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中药炮制的方法

中药的炮制方法是在漫长的医疗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种类繁多,历代均有发展,其分类也各不相同。关于炮制方法的分类,明代陈嘉谟将其分为火制、水制和水火共制三类。近代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修治和其他制法,将炮制的方法分成了五类,即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和其他制法。

⒈修治 主要包括净制、切制和粉碎等简单加工处理方法。

(1)净制:净制的主要目的在于除去药材中的泥沙、杂质和非药用部位。

(2)切制:将净制后的药材软化后再切成一定规格的片、块、段、丝等,也称为饮片切制。切制的目的在于便于贮存、炮制和制剂,利于有效成分煎出,提高煎药质量。

(3)粉碎:将龙骨、牡蛎等矿物、贝壳类药材,益智、莱菔子等果实、种子类药材,贝母、半夏等鳞茎、块茎类药材捣碎、碾碎或捣粉;水牛角、羚羊角等镑成薄片或锉成粉末。粉碎目的在于便于调配、制剂或服用。

⒉水制 是以较低温度的水或其他液体处理药物的多种方法的通称。常用的有洗、淋、泡、漂、润、水飞等法。水制的主要目的在于清洁药材,软化药材便于切制,或降低药材中的盐分、不良气味,或缓和其毒烈之性,或制取极细药末。例如,菟丝子需要淘洗,以除去泥沙,槟榔需要浸泡或润软以便于切片,盐附子需要漂去咸味等。

“水飞”则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的差异,制取极细药末。方法是将粉碎的药材加水共研细末后,再加清水搅拌,待较粗的颗粒下沉后,倾出上部的混悬液(粗粒再研再飞),将混悬液静置澄清,倾去上面清水,晒干即成。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制取极细的药末。此外,还可除去可溶性有害物质(如三氧化二砷等),使药末更加纯净,并能防止加工时药粉飞扬。该法适用于不易溶解的矿物、贝壳类药物,如朱砂、雄黄、炉甘石、石决明等。

⒊火制 是将药物经火加热处理的方法。其目的是使坚硬的药材变得松脆,易于制剂和服用,以及改变药物性能,提高疗效,消除或减低药物的毒性和烈性等。

(1)炒制: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容器内,用不同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搅拌或翻动至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称为炒制法。炒制包括清炒和辅料炒。

①清炒:将药材置锅内,不加辅料直接翻炒,称清炒。清炒又有炒黄、炒焦和炒炭之分。用文火将药材表面炒至微黄称炒黄。炒黄加热的时间比较短,对药材内在的化学成分一般影响不大,但炒后药物成分更容易煎出。用武火将药材炒至表面焦黄(褐),内部颜色加深,并有焦香气称炒焦。炒焦加热的时间适中,一般药材经炒焦后,其理化性质多有变化。用武火将药材炒至表面焦黑,部分炭化,内部焦黄,但仍保留有药材固有的气味(存性)者称炒炭。炒炭温度较高,加热的时间又较长,药材经炒炭后,其理化性质多发生明显变化。

②辅料炒:辅料炒就是以砂、土、蛤粉、滑石粉、米、麦麸等固体辅料为中间传热体与药材共同加热。这种炮制的最大特点是使药材受热均匀。辅料炒的作用是使饮片质地变得酥脆,便于药效成分的煎出;或矫味矫臭;或减轻毒副作用。例如,阿胶用蛤粉炒后,可变得酥脆,便于制剂服用,并可矫味矫臭。马钱子砂烫后,其毒性减弱。斑蝥与糯米置锅内用文火炒,使斑蝥均匀受热,炒至米呈黄棕色时即成。加热过程中,部分斑蝥素升华而使其毒性降低。因斑蝥呈乌黑色,单炒难以判断其炮制火候,用米炒则能很好控制温度,准确指示炮制程度。

(2)煅:用火直接或间接煅烧药物的炮制方法。

①直接煅:将药材直接置于炉火上煅烧称直接煅,又称明煅。

②间接煅:将药材置于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再置火上煅烧称间接煅,又称焖煅。煅制的目的在于使药材质地疏松,易于粉碎,有效成分也容易煎出,如明煅磁石、自然铜、牡蛎等;或使药物的性能功效发生改变,如焖煅血余、棕榈使之成为血余炭、棕榈炭以发挥良好的止血作用。

(3)煨:煨制是将药材用湿面皮或湿纸包裹后,埋于热火灰或热滑石粉中,缓缓加热的炮制方法。一般煨至面皮或湿纸呈焦黄色时,取出,去掉包裹物。大量加工时,大都将药材与定量麦麸同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缓缓翻动,至麦麸呈焦黄色,或药物达到规定程度时取出。麦麸煨不同于麦麸炒之处是:煨法较炒法用的辅料多,受热的温度更低,时间更长,翻动的频率也低。煨制可以减少药材中挥发油、脂肪油含量,改变药材的理化性质,增效减毒。煨法在古代应用较多,现主要用于肉豆蔻、木香等药材的炮制。肉豆蔻煨制后可以降低其挥发油、脂肪油含量,也能降低挥发油中毒性成分肉豆蔻醚的含量。

⒋水火共制 既用水又用火,或加入辅料共同处理药物的方法。其目的是改变药物性能,增强药效,消除或减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及纯净药物,便于切制等。

(1)炙:药物用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炙法使用的是液体辅料,且加热的温度较低,一般用文火炒至近干,使液体辅料渗入药材内部。该法所用的低温加热对药材的理化性质有一定影响,不同的液体辅料也会对药材的理化性质产生不同的影响。常用液体辅料有黄酒、炼蜜、米醋、盐水、姜汁和甘草汁等。虽然不同的液体辅料各有其性能作用,但用同一辅料炮制不同的药物,其作用与目的可能并不相同。例如川芎酒炙后可增强其活血作用;常山酒炙后可减轻其涌吐作用;黄芪蜜炙后可增强其补中益气作用;柴胡醋炙后可增强其疏肝解郁作用;芫花醋炙后则可使其毒性降低;杜仲盐炙后可增强其补益肝肾作用;泽泻盐炙后其利尿作用减弱,使之入肾泄热而不伤阴;竹茹姜汁炙后可缓和其寒性,并增强止呕作用;厚朴姜汁炙后可消除其对咽喉的刺激性,并增强温中和胃功能;吴茱萸甘草汁炙后可缓和其燥烈之性。

(2)蒸:用蒸气加热药物的炮制方法。例如,茯苓、厚朴蒸后变软,便于切制;白果、女贞子、桑螵蛸等药蒸制后,主要利于干燥贮存;生首乌、生地黄蒸制后,其性能和功效就会发生改变,成为制首乌和熟地黄。

(3)煮:将药材加入清水或液体辅料加热烹煮的炮制方法。例如,水煮乌头、醋煮芫花都可使其毒性降低,甘草水煮吴茱萸可降低其烈性。

(4)淬: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醋等液体辅料中,使之受冷而松脆的炮制方法。该法的主要目的是便于粉碎,并增强药效。例如醋淬磁石。

(5) :将药物投入沸水中浸烫后迅速捞出的炮制方法称为 。例如天门冬等肉质多汁的药材, 后便于贮存。杏仁、桃仁等种子类药材 后,不仅容易除去种皮,便于有效成分煎出,还可破坏其相应的酶,而使有效成分不被酶分解破坏。

⒌其他制法 指除以上四类炮制方法外的一些特殊制法。

(1)制霜:制霜有不同的含义。巴豆、瓜蒌仁压榨除去部分油后,分别称巴豆霜、瓜蒌霜;柿饼经日晒夜露后,其表面析出的白粉状物质称柿霜;将芒硝装入西瓜或苦瓜内,日后在其外皮上收集的白色粉末分别称为西瓜霜、苦瓜霜。

(2)发酵:将药材与辅料拌和,置于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利用霉菌使之生霉、发泡的炮制方法称为发酵。发酵可使原药材的性能、功效改变而成为新的药物品种,例如神曲、淡豆豉。

(3)发芽:将具有发芽能力的种子药材用水浸泡后,继续保持一定湿度、温度,使其萌发幼芽而成为新药品种的炮制方法称为发芽。如麦芽、谷芽、大豆黄卷等。

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药物的特点和临床治疗需要来选择运用以上各种炮制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炮制必须适度,明代陈嘉谟指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总之,在中药炮制的具体实践中,需要严格执行规范的炮制工艺和统一的炮制品质量标准,保障用药安全有效。 wSoOdnNMPDs8/WNJeujcKZfNJ42u3e3naThgeEKAWmyJZ4mm+MDEcERYr8+ynqO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