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推拿的历史与沿革

第一节 推拿的起源与发展

推拿属于中医外治疗法的范畴,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人体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运用各种手法或进行特定的肢体活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医疗方法。

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一门医术,推拿起源于原始人的生活与劳动。史前时期,人类打猎开荒、折枝垒石、缝革连衣、跋涉劳顿等求生行为,都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跌仆折骨之类的损伤。损伤出现后,出于本能而用手按摩、拍打伤处,以缓解疼痛。经过漫长的岁月,一些能促使伤痛缓解的本能动作便成为人类的一种生活经验随时间保存下来,而这些本能动作便是推拿的早期雏形。

先秦时期是推拿形成的萌芽阶段,从考古发现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医书和殷墟甲骨卜辞中,可以窥见一斑。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医学著作,涉及推拿内容最多。该书记载了大量的推拿治疗的病种,如腹股沟疝、白癜风、疣、虫咬伤、皮肤瘙痒、冻疮、外伤出血等。同期出土的《导引图》则描绘了44种导引姿势,其中有捶背、抚胸、按压等几十种呼吸及引挽肢体的运动姿势,是现存最早的气功导引著作。另外,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亦可见到推拿的记载。在甲骨卜辞中,有些字与推拿治疗有关。如“拊”字,表示人手在另一个人身上或袒露的腹部抚按。该字隶化后写作“付”,即是“拊”字的初文,意为摩也。由此可以说明,殷商时期人们的主要治病手段便包括推拿。

秦汉时期是推拿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此期出现了现存最早、记述全面、系统阐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古典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和中国第一部推拿专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已佚)。上述两部著作的成书标志着推拿学治疗体系已经形成。

《黄帝内经》一书将推拿手法运用到切诊中,以提高诊断疾病的准确性。同时,对推拿的治疗作用做了系统总结,概括了推拿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疏经通络、退热宁神等作用,并提出推拿治疗具有补泻作用,宜区别对待,且注重其与针灸、药物等方法的协同配合。另外,《黄帝内经》中记载的手法较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更加丰富,有按、摩、切、扪、循、拊、弹、抓、推、压、屈、伸、摇等方法,这些方法中以按、摩二法运用最多,据此后世也以按摩作为推拿的统称。

此后,推拿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中,首次将膏摩疗法列为预防保健方法之一,并介绍了用于推拿治疗头风的摩散方。《金匮要略·杂疗方第二十三》还详细记载了推拿救治自缢的方法,这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救治缢死的科学记载。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华佗倡导的“五禽戏”为后世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导引保健方法。

晋隋唐时期,推拿得到政府认可,在医学分科设置中出现了按摩一科。隋太医署首次设立了按摩博士,唐代则在隋代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规模更大、设置更加完备的太医署,并在其中设立按摩科,将推拿医生分为按摩博士、按摩师和按摩工三种级别。在这一时期,自我推拿得到广泛的重视,在葛洪《肘后备急方》、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均记载了自我推拿、养生导引的方法。此外,药物与手法相配合的按摩疗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葛洪在《肘后救卒方》中对汉代以前出现的膏摩方做了系统总结。历代广为流传的陈元膏即出自《肘后救卒方·卷八·治百病备急丸散膏诸要方第七十二》。此期还有《外台秘要》《备急千金要方》均收载了大量膏摩方,膏剂种类多样。

这一时期推拿的治疗范围继续扩大。如《唐六典》说推拿可除八疾,即风、寒、暑、湿、饥、饱、劳、逸。《外台秘要》说:“如初得伤寒一日,若头痛背强,宜摩之佳。”另外,此期中国对外医学交流比较活跃,推拿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传入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及欧洲。

宋金元时期,推拿在经历了隋唐时期的高潮后暂时步入低谷。宋太医局取消了近四百年的按摩科设置,使得推拿发展失去了国家保障,但此期推拿变得更为注重对手法的研究和分析。宋代大型医学著作《圣济总录》首列“按摩”专论,对按摩疗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推拿专论。书中就按摩的含义及按与摩的区别进行了解释:“可按可摩,时兼而用,通谓之按摩。按之弗摩,摩之弗按,按止以手,摩或兼以药,曰按曰摩,适所用也。大抵按摩法,每以开达抑遏为义。开达则壅闭者以之发散,抑遏则剽悍者有所归宿。”其次,该书认为应当将按摩与导引分别开来:“世之论按摩,不知析而治之,乃合导引而解之,益见其不思也。”另外,该书还以《黄帝内经》为基础,对推拿疗法的应用范围详加阐发,指出在何种情况下,“按之痛止,按之无益,按之痛甚,按之快然”。这一区分,对于推拿疗法的临床运用,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明清时期,推拿发展可谓跌宕起伏。明代初期,太医院重启唐制,在医学十三科中重新纳入按摩,为推拿医学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在明代隆庆五年,由于太医院改组,十三科并为十一科,按摩科和祝由科同时被撤销,按摩科从此不复存在。

尽管推拿发展遇到了阻力,但仍然顽强存在。此时,“推拿”之称首次出现,并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推拿”一名最早见于明代著名儿科专家万全所著的《幼科发挥》(1549年成书)一书中,其文曰:“一小儿得其搐,予曰不治。彼家请一推拿法者掐之,其儿护痛,目瞪口动,一家尽喜。”其后问世的小儿推拿专著纷纷采用此称。这一名称的演变,反映了手法的发展和变化,使推拿疗法更接近学科特点,是推拿发展史上的一个巨大飞跃。同期在小儿推拿方面,出现了一系列专著,如四明陈氏的《保婴神术》、太医龚云林的《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周于蕃的《小儿推拿秘诀》、熊应雄的《小儿推拿广意》、骆如龙的《幼科推拿秘书》、徐谦光的《推拿三字经》等,特别是夏禹铸之《幼科铁镜》匠心独运,与诸书存异处甚多,更作“推拿代药赋”,令人耳目一新。张振鋆的《厘正按摩要术》博采众家之长,独创体例,成为一本集光绪十四年之前小儿推拿疗法大成之专著,屡经翻印。上述著作的产生标志着小儿推拿独特治疗体系的形成。

在成人推拿方面,尽管推拿脱离正统,流落民间,却可谓百花齐放,流派纷呈,诸如正骨推拿、点穴推拿、一指禅推拿、眼科推拿、外科推拿、内功推拿、保健推拿等流派,因此,明清时期是推拿发展史上发展、总结、创新较为全面的时代。

民国时期,是推拿发展过程中承上启下、形成流派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由于国民政府崇尚西化,主张废止中医药,中医学受到摧残,推拿横遭歧视和排斥,推拿仅能以分散的形式存在于民间。但这种环境,却为各具特色的推拿流派的形成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此期形成的流派有:三字经小儿推拿流派、湘西小儿推拿流派、一指禅推拿流派、经络脏腑推拿、点穴推拿、腹诊推拿流派、内功推拿流派、 法推拿流派等多个推拿流派。这些众多的学术流派,也是中国推拿学科发展的一大特色。另外,此阶段由于受到西医学的影响,推拿吸收并融合了西方医学中的解剖、生理等知识。从这一时期出版的《按摩术实用指南》《华氏按摩术》可以一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拿医学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推拿的临床、科研、教学、著作出版、队伍建设等均出现了繁荣的景象。中国第一所推拿专科学校在上海成立;与此同时,第一所中医推拿门诊部在上海建立。办校设科的发展,使推拿专业人才的培养除了“师带徒”的形式外,还有课堂集体教育的方式,培养出了一大批推拿专业的后继人才,促进了推拿学术的发展。其次,推拿疗法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推拿人才整理出版了一系列推拿专业教材和专著。再次,推拿实践及临床经验的总结日趋科学化。推拿在诊断上已不再仅局限于中医传统的四诊方法,而是与西医学接轨,如X线、超声波、肌电图、CT、核磁共振等检查已为广大推拿医师所掌握。此后,推拿科研发展迅速。科研人员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西医学知识对推拿作用机制进行了广泛的基础研究,如推拿镇痛原理研究、推拿消肿化瘀作用原理、推拿降血压机制、捏脊疗法促进小肠吸收功能研究等。最后,总结和创造出许多新的推拿疗法,如耳穴推拿、足穴推拿、运动推拿、推拿麻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是推拿史上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在政府对传统医学的保护下,推拿的医疗、教学、科研,推拿著作、刊物的出版,以及推拿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都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注: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推拿医学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支脉,更是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璀璨的记忆。建议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可以了解一下中国历代纪元表,有助于大家理解推拿学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推拿在世界的发展与应用

一、手法医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

推拿作为一种古老的非药物疗法,其存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自隋唐时期,推拿医术即被广泛传播至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及欧洲国家,并产生深远影响。纵观世界各国手法医学的发展史,尽管产生过程各不相同,理论基础也有差异,但从现存各类手法医学如瑞典按摩、泰式按摩、日本指压疗法、接骨术或正骨术等疗法中,仍可看到推拿与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并能在中国广泛流传的各手法流派中找到类似之处。

注: 手法医学是世界文明的结晶,在世界各国都可以发现关于按摩、推拿的历史记载。

瑞典按摩是一种基于解剖、生理和临床医学等原则的保健手法。尽管产生于西医学理论,但它的诊病过程与中医学的四诊类似,其治疗前亦需要进行望、问、触、体格检查、除外禁忌证、获得诊断等过程,手法的过程大概包括:瑞典按摩和软组织手法、痛点和激发点手法、伸展、牵引和活动等,与伤科推拿诊疗过程相近。

泰式按摩是传统泰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源于古印度的西部,是以印度草医和印度瑜伽为基础的一种疗法。该疗法包括两种形式:一种称为Nuad Ra jasamnak,是以治疗为目的的手法,只用手、拇指和指尖进行压法治疗;另一种称为Nuad Chaloeisak,这是以放松和保健为目的的手法,可以用手、肘、膝、足跟等进行压、扳、牵拉和伸展等手法操作。其与推拿中的压、扳等手法相近,同时在理论基础、操作程序、按摩的经脉上有相似之处。

日式指压疗法是在中国古代针灸、按摩医术的基础上演变来的一种按摩手法,“指压”这个名词是由日文的手指和压力衍生而成的。其在临床治疗中除了应用中医学的腧穴理论外,还与现代解剖相结合,指压部位多在某些动脉血管的行经部位。日本按摩医学家勤泽胜助曾言:“按摩术是古代时作为导引按 从中国引进的,亦统称为按摩、揉按疗法,被人们喜爱、培养。”足见其与推拿存在的联系。

接骨术或正骨术是由美国医师Andrew Taylor Still于18世纪中晚期创立。该疗法融合了骨折脱位整复、内脏调整、筋膜放松、神经骨骼肌肉一体放松等,对运动系统和内脏系统的各种手法治疗的庞杂体系。它的哲学原理和原则包括身体的整体性,结构影响功能,人体有自我修复、自我调节的功能等。其内容与推拿中的脏腑按摩、正骨推拿诸多内容存在交叉与融合。

二、推拿在世界的应用与普及

对外交流是中医学现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交往的不断密切,推拿进入了继隋唐之后的又一个活跃期。

改革开放以来,推拿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一方面,推拿学者走出国门进行学术交流、传技授艺、拓展推拿的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国外有识之士前来考察交流和学习中医推拿知识。国际上的医学专家对中医药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一些过去曾排斥中医药疗法的国家,已经或正在通过正当手续承认中医药疗法,有的已经列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而且推拿正以它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21世纪,推拿将成为国际公认的、最有潜力的疗法。

目前,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中医药机构,全球采用中医的药物、针灸、推拿、气功治疗疾病的人数已占世界总人口的1/3以上,其疗效得到了各国政府和人民的肯定、信任,以及不同程度的支持。据不完全统计,英国、加拿大目前分别约有三千家中医诊所,澳大利亚现有四千多家。在欧洲,包括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和荷兰,大约每一万五千人的区域就有1家中医诊所,而推拿是其常用治疗手段之一。在中医药广泛传播的47个国家中,英国的政府管理部门把针灸、推拿纳入生理疗法的范畴中,但推拿被归入了“补偿疗法”一列,不属于免费医疗的范畴,需要患者自费治疗。德国则允许公民使用推拿疗法治疗,保险公司可支付部分费用。瑞士联邦政府对中医药进行了立法,从1999年起,推拿、针灸等中医药疗法的治疗费用可以从医疗保险中支付。其他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也在根据各自的国情,通过立法等多种形式,规范中医传统疗法的使用。

尽管近些年,以推拿为代表的中医传统疗法在国外大放异彩,但是由于文化背景和理论体系的差异,其在国外的应用与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阻力。推拿在许多国家尚未取得合法地位,学术地位较低。同时,由于国际中医药的发展缺乏有效的行业准入标准及监督机制,推拿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要建立推拿国际行业标准,通过国际行业学会及其会员单位推行到世界各地,运用标准化战略净化推拿市场,实现推拿在国外健康有序的发展。可喜的是,2012年6月,长春中医药大学牵头成立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手法专业委员会,与会成员来自全世界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标志着推拿学术交流已经跨出国门、走向世界,为今后学会发起制定各类标准奠定了基础。相信,今后随着中医药在国外的信誉不断提高、法律地位的肯定、医疗保险等问题的解决,推拿在国外将会得到更广泛地应用和更大发展,更好地为全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务。

第三节 推拿的学习方法

推拿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学科,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推拿手法或借助于一定的推拿工具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学好推拿,既要重视中医基础理论的积累,又要加强手法的日常练习,两者缺一不可。但理论的积累是潜移默化的,而手法练习则需要日积月累。正像许多用手作业者,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手法训练过程,如打字员需要熟悉键盘、训练指法;书法者需要练习握笔姿势、学习最基本的笔画、笔顺;而弹钢琴、拉提琴则需要更为艰辛刻苦的指法、乐感等的训练。作为推拿治疗的基础,推拿手法是推拿医师贯彻治疗思想的工具。手法的熟练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推拿治疗效果的好坏。那么如何练好推拿手法呢?

推拿手法的学习和训练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手法基本动作的学习和训练。这是推拿手法学习的最初阶段,也是手法学习中最重要的阶段。虽然枯燥和乏味,但极其重要。在这个阶段形成的一些不规范的习惯动作往往很难纠正,所以一定要准确地根据书本和老师讲解进行模仿,不能随意发挥;并应仔细体会每个动作的要领,弄清楚该手法操作的内涵,对提高手法的准确性大有裨益。学习者需要潜心练习,切忌浮躁。这个阶段学习的方法主要是临摹,根据老师的示范,反复临摹老师的动作,并仔细体会其中的动作要领,此谓之“初与师合”。

第二,推拿功法的练习。推拿是以医生用力作用于患者身体部位的治疗方法,必须有一定的力度和时间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所以,在掌握了基本手法之后,就要加强功法的练习,简单地说,就是要增强手法的熟练程度、力度和耐久力。初习者尤其要注意双手的掌握,一定要做到可以“左右开弓”,在这个过程中,注意手法的自然协调、灵活连贯、均匀持久,避免局部僵硬,过分用力,造成自我损伤。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寻找训练的机会,通过长时间的训练达到手法操作如行云流水般顺畅,可以沙袋练习为途径。

第三,临床使用的学习和训练。这个阶段,是在熟练掌握各种手法的基础上,在实际运用中融会贯通的过程,是知识细化、深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际的运用,发现不足,并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调整手法,使之更灵活。在第一、二阶段的练习达到要求后,可以开始人体操作训练,它与体外练习的最大区别是人体表面的肌肉具有一定的弹性,会对手法产生反作用力,所以要求练习者要时刻注意体会手下的力量变化,不断提高自己的手感,逐步做到根据手下肌肉的反应而及时调整施力的大小。进行人体操作训练,被施医师可以反馈被操作的感受,更有意义。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可以提高自己的手感,为适时调整手法的轻重打下基础。由于每个学习者的身体条件和力量大小不同,此阶段往往会形成一些各自独具特点的操作方法,这些都是允许的,此谓之“终与师离”。

推拿手法的运用,无论是以保健还是以治疗为目的,其服务对象不论是患者还是亚健康人群,与其他医疗行为一样,在推拿实施过程中均有风险,轻者可出现手法副反应,重者则发生医疗意外,危及生命,使医患双方蒙受损失。故降低医疗风险的同时保护医患双方利益应放在首位。推拿手法只有在规范、安全的条件下才能确保临床疗效,手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统一的。所以在推拿手法学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推拿手法的规范化、适应证和禁忌证等内容的学习,以加强有关安全防范意识。

推拿学习强调实践性,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注重中医学和西医学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又要勤学苦练,多动手、多实践;通过与相关课程内容的结合,逐步做到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不断总结归纳,掌握其中的规律,深入理解手法的治疗机制,师古而不拘泥于古;还要加强对推拿手法的规范化、适应证和禁忌证等内容的学习,才能为推拿治疗的临床实践打下牢固的基础。

注: 推拿不仅仅是一门技术,而且是一个科学体系,在学习手法之前,请大家熟悉并掌握基本的中医学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指导手法学习。 sdSj9OOy+qzHme+RcY6HjyKTg+r/HiBW67vSw5ALGHBQbEGcshE6MZYWWVPsBy1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