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编写说明

中药学是介绍中药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学习中医药学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应用等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经典医籍选读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

为了促进世界中医药教育的发展,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以下简称“世界中联”)已正式发布《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和《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育标准。为保证相关国际标准的顺利实施,世界中联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国内外专家编写了系列配套教材“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中药学》教材为其中之一。

本《中药学》教材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系统介绍了中药的基本理论,包括中药、中药学等概念,中药的起源与中药学的发展,其中重点阐述各个历史时期本草学代表著作的主要内容及学术价值;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介绍产地与疗效的关系,道地药材的概念,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并介绍适时采集与药效的关系及与采集相关的一般知识;中药的炮制介绍炮制的概念、目的与方法;中药的性能是总论的核心,主要阐明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中药治病的机理,重点介绍中药药性理论的主要内容,如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中药的配伍阐明中药配伍应用的目的、原则及药物“七情”的概念、中药配伍应用规律;用药禁忌着重介绍配伍禁忌、证候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的概念及主要内容;用药剂量与用法,介绍剂量与疗效的关系,确定剂量的依据及中药煎服法等内容。总论附有中药的命名规律与分类。

各论共收载常用中药347味(含掌握药146味,了解药154味,附药47味),按主要功效分列为19章加以介绍。每章先列概述,介绍该章药物的概念、药性特点、功效、适用范围、分类、配伍方法、使用注意等内容。

每味中药的名称包括中文名称及汉语拼音名称,均以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及有关各省现行《中药材标准》的名称为正名,并注明出处;药物来源部分以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为准,并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药学》和各省中药材地方标准等,介绍原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名、药用部位、采集加工、性状特征及炮制方法;以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为准,并结合《中华本草》和历代本草文献、现代临床用药实际,介绍每味药的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其中功效和应用是各药论述的重点。在运用中医药基本理论阐述药物的功效、应用的同时,着重说明辨证用药的理法特色;并有选择地引用古今医家的名方、验方,方药对照,以便领会、掌握古今积累用药的理法特点、配伍应用经验。用法用量介绍成人一日内服剂量及方法,对炮制后功效有变化者说明区别用法,对有毒药物剂量的标定严格执行法定标准,注意安全有效;使用注意从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证候用药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等方面介绍;现代研究介绍与疗效有关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以展示中药现代研究进展,反映当代用药水平。每章节最后附本章节的常用中药功用归纳小结表。

书末附录一临床常见百种病证用药简介是在全书以功效分类纵向讲解的基础上,再按病证分类横向分析临床病证用药经验,以期使学生打下辨证用药的坚实药性基本功,同时为学习方剂学、中医临床课,搞好辨证论治和遣药组方创造条件。附录二药名拼音索引为查寻提供方便。

本教材是在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统编教材《中药学》一版至六版,“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新一版、新二版(同时系“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以及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药学》的基础上,根据国外的教学和医疗实际需求,结合国外学习者的学习规律、认知规律,考虑到国外的教学、临床习惯,并兼顾各国文化背景的差异编写而成,突出了国际中医学专业的特色,体现了中药学发展的研究成果,注重强化中医思维,具有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创造条件,并与国际执业医师考试接轨。

本教材由活跃在中药学课程教学第一线的海内外21所高等中医药院校的24名专家组成编委会,共同承担编写工作,代表了当今中药学教材的编写水平,对读者具有吸引力与号召力,保障了教材的权威性。具体编写分工是:由赵中振编写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中药的炮制、中药的命名与分类,钟赣生编写中药的性能、中药的配伍、解表药,陈蔚文编写中药的用药禁忌、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秦华珍编写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金华编写清热解毒药,吴庆光编写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刘树民编写泻下药、化湿药,王加锋编写祛风湿药,宋捷民编写利水渗湿药,郭建生编写温里药、驱虫药,崔瑛编写理气药,刘炳凯编写消食药、涌吐药,周祯祥编写止血药,杨柏灿编写活血化瘀药,唐德才编写温化寒痰药、清化热痰药,王景霞编写止咳平喘药、附录二中药汉语拼音索引,任艳玲编写安神药、附录一临床常见百种病证用药简介,聂晶编写平肝息风药,郭平编写开窍药、补血药,张一昕编写补气药,杨敏编写补阳药、补阴药,邱颂平编写收涩药。钟赣生负责全书的统稿工作。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在先后召开的本教材编写任务分工、统稿、审定稿会议上均给予了大力支持与帮助。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统编教材《中药学》第一版至第九版和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及配套丛书《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教材主要供海外中医药院校的学员、海外中医药从业人员、来华学习的外国留学生,以及高校中医药英语班学员使用。对其他从事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生产、经营及管理工作者亦有参考和使用价值。欢迎大家对不足之处多提宝贵意见,以使新教材不断完善,有所提高。

《中药学》编委会
2016年7月 J9CkiGd6700bxCXAzmeFdp79rWrNs8tY1GTRvBwtpANMW9/eImIuFADCmtEMlIx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