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推拿作用原理

第一节 推拿作用的中医学原理

推拿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是医师视患者病情而施用手法治疗的一门学科。推拿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其作用原理可归纳为调整阴阳、补虚泻实、活血化瘀、疏经通络、理筋整复等。

注: 阅读本章节内容需复习和阅读《黄帝内经》等文献。推拿作用原理的阐述基于阴阳、虚实、筋骨等中医学理论,需要结合推拿临床进行理解。

一、调整阴阳

中医学认为,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理变化。阴阳失调是疾病的根本原因,贯穿一切疾病发生、发展的始终。推拿可根据证候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或偏衰,使机体归于“阴平阳秘”,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这种调整阴阳的功能,主要是通过经络、气血而起作用,推拿手法作用于身体局部,在局部通经络、行气血、濡筋骨,并通过气血、经络影响到脏器及其他部位。

二、补虚泻实

推拿虽无直接补、泻物质进入体内,但从本质上来说,依靠手法在体表一定的部位进行刺激,可促进机体的功能而起到补的效应,或抑制其亢进的作用而起到泻的效应。推拿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某一部位,使人体气血津液、脏腑经络起到相应的变化,从而达到补虚、泻实的目的。如在临床上以患者的酸胀感来衡量,产生较强烈的酸胀感的手法为重手法,产生轻微的酸胀感的手法为轻手法。在推拿治疗中,手法的频率和方向对补虚泻实亦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顺经推拿为补,逆经推拿为泻,因此,根据疾病选择适当的治疗部位,根据病情和患者的体质采用不同轻重的手法,根据不同的治疗部位选用相适应的手法,是推拿补泻作用的关键。

注: 手法的轻重是指被操作者感受的刺激量,而不是指操作者使用力量的大小,同样力量在被操作者身体不同部位会产生不同的刺激量,同样的力量可以通过不同手法产生不同的刺激量。因此,不可以简单地认为使用很大的力量就是重手法,很小的力量就是轻手法。手法的轻重只是补泻的一个方面,和频率、方向均有关系。

三、活血化瘀

瘀血是因血行失度而使机体某一局部的血液凝聚而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而这一产物在机体内又会成为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推拿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且作用可传递到血管壁,使血管壁有节律地舒、缩变化,以促进损伤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灌流量,改善血液流变,即通过手法在体表经穴或其他部位的直接刺激,推动气血运行而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四、疏经通络

经络是人体内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它内属脏腑、外连肢节、通达表里、贯穿上下,像网络一样分布全身,将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各部分联系成一个统一、协调而稳定的有机整体。推拿手法作用于体表的经络穴位上,可引起局部经络的反应,起到激发和调整经气的作用,并通过经络影响到所连属的脏腑、组织、肢节的功能活动,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百脉疏通、五脏安和、人体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的目的。

五、理筋整复

《医宗金鉴》言:“以手摸之,自悉其情。”并记载了筋歪、筋断、筋翻、筋转、筋走等各种病理变化。该书认为,对于在触诊中发现的不同组织、不同形式的错位逆乱,要及时回纳纠正,使筋络顺接,气血运行流畅,通则不痛;对软组织错位者,推拿也可以通过手法外力作用使之恢复正常。如肌腱滑脱者,关节活动严重障碍,推拿可使用弹拔或推扳手法使其回复正常。关节内软骨板损伤者,常因关节交锁而致使肢体活动困难,推拿可通过使用适当的手法,解除关节的交锁。对关节脱位者,推拿可以通过运动关节类手法使关节回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如骶髂关节半脱位者,因关节滑膜的嵌顿挤压和局部软组织的牵拉而出现疼痛,可通过斜扳、伸屈髋膝等被动运动,将脱位整复,疼痛亦随之减轻、消失。推拿通过手法的作用进行理筋整复,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使经络关节通顺,各种组织各守其位,才能有利于软组织痉挛的缓解和关节功能的恢复。

注: “筋出槽、骨错缝”是中医学对骨关节和筋伤疾病重要的指导原则,通过手法可以使“筋归槽、骨归位”,治筋需治骨,治骨需治筋,筋骨并重。

第二节 推拿作用的现代医学原理

推拿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一方面直接起到局部治疗作用,另一方面可通过神经、体液等途径,对人体的各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现代研究表明,推拿治疗软组织损伤为主的运动系统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推拿可直接或间接促进肌纤维的收缩和伸展活动,改善肌肉的营养代谢,加快肌组织中乳酸等有害代谢产物的吸收或排出,促进炎症介质的分解、稀释,从而使局部损伤性炎症消退,有利于水肿、血肿的吸收。同时,推拿手法可以通过升高局部组织温度,增高局部组织的痛阈,使用拔伸、屈伸、弹拨等手法牵张、拉长肌肉,解除肌肉痉挛。

二、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推拿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通过观察脑电图,手法刺激可通过反射传导途径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推拿还可以通过对内源性阿片肽的影响达到镇痛、消除焦虑、减轻痛苦、调节情绪、产生快感等治疗效应。近年来还发现,推拿在神经损伤的再生和修复中具有独特作用和优势。

三、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推拿可引起部分细胞内的蛋白质分解,产生组胺和类组胺物质,从而起到扩张毛细血管的作用。推拿能促进病变组织血管网的重建,可大量地消耗和清除血管壁上的脂类物质,减缓血管的硬化,恢复血管壁的弹性。推拿手法可加速血液流动和增强血液循环,加强心脏功能,对人体的心率、血压可以进行有效的调节。

四、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推拿对消化系统可产生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手法刺激可直接促使胃肠管腔发生形态和运动功能变化,促使胃肠蠕动速度发生改变,从而加快或延缓胃肠内容物的运动排泄过程。二是手法刺激通过神经传导的反射作用,间接增强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促进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加强消化系统的功能。

五、对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影响

推拿对内分泌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如当机体受到轻柔而有节律的推拿手法刺激时,副交感神经功能增强,使血管舒张,消化道蠕动增强,括约肌松弛,腺体分泌增加,加快糖的利用与代谢,降低血糖的含量。副交感神经兴奋,还直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使血糖下降。两者相合,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另外,推拿手法刺激后,机体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增加,吞噬功能加强。同时,推拿对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补体C3有双向调节作用,还可使血清中补体效价提高,亦能增加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含量,从而发挥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作用。

六、其他影响

推拿还可调节膀胱张力和括约肌功能,治疗功能性尿潴留及遗尿症。推拿可增加膀胱壁的牵拉感受器的功能,提高交感神经支配膀胱括约肌的兴奋性,降低副交感神经支配膀胱逼尿肌的兴奋性,提高膀胱排尿阈。另外,推拿作用于皮肤,能消除局部衰老的上皮细胞,改善皮肤的呼吸,促进皮肤内的某些蛋白质分解,产生一种组胺物质,活跃皮肤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改善皮肤的营养和代谢,使皮肤变得红润、光泽、有弹性且皱纹减少,因此,可用于美容。 5s9mDwSMEegNVL9ukO6T8BODkou9Nv9ID3q7CuhtZCXRcdwneyF4ITBB3jdsU3k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