要用地龙,还可以用土鳖虫,我一般用地龙。地龙透络,把络里面的痰透出来。用地龙时要注意,地龙主治过敏和哮喘,但有些病人吃地龙后加重病情。这是因为地龙是异性蛋白,能抗过敏也能致敏。这个分量怎么掌握?吃药之前,病人应做划痕试验,划过之后,起红条了就尽量不用;划过之后,没有起红条,就放心用。用地龙一定要掌握这个窍门,否则可致敏。第2个,经络里面的痰必须有动力推出来。其方法是用生黄芪这1味补气药。黄芪有两种:一种是炙黄芪,蜜制的;一种是生黄芪。生黄芪和炙黄芪都能补气,但炙黄芪只有补气作用,没有托毒和固表作用,所以一般不用炙黄芪,都用生黄芪。这个痰窜经络,加地龙、生黄芪,生黄芪的量可以大,可用到30g。

(5)痰阻四肢

主要症状是麻木、偏瘫。治疗除了用温胆汤外,再加桂枝和鸡血藤。

这个痰要重视,讲论治的时候,八邪里面痰是很主要的一个邪,而且往往被疏忽,重瘀轻痰。其实,现在临床上痰比瘀更多、更重要,不是有形无形,而是改成狭义的肺痰和广义的流痰,有主症,有定位。

三、水饮

水饮分溢饮、支饮、悬饮和痰饮。水饮,多为局部的病邪,比较局限,与脾胃关系密切,根据水饮停的部位不一样分成4类。

1.溢饮

停在肌肤。表现就是水肿,上肢和下肢水肿。消肿利水特殊的药是泽兰。内科大夫很少能想到泽兰,妇科大夫用于治疗闭经。泽兰化瘀退肿还能利水,而且比较安全,没什么副作用。

2.支饮

停在胸膈。主要症状就是咳喘难卧,特殊的药就是葶苈子。

3.悬饮

停于胸胁。主要症状就是胁胀引痛,特殊的药就是徐长卿。徐长卿很安全,止痛效果特别好,有的癌症疼痛用徐长卿有一定的疗效。

4.痰饮

停于肠胃。主要症状就是肠鸣、纳呆,特殊的药就是大腹皮。大腹皮就是槟榔外面的皮,既能消食,又能去胀。大腹皮比槟榔安全,槟榔有成瘾性。

四、湿邪

湿邪主要指的是内湿。外湿已经讲了,是上焦湿热。内湿的特点,绝大多数是热化转成湿温或湿热;少数是寒化转成寒湿。大多停在中焦,所以叫中焦湿热,或者叫脾胃湿热,或者叫肝胆湿热。湿热如果停在下焦,就叫下焦湿热、大肠湿热、膀胱湿热。祛除湿邪,一定要处理好湿和热的矛盾。清热的时候不能过于苦寒,过于苦寒的药,如龙胆草、秦皮、苦参,对热有利但对湿不利,因此要避免使用。清热常用药是蒲公英、生栀子、白花蛇舌草、连翘、野菊花,清热但不恋湿,更不伤胃,蒲公英还能健胃。祛湿的时候,绝对不能用温燥的药,温燥能祛湿,但助热。温燥的药有苍术、厚朴、半夏,虽能化湿却更助热。因此,要用润燥、利湿的药,如生薏苡仁、车前草、白扁豆、桑白皮,这些药能利湿祛湿,而且不助热。处理湿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分利三焦,上焦用杏仁,中焦用白蔻仁或砂仁,下焦用生薏苡仁。薏苡仁必须用生的,炒了利湿作用就减弱了。湿邪是八邪里较难处理的邪,并且湿性黏滞,反复性大,尤其湿邪夹热更不好处理。但掌握这几个原则一般处理湿邪比较有效。

五、滞邪

滞邪分两类:气滞和气逆。气滞主要是肝气郁结。气逆有三类:肺气上逆,胃气上逆,肝气上逆。

1.气滞

气滞临床最多见,实际上就是肝气郁结。临床辨肝气郁结主要症状就是胸脘胁腹胀满作痛。胸脘胁腹胀满作痛加上情志异常和脉弦,就能定为肝气郁结,也就是滞邪里面的气滞。其中主药就是柴胡,治疗气滞离不开柴胡。气滞辨证的关键还是要看舌苔。

我在广安门医院内科工作时,有位青海的眼科医生,近60岁,自觉力不从心,手术做不了,就来学中医。他跟我进修,每周四下午,我给他们教学门诊,平常他自己看病。他看了一位40多岁的女性病人,因婆媳关系不好,出现典型的胸脘胁腹胀满,不痛,就是胀满得厉害,他听我讲过肝气郁结,就先用了逍遥散,开了3剂药。病人吃完药后觉得胀得更厉害了,像2个小罐在两胁顶着。那用什么呢?改用四逆散,也疏肝理气,又吃3剂,病人嗓子也堵了。他着急了,一看可能药量不够,就把能想到的疏肝理气药全用了,一共用了20来味药,病人吃了,气都出不来了。他没办法,跑到门诊来咨询我。我一看,病人脉弦一点不假,但他疏忽了舌苔,苔是薄腻的,如果厚腻,用疏肝理气肯定有效,但稍微有点腻,总的苔是薄的,我就给她开了补中益气汤,他大吃一惊。我带的五六个进修医生,都特别着急,说:“沈老师,病人已经胀得出不了气了,补中益气用了更麻烦了,更出不来了。”我说:“你们先别着急。”一下子给她开了7剂。经过3周她自己来了,说:“沈教授,神了,我一身轻松,一点不胀了。”学生就问我:“什么道理呀?”我说:“你们都疏忽了,《素问·至真要大论》有几个反治,通因通用、涩因涩用、寒因寒用、热因热用。舌苔不腻,这个胀不是实胀,是虚胀,用补中益气汤一补,涩因涩用。所以气滞的病,一定要看舌苔,苔腻的肯定疏肝理气,苔薄不腻或薄腻的,就要想到不一定是实胀,不一定是肝气郁结,也可能是中气不足。”气滞在临床上特别多见,疏肝理气是个好办法。

2.气逆

有3个脏腑能够气逆。

(1)肺气上逆

主要症状是咳喘。治疗咳喘的关键是一定要问有痰无痰。肺系疾病有咳、喘、痰、炎、热5大症状,关键就是痰,肺系病如果不祛痰效果就不佳。痰一去,其他咳、喘、炎、热都迎刃而解。当然祛痰要分清寒与热,这很关键,痰稀薄的不管白的、黄的,就是肺寒,用温肺的药;痰黏稠的不管黄的、白的,就是肺热,要清肺。祛痰的名方就是三子养亲汤。肺寒用白芥子,肺热要改用炒葶苈子,均为10g。

中药的分量很重要,组方的思路也相当重要,比如糖尿病,理论用药是清热养阴,我用药是补气养阴。中药使用要注重配伍,方剂一定要记住它的组方特点才能加减,不要死记硬背。比如补中益气汤这个方子,是补气又升提,补气用什么药?所有的健脾补气药在补中益气汤中都能用,当然它离不开党参、白术。第1个组方特点,就是补中,健脾补中,用补气药。第2个组方特点,就是升提,非但补中,而且升提,用升麻、柴胡。第3个组方特点,考虑气和血的关系,加了当归,血为气之母,补气药加上养血药,疗效就明显提高。第4个组方特点,往上升了就不能往下降,淡渗的药如生薏苡仁、茯苓,补中益气汤就不用。第5个组方特点,补而不滞,用了陈皮。区分5个补中益气汤组方的特点,不仅容易记忆,而且可灵活加减。比如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糖尿病,不用党参,把党参改成生黄芪,那就明显降血糖。不用当归,改为生地黄,生地黄不仅养血,而且能降血糖。补而不滞不用陈皮,用木香,木香也有降血糖的作用。这样补中益气汤的5个组方特点没丢,灵活加减,疗效就明显提高了。所以方剂是古人的一个组方特点,告诉你组方样板,不是死记硬背。

中药学中,中药是基础,其包括了功效、主治、归经等难点。通常情况下这些背得很熟,但不一定临床能用,所以我根据特点总结出几个实用的方法。比如麻黄能平喘,是止喘的好药。第一,蜜麻黄。蜜麻黄把支气管扩张了,把里面的分泌物吸收了,不就平喘了吗?第二,麻黄能退肿,退肿用水制麻黄,“开鬼门,洁净腑”,一宣肺,水排出去了。第三,麻黄是发汗的重剂,与桂枝合用发汗就更厉害,辛温解表。这三个记住了,临床见到水肿就想到水麻黄,见到喘就想到蜜麻黄,见到风寒就用生麻黄。甭管它功能、主治、归经,用药要跟临床直接结合。但用麻黄要记住一点,它的副作用是抑制心脏、升高血压。比如越婢汤治疗水肿,用了麻黄,但麻黄抑制心脏,有心血管病的病人就不能用了。治疗肾病综合征,古人用越婢汤或越婢加术汤,效果很好,肿很快退了,尿蛋白也可以消,唯一的问题是血压更高了,因为麻黄的副作用是升高血压。这个在临床就要变,同样“开鬼门,洁净腑”,不用麻黄,用桔梗,灵活变化。桔梗宣肺、利尿,但不会升高血压,更不会抑制心脏。这样记中药,直接与临床相关。所以我讲中医的方剂不要死背,中医要和临床相结合才能打好基础。

肺气上逆,咳喘,要考虑痰。假如是没有痰的咳喘,中医叫肾不纳气。这时治疗重点不在清肺、平肺、降肺,而在纳气,纳肾平喘。纳肾的关键是两味药:一是补骨脂,二是肉苁蓉。假如肉苁蓉不行,就用川牛膝来代替,用15g。

(2)胃气上逆

主要症状就是呃逆、打嗝。西医讲的呃逆有两种:一种是周围性的,在胃;另一种是中枢性的,在大脑。在胃的好治,在大脑的不好治,非常危险。中枢性的呃逆,控制不好膈肌就不动了,病人就窒息了。治呃逆的名方有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临床效果并不太好,中枢性的呃逆更止不住。这时用什么药?第一用生赭石,赭石有生的和制的,治呃逆一定要用生赭石。第二用灶心土,也叫伏龙肝,用30g。中枢性的呃逆用什么药呢?第一用灵磁石,灵磁石就是吸铁石,用30g。第二用胆南星,用10g。

(3)肝气上逆

主要症状就是眩晕。治疗肝气郁结,就用中医的升降理论,一升一降。升药用量少,用5g;降药用量大,用15g。用川芎和川牛膝,也就是川芎用5g,川牛膝用15g。

六、血瘀

判断血瘀有3个指标:局部血结证,全身血滞证,离经血溢证。血瘀有6个证类,5个定位。

1.判断血瘀的3个指标

(1)局部血结证

主要症状是定处刺痛,拒按,肿块。肝硬化就是肿块,中医也叫癥瘕,可出现按痛。冠心病疼痛比较剧烈,往往是刺痛或者绞痛。

(2)全身血滞证

主要症状是嘴唇、指甲紫绀,舌紫,脉涩。假如病人舌头一伸出来是紫斑,那就是有瘀血。整个舌紫,那不但有瘀血,而且寒重,只用活血化瘀法不行,要用温通的桂枝或川椒,在四川,花椒用10g、20g都没有问题,但在北方只能用1g,否则病人受不了。

(3)离经血溢证

主要症状就是有出血,血块瘀暗。有一个病人患肺癌,咯血不止,用了各种止血方法,如凉血止血、温养止血、补气止血都不行。我查房时,一看血的颜色是瘀暗的,舌下静脉是迂曲的,就用了桃红四物汤。当然我和家属说好了,癌症病人死马当活马医,已经过了1个月,再不止住血,肯定有生命危险,家属同意。下级医生问出那么大量的血,还能用活血化瘀吗?我说已经同家属言明,只能兵行险招了。病人服用2剂药以后,血量减少,不到1周血止住了,可见中医的辨证论治疗效之神。我就抓住了离经的血液是瘀血,就用活血化瘀的药,这叫祛瘀生新,瘀血去了,新血生了,血归经就止住了。当然里面还加了其他药,用花蕊石、血余炭、川贝母粉、三七粉4味药按1∶1∶1∶1的比例磨粉。花蕊石和血余炭本身就是止血的药,三七是和血止血。为什么加川贝母呢?肺癌的病人一般都咯血,止咳才能止血。这4味药装在1号胶囊里,1个胶囊0.3g,1次吃5粒,等于1.5g的粉末,1天2~3次。不光是肺癌,只要是咯血的病人均可获效。

2.血瘀的6个证类

(1)气滞血瘀

表现为脉沉弦,胀闭刺痛,拒按,肿块。气滞血瘀除了化瘀之外,必须理气。理气用两味药:一是郁金,郁金是动气中之血,既能理气又能化瘀,所以郁金是首选;二是枳壳。

(2)寒凝血瘀

表现为脉沉迟,拒按,瘀血部位色暗,脸暗,得温稍减,这种血瘀就要散寒化瘀。用两味主药:桂枝和乌药。

(3)热结血瘀

表现为脉沉数,小腹硬痛,神志如狂,这种血瘀要清热化瘀。用两味主药:一味是竹沥水,就是竹子煮了,两头流下的水;另一味是全瓜蒌。

(4)气虚血瘀

表现为脉细迟,心悸乏力,偏瘫和积块,这种血瘀要补气化瘀。重用生黄芪,可以用30~60g,用来补气。化瘀的药可以用地龙。

(5)阳衰血瘀

表现为脉沉细滞迟,面黑,嘴唇发青,腹大,肚子胀,肢肿,畏寒肢冷,又冷又肿,这种血瘀要温阳化瘀。温阳用鹿角霜,化瘀用红花。

(6)阴亏血瘀

表现为脉细弦数,形瘦瘛疭引痛(痛得不厉害),目涩,这种血瘀要养阴化瘀。养阴的药主要是麦冬和芦根,化瘀的药是牡丹皮。

3.血瘀的5个定位

(1)瘀阻于心

表现为脉细结代,心悸刺痛,精神异常,多是心律失常和冠心病。主药是苏木和生山楂。这两味药很特殊,骨科大夫用苏木,内科大夫不常用苏木。

(2)瘀阻于肝

表现为胁痛和痞块。主药是醋鳖甲和赤芍,醋鳖甲的量要大,用30g。

(3)瘀阻于肺

表现为胁痛,咯血。主药是薄荷和花蕊石。

(4)瘀阻于腹

表现为肿块拒按,闭经,痛经。主药是泽兰和地龙。

(5)瘀阻于四肢

表现为肿满,肌衄,以至于发紫。主药是路路通和鸡血藤。

七、食阻

食阻是食积于胃脘,苔厚腻,脉滑实,脘腹胀痛,厌食嗳酸。

这种病小儿特别多见。我在广安门医院急诊科的时候,有一年的中秋节,有位五六岁的小孩吃了4个月饼,又吃了近500g葡萄,2块巧克力。这孩子哪受得了啊!腹胀如鼓,到广安门医院看急诊。我一看,药也吃不进去了,给他开了个偏方,用生山楂30g加锅巴煮水。锅巴就是煮饭锅底那一层焦的,拿锅巴再炒焦了,用生山楂水煮成粥,孩子吃不进去呀,就一口一口喂,吃了一天就好了。

食阻很多见,肉积用山楂,面积用谷芽,食积用麦芽。里面最好的药就是山楂,也可以用焦三仙,焦三仙每味药用10g,所以焦三仙是共30g,如果写各30g,量就大了。但是一定要加两味药:一味药是芦根,因为食积化热特别多,胃化热很容易伤阴,就用芦根来保护胃阴;另一味药是连翘,食积热化了必须清热,就加连翘,保和丸里面有连翘就是这个道理。消食不加连翘,效果不好,不加芦根,效果也不好。

八、虫积

虫即虫积。主要有6个判断指标:绕脐阵痛,异食纳差,面黄肌瘦,夜眠磨牙,孔窍瘙痒,五斑显露(眼、面、唇、爪、苔)。

虫积是因为饮食不洁,吃了带有虫卵或虫体的食物引起的。主要有蛔虫证、蛲虫证、绦虫证3种。

(1)蛔虫证

主要表现为面色黄暗,兼有白斑,形体消瘦,脐腹疼痛,时发时止,早晨或空腹痛甚,得食痛减,嗜食异物,夜里磨牙,睡卧不安,烦躁啼哭,大便或干结或溏薄,或便下蛔虫。重者口流清涎,四肢厥冷,面色苍白。日久可见肚腹胀大,腹部硬实、青筋暴露。治宜安蛔驱虫,健脾和胃,方用使君子散、乌梅丸等。

(2)蛲虫证

主要表现为夜间肛门奇痒难忍,女性会阴亦痒,睡眠不安,尿频或遗尿,肛门湿疹。日久可见食欲减退,面黄肌瘦。治宜杀虫止痒,方用追虫丸等。外用百部、大蒜灌洗。

(3)绦虫证

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脘腹胀痛或隐痛,大便不调,便中有扁节状虫体,肛门痒痛,食欲不振或亢进,形体消瘦,四肢乏力。日久会出现烦躁不安,头晕惊厥。治宜驱虫,方用槟榔汤、下虫丸等。

虫积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很多易并发其他疾病,对小儿生长发育影响大,所以应早期防治。实际上积滞是本病的早期,多以实为主,而本病为后期,是积滞发展的结果,多以虚为主。

另外,实证有兼夹,为肝胃不和、肝脾不调、木火刑金、肺胃实热、心热移肠、肝胆湿热、气滞血瘀和痰瘀互结。把这8个实证的主症加舌脉弄清楚,而且把特殊用药记下来,这样实证的辨证就比较准确,辨证准是治病的前提。这是我几十年琢磨出来的,大家不妨试一试。 PzwYW7kTUSQ2bTr9cXzwxKS0cyohjKW0TY4akgxrXj/FEIuQ2bTBqW7xv3IF9yh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