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

天然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同自然环境和条件决定了药材的品种和质量的差异性。中国幅员辽阔,经纬跨度大,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有着复杂多样的气候,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中药的出产地不同,其内在活性物质的质和量都会存在差异,从而直接影响中药的临床效果。动、植物在其繁衍、进化过程中,对不同的生态环境产生了特殊的适应性,不仅导致动、植物品种分布存在地域限制,而且造成不同地区所产的同种动、植物药材,在质量、性能和功用等方面都可能存在差异。在自然地质作用中形成的矿物亦然,其分布也不均匀,某些矿物在某一地区蕴藏特别丰富,而在其他地区却难以见到。而且由于不同地区的同一矿物的成因和经历的地质作用可能不同,其药用价值也往往存在差异。因此,历代医药学家不仅十分关注药材的产地,更强调药材要“地道”。

道地药材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延续几千年,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中医防病治病的重要武器。道地药材可定义为“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且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质量佳、疗效好、为世所公认而久负盛名者”。如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子、青海的大黄、内蒙古的黄芪、吉林的人参、山西的党参、河南的地黄、云南的三七、四川的川芎、山东的阿胶、浙江的贝母、江苏的薄荷、广东的陈皮、湖北的蕲蛇等,自古以来都被称为道地药材。大凡道地药材,一般在其药名前冠以产地名表示,如吉林参、广陈皮、浙贝母等。

“道”,本为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单位。“道”在秦朝开始出现,起初与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在唐贞观年间,根据山川地貌等自然地理条件将全国分为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十道,“道”成为州县之上的一级行政区划,之后迭有增加,至唐睿宗景云年间达23道之多。至今韩国和日本仍沿用“道”的行政区划。中国的道地药材根据其出产和集散区域,由北向南,可大致分为以下十二类。

1.关药(山海关以北,东北三省、内蒙古) 人参、西洋参、辽细辛、关防风、刺五加、薤白、平贝母、藁本、升麻、龙胆、桔梗、赤芍、黄芪、甘草、关黄柏、五味子、牛蒡子、郁李仁、苦杏仁、刺蒺藜、麻黄、淫羊藿、益母草、肉苁蓉、锁阳、灵芝、鹿茸、哈蟆油等。

2.北药(长城两侧,河北、山东、山西、陕西) 党参、紫菀、远志、甘遂、黄芩、白头翁、香附、北沙参、北豆根、柴胡、白芷、白薇、知母、板蓝根、大青叶、青黛、皂角刺、香加皮、蔓荆子、北山楂、连翘、酸枣仁、桃仁、薏苡仁、小茴香、王不留行、火麻仁、猪牙皂、大枣、阿胶、全蝎、土鳖虫、五灵脂、龙骨、龙齿、滑石、代赭石等。

3.秦药(古秦国及周边地区,包括秦岭、西安、丝绸之路、黄河上游地区) 当归、秦艽、羌活、大黄、银柴胡、枸杞子、地骨皮、秦皮、槐米、槐角、茵陈、猪苓、牛黄等。

4.怀药(古怀庆府,今河南境内) 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茜草、天花粉、白附子、辛夷、红花、金银花、瓜蒌等。

5.淮药(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葛根、半夏、独活、续断、南沙参、明党参、太子参、天南星、苍术、射干、宣木瓜、女贞子、牡丹皮(凤丹皮)、白果、艾叶、苏薄荷、墨旱莲、石韦、夏枯草、绞股蓝、蒲黄、蕲蛇、龟甲、鳖甲、蟾酥、斑蝥、蜈蚣、石膏等。

6.浙药(浙江) 白芍、浙贝母、白术、延胡索、郁金、姜黄、莪术、玄参、台乌药、玉竹、骨碎补、前胡、山茱萸、栀子、乌梅、丝瓜络、乌梢蛇、蝉蜕等。

7.贵药(贵州) 天门冬、天麻、黄精、白及、杜仲、吴茱萸、通草、五倍子、冰片(艾片)、九香虫、朱砂、钟乳石等。

8.云药(云南) 云木香、三七、珠子参、重楼、诃子、茯苓、儿茶等。

9.川药(巴蜀古国,今四川省) 川芎、川贝母、附子、川乌、黄连、干姜、石菖蒲、川牛膝、常山、麦冬、丹参、川黄柏、厚朴、枇杷叶、青皮、陈皮、仙茅、补骨脂、川楝子、川楝皮、使君子、巴豆、花椒、冬虫夏草、虫白蜡、麝香等。

10.江南药(长江以南,南岭以北地区) 白前、百部、威灵仙、泽泻、蛇床子、湘莲子、枳实、枳壳、车前、莱菔子、紫苏、牡荆叶、仙鹤草、香薷、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建曲、神曲、僵蚕、蚕沙、雄黄等。

11.广药(南岭以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 防己、巴戟天、广豆根、千年健、高良姜、何首乌、夜交藤、阳春砂、槟榔、益智仁、鸦胆子、八角茴香、胡椒、荜茇、胖大海、马钱子、肉豆蔻、广佛手、广藿香、青蒿、穿心莲、广金钱草、石斛、桑寄生、苏木、鸡血藤、沉香、肉桂、桂枝、钩藤、芦荟、蛤蚧、血竭、金钱白花蛇、穿山甲、广地龙等。

12.海药(海洋、河湖水网) 珍珠、珍珠母、石决明、瓦楞子、海螵蛸、牡蛎、海马等。

道地药材的形成,主要涉及以下六个方面的因素。

(1)中医临床实践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基础。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药物应用经验,筛选出了优质药物品种。可以说,没有中医便没有道地药材。《神农本草经》中首先指出了药物产地的重要性:“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虽说当时只有生山谷、川谷、川泽的简单记载,但从部分药材的名称上,可以看到浓郁的产地色彩,如巴豆、蜀椒、秦皮、秦椒、吴茱萸等。巴、蜀、秦、吴等都是西周前后的古国名与地名。《本草经集注》开始记述药物的具体产地,明确提出了“诸药所生,皆有境界”,并开始使用“最佳”“为胜”等词语描述药物的性状和产地与质量的相关性。例如,甘草项下记述:“赤皮、断理,看之坚实者……最佳。”《新修本草》有“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的论述。《千金要方》开始用当时的行政区划“道”来归纳产地,为后来“道地”之雏形。《千金要方》卷一论用药第六中指出“古之医者……用药必依土地,所以治十得九。今之医者,但知诊脉处方,不委采药时节。至于出处土地,新陈虚实,皆不悉,所以治十不得五六者,实由于此”,说明只有使用道地药材,才能获得良好的医疗效果。时至宋代,《本草衍义》中明确了“凡用药必须择州土所宜者”。明代官修本草《本草品汇精要》收载药物1809种,其中有268种在“地”项下,正式列出“道地”条目,记载药材的道地产区,对一些药材还专门依产地标明何者“良”“甚良”“佳”“为佳”“甚佳”“更佳”“尤佳”“最佳”“为胜”“尤胜”“最胜”“为最”“最善”。《本草品汇精要》将道地药材作为专业的术语载入史册,并奠定了道地药材的规模和基本品种。此后,汤显祖《牡丹亭·诇药》中出现有“好道地药材”的台词,在民间广为传唱。

(2)优良的种质资源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内在因素。中国幅员辽阔,地势高低不同,山脉河流众多,气候复杂多样,这些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丰富的动植物种质资源,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内在因素。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其实质便是植物的内在基因决定了物种的特异性。古人曾提到的南北药材的差异,只要仔细梳理一下,便可看出这不仅仅是产地的概念,其实涉及植物分类学上的不同物种。例如,有人指出现在菜市场上的鲜山药又大又扁,形态有异,不再是传统药店见到的模样。实际上,自明代后就已逐渐出现药用山药和食用山药之分。药用山药分布的地理位置偏北,以河南省武陟县、温县等地栽培的怀山药质佳,尤其是“铁棍山药”等商品规格,其原植物是薯蓣 Dioscorea opposita Thunb.;而食用山药通称为薯,种类较为复杂,分布于南方诸省,原植物包括日本薯蓣 Dioscorea japonica Thunb.,参薯 D.alata L.,褐苞薯蓣 D.persimilis Prain et Burk.和山薯 D.fordii Prain et Burk.。中药的使用历史悠久,其来源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正文收载有两个以上来源的中药,例如北苍术与南苍术,北大黄与南大黄,北五味子与南五味子,关黄柏与川黄柏,内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紫草与新疆紫草,柴胡与南柴胡等,名称上的一字之别代表了不同的生物物种。

(3)适宜的地理条件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外部条件。众所周知,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水分、光照等环境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植物体内次生代谢产物(多为生理活性成分)的形成。古人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古人已观察到,环境不同,不但植物的形态发生变化,而且药性有异。川芎(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是著名的川产道地药材,主要栽培于四川都江堰、彭州等地,产量最大,药用历史最为悠久。但是,川芎的栽培变种抚芎(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cv.Fuxiong)染色体发生变异,植株长期不开花,也极少抽茎。主要栽培于江西的抚芎,虽然个大肉肥,但其挥发油和川芎嗪的含量却低于川芎。几千年来,中国自然环境的变化可谓沧海桑田。物竞天择,一些道地药材也经历了品种、产地与资源的变迁。如三七原以广西田阳为中心,有“田七”之称,后来重心转移到以云南文山;茯苓历史上以云南野生者为主,号称“云苓”,今以湖北罗田“九资河茯苓”为主。

(4)栽培技术的成熟促进了道地药材的发展。中国是农业大国,古人很早就将农作物的栽培经验应用于药用植物。但道地药材为何到了明代才构成规模、形成定局呢?回顾历史,南宋与元代,中原地区战乱不断,千里无鸡鸣。明政府的移民政策,促进了中原地区农业的大发展。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便是这一时期成就的总结。随着农业的大发展,经过长年的栽培经验积累,药用植物的栽培技术也逐渐成熟,道地药材的基源植物已经转变为以栽培品为主体。著名的四大怀药(牛膝、地黄、山药、菊花)等便是杰出代表。关于地黄的栽培方法,早在《千金要方》便有记载。自明代以来公认在古代怀庆府(今河南省焦作的温县、沁阳、武陟、孟州)栽培者质量优良。李时珍也提到“古人种子,今为种根”。地黄的这种无性繁殖的栽培方法至今还在采用,如今已经培育出个大、产量高、梓醇含量高、抗旱、抗涝和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质品种。

(5)传统炮制加工形成了道地药材的特色。中药材经过炮制加工,在达到减毒与增效目的的同时,还造就出一批独具特色的名优道地药材。例如,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了附子的4个炮制品: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和炮附片。而在附子的道地产区四川江油,还有炮附子、熟附片、刨附片、黄附片等传统炮制加工品,享誉海内外。

(6)外来药物的归化丰富了道地药材的宝库。在中国道地药材的队伍中,有不少外来客。外来药物的引种与驯化,丰富了中国道地药材的宝库。木香原产于印度与缅甸,历史上因从广州进口习称“广木香”。后来中国在云南等地引种成功,质量亦佳,习称“云木香”,由于产量日增,质量亦佳,已成为云南的道地药材,供应全国,并有出口。番红花原产欧洲南部,在西班牙、法国、希腊、意大利、印度有栽培。历史上经过西藏进口中国,在明代开始加入了中医药的大家庭,主要用于活血化瘀、凉血解毒。因16万朵花才能出1kg药材,故价格昂贵。现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已栽培成功。

由于道地药材主产地的生产毕竟是有限的,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人们对道地药材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正确认识“道地药材”的含义,应以确保药材质量和临床疗效为标准,不必过分拘泥于药材的地域限制。我们要深入研究道地药材的生态环境,创造特定的生产条件,发展优质药材生产,开拓新的药材资源,是当前乃至今后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No1WevgcX9nkrLEQwzpTT/OkgMcY6cMgYjfwityzij95dZn/WI+rtJ5VtRCN1Ay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