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本类药物性味皆为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故以清热燥湿为主要作用,主治湿热证。症见身热不扬,胸膈痞满,吐利,黄疸,泻痢,热淋涩痛,湿疮湿疹等。因本类药物苦寒较甚,通常又能清热泻火、解毒消肿,故也善治脏腑火盛证或热毒之证。本类药物皆属苦寒之品,易伤脾胃、化燥伤阴,故脾胃虚寒及津伤液亏者当慎用,必要时配伍健脾益胃、养阴生津药。

黄芩 Huángqín (《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晒干或烘干,切片。本品气微,味苦。以条粗长、质坚实、色黄者为佳。生用、酒炒或炒炭用。

【药性】 苦、辛,寒。归肺、肝、胆、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应用】

1.湿温暑湿,湿热痞满,泻痢,黄疸 本品苦寒,入肺、胃、胆、大肠经。有清热燥湿之功,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尤长于清中、上焦湿热。治疗湿温、暑湿证,湿热阻遏气机而致胸闷恶心呕吐、身热不扬、舌苔黄腻者,常配伍滑石、白豆蔻、通草等,如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若治疗湿热中阻,痞满呕吐,则配伍黄连、干姜、半夏等,如半夏泻心汤(《伤寒论》)。治疗湿热蕴结大肠,泻痢腹痛,或里急后重,常与黄连、葛根等同用,如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治疗湿热黄疸,每与茵陈、栀子等利湿退黄药同用。

2.肺热咳嗽 本品苦寒,主归肺经,善清上焦肺火。治疗肺热咳嗽,可单味应用,如清金散;或与瓜蒌仁、枳实、胆南星配伍,如清气化痰丸(《医方考》)。

3.高热烦渴,寒热往来 本品苦寒,清热泻火力强,治疗外感热病,热郁于内,壮热烦渴,溲赤便秘,苔黄脉数者,常与栀子、大黄、薄荷等同用,如凉膈散(《局方》)。本品配伍柴胡以和解少阳,用治邪在少阳之寒热往来,如小柴胡汤(《伤寒论》)。

4.咽喉肿痛,痈肿疮毒 本品苦寒,有清热泻火、解毒消肿之功。治疗火毒炽盛,咽喉肿痛,多与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配伍。若治热毒壅滞之痈肿疮毒,常与黄连、黄柏、栀子配伍,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5.血热出血 本品兼入血分,炒炭能凉血止血。治疗热盛迫血妄行的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常与生地黄、侧柏叶等止血药配伍。

6.胎热胎动不安 本品苦寒,有清热安胎之效。治疗血热胎动不安,多与生地黄、黄柏等配伍,如保阴煎(《景岳全书》);若与白术同用,则可治气虚血热之胎动不安,如芩术汤(《医学入门》);若与熟地黄、续断、人参等药配伍,又可治肾虚有热之胎动不安,如泰山磐石散(《景岳全书》)。

【用法用量】 煎服,3~10g。清热生用,安胎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用,止血炒炭用。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黄酮类成分,其主要成分为黄芩苷元、黄芩苷、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新素等;并含挥发油,其中以苯乙酮、棕榈酸、油酸含量较高。尚含14种氨基酸,以及β-谷甾醇、豆甾醇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黄芩苷(C 21 H 18 O 11 )含量不得少于9.0%。

2.药理作用 黄芩煎剂体外抑菌试验显示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革兰阳性菌,以及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等革兰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及多种皮肤真菌亦有抑制作用。甲醇提取物、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等均能抑制小鼠血管通透性的增加。黄芩苷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此外,还有镇静、降压、降血脂、保肝、利胆、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抗肿瘤作用。

黄连 Huánglián (《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 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 C.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连 C.teeta Wall.的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干燥,撞去残留须根。本品气微,味极苦,均以根茎粗壮、坚实、色鲜黄色或橙黄色为佳。生用或清炒、姜汁炙、酒炙、吴茱萸水炙用。

【药性】 苦,寒。归心、胃、大肠、肝经。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

1.湿热痞满,泻痢 本品大苦大寒,归胃经,清热燥湿力胜于黄芩,尤长于清中焦湿热。治湿热互结、气机不畅之脘腹痞满、恶心呕吐,常与半夏、干姜等配伍,如半夏泻心汤(《伤寒论》)。本品也归大肠经,为治湿热泻痢之要药。轻者单用有效;若泻痢伴有腹痛,每与木香同用,如香连丸;若治湿热泻痢兼表证发热者,常与黄芩、葛根、甘草配伍,如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如治热毒痢疾,下痢脓血,则配伍白头翁、黄柏、秦皮,如白头翁汤(《伤寒论》)。

2.热病高热,心烦不寐,血热吐衄 本品大苦大寒,主归心经,尤善清泻心经实火,常用治外感热病,高热神昏,多与石膏、知母、玄参等配伍,如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尚治心火亢盛之烦躁不眠、心悸不宁,常与朱砂、生地黄等配伍,如朱砂安神丸(《内外伤辨惑论》);若治疗阴虚火旺,心烦失眠,常与白芍、阿胶等同用,如黄连阿胶汤(《伤寒论》)。治疗三焦火热毒盛,发热烦躁,每与黄芩、黄柏、栀子配伍,如黄连解毒汤(《伤寒论》)。本品有泻火凉血之效,可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常配伍大黄、黄芩,即泻心汤(《金匮要略》)。

3.胃热呕吐,吞酸,消渴,黄疸 本品苦寒,入胃经长于清泻胃火,为治胃热呕吐之佳品,常与竹茹、橘皮、半夏同用,如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温热经纬》)。本品也归肝经,可治肝火犯胃之胁肋胀痛、呕吐吞酸,常与吴茱萸配伍,即左金丸(《丹溪心法》)。若治胃火炽盛、消谷善饥之消渴证,常与麦冬同用,如消渴丸(《普济方》)。也可用治湿热黄疸,多与茵陈、栀子等同用。

4.痈肿疖疮,目赤,牙痛 本品泻火解毒之力强,适用于多种热毒证。治热毒壅盛之痈肿疔疮,多与黄芩、黄柏、栀子同用,如黄连解毒汤(《伤寒论》);治目赤肿痛,可以本品用人乳浸汁滴眼;若治胃火上攻,牙龈肿痛,常与生地黄、升麻、牡丹皮等配伍,如清胃散(《兰室秘藏》)。

5.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本品既清湿热,又解热毒,治湿热浸淫之皮肤湿疹、湿疮,可用本品制为软膏外敷;治耳道疖肿,耳道流脓,可浸汁涂患处。

【用法用量】 煎服,2~5g。外用适量。生黄连清热燥湿泻火力强;炒用可缓其寒性;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姜黄连善清胃和胃止呕;萸黄连功善舒肝和胃止呕。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服;苦燥易伤阴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生物碱,其主要成分为小檗碱(黄连素)、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等。尚含黄柏酮、黄柏内酯及酚性成分等。《中国药典》规定味连以盐酸小檗碱计,含小檗碱(C 20 H 17 NO 4 )不得少于5.5%,表小檗碱(C 20 H 17 NO 4 )不得少于0.80%,黄连碱(C 19 H 13 NO 4 )不得少于1.6%,巴马汀(C 21 H 21 NO 4 )不得少于1.5%;雅连以盐酸小檗碱计,含小檗碱(C 20 H 18 ClNO 4 )不得少于4.5%;云连以盐酸小檗碱计,含小檗碱(C 20 H 18 ClNO 4 )不得少于7.0%。

2.药理作用 黄连对志贺痢疾杆菌、弗氏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等多种细菌及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并有解热、抗炎、增强白细胞和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作用。所含小檗碱能抗心律失常、增强心肌收缩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尚有降血压、降血糖、抗肿瘤、利胆、抗胃溃疡等作用。

黄柏 Huángbò (《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川黄柏) 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或黄檗(关黄柏) P.amurense Rupr.的树皮。在夏初阴天,选择生长15~20年的黄柏采用半环剥或环剥等方法剥皮。剥下的树皮趁鲜刮去栓皮,晒至半干,压平,再晒至全干。二者均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川黄柏以体轻、质硬,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为佳;关黄柏以体轻、质硬,断面鲜黄色或黄绿色为佳。生用、盐水炙或炒炭用。

【药性】 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

【应用】

1.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涩痛,脚气,痿证 本品苦寒沉降,归膀胱、大肠经,偏走下焦,长于清泄下焦湿热,善治带下、热淋、足膝肿痛等下焦湿热诸证。治湿热蕴结肠胃之泻痢腹痛,常与白头翁、黄连、秦皮配伍,即白头翁汤(《伤寒论》)。治湿热郁蒸之黄疸,多与栀子、甘草配伍,如栀子柏皮汤(《伤寒论》)。治湿热带下,黄浊臭秽,每与芡实、车前子、白果等药配伍,如易黄汤(《傅青主女科》)。若治湿热蕴结膀胱,小便短赤涩痛,宜与萆薢、茯苓、车前子等同用,如萆薢分清饮(《医学心悟》)。用治湿热下注之脚气、痿证、足膝肿痛,每与苍术、牛膝配伍,三妙丸(《医学心悟》)。

2.骨蒸劳热,盗汗,遗精 本品主归肾经,以清相火、退虚热为其所长,善治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腰酸耳鸣,盗汗遗精,每与知母、熟地黄、山药等配伍,如知柏地黄丸。

3.疮疡肿毒,湿疹湿疮 本品有泻火解毒、消肿疗疮之功,为治热毒疮痈、湿疹湿疮所常用。治火热毒盛之疮疡肿毒,内服常与黄连、栀子等配伍,外用将本品研细末,加猪胆汁调敷。治湿疹瘙痒,可配伍荆芥、苦参、白鲜皮等煎服;亦可配煅石膏等分为末,外撒或油调搽患处。

【用法用量】 煎服,3~12g。外用适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宜生用,滋阴降火宜盐炙用,止血多炒炭用。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寒者忌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生物碱,其主要成分有小檗碱、木兰碱、黄柏碱、掌叶防己碱等。尚含内酯等成分。关黄柏另含柠檬苦素、黄柏酮、黄柏酮酸等。川黄柏另含甾醇、黏液质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盐酸小檗碱(C 20 H 17 NO 4 ·HCl)含量不得少于3.0%,盐酸黄柏碱(C 20 H 17 NO 4 ·HCl)含量不得少于0.34%。

2.药理作用 黄柏有与黄连相似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此外,尚有利胆、利尿、降压、解热、降血糖、保护血小板等作用。

龙胆 Lóngdǎn (《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 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龙胆 G.scabra Bge、三花龙胆 G.triflora Pall.或坚龙胆 Gewhawa rigescens Franch.的根及根茎。前三种习称“龙胆”,后一种习称“坚龙胆”。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切段晒干。本品气微,味甚苦,以条粗长、色黄或黄棕色为佳。生用。

【药性】 苦,寒。归肝、胆、膀胱经。

【功效】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应用】

1.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 本品大苦大寒,归肝、胆、膀胱经。长于清泄下焦湿热,故湿热黄疸、湿热带下、阴肿阴痒、湿疹瘙痒等证均为常用。治疗湿热黄疸,身黄尿赤,常与茵陈、栀子等配伍。治疗湿热下注,阴肿阴痒、带下黄臭,以及湿疹瘙痒,常配伍泽泻、木通、车前子等,如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

2.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高热抽搐 本品又善清泻肝胆实火。治肝胆火盛、上攻头目之头痛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每与柴胡、黄芩、栀子等配伍,如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治肝经热盛、热极生风之高热惊厥、手足抽搐,常与钩藤、黄连、牛黄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6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服,阴虚津伤者慎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环烯醚萜苷,其主要成分为龙胆苦苷、樟芽菜苦苷等。龙胆尚含龙胆黄碱、龙胆碱、龙胆三糖等。《中国药典》规定龙胆的龙胆苦苷(C 16 H 20 O 9 )含量不得少于3.0%,坚龙胆含龙胆苦苷(C 16 H 20 O 9 )的量不得少于1.5%。

2.药理作用 龙胆水浸剂对石膏样毛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也有抑制作用;所含龙胆苦苷有保肝、降低谷丙转氨酶、利胆、抗炎、抑杀疟原虫作用。龙胆碱能镇静、松弛肌肉、降血压。少量龙胆有健胃作用。此外,还有利尿、抗菌、驱虫作用。

秦皮 Qínpí (《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 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白蜡树 Fraxinus chinensis Roxb.、尖叶白蜡树 Fraxinus szaboana Lingelsh.或宿柱白蜡树 Fraxinus stylosa Lingelsh.的干燥枝皮或干皮。春、秋二季剥皮,除去杂质,晒干,切丝。本品气微,味苦。以条长、外皮薄而光滑、质硬、断面纤维性、色黄白者为佳。生用。

【药性】 苦、涩,寒。归肝、胆、大肠经。

【功效】 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应用】

1.湿热泻痢,带下 本品性寒味苦涩,既善清热解毒止痢,又能清热燥湿止带,常用治热毒泻痢及湿热带下。治疗湿热泻痢,里急后重,常配伍白头翁、黄连、黄柏等,如白头翁汤(《伤寒论》)。治疗湿热下注之带下腥臭,可与椿皮、黄柏等同用。

2.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本品还能清泻肝火、明目退翳。用治肝经郁火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可单用煎水洗眼,或配伍栀子、淡竹叶煎服,如秦皮汤(《外台秘要》)。若治肝经风热、目赤生翳,可与秦艽、防风等同用,如秦皮汤(《眼科龙木论》)。

【用法用量】 煎服,6~12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香豆素类,其主要成分为七叶素等。苦枥白蜡树及尖叶白蜡树尚含七叶苷及秦皮苷等。白蜡树尚含秦皮素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秦皮甲素(C 15 H 16 O 9 )和秦皮乙素(C 9 H 6 O 4 )的总量不得少于1.0%。

2.药理作用 秦皮煎剂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其所含秦皮乙素、七叶苷及秦皮苷均有抗炎作用。秦皮乙素有镇静、镇咳、祛痰和平喘作用;秦皮苷有利尿、促进尿酸排泄等作用;七叶苷有镇静、祛痰、促进尿酸排泄等作用。

苦参 Kǔshēn (《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豆科植物苦参 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根。春、秋二季采收,以秋季采者为佳。采后去掉芦头、须根,洗净泥沙,晒干。本品气微,味极苦。以条粗匀、不带疙瘩、栓皮薄易剥落、剥落处呈黄色、光滑、质硬、不易折断、断面色黄白者为佳。生用或炒用。

【药性】 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功效】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应用】

1.湿热泻痢,便血,黄疸,带下,阴肿阴痒 本品苦寒,入心、肝、胃、大肠及膀胱经。清热燥湿之中尤善除下焦湿热。治胃肠湿热之泄泻、痢疾,可单用,或与木香配伍,如香参丸(《奇方类编》)。治湿热便血、痔漏出血,可与生地黄同用,如苦参地黄丸(《外科大成》)。治湿热黄疸,可配伍龙胆、茵陈、栀子等。若治湿热下注,带下黄臭,阴肿阴痒,可与椿皮、黄柏、蛇床子等同用,内服或外洗。

2.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 本品苦寒,既能清热燥湿,又善杀虫止痒,为治疗皮肤病的常用药。治疗湿疹湿疮,可单用煎水外洗,或与黄柏、蛇床子煎水外洗。治疗皮肤瘙痒,可与皂角、荆芥等配伍。治疗风疹瘙痒,常配伍防风、蝉蜕、荆芥等,如消风散(《外科正宗》)。若治疥癣,可单用煎水外洗,或与蛇床子、荆芥穗、白矾同用煎洗;或配伍硫黄、枯矾制成软膏外涂。

3.淋证涩痛,小便不利 本品能清膀胱湿热,通利小便,治疗湿热蕴结膀胱之小便不利、灼热涩痛,常与石韦、车前子、栀子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用,反藜芦。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生物碱,其主要成分为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异苦参碱、槐果碱、异槐果碱、槐胺碱、氧化槐果碱等;尚含苦参醇等黄酮类成分,以及醌类及三萜皂苷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苦参碱(C 15 H 24 N 2 O)和氧化苦参碱(C 15 H 24 N 2 O 2 )的总量不得少于1.2%。

2.药理作用 苦参煎剂、醇提物以及所含的多种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肿瘤作用。对阴道滴虫、鞭毛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含苦参碱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氧化苦参碱有抗过敏作用。尚有抑制心脏、抗心律失常作用,以及利尿、抗炎、抗过敏、镇静、平喘、祛痰、升高白细胞等作用。

白鲜皮 Báixiānpí (《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白鲜 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根皮。春、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细根及外表糙皮,纵向剖开,抽去木心,切片,晒干。本品有羊膻气,味微苦。以卷筒状、无木心、皮厚、块大者为佳。生用。

【药性】 苦,寒。归脾、胃、膀胱经。

【功效】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应用】

1.湿热疮毒、湿疹,疥癣 本品功能清热燥湿,尤善燥湿解毒、祛风止痒,为皮肤湿疹、湿疮、疥癣之常用药。治湿热疮毒、肌肤溃烂、黄水淋漓,常与苍术、苦参、连翘等同用。治湿疹、风疹瘙痒,多与黄柏、防风、地肤子等配伍。若治疥癣,可与苦参、蛇床子配伍,煎汤外洗。

2.湿热黄疸,风湿热痹 本品能清热利湿而退黄疸,治湿热蕴蒸肝胆之黄疸、尿赤,常与茵陈、栀子等配伍,如茵陈汤(《圣济总录》)。本品尚能祛风通痹,多用治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每与苍术、黄柏、薏苡仁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5~10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粉敷。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白鲜碱、白鲜内酯、葫芦巴碱、胆碱、谷甾醇、白鲜脑交酯、黄柏酮、黄柏酮酸等;尚含脂肪酸及皂苷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梣酮(C 14 H 16 O 3 )和黄柏酮(C 26 H 34 O 7 )的含量分别不得少于0.050%和0.15%。

2.药理作用 白鲜皮水煎剂在试管内对多种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尚有抗炎、解热、抗癌、收缩子宫平滑肌等作用。

表9-2 清热燥湿药功用归纳小结表 I+7B1u2SOB2U09+Zwp4JS5967w+0F2B8oCG+SWlsq+Xvc4xM1rvhdQvn1Ig3owO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